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文 三江楊柳風


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曹山寶積寺

從南昌出發之後,就一直在下雨,還沒出城就更加密集起來。

對於土著北方人來說,正月裡下雨實在是稀罕事,更何況江南的雨又是如此綿柔,因此,心中反而無比興奮,甚至是無比的喜悅,彷彿親眼看到甘露法雨普潤世間,等無差別地滋潤著山河大地,以及一切含靈眾生。

冒著綿綿喜雨再啟旅程,今天的目的地也是一座佛門祖庭——撫州宜黃的曹山寶積寺,禪門曹洞宗的祖庭之一。

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沿途的風景

南昌繞城高速橫跨贛江、撫江的入湖口,水面極為開闊,在陰雨中更顯得煙波浩淼,天水空濛。

正在欣賞水天一色,前方的雨雲驟然濃重,一場急雨不期而至,瞬間傾注而下,視距突然降到二三百米,感覺車輪陡然有些偏滑,趕緊鬆油門,讓車速自然降到80碼,這才穩定下來。

路上其他的車也都降低了速度,紛紛打開車燈,雨刷器要要開到第二檔,才勉強可以看到前面的路況。

在北方,夏季也難得在路上遇這樣的急雨,更何況還是早春時節,因此,雖然身處雨中,心中卻有一種驚豔的感覺,隱約感覺到這樣一場暴雨預示一個美好的年景。

急雨只有一段,大約十幾公里,好像是鋒面雨,十幾分鍾後就穿過了雨帶,天氣還是陰陰沉沉,細雨纏纏綿綿,不絕如縷。

從環城路轉入撫州方向的高速,越往前車越少。車速不快,偶爾會欣賞一下沿途溼漉漉的新綠。

江南山地的特點,殘留著稻梗的農田零星穿插,散佈在山丘、水泊之間,時而點綴幾壟已經濃綠的油菜花,時而掩映幾片松林。雖然剛剛立春,卻已經到處都透出生機,到處都潛藏著噴薄欲出的能量,就像那剛剛結成一些嫩黃花苞的油菜田,只要再過幾個節候,就會進入金黃燦爛的盛花期。

接近撫州的時候,看到了指向臨川的路牌,這才意識到撫州也是一座文化名城,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就是在這裡完成了他的傳世鉅作——《臨川四夢》。

由於急著趕路,沒有時間在撫州停留,只在臨川休息區呼吸了一下夢一樣清新的空氣,彷彿周圍的山水之間還縈繞著悠悠嫋嫋的崑腔: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荼縻外菸絲醉軟

牡丹雖好

他春歸怎佔的先

閒疑眄

生生燕語明如翦

嚦嚦鶯聲溜的圓

由於這次路過的因緣,後來又專程再到撫州,參觀了湯顯祖紀念館。

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指向曹山的路牌

通向祖庭

從撫州轉入一條支線高速,大方向指向湖南,宜黃就是其中一個節點。兩側崇山連綿不絕,雨霧將山色暈染出遠近高低、濃淡飄渺的層次,乾枯的山草仍然蓬蓬密密,遮掩著山間的生命力。山上的林木疏密相間,都不十分高大,除了松樹、毛竹以外,還有許多是不認識的品種,很有新奇感。

路面隨著山勢逶迤蜿蜒,車行其間,如同流淌在樂譜上的音符,不知不覺就譜寫出悠揚舒展的樂章,而這就是自駕遊最暢快的時候。享受這種感覺,享受這樣的旅途,享受這裡山水寫意般的優美。

大概又走了四十分鐘,到達宜黃出口,轉下高速,終於看到了指向曹山祖庭的路牌。

前往曹山的水泥路十分狹窄,僅能容下對面會車,大概算鄉級公路,許多失修的坑窪積存了磚紅色的泥水,路邊的雜草與田野裡殘留的稻根顯得頗為荒蕪,喬木也沒有返青。

沿途穿過了四五座村落,或許是典型的農家,雖然也有些當代感的小樓,更多是黑黢黢的老舊農舍,還是保留了鄉土原貌。原木的屋面,門前碼放著一人高的柴垛,到處都是鞭炮的碎屑,家家戶戶都懸掛著吉慶的紅燈,許多小孩子追逐歡鬧,零散的雞鴨在房前屋後靜靜地刨食,頗有豐年足雞豚的意味。

鄉間公路不僅狹窄,而且多彎,行人車輛都很少。穿過幾座村莊後就轉入深山,山體變得高峻起來,山上的草木也更加茂密,有些路段陡然隆起,有些路段又是超過100度的大回轉,再加上雨水造成的溼滑,感覺還是有些緊張,儘量保持在路中間行駛,避免陷入旁邊的泥淖中。

沿著山間小路又走了20分鐘,經過九曲十八彎,穿過一道山谷,望見迎面一片綠竹掩映的山坡,坡下立著一塊淡紅色的巨石,上面刻著五個大字——曹山寶積寺。嚮往已久的祖庭終於到了,心中一陣陣激動起來。

