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你吃過最多的野菜叫什麼?

草根創業彪哥


馬齒莧,西洋菜,野芹菜,枸杞葉,艾葉等

1、馬齒莧是夏季出現的野菜。對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稠、心腦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馬齒莧可用蒜泥涼拌、蒜蓉馬齒莧、製成乾菜、做餡烙餡餅等。有黏黏的汁液和酸酸的口感,與大蒜事絕配。也可做炒菜'焯過水直接放蒜片炒過即可

2、西洋菜在冬季特別適合吃,我們這西洋菜都是生在有水的地方,一到冬天,到溝邊摘點回來燙到火鍋裡,嫩嫩的可好吃了

3、野芹菜葉片小,味道苦澀,我反正是吃不了,我爸聽說降壓效果比人工種植好,就經常去找來吃,我試吃了下,實在不喜歡哈

4、枸杞葉,以前小時候奶奶每次從城裡回來都要吃枸杞葉,我們就到菜園邊去幫她找,說吃了眼睛看得清楚

5、艾葉是每年清明節的必備品,我們每年清明節都會到田間地頭去摘點艾葉回來做艾葉粑粑,非常清香

農村還有很多野菜沒認得,名字也叫不出,經常看到一些老人摘回來吃,問他叫什麼,只知道用本地方言說,用普通話葉講不出






我與沙糖桔有個約會


在農村吃過最多的野菜應該是滿灘遍野的苦苦菜,去過農村的人,都應該看到過苦苦菜這種野菜,用它拌涼菜,人間美味啊[耶][贊]


火星造月


小的時候,每年春天最早能挖的野菜就屬小根蒜了,記得有一年正月十五母親領著我和大妹去撿柴禾,生產隊的線麻地的小根蒜又胖又多,我和大妹用木棍挖了一大捧,那季節小根蒜真是新鮮野菜。

我小時候是我們圍子最愛跑山的孩子,每年春天下來的野菜也是最先去採挖。

圍子裡三面環山,各種野菜應有盡有,最開始挖小根蒜,接著把蒿、小嘮叨、山芹菜、猴腿、廣東菜、刺嫩芽等各種野菜都下來了。我最喜歡採的是大葉芹和刺嫩芽。我小時候的年代,供銷社每年都收刺嫩芽,沒有放風的兩毛錢一斤,家裡都不捨得吃,都換錢了。

生產隊種地之後,每天放學歸來去挖曲麻菜、苦碟菜,母親把曲麻菜剁碎了做小豆腐吃。鮮花盛開時,會挎著筐去摘洋槐花,母親用槐花炸醬吃有股清香的味道。

唉!幾十年過去了,常常在夢裡夢見還在挖野菜。


易海拾貝1965


題主你好,我是農村人,也經常吃野菜,在我們四川南充這邊,野菜資源非常的豐富,像竹筍、蒲公英、馬齒莧、野藠頭、馬蘭頭以及魚腥草等。

要說我吃過最多的野菜,那就是魚腥草了。

記得在我剛記事的時候,每年初春,我就挎個小竹籃,跟著媽媽去田埂上挖魚腥草。

魚腥草有一股淡淡的魚腥味,對於外省的朋友來說,可能覺得適應不了,但是,我們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區的人來說,魚腥草可是最好吃的野菜了。

鮮嫩的魚腥草挖回家以後,除掉雜質,然後用水洗乾淨,用刀切成小段裝進碗裡面。

魚腥草碗裡放入適量的鹽、紅油、醬油、醋、花椒油以及姜蒜末和香菜、香蔥等調料,然後用筷子拌均勻,放置一個小時,等魚腥草醃製入味以後就可以食用了。



魚腥草除了用來涼拌以外,用來炒臘肉和涮火鍋吃,味道也是倍兒棒的。

總結: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野菜資源以及人們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在我們這裡,吃的最多的野菜就是魚腥草,請問你們哪裡人們吃得最多的野菜是哪種呢?

我是李茗說鄉村,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李茗說鄉村


我小的時候我記得在我們門口不遠的地方有一棵大柳樹,柳樹有一節上面生長了好多野生木耳,只要到下雨的時候天晴沒幾天,上面都長滿了很多木耳,從小經常吃這個,而且非常非常的好吃👍,認同好吃的,點擊加關注[互粉]


六農合


馬蜂菜:要說馬蜂菜啊,它的生命力可是很頑強的,不管是旱還是澇,都不會影響它的生長。記得小時候跟著爸媽下地鋤草的時候,我和妹妹就會各自跟在爸媽後面,看到馬蜂菜就撿起來帶回家。還會比賽,看誰撿的多……。馬蜂菜隨處可見:菜園、農田、路旁……,是一種很常見的野菜。長大後,忙於工作,沒機會下地,已經很久都沒見過馬蜂菜,也好久沒吃過馬蜂菜了。

地皮菜:我們這稱為地朗皮,也有一些老人會稱羊屎旦的。記得小時候,每次下完雨之後,就會和小夥伴們爭先恐後的往山上跑。因為在去往山上的路兩旁,每次下完雨之後,就會出現很多地朗皮。每次都感覺自己撿的地朗皮是最多的,可是每次回到家後,被我媽清洗幾遍,就感覺少了很多。記得有一次,我還和媽理論了幾句,對我媽說:媽,你是不是藏起來了,不捨得給我們吃,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少?你猜我媽說什麼?:愛吃不吃,不吃拉倒……。

