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是誰制定的?具體變現在哪些方面?

l湖湘客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以後,"儒"又成了以孔子學說為宗旨而形成的學派時稱謂。"儒者"即專指孔子及其門弟子。"儒學"即專指孔子思想及其門弟子發展的學說。孔於是中國政治思想史最偉大的人物,從孔子開始,中國政治思想進入了體系完備的時代。孔子對於中國政治思想貢獻在於,他系統地整理,繼承和豐富了以往的歷史遺產,創立了以仁禮為核心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五五二年,卒於前四七九年。其先人為宋人,後來避難於魯。其父叔梁紀曾做過魯國陬邑大夫。在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家世中落,家境貧閒。大約二十歲左右,做過"委吏"是管理倉庫的小吏,和"乘田",職務是管理牛羊,還做過"儒"、即富貴人家有婚喪等事,為人贊禮,司儀。可能從"三十而立"開始授徒講學。五十歲以後作了官,是魯國的中都宰,後為小司空(工程建築)和司寇(司法行政)。孔子後來曾率弟子周遊列國,向各國統治者遊說,試圖在政治上謀求發展,施展自己韻政治抱負。但是,始終未能如願。


孔子一生主要從事教書活動,先後有四十餘年,培養了眾多的賢能弟子,孔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開創了私人辦學之風。他廣收門徒,據說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所謂賢者,即深浮孔學,在事業上或學術上有成就的人。從而,培養了人才,組成了以孔子為核心的學術群體。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與弟子的言論集《論語》一書中,另外、孔子編定的"六經"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孔子建立了系統而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包括哲學、倫理、政治、教育、經濟、歷史、文學、美學等多方面的內容。他是通過"述"與"作"兩方面的工作形成的,"述"是他把周以前的古籍文獻作了系統的整理,編寫刪定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作"是孔子自己的著述,主要是《論語》。


梅姑姑318


《周禮》世傳西周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屬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六官的分工大致為:天官主管宮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軍事,秋官主管刑罰,冬官主管營造,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經學大師鄭玄為《周禮》作了出色的注,由於鄭玄的崇高學術聲望,《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周禮》在漢代最初名為《周官》,始見於《史記·封禪書》 。《周禮》中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多有史料可採,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之寶庫。

具體表現:

政治制度

《周禮》一書含有豐富的治國思想,《天官》概括為六典、八法、八則、八柄、八統、九職、九賦、九式、九貢、九兩等十大法則,並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敘官中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詳密嚴謹,宏纖畢貫,對於提升後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政治制度方面,從隋朝開始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禮》的"六官"設置的。唐代將六部之名定為吏、戶、禮、兵、刑、工,作為中央官制的主體,為後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歷朝修訂典制,如唐《開元六典》、宋《開寶通禮》、明《大明集禮》等,也都是以《周禮》為藍本,斟酌損益而成。

文化思想

從後世影響上來看,西周以宗法等級制度為核心的禮的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統治思想的核心。當然在其後的時代,禮的適用範圍和功能發生移轉,從西周之時主要作為政治權力分配功能的原則,到漢代以後轉變為社會生活層面秩序塑造和維持的機制,但禮的基本原則,親親、尊尊、長長和男女有別,並未發生改變,反而得到鞏固和強化。同時,西周意識形態奠定中國古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格局。

城市建設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有很多著名的大都城在城市佈局上都體現了《周禮》的禮制思想,"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都城格局,成為歷代帝王嚮往的楷模。

中國封建社會盛期,最具有典範代表的都城--隋唐長安城,整個城市的佈局嚴整、統一,充分體現出周代王城的佈局特點。

明清北京城,在格局上恢復了傳統的宗法禮制思想,使皇城在都城的中心。還仿照《周禮》,建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等,形成今日的佈局。

朝鮮的漢城,同樣有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乃是海外依仿《周禮》建都的典範。




韻墨文化


周代禮制完整地講應稱之為禮樂制度,分禮和樂兩個部分。禮的部分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範,最終形成等級制度。樂的部分主要是基於禮的等級制度,運用音樂進行緩解社會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礎和前提,後者是制度運行的形式和保障。

西周王朝的國都是豐京和鎬京,在歷史上一起並稱為“豐鎬”,周公制禮作樂由豐鎬開始。

記錄周代禮制最為詳備的著作是《周禮》,《周禮》又稱《周官》,講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載:“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說。

(此處存在爭議,一說此處周官為《周禮》,一說為《尚書·周官》《後漢書·卷三十四·百官志第二十四》亦載:“昔周公作《周官》,分職著明,法度相持,王室雖微,猶能久存。”

周公制禮作樂,創建了一整套具體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禮”的範疇,潛移默化地規範人們的行為,這就是周代的禮制。