如果不是親自走一趟,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祖庭會在如此深遠的山中。

時間倒回唐朝,這裡只有土路、山路、草徑,山高林密,祖師大德是怎麼來到這裡?他們經歷了多少千難萬險,才創建了山門?入山如此之深,即使今天仍然堪稱人跡罕至,千年以前的荒涼寂寞更加無以言說,如果不是大修行人,絕難到達此地。就在這種近乎與世隔絕的深山裡,本寂祖師開始了弘法的事業,使曹洞宗成為天下顯耀的宗門,譜寫了中國佛教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功德不可思議,影響也不可思議。

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通往曹山的山間小路

曹山的由來

曹山祖庭,為曹洞宗二祖本寂禪師所創。要了解本寂禪師的來歷,先要理清曹洞宗的法脈源流。

曹洞宗是六祖慧能門下五宗之一,所謂“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曹洞宗就是其中一葉。六祖慧能涅槃之後,門下有成就的弟子眾多,其中有一位青原行思禪師,就是曹洞宗門的法源。

青原行思傳法於弟子石頭希遷,希遷再傳藥山,藥山傳雲巖,雲巖傳良价。良价祖師對宗門發揚光大,創立君臣偏正之說,在江西宜豐洞山弘法。

本寂師從良价,得到洞山宗門真傳,來到撫州宜黃菏玉山。本寂因為追慕六祖慧能的曹溪祖庭,就將菏玉山改名為曹山,使這一方山水從此彪炳於典籍。

從源流上講,洞山良价為師,曹山本寂為徒,師徒二人共同被後世推奉為曹洞宗開宗立派之祖,將曹山放在前面,一是因為音韻上的順口,同時也暗含著對本寂祖師光大宗門的肯定。而這次朝山拜祖,先到曹山,後去洞山,則完全是為了行程容易安排。


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本寂祖師

本寂祖師俗姓黃,名元證,福建莆田人,自幼讀書,十九歲往福州靈石雲名山出家,二十五歲受具足戒,前往江西宜豐洞山尋師求法。

唐鹹通初年,本寂拜謁洞山良价。良价祖師問:“闍黎名什麼?”答曰:“不名本寂。”良价曰:“那個聱?”答曰:“不名本寂。”一問一答之間,師徒二人心心相契。

本寂深受良价祖師器重,自此入室,在洞山盤桓數載,得到良价密授宗旨,承襲心印。

本寂證道之後,辭別洞山良价祖師前往廣東韶關,參禮禪宗曹溪祖庭及六祖塔,併發願尋找新的曹溪勝地,廣弘禪法,光大宗門。

一夜,本寂夢到六祖在他手上寫了四個字——心堅石穿,然後遙指東北方向。本寂便會意前往,來到江西撫州宜黃,在縣城西郊陳坊村荷玉山,找到了形似曹溪的這方寶地,便安住下來,在此修行弘法。

此地原有一座荷王觀,居士王若見本寂祖師心誠志堅,就將荷王觀佈施出來,請本寂祖師住持。從此,本寂祖師便在這裡大闡一音,廣弘萬品,使洞山禪風流佈天下,曹洞宗由此確立了佛門大宗的地位。

本寂祖師在曹山傳法,當時的南平王鍾傳多次請他去洪州,本寂卻不為所動,僅回覆一首偈頌:

摧殘枯木倚寒林

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

郢人那解苦追尋

本寂祖師在曹山傳法三十一年,於天覆辛酉(901年)夏夜示寂。

本寂祖師問知事: “今日是幾何日月?”答曰:“六月十五。”

祖師曰:“曹山平生行腳到處,只管九十日為一夏。明日辰時吾行腳去。”

六月十六日,祖師焚香宴坐而化,世壽六十二,僧臘三十七,舍利葬於曹山寺西側鳳形坑,墓曰福圓塔,諡元證禪師,清雍正皇帝加封為寶藏元燈禪師。

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寶積寺山門

曹山的復興

曹山從明末就基本荒廢,如今的曹山寶積寺,全部是八十年代重新修建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現了佛法的復興。

沿著蜿蜒的山間小徑進入山門,左邊山上一帶竹林,右邊山上密佈灌木,山勢陡峻,不太高,裸露出斑斑紅土。從兩山之間的大門進入,是四面環山的一片盆形谷地,唐代風格的寶積寺便坐落其中。

寺院建築以唐風為基本風格,灰瓦飛簷,白牆褐柱,山門與大雄寶殿居中,兩側偏院是修學場所,規制縝密,與周圍的山巒渾然一體,顯出祖庭的莊嚴宏闊,源遠流長。

依次禮拜了諸佛,拍了些照片,可惜回來之後沒有及時整理,許多照片被誤刪,十分遺憾,也為下次再度前往留下了一個話頭。

天上還飄著細雨,四面群山環繞,青松翠竹茂密,雨霧雲天融合,整座道場縹緲如仙境。

遙想當年祖師在這裡隨機利物,就語接人,眼前的青山綠水穿越千年,猶如曹洞綿密家風,一時間不由得百感交集,流連忘返。


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曹山祖庭,山深林密,本寂祖師是如何發現那方寶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