黨員群眾勁往一處使

連日來,莫城街道、常福街道、碧溪新區創新工作方法,科學有效地開展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在防疫工作中,黨員與群眾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上演了一段段精彩感人的抗疫故事。

願為第二故鄉獻力

來自鹽城的周行軍常年生活在莫城街道三和村,他早已把常熟當作第二故鄉。面對這次突發的疫情,周行軍主動來到三和村村委會,申請加入了外地返(來) 常人員的排查工作。“一些返常人員和我是老鄉,彼此好溝通。接下來馬上就是外來務工人員返工潮,我要儘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配合村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告訴他們等疫情過了再回常。”周行軍說。同樣在莫城街道燕巷村,一支由27名黨員及普通村民組成的村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自發組建起來,而且,這支服務隊的人數每天都在增長。村民瞿培新就是服務隊的一員,他每日與其他成員向村民宣傳防控知識,告知村民減少外出,同時協助村裡進行人員出入管控,守護全村的平安。

在莫城街道,除了有村民自發加入志願隊伍,還有困難老黨員主動捐款的故事。2月2日,東始村的工作人員在進行防疫入戶走訪宣傳時,被家住建橋9組倪家浜的79歲老黨員毛林生攔住了。這位年近八旬、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表示要向武漢捐款100元。老人家裡條件並不好,屬於村裡的困難黨員,並且還是失獨家庭。從電視上了解到武漢的疫情後,他表示關鍵時刻要為社會作點貢獻,大家一起渡過難關。

幫扶弱勢創新宣傳

日前,常福街道勤豐村黨委成立疫情防控行動支部。這支行動支部由12名黨員組成,黨員們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做好防疫宣傳和排查工作的同時不忘關心弱勢群體。1月27日,行動支部黨員胡永清自己買了大米、肉、口罩等送到散居五保戶穆祖元和穆恆元兩人家中,叮囑他們近期不出門不串門,並指導他們正確佩戴口罩。胡永清還帶頭執行喪事簡辦,近期他家裡長輩因病離世,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他清楚不串門、不聚餐才是最好的選擇,便忍著悲痛做通家屬的思想工作,最終決定喪事簡辦,僅以“一袋面、一包煙、一條毛巾”的方式答謝前來弔喪的親屬。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常福街道方浜村黨委副書記陳明是一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共產黨員。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更好地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他將常福街道的防疫“三字經”及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知識用方言錄製成音頻,把自己的汽車改造成臨時宣傳車,走街串巷進行宣傳,提醒居民群眾少串門、勤洗手、戴口罩,助力防疫知識戶戶知曉、人人重視。

老黨員帶頭獻愛心

2月6日,碧溪新區聚福苑住戶、88歲的老黨員曹洪斌走進聚福苑社區的大門,鄭重其事地向社區黨委送上了2萬元現金,表示要將這筆積蓄捐贈給屬地社區,用於抗擊疫情。

作為一名老黨員,又是退伍軍人,曹洪斌平時就是社區活動的熱心人。這次防控工作全面展開後,社區快速落實各項措施,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每天都忙著宣傳勸導和排查登記,超負荷工作。曹洪斌看在眼裡急在心頭,雖然也想參與防控志願服務,無奈年事已高,不可能直接去一線。

為此,他拿出自己的2萬元積蓄捐給社區,為社區的抗疫工作出一點力。

曹洪斌的行為得到了身邊很多人的讚許,但他覺得不值一提。他說,他是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現在國家正處疫情阻擊的關鍵時期,人人都應該為防控工作盡一份心力。在表達心意的同時,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身邊更多人關注、參與防控工作,一起努力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