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缺行情下,是時候乘上科技的東風了嗎?

經歷了上週的鋪墊,本週A股三大股指延續上攻態勢,截至今日收盤,上證指數迎來五連升。

在A股歷史上,常有逢缺必補一說。創業板指在經歷節後首日的大跌後,僅在3個交易日後便實現了“完美補缺”,突破2000點大關,創出了2016年12月份以來的逾三年新高。

補缺過程也加速了市場風格切換的推進,現在是佈局科技板塊的好時機麼?


補缺行情下的科技強勢反攻


在這波反彈行情中,科技股成強勢股大本營,特斯拉、5G、芯片、電子為代表的板塊,均有強勢股能夠迅速在大跌中反彈、補齊缺口。


其實早在春節之前,科技股已經走出小牛的態勢,展望當下,多家機構研究認為,疫情短期影響市場,仍然不會逆轉科技股的結構性行情。


通過覆盤2003年非典時期的市場表現,中信建投發現,在非典期間,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科技股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反彈領先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相較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小。


補缺行情下,是時候乘上科技的東風了嗎?


2003年4月15-25日為A股大幅震盪時期,計算機板塊下跌13%;在4月25日至6月2日期間,TMT板塊的反彈大幅領先市場,其中計算機上漲17%。從時代背景上看,2004年正值個人電腦換代及智能手機普及,引發計算機、芯片等相關產業鏈大幅增長。


中信證券也表示,今年的主線仍然屬於科技,但科技板塊行情不會一蹴而就,後續仍有配置時機。


宅經濟助推芯片等高科技行業需求


自去年以來,科技股一直是市場熱點。而作為科技行業皇冠上的明珠,芯片自然也成為借道把握超級科技週期的優選賽道。


中長期來看,受益於需求景氣環境加上政策層面的支持,以5G和AI為代表的超級科技發展週期將促使芯片需求量持續增長。

從短期來看,芯片等高科技行業的需求也存在明顯的提升空間。疫情期間遠程辦公、消費習慣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應用場景,視頻會議、網上購物、ARVR遊戲等應用場景的時長被大大拉長,進而提振相關的芯片、通信等高科技行業的需求。


可以說,小小的芯片背後潛藏著未來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主線。


資金競相流入,把握“芯”機遇


資金的熱捧也說明了芯片行業的景氣度。Wind數據顯示,2月10日,華夏芯片ETF上市首日,截至收盤全天成交額達10.24億元,資金逢低佈局趨勢明顯。

補缺行情下,是時候乘上科技的東風了嗎?

展望中國芯片行業,一方面,國產芯片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芯片產業正在加速向中國轉移,未來投資前景無限。


自今日起,投資者可藉助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 159995),低位佈局國產芯片行業,場內交易一手100元左右,便捷分享芯片行業龍頭髮展機遇。


風險提示:本資料僅為服務信息,不構成對於投資者的實質性建議或承諾,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資料中全部內容均為截止發佈日的信息,如有變更,請以最新信息為準。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者需謹慎。投資者購買基金時,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自行做出投資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