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導讀: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王朝,一直到1912年傅儀退位。這兩百多年裡,清王朝經歷了輝煌和落魄。短短兩百多年的時間,清王朝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有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也八旗,亡也八旗。那麼,大清的亡國真的和八旗有關嗎?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清王朝是成也八旗,亡也八旗

努爾哈赤

八旗制度是清朝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軍事制度,曾經在短時間內幫助清朝定鼎中原。要說起這支曾經橫掃六合的軍隊,就不得不提這支軍隊的創始人,誰呀?後金的開國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是女真族人,女真族起源於東胡或者肅慎,是我國北方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建立強大的軍事集團,一次就是金朝,當時完顏阿骨打率領他的部族向南進軍,最後建立了金王朝。

很可惜,最終還是被元朝打敗。進入中原的女真族人,一部分直接戰死了;還有一部分慢慢融入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留在了東北,成為了“留守兒童”。這裡面就有一個很優秀的小朋友,他就是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童年很悲慘,額娘去世得早,後媽又刻薄,剛剛成年就被趕出了家門。到了二十來歲,父親和爺爺都被明軍給殺掉。至親都沒了,好在努爾哈赤還有個很厲害的乾爹,明朝大將李成梁。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努爾哈赤童年很悲慘,母親早亡

李成梁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瞭解。但是當時有一句話叫“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梁”,可見他的軍事實力。歷史上,李成梁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戰功赫赫。

當時,努爾哈赤只是建州指揮使。雖然說只是個地方官,但因為是高度自治,讓他自己管下屬,管軍隊,所以權力可不小。有乾爹罩著,又有權利在手,發展很順利。

但是努爾哈赤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女真人,更沒有忘了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慘死在明軍手上,所以他一直想著要復仇,一直在等待機會。

機會終於來了,明朝進行了著名的抗倭援朝戰爭。努爾哈赤利用這個機會,趁機發展壯大,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但是,當時因為努爾哈赤的人還不是特別多。所以,一開始並沒有八旗,而是從牛錄製度開始的。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努爾哈赤趁著明朝進行抗倭援朝壯大自己

八旗前身--牛錄

努爾哈赤最早建立的牛錄製度,起源於狩獵民族的一種生產集體組織。大家同進同退,一起打獵一起生活,互幫互助,後來就形成了牛錄製度。努爾哈赤就是把這種制度,改編成為獨立的生產生活作戰部隊。

牛錄裡的人,既是戰士也是人民,所有生活和作戰都集合到一起。如果戰士戰死了,他的妻子兒女由牛錄給你管,所以戰士打仗沒有後顧之憂。

而牛錄裡面的組成人員,都是精心設計的,完全為了作戰而進行配置,一般分成四種。第一種的是叫巴牙喇,又叫白甲兵,是最精銳的人員。也就是說,是裡面的核心作戰成員。下面有馬軍有步卒,也就是騎兵和步兵。

那麼,除了這三大部分作戰人員,還有一部,是為作戰及輔助的人員,是他們的奴隸組成,稱之為包衣。這些人是跟隨他們上戰場,為他們準備兵器糧草等後勤工作。比如種地,捕魚,打獵等等。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早期的八旗兵只有牛錄一個編制

八旗興起

牛錄這個高度一體化的制度形成之後,其勇猛高效的優勢很快就體現出來了。努爾哈赤的名聲也越傳越廣,投奔他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努爾哈赤又擴大了幾級編制。到了1615年,努爾哈赤的隊伍已經壯大到了五六萬人,八旗軍初見規模,這就是滿洲八旗的起源。

這時候可能有朋友覺得奇怪,滿洲八旗,難道說還有別的八旗嗎?八旗不都是滿人嗎?嘿,還真不是。八旗軍隊之中,其實還包括漢人和蒙古人,也就是歷史上的漢八旗和蒙古八旗。

努爾哈赤是一代雄主,在他的眼中沒有民族之分,很開明很包容。無論是什麼民族的,只要願意投奔他,他都接納。所以就慢慢形成三大族群,滿、蒙古、漢。

而且在歷史上,漢八旗在八旗軍的軍隊之中,地位相當高。這是因為漢人掌握火器的使用方法,比如火炮等等。所以,漢八旗的番號叫做烏鎮哈超,翻譯過來就是精兵的意思。

努爾哈赤手下掌握著漢八旗的火器部隊,和善於騎射的滿八旗,再加上驍勇善戰的蒙古八旗,一時間威不可擋。當年流行這麼一句話,“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就是說八旗兵一旦超過一萬人,天下沒有人是他們對手。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滿兵不過萬,過萬便無敵

八旗的獎罰制度

當然,八旗軍能夠橫掃天下,和他們的利益獎勵機制也有很大的關係,總結起來有三點。

第一,待遇好,每個八旗兵能分到三十畝地,地就是錢啊。第二,無後顧之憂,陣亡人員的老人妻兒,都負責到底。就是負了傷也不用擔心,一輩子養著你,而且還給予各種優待。這樣的獎勵制度自然刺激戰士們奮力拼殺。

