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到了中年後就變得越來越喜歡喝酒了,為什麼?

叛逆期的媽


我很喜歡酒,一天二餐,還喜歡藏酒,上了五十歲以後還喜歡睡前獨飲,為了一種情懷,為了一種品味,也為了消遣時光。

我一個酒友,事業很成功,平常身體也很好,元宵節那天感覺腰疼,到了醫院一檢查,結果得的是胰線癌,而且已經轉移到肺部、腦部、骨頭、肝臟等部位(當然他自己還不知道病情),病床上還笑著說:"我的病就是酒喝的,從今往後不滴酒不沾了,你們兄弟幫我見證"。第二十一天就離開了人世,他是被活活痛死的,終年59歲。

一個兄弟的離去,使我決心戒酒!

我開始研究酒的危害:

酒精對人的損害,最重要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它使神經系統從興奮到高度的抑制,嚴重地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飲酒還會損害肝臟,酒精中毒則可導致酒精肝、肝硬化、甚至肝癌。

還會導致多發性神經炎、心肌病變、腦病變、造血功能障礙、胰腺炎、胃潰瘍、高血壓、咽喉及食道的疾病。

切記!切記!切記!!!酒精對人體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各位親人朋友:人之髮膚,受之父母,生命只有一次,遠離菸酒,珍愛健康,一旦得病,追悔莫及!





車旭日


我到40歲的時候,喝酒有了兩個特點,一是不再喜歡熱鬧的酒席,二是喜歡每天晚飯前自己喝兩杯。

以前是隻要遇見酒場,那肯定是哪裡熱鬧哪裡鑽,有時候一晚上還串幾個場。酒桌上是談笑風生,意氣風發,大到美國攻入了伊拉克,小到小區的衛生已經好多天沒人打掃了,最後把別人喝趴下或把自己喝倒才散夥。隨著年齡的增大,工作的繁忙,壓力突現,自己的性格也有了變化,不愛參加聚會了倒是每晚吃飯時給自己倒上兩杯。她說,以前你是間隔幾天出去大喝一頓,現在是天天窩在家裡喝。我把遇到的壓力給她講了,她理解,何況不再出去喝得酩酊大醉了,正求之不得呢。

網上流傳那些個精闢的語句如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是空虛,是牢騷,是壓力等等,都很形象也很生動。不參加聚會,聯繫的人就少了,加之自己在單位也屬於孤家寡人一類的,有時候整天都接不到一個電話,唯有下班回家路過路口的小超市,進去和好酒的老闆聊起來最近流行什麼便宜又好喝的酒,出來的時候手上就掂了一瓶,遇見熟人問買酒喝啊,我總是尷尬笑著回答紅燒排骨用。到家就忙活開了,炒個笨雞蛋,切盤凍子肉,打開酒瓶,倒在自己專用的紅色小酒杯裡,想著自己工作生活上的種種不順心的地方,舉起輕唑一口,伴隨著辛辣清香的味道眨巴了一下嘴唇,彷彿把壓力統統嚥了下去。邊喝邊想起了某位藝人的那句怒罵:“狗日的中年。”想起了自己面對上司的媚笑,想起了面對生活艱難的苦笑和無可奈何。

中年人愛喝酒無非是尋求個情感上的暫時解脫,把一切煩惱都化解在酒裡。有時候又靠喝下去的酒來給自己增加勇氣,其實就是壯膽,有了和命運抗爭的勇氣。

喝著喝著有時候莫名的想哭,甚至淚水已經在眼眶裡打轉了,頭一仰又順下去一口酒,硬是把眼淚憋了回去,男子漢大丈夫要麼幹要麼死,哭個什麼勁啊。

靠著酒精的麻醉,忘卻了一切煩惱,自己也沉沉地睡去了,等待自己的又是一個壓力四伏的白天。


上官天竹


人到中年,喝的不是酒,喝的是自己人生的個體感悟。特別是人到中年後更加喜歡喝白酒。

熱愛清香型的,人到中年,感覺自己人生淡雅,熱愛濃香型的,人到中年,感覺自己人生豐滿,熱愛醬香型的,人到中年,感覺自己人生濃墨重彩,非常豐沛。

所以,高曉松人到中年,對於40歲不惑的定義非常有啟發性:不惑之年,不是對大千世界所迷惑,而是人到了40歲以後,對以前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的事情,不想再去細細追究,去弄明白了。