周禮目的是以周人的標準來規範各族和各代禮樂內容,並通過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個不同等級的統治階級中去;其意義在於擴大周文化的影響,加強周人血親聯繫和維護宗法等級秩序;其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


小主千河


《周禮》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禮》中國古代的禮樂文明 ,禮樂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禮》、《儀禮》和《禮記》,即通常所說的"三禮"。《三禮》是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

今從其思想內容分析,則說明儒家思想發展到戰國後期,融合道、法、陰陽等家思想,與春秋孔子時思想發生極大變化。

《周禮》六官的分工大致為:天官主管宮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軍事,秋官主管刑罰,冬官主管營造,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

禮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旳綜合體現,因此,它又必然是隨著社會旳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旳。對於這—點,孔子有著明確旳認識。他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這就是說,後代旳禮老是在前代旳基礎上繼承下來而又有所變化旳,這是—個規律。孔子認為他對夏殷週三代禮旳繼承沿革情況是熟悉旳,至於周代以後,雖百世,這種有所“損益”旳變化規律不會變,禮—定還會隨著社會旳發展而不斷髮展,這—點他特別自信,故曰“雖百世,可知也。”他又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八佾》)有關夏禮和殷禮,他都能談談,但要進行詳細旳考證,則需要歷史文獻。至於它們旳後代杞國和宋國都早已不足徵之,因為周代以後杞宋旳禮早已不是殷之禮。這就是說,作為—代文明,禮旳發展是—個歷史過程。—代有—代旳文明,亦有—代之禮。孔子之所以重視禮,強調禮,正是因為它是這樣—種不斷髮展變化旳社會文明。

在進行—番歷史考察之後,孔子顯然更加讚賞周禮。“周監於兩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事實上,周禮也正是他那個時代正在延續著旳禮。所謂“周之禮教,雖吱衰亂之世,亦非全不奉行。”[7]“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知識政治上旳動盪和混亂,而“自諸侯出”旳禮樂本身,就其基本精神來看,還要是周代文明旳延續。孔子對周禮旳讚賞常常成為評價他在政治上或進步或保守旳—個主要依據,然而僅僅從政治態度著眼,是遠遠不能說明孔子讚賞周禮旳所有意義旳。作為社會文明,禮旳變化發展與階級關係等方面旳政治變動相比,顯然要緩慢得多,它只能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髮展旳結果。因此,孔子之於周禮,是從社會歷史發展旳角度來看待它旳價值旳。他曾將周與夏、殷兩代做這樣旳對照分析: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蔽: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

——《禮記·表記》

他指出,殷人與周人旳重要差別,在於前者“尊神,率民以示神,先鬼而後禮”,這是其愚昧之處。夏人與周人雖然在“事鬼敬神而遠之”方面是—樣旳,但其民愚野不文,說明還未完全脫離原始狀態;而周人旳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則是對夏殷文明旳全面超越。至於其民之巧利狡詐,雖為—敝,然而與夏人旳喬野不文,殷人旳放蕩無恥相比,不也正從—個側面反映出人旳文明素質旳發展嗎?“夏殷之禮,文獻無徵”,而“周之文化,燦焉可觀”,又“以禮為淵海,集前古之大成,開後來之政教”[8]。僅從現存旳《周禮》《禮儀》《禮記》等典籍來看,大至國土區劃、官吏職掌、鄉遂授田、城郭道路之制、市肆關門之政、庠序之教,小至冠、婚、喪、祭、歌舞樂律乃至衣服飲食、坐立行走,都作詳細明確旳規定。當然,這些規定,尤其在社會公共生活方面,都是在傳統習俗旳基礎上加以規範化旳。這是—種超脫於原始巫術文化旳世俗文明。在這—文明旳建立中,周王朝旳兩位傑出統治者文王、周公有著傑出旳貢獻。“文王拘而演《周易》”[9]這—傳說本身不管是不是可靠,至少說明文王旳哲人氣質;至於周公,則直接參與禮樂旳制定。‖疑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其別宜,作立政,以便百姓。”[10]難怪謝無量先生感嘆,柏拉圖設計旳理想國,主張以哲學家執政,這在古希臘純屬理想,而在中國旳周代,則已成事實。文王周公之政,足可稱為“以哲學家率制天下”[11]。在《論語》中,我們多次看到孔子對文王、周公旳稱頌,他稱讚他們旳政績,更讚賞由他們大力推進旳整個社會文明。這是“鬱郁乎文哉”這句話旳內在底蘊。

從歷史旳發展來看,與夏殷文明比較,孔子特別讚賞周禮旳先進性,這—點是毫無疑義旳。


淺念ソ489


周禮主要是周公修訂的。周公名叫旦,是文王的兒子,也是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很早,周成王年幼即位,主要是周公在輔佐。等到成王成年以後,周公還政於成王。周公的做法具體算不算代天子令諸侯,這就看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