小的時候渴望長大,長大後卻又很懷念小時候的生活。雖然現在的生活好了,想吃什麼就可以吃什麼,也不用為了那一點野菜,去和小夥伴們“爭搶”了,可是真的好懷念那段吃馬蜂菜和地皮菜的日子。


魯南小邵


馬齒莧吃的最多,在開水裡煮一下,涼水衝一下涼拌,或者直接炒著吃,還有開水煮一下,然後曬乾,冬天包包子,包餃子都可以,很好吃,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們姊妹幾個如果誰鬧肚子了,我爸爸就會用馬齒莧炒雞蛋給我們吃,爸爸說這樣炒著吃能治療痢疾,還有各種鬧肚子


君媽愛生活


我很喜歡吃野菜,春天萬物生髮,野菜也散發著勃勃生機,到野外的田埂上隨便走走,就能挑一大堆好吃的野菜,當然菜場也有各種野菜賣,就我們江南來說,常吃的野菜有這些:

最常見的是菊花腦

去野地裡摘的時候專掐葉尖尖,特別嫩,可涼拌,可炒,我們這最常見的做法是和雞蛋打湯,清火敗毒,菜場賣得也很便宜,1塊錢能買一大塑料袋。

馬蘭頭

買回來焯水,剁碎和香乾一起涼拌,是我們這飯桌上的常見菜。拌的時候要放大量的糖,不然會有些苦。

香椿

我家院子外面有棵香椿樹,是我們家自己種的,好多年了,每年的香椿都吃不完。香椿炒蛋的做法也很普遍,也可以用來涼拌,香椿上市的時候特別貴,要五六十一斤,這本來是北方人愛的食材,現在我們南方也流行起來了。和榴蓮一樣,香椿並沒獲得所有人的喜愛,愛吃的人很愛,不愛的人聞不得那個味兒。

馬齒莧

這個菜在我們這唯一的吃法就是包包子,很少有專門買回來當菜做的,馬齒莧的包子比一般的包子要貴幾毛錢。我不太愛吃馬齒莧的包子,總覺得吃起來有些乾巴。

蘆蒿

最常見的做法是清炒,和肉絲炒,和香乾或者臭幹炒。蘆蒿是蘆葦灘上長的,野生的蘆蒿短,粗,梗子發紅,也沒那麼直,帶彎曲的,吃起來清香味更濃,菜場賣的一般都是人工養殖的。

茭白菜

我一直覺得這個名字是本地人發明的,到現在不知道它的學名是啥,百度了一下大家都叫它野茭白。反正我們這一直叫茭白菜,現在賣到了20塊一斤,炒雞蛋,燒雞蛋湯,番茄蛋湯裡放一點,很鮮美。

109 贊 踩 1評論 分享

舉報

建行漸遠 三農問答達人 三農領域創作者

04-21 15:12

關注

我覺得吃過的農村難以忘記的野菜,恐怕當數苦菜了。因為小時候農村生活條件不是很好,餐桌上平日裡除了鹹菜還是鹹菜,不到逢年過節的時候,根本見不到油腥。記得那年春天,從生產隊幹活回家的父親從糞筐裡拿回在地堰上刨的野菜,母親做飯的工夫,摘洗乾淨,拿上桌。

母親從魚鱗缸子裡用長把勺子舀出來一勺自己做的麵醬,父親拿起他摘洗過的菜根蘸一下面醬,咬一口玉米麵餅子,吃的很是香甜。於是,我也學著父親的樣子,拿起一根也蘸上面醬,學著父親的樣子填到嘴裡嚼了起來。可是,一股苦味立馬在嘴裡蔓延開來。分明看到父親吃的很是香甜吶,怎麼到了自己嘴裡就這麼苦呢?這時候,父親告訴我,這種野菜叫苦菜,是農村野外最常見的苦菜之一。別看它苦,春天吃一點苦菜,卻可祛火消炎。所以從那


邑塵居


現在人到中年,卻非常懷念那段純真童年生活,童年的苦澀,艱苦,到現在還記得那時經常到山上去撿板栗、割豬草;砍柴火,和小夥伴上山找野菜是小時候最開心的事,足以彌補童年所有的缺憾。

小時候啊,放學後回家沒有車,只能走路,七八歲的孩子,每天往返十多里的山路,現在想起來,是有多麼的艱苦,可是好在放學路上有一群小夥伴,沿路有野菜,一路走著,找著野菜,倒也沒覺得多辛苦,找的最多的是蕨菜,小竹筍,那時候我比較慫,就跟在小夥伴後面打醬油。

小時候經常要幫父母下地幹農活,這個時候,如果能挖到美味的折耳根(魚腥草),所有的辛勞都感覺是一種享受,收工後的一碗涼拌折耳根,彌補了童年的缺油少肉。

現在自己成家了,也還會經常帶孩子上山找野菜,最常吃的是薺菜(老家稱調調菜)餃子,孩子也很享受找野菜的過程,也特別喜歡吃薺菜餃子,上山找薺菜成了我們母子的週末保留節目。

野菜貫穿了我的前半生,相信後半生會找更多的時間去親近它,感謝它溫暖了我的童年。











帶您共賞鄉村留守風景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是否有吃過這個東西呢,很久以前我和小夥伴一起在農田裡挖植物的時候,突然挖到幾個非常像土豆,又像生薑的東西,回家問了自己的父親,父親說這個其實是野山藥。他和普通山藥不一樣,更硬一些,適合醃鹹菜,我在小時候最喜歡吃母親做的野山藥醃製而成的鹹菜,據說富含很多維生素和氨基酸,不過這裡我個人倒是不太明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