人其實不到中年,就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進入中年後,思想更加成熟,不管隱居不隱居,你都在人生的江湖上,飽嘗人情世故,江湖風霜,如人飲酒,苦辣自知。人到中年,喝的不是酒,喝的是生活,如歌所唱:生活是一杯酒,飽含著人生的酸甜苦辣,人到中年,或許身心俱疲,暫時獨酌一杯,可以放空自我,只要不沉浸,不沉迷。

人到中年,不再熱愛酒場戲謔,卻唯獨熱愛獨酌一杯,每一次適可而止的獨自飲酒,都會讓自己的人生思考昇華一次,因此適當的飲酒,有助於自省!人到中間,芳華不再,擁有的,失去的,得到的,落寞的,歡喜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生到此,不至於悲欣交集,在一杯酒中,仍要繼續前行。

喝乾一碗家鄉的酒,人到中年不復返,飲酒之餘,仍希望自己是個少年!


樓蘭餐廳老王


我也發現了,人到中年後一部分人都變得喜歡喝酒了。

人到中年後,家庭、事業、工作都變得比較穩定,閒暇之餘就想喝點小酒。


年輕時,很少喜歡自己一個人飲酒,年輕人都喜歡和朋友們隔三差五小聚一下,一起喝喝酒,吹吹牛。

結婚有孩子後,帶孩子、送上學、輔導作業一些家庭事務的增多,開始和朋友小聚的次數逐漸減少,往往是週末了,約上好友們小聚一下。

和朋友們小聚時,永遠是開心的,但也難免每次會有朋友喝酒喝多,喝酒喝多了會難受,直接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影響工作。

所以人到中年後,身體狀況也開始慢慢走下坡路,胡吃海喝的年代已經過去,很多人都會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但還是想喝酒,就會選擇保持健康狀康的前提下自己在家裡少喝點,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


記得我年輕時(二十多歲時),自己一個人從不喝酒,和朋友們在一起時才喝酒,但是那時每次喝酒都不多,二人喝一斤,四人喝兩斤,吃著聊著喝著,吃飯時間也長,朋友們也都不會喝暈,最後都安安全全到家。

記得我三十多歲時,應酬變得多了起來,已經不只侷限於朋友們的喝酒,同事在一起也喝酒,朋友的朋友介紹認識了也是喝酒,那時已經不只是每人喝半斤酒了,六兩、八兩都喝過,因為喝酒次數的增多,喝酒量的增加,朋友、同事們也發生過喝酒喝暈了睡花叢中、騎車摔倒、錢財丟失等事情,然後那時每次喝酒都提醒自己要及時踩剎車。

在我到40歲前後,已到不惑的年齡,看淡了很多事情,今天暈明天暈實在沒有意義,而且還傷身體,於是就開始減少喝酒的次數,雖然人們常說“不喝酒就沒有朋友”,可是真正遇到事情時,幫助我、鼓勵我的還是我的家人與幾十年交情的朋友。

現在的我已到中年,推掉過很多沒有意義的應酬,與老朋友們小聚時,都知道對方的酒量,喝到一定程度時都不再喝了,而且現在的老朋友小聚也是十天、半個月才聚一次。平常在家如果哪天做了好菜,想喝點酒,就自己倒二兩喝點。


總得來講,人到中年,家庭、事業、工作比較穩定的前提下,是有很多人喜歡喝酒。

每餐二兩挺好。

友情提示:喝酒一定要適量,且不可酗酒滋事!


人在風上走


有些人到了中年後就變得越來越喜歡喝酒了,為什麼?

相信付出愛是讓自己幸福的最好方式,深深地相信,美食是撫慰人心的不二法門,更多美食問答,請關注覓源良食,讓我們給您答疑解惑!

翻到這道問道題的時候,我思考良久,要不要回到這道問道題,因為我不喝酒,完全的滴酒不沾,不知道為什麼?