當然,讓戰士們奮勇向前的除了獎,還有罰。八旗的懲罰制度也非常嚴重,甚至可以用可怕來形容。什麼懲罰制度這麼厲害?簡單的說就是“連坐”。

比如說一個牛錄額真,也是個牛錄的負責人死了的話,最初是整個牛錄全部殺掉,後來改成了他的親兵就是巴牙喇兵全部殺掉;如果甲喇額真陣亡的話,底下五個牛錄的頭全都殺掉,依次類推。

正是這一獎一罰兩項制度,讓八旗軍隊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鐵騎之師。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開始揮軍西進,橫掃遼東。征途之中基本上無敵手,直至入關,問鼎中原,八旗軍都極少嘗過敗績,可謂是所向披靡啊。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努爾哈赤帶著八旗兵所向披靡

大清建立後的八旗

大清王朝建立之後,進入和平年代,八旗軍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清王朝建立之後,八旗軍不需要在四處征戰了,但是八旗的制度沒有變化,仍然由清王朝養著他們。而且當時清朝王室還有這麼一條規定,“八旗子弟只能當皇家的差,不允許從事其他職業”。

也就是說,八旗軍中運氣好的當了官,有俸祿。運氣不好的呢,那就在家待著。但畢竟是有功之臣的,不能虧待,沒有事情可做,清王朝照樣是養著,給他們發薪水,這就叫做鐵桿莊稼,這在歷史上非常有名。

那麼,這些鐵桿莊稼是什麼呢?鐵桿莊稼分為坐糧和行糧,坐糧就是固定工資。有官階的高級兵丁,每月四兩銀子,餉米46斛;馬兵領三兩銀子,餉米46斛;步兵的月工資則是一兩五錢,餉米22斛。

按照某些學者的考證,清朝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750塊錢。那麼如此算來的話,一個高級兵丁一個月工資四兩,相當於咱們現在的三千。你別看好像不高啊,但是你得算上糧食錢,一斤皇糧按照現在每斤兩塊錢計算,一斛稻穀大約是130斤左右,46斛就是5980斤,乘以二,那就是11960塊錢。加起來,一個月什麼都不幹,一萬五。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就是現在,這個收入也很可觀了,更何況是在生產力落後的清王朝。而且這還不算,還有行糧呢,行糧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績效獎金。行糧只有在打仗的時候,部隊出征,才有發放的,每個人每個月可以多得二兩銀子。

還有,每個季度八騎兵還可以領一次獎金,自己家裡遇上紅白喜事,還有固定的補貼,再碰上皇上大喜什麼的,那也有福利。每個兵丁一次能多領一個月工資。要把這些都算起來,一個八旗兵什麼都不幹,一年那日子過得挺不錯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可是至理名言。和平年代的八旗軍,心態開始發生變化了。慢慢的,享樂主義這樣的腐敗思想,就在他們心裡面開始滋生起來。這些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很快就變成了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以至於到後來,產生了一個極其有意思的現象。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清朝給八旗兵的待遇非常豐厚

享樂主義的興起

那麼,貪圖享樂的八旗子弟搞出了什麼現象呢?叫“倒回城”。清朝初年,為了保持八旗的本色不變,清王朝實施一個政策,把北京內城的漢人全部給驅趕出去,使得整個內城就成為了八旗自己的一個天下。只有到每天的早晨才會打開城門,放那些把小商小販們,漢人進城買東西也好做買賣,從事服務行業吧。等一天黑了,就把這些人再趕出去。

這樣一來,內城就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了,因為那些從事這些娛樂行業的漢人,都被趕到城外去了。那麼,八旗子弟有錢也花不出去,也不知道去哪玩,這個事情都杜絕了吧。

但是,人一旦有了慾望,你想攔都攔不住。於是乎,八旗子弟們想了一招,什麼招?據史料記載,一到快天黑要關城門的時候,這個城內的好多八旗子弟,跟著這些小商小販一塊在天黑之前就出城了。

等到快天亮,第一次開城門的時候,這些八旗子弟再跟著小商小販,或者是早朝入城的官員回來。等於說到晚間就不在這個內城過夜,他們就拿著給他們這個俸祿,鐵桿莊稼,晚間就跑到這個外城去逍遙去了,這就叫“倒回城”。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八旗兵開始享樂,進而成為社會的蛀蟲

到了後來,玩就成為這些八旗子弟的主業了。玩雞遛鳥鬥蛐蛐,喝茶、唱戲曲、聞鼻菸。長此以往,八旗就成為了社會的蛀蟲,紈絝子弟的代言人。那麼,當時的他們已經離譜到什麼程度了呢?