年輕的時候,有時會任性一下,同學聚會時,勸我喝酒,那時的我天不怕地不怕,喝酒就喝酒,還記得當時,第一口下肚,我就非常的清楚,我今天是必醉無疑,現在想來,當時也沒有喝多少,最多也就是二兩,醉的不省人事,同學擔心送我到醫院,依稀記得,我是打了一夜吊瓶;

喝酒之後,胃裡難受,火燒火燎,想吐又吐不出來,乾嘔,現在想來都覺得難受,從此,我就不再任性,完全不喝酒,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不能喝酒的那一類人群;

有些人到了中年後就變得越來越喜歡喝酒了,為什麼?

雖難我是不能喝酒的那一類人群,但是我身邊的同學、朋友等,都算是多少能喝點的,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道題,我還是看到過很多人到中年之後,開始喝酒的例子,正如題主所說,大多數都是中年後越來越喜歡喝酒,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先來聊一聊,喝酒給我帶來哪些樂趣?

1、喝酒的最佳狀態是微醉,時髦一點的叫做微醺,這可能是喝酒後,大多數人追求的最佳狀態,在微醉的狀態下,人可能會變得積極起來,酒精刺激血液循環,讓人感到興奮,大多時候,可以這樣理解,這種狀態的最大的好處可能是給人壯膽;

2、尋找一種慰藉,心裡不開心的時候,寶寶心裡苦不說,但是可以一醉解千愁,開心的時候,通過喝酒,讓大家分享你的喜悅,帶有一種炫耀的成分,相當於一種自認為的儀式,通過酒來傳遞;

3、身體和心裡的雙重需求,因為習慣,喝酒讓勞累的身體得到放鬆、緊繃的情緒得到暫時的放鬆,同時,酒精能促進血液循環,快速進入夢鄉,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息;

上文關於喝酒的樂趣,是我這個不喝酒的人,通過周邊喝酒的人,我觀察到的,肯定不會完全詳盡,僅是我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給我留言,等待大家教我;

我們知道了喝酒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哪些樂趣,下面我們就聊一聊,人到中年後,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喜歡喝酒?

1、我是這樣理解中年人這個詞,所謂的中年人,大約年級應該是在45-55左右吧,大家不是常說人到40不惑、50知天命、60古來稀,這類人群,人過40,經歷了很多 ,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最重要的是人到中年,大多數人沒有太多的煩惱和讓其疑惑的事情,生活穩定,也沒有什麼大的壓力,這時,才讓一箇中年人覺得,享受人生的序幕馬上就要拉開,喝點小酒,自娛自樂一番;

2、大多數的中年人,人生走到這個階段,多半是生活穩定,沒有太大壓力的,但是也有那些天降大任於斯人,需要苦其心志的,所以這樣的一群中年人,在自己所理解的成功道路上,只差臨門一腳,這時承受巨大壓力,需要來點小酒,讓自己放鬆,算是放鬆的一種方法;

3、喜歡,這個理由最簡單,從年輕到中年,一路走來,有酒相伴,從年輕時的夜夜買醉到中年後的理智,每天來點小酒,喝到微醺,讓自己天天開心足以;

有些人到了中年後就變得越來越喜歡喝酒了,為什麼?

寫到最後,還想囉嗦幾句,對於題主的這道問答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聊一聊您對這道問道題的看法?分享帶來快樂,我們在評論區等您;


我們儘量做到恰如合適、通過原創圖文,在文字與圖片之間為您分享一道道菜餚,它們美味、漂亮、營養,您要什麼樣的美食,在這裡希望我們能夠給您!

覓源良食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人到中年酒醉心

人到中年,獨酌一杯半盞,藉以消磨時光也好,聊以自慰心靈也行,用以無奈長嘆也罷,人到中年,是不惑,是對於細枝末節不再追究的不惑,是對大事大非不再思慮的不惑,是對過去將來不再較真的不惑。  

人到中年,一杯小酒就是一本好書,反反覆覆的讀來才知箇中滋味,沒有了辭藻的新奇,卻多了酒香的渾厚,沒有了個性的色彩,卻多了整屋的瀰漫,沒有了無謂的褒貶,卻多了世界的定格,其實,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淡與烈,各自持守著自我的底線,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濃與清,各自秉承著自我的心傳,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濁與洌,各自呼吸著自我的氣息,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醉與醒,各自拷問著自己的良知。

人到中年,一杯小酒就是一臺好戲,反反覆覆的聽來才知箇中韻味,沒有了情節的勾引,卻多了習慣的定式,沒有了故事的跌宕,卻多了酒韻的悠長,沒有了命運的滄桑,卻多了淚光的悲涼,其實,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甘與苦,各自品味著自我的造釀,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顯與藏,各自摁埋著自我的悲傷,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醇與寡,各自歷練著自我的腳蹤,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夢與醒,各自尋覓著自我的曾經。

人到中年,一杯小酒就是一首好詩,反反覆覆的誦來才知箇中品味,沒有了韻律的格式,卻多了常態的漫談,沒有了抑揚的激情,卻多了絲絲的傍徨,沒有了指點的狂妄,卻多了淡淡的憂傷,其實,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點與滴,各自夢迴著自我的輝煌,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流與淌,各自奔走著自我的村莊,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旗與牌,各自喧囂著自我的瘋狂,人到中年也如這酒的笑與哭,各自撫療著自我的創傷。

人到中年,又何嘗不是一杯小酒,端得起、放不下,你的身上還凝聚著幾多目光,且向前、有遠方,你的犁頭還深耕著期望熱浪,忍不住、回頭望,你的淚水還洗刷著昨日淒涼,笑幾聲、哭一場,你的情感還牽掛著兩短三長,醉月亮、醒太陽,你的腳步還奔波於路上,人到中年,不惑的是道理,疑惑的是匆匆奔忙,不惑的是無助,疑惑的是人海鐵牆,不惑的是長醉,疑惑的是醒來斷腸...

人到中年,且飲下這杯小酒,為了今晚的長醉不醒,為了明天第一縷陽光,為了忘卻過往的煙雲,為了撫平那日的憂傷,為了你還在路上奔走,為了你此時的淚光,且飲下這杯小酒,與俗人同入夢鄉。





一哥於一


有些人到了中年後,變得越來越喜歡喝酒,這確實很常見,我身邊識得的朋友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而也有一些人反過來,比以前喝少了的,這種人小年青時酒場滾打太多了,現步入不惑之年,驛動浮躁的心,現已漸漸平靜下來,現正在打字寫文的我就是其中一員。

致於什麼原因,讓一些人變得越來越喜歡喝酒,這因人而異,因為‘’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境遇‘’,歌仔裡也這樣唱。雖是不一樣,但也不外就幾個樣,慶功酒不多,澆愁酒不少,無聊酒更多。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至中年,大多數人都已建立家庭,下有兒女,上有老人。責任感和生理時鐘,會令到有理性的人變得沉穩成熟,告別年少輕狂,看淡看透世情人生。而作為家庭頂樑柱,塵世生活中難免會碰上各種各樣煩惱事,由此帶來的壓力得由他撐起,有時箇中苦楚不知向誰訴說,於是有些人會借酒發洩,或是借酒解憂。其實若非失性酗酒,排解一下壓力放飛一下心情,也比失眠吃藥好,況且適當的社會交際也是少不了的。


喝酒不但各有藉口或原由,喝酒之人也是分層次,分格調的。正是

李白醉酒稱酒聖,凡人醉酒名不正。

英雄好色顯風流,平民好色謂下流。

酒色其實皆人性,為寇因敗王因勝!

富貴貧賤皆愛酒,為君排解許多愁。歷史上愛借酒澆愁的名人還真不少,尤其是那些懷才不遇,或是仕途坎坷和壯志未酬之士,於是就有了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再有是失意時,想麻醉自己的李白的‘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萬載名’,醉後便可在夢裡‘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岳飛‘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喝酒卻無胡虜肉。



可見,詩人英雄皆愛酒,因其愛酒更揚名!跟這些名留青史的名人沒得比,我們這些步入中年的俗世平民,過著默默平淡的生活,有些人在工作上或生意場有些成績,但由此須要出於工作需要和人際交往而去交際應酬,觥籌交錯間難免喝多,慢慢地有些人對酒精有了依賴性,便更欲罷不能了。

還有一部分,是一些家庭不幸人士和離異人士。現在離婚率很高,無家庭的人總易感覺空虛寂寞兼且冷。我有幾個這樣的朋友,只要閒下來就是酒呀酒,作為城門旁的池魚的我便通常也跑不掉了。還有,仗義多從屠狗輩,仗義之人也多愛酒,人以群分,自是容易酒場林立。長期酗酒致有些人沾上酒癮,越來越失去自律自控,通常較為清醒的我看著醉態不雅甚至粗鄙的他們,也是無語!或有時自己也一樣,只是不自知!