當年八旗兵所向披靡的那種價值觀完全淪喪,當年大家比軍功,回家以後比身上的傷痕。到了乾隆年間,八旗子弟在一起比的什麼?比誰得生活最講究,誰平時的消費最高,誰過的最有面子,已經完全失去了一種軍人子弟的本色了。

可想而知,已經沒有軍魂的軍人,還談什麼戰鬥力呢?根本連仗都打不了了。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在南通校閱,結果大吃一驚。按說皇上來檢閱部隊,那肯定把最精銳的部隊拉出來。結果,參加檢閱的都是什麼玩意,騎兵能從馬上摔下來;射箭箭落地,連靶子都射不到。可見這支部隊糜爛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清政府為了挽救八旗,出臺了很多措施

清王朝整頓八旗

眼見著曾經創造輝煌的八旗兵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清朝政府也是痛心不已,先後出臺了多種政策想要改變八旗的現狀。最早朝廷特意劃出了幾塊牧場,讓八旗子弟進行演習,騎馬射箭。

但結果卻讓清王朝大跌眼鏡。這些八旗子弟根本就你搞你的,我玩我的。甚至還有更離譜的,有的八旗子弟乾脆賣馬,這馬都沒了,談什麼騎馬射箭呢?那為什麼賣馬呢?倒不是說想逃避訓練,其實就是為了換錢。天天吃喝玩樂,有多少錢吃得住這麼花的,沒錢了,可不就賣馬嗎?

最後,直接導致滿洲八旗到了第二代,就沒有多少騎兵了。後來徵蒙古,主要是蒙古八旗打先鋒。滿洲八旗炮兵,或者是一些步兵是可以的,但騎兵已經完全沒落了。

這麼看來,這個政策顯然是行不通的呀。所以,到了乾隆年間,清王朝又想了一個辦法,讓八旗子弟回東北老家,讓他們開荒漁獵,憶苦思甜,好好反省反省吧。

結果還是沒用,大多數人還是呆不住,乾脆就把地賣給了漢族農民,然後拿了一筆錢跑回北京了。但是他們在北京已經是被除了籍的,等於說銷了戶口的。回來怎麼辦呢?只能投親靠友,然後再運用各種關係,重新登記入戶。所以,這個政策又失敗了,朝廷也只能繼續這麼養著他們,這時的八旗軍已經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享樂主義讓八旗兵喪失了戰鬥力

八旗的衰亡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駐防在廣州的八旗兵毫無戰鬥力,仗都沒打,直接跑了。道光皇帝急了,立即全國調兵,這其中就包括京師八旗當中的一萬多人,結果你猜怎麼著?天下奇景啊,這些人已經到了無法行軍的地步了,但是皇上的命令不可違呀,怎麼辦呢?

沿路抓民夫,把老百姓這個門板卸了,四個民夫抬一個門板,然後八旗兵躺在上頭,這麼行軍。打仗的人,還得靠不打仗的老百姓給抬過去,真是天下奇聞!最後一統計,真正戰死的八旗兵一千人不到,逃跑的超過一萬人,實在是可悲可嘆了。

那麼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八旗兵就更離譜了。他們對抗外敵倒沒起什麼作用,反而在英法聯軍走了之後,參加了對圓明園的劫掠。最後從八旗兵家中,搜出十幾萬件圓明園的各種各樣的珍寶。

說八旗軍毀了清王朝,這個一點也不為過。當然了,八旗兵自己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最後,清朝滅亡,到了北洋軍閥時期,這幫人徹底解散了,國家福利不可能再給你了,最後徹底就消亡在歷史的舞臺。


從八旗的興衰,分析享樂主義的危害,清朝真的亡於八旗嗎?

八旗兵徹底變成了廢物,最後消亡於歷史

​八旗為什麼會腐化

有很多朋友可能要問了,八旗軍這樣的軍隊,怎麼會演變成糜爛之師呢?其實,八旗軍的衰落,實際上並不是到清朝中後期才開始,而是從請兵入關之後就開始了。

清兵入關,清王朝建立,局勢逐漸趨於穩定。換句話說呢,就是當年產生八旗悍將雄兵的這個土壤,已經不再存在了。這就應了二十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弗蘭茲卡夫卡的那句話,

“戰爭中我流盡鮮血,和平中我寸步難行”。

八旗軍建立在戰爭時期,軍隊的政策制度都是適用於戰爭環境。但是到了和平年代,八旗軍反而不適應了。戰爭環境進入到和平年代的環境變化對八旗軍來說是致命的,為什麼呢?

八旗軍從建立到入關,四處征戰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結果到了太平環境中,當年讓他們成為優秀士兵,優秀軍官的那個環境不存在了,這樣相當於對八旗兵來說是個釜底抽薪。

進入到中原的花花世界以後,八旗兵經受不起高層次的社會經濟生活的考驗。同時,它自己本身又離開了那種長期征戰的環境,也沒有人去磨練他,所以很快就腐化了。

再加上清王朝用國家的財富,以極其優厚的待遇供養著八旗兵,讓他們有腐化的資本,八旗兵可不就衰亡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