喝酒可抒情解憂,可成事交友,亦可壞人前程,毀你人生,酒客當自省!久經(酒精)考驗的我更猶是。正是,

酒能成事亦敗事,錢縱萬能有瑕疵。

人生留得真情在,不懼光陰是短時!


小小辣


本人是63年的兔,原本不喜歡喝白酒,只因有一次右腳骨折,聽了骨科醫生的建議“儘量喝點白酒,可以防止靜脈血栓”。

可能是心裡的顧慮太多了吧,自此以後,我還真是每天在家裡(中午、晚上)喝起來啦(每頓不超過二兩,因本人酒量有限,莫見笑),延續至今。

根據這幾年的體驗(獨飲),我的感觸頗多:酒後思緒活躍(本人很喜歡寫作),浮想聯翩並常有寫作的慾望;解乏,入眠較快且睡得香;自身的耐寒能力明顯比以前提高了許多(個人感覺);自律性也提高了,酒杯自動定量(在家裡、或外面應酬時堅決把握)以免酒後失言……

總之吧,喝酒並不一定是每餐必飲,如若喜好,應該是量力而行為佳。小酌怡情,過度傷身;步入中老年的朋友,餘生適當的喝點小酒,自娛自樂吧。

(個人觀點,敬請指教)


dayday56376130


酒到微醺剛剛好。我喜歡。

再多喝一點,就會發飄、傻笑啦。

我原本不喜歡喝酒。

我本身的家族血統裡面,解酒功能並不強。我家族的男人們幾乎都不喝酒。

但是,我嫁入的家庭,公公天天兩頓酒。就算做了結腸癌手術,最多一個月之後吧,又開始喝了。願他安息。

我的先生,也是喝酒。紅的白的啤的,都喝一點。但不會整到醉倒。

我先生的大姐夫,酒仙。大姐,酒海。

二姐夫,沾酒就全身發紅。二姐,能喝一二兩白酒。

所以,凡是一起吃飯,再怎麼都會喝點酒的。我也就跟著喝點酒啦。

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是最沒有壓力的事。

所以,酒到微醺剛剛好,把酒言歡,人生相伴。

補充一下:

一位師兄,上週剛剛離開,還沒有滿56歲。應該是酒精中毒之後引起的疾病,拉血吐血二亡。因為常年累月一天得喝三四次酒。

人生得意,何須醉酒?!

人生失意,醉酒何用?!

所以,小飲怡情,意在杯外。

不要貪杯,不要貪杯,不要貪杯!











雲是鶴家鄉680


有沒有發現,越是在六七線小城市、小縣城,愛喝酒的中年人越多。

我有個朋友,是小縣城的公務員,人到中年,工作、生活都很安穩,唯一的愛好就是喝酒,除了白天在單位沒辦法喝,晚飯自己一個人,也要整上半斤白酒。我見過他喝酒,就像喝白開水一樣,倒進茶杯,咕咚一下,半杯就下肚了。

他應酬多,每逢出去吃飯,總是大醉而歸。家裡人都很煩他,可是也拿他沒辦法。他自己也知道喝酒傷身體,可就是戒不了。越喝,癮越大,最後喝到酒精中毒。

小城市生活的特點是安逸、單調。 和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的生活圈子小,而且比較固定。和你打交道的,來來去去就是這些人,而且有可能要打一輩子打交道的。在小城市,喝酒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

生活太平淡、乏味了,朋友們就聚在一起,喝個小酒,吹個牛皮,感覺生活有滋味了。時間長了,彼此就成酒友了。

和朋友聚會時,如果你不喝酒,其他人就放不開,有些話也不好說了,酒場上的氣氛就會顯得比較緊張、尷尬。

有些愛喝酒的人,把不喝酒的人視為另類,見不得酒桌上有人不喝酒,你說喝酒對身體不好,他就說你怕死。你說有胃炎,不能喝,他就說酒是消毒的。他們總是把“只要喝不死,就往死裡喝”這句話掛在嘴邊。

所以,有些人,本來打算戒酒,但是在朋友的影響下,發現根本就戒不了,如果戒了酒,就意味著會失去朋友,後來索性就不戒了。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同意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我是天山小白楊!活在當下,感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