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買武器的錢都是從哪來的?

黃泰然


不要被自媒體騙了,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去看自己去了解,

1、印度國家經濟發展很快有許多大城市,只是人口多人均GDP低,

2、印度的貧富差距很大我們平時通過自媒體看到的一些片段都是普通平民的生活現狀,

所有什麼都要自己去了解,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美國很發達但是也有很窮的地方,只是所佔比例很少,人們平時提及的都是美國的發達,


金典影視鏡頭回顧


印度給大家的印象除了狂妄,無知和開掛之外估計就是軍購上的大手筆了吧!但印度乞丐遍地,到處都是平民窟,哪裡來的這麼多錢來買買買?

最近幾年,印度頻繁的軍購和對外擴張,其發展軍事欲成為世界一流軍事強國的野心不言而喻。而且印度軍購的大多是高科技先進武器,這無疑會拉高其軍費支出,所以印度用了不少方法來解決軍購的問題。


第一,外匯儲備。印度的外匯儲備有三千多億美元,其中一部分用來購買武器,但外匯對印度來說是很珍貴的,其國內各個方面都會用到,所以只能使用一部分。

第二,出口糧食和售賣武器。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但糧食產量卻只有我國一半不到,在我國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糧食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時候,印度卻在出口糧食,無疑,賣糧食的一部分錢被挪用與軍事上。除了糧食,印度還威逼周邊小國購買其本國武器,但由於質量問題,慢慢被抵制。


第三,賒賬。有時候印度看中了武器卻沒錢買怎麼辦?先欠著。單單美國印度就欠了1.4萬億美元,每年用於支付的利息達到印度政府收入的%26,這個坑印度很難填了,估計以後都得給美國打工了。而且,印度甚至有過賴賬的行為,所以導致很多國家不是很信任印度!


印度不在國內下力氣,卻一心的窮兵黷武,導致印度無法自行研究生產只能依賴進口,這無疑是個惡性循環,坐看印度未來!(歡迎大家腦補。)


迷斯特里斯基


印度窮,印度落後,沒錯這是不爭的事實,印度的人均GDP不足2000美金,甚至排在了有些撒哈拉國家的後面。

然而印度沒錢嗎?它可是要超過英國成為第五大經濟體的存在,而以ppp計算則只排在了中美之後的第三大經濟體,每年軍費雖然達到500億美金,除去一些必要的開支,還是能剩下不少資金購買武器的。

不僅如此,人家印度購買武器,一般都是分期付款,能還的起就還,實在還不起就欠著,列強們也不能把他怎麼樣,誰讓他們在訂單的開始就設計好圈套坑印度來著,比如俄羅斯一美金賣給印度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便宜吧?我也能買得起,不過修不起,改裝費一漲再漲,最後花了29億美金。

再比如2000年印度購買了51架幻影-2000,單價13.3億盧比,不過升級之後價格可就漲到了19.5億盧比,這簡直就是"赤果果"地坑人,然而印度人民顯示出了極大地包容力,這都不算事,紮緊腰帶欠債還是要買,誰讓自己連步槍與子彈都不會製造呢?

被坑的多了,印度人也變得聰明瞭,新型武器必須的買,不過要加上自己的條件,在2016年印度購買了36架陣風戰機,其條件就是技術轉讓以及把零組件交給印度生產,印度不但不會賠說不定還能賺一筆。

印度雖然貧困,基礎建設十分差勁,民生狀況也十分不理想,不過在這方面的花費也相對較少,可以節省出很大一筆錢去購買軍事裝備,不僅如此,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去年增速基本與我國持平,相當強勁,也帶動了出口的增長,去年印度對中國出口額增長了40%,雖然與中國還處於逆差狀態,但對別的國家可是順差的。

不僅如此,大量的印度裔移民以及勞務輸出人員從全世界向印度匯款,使印度的外匯儲備達到了3000億美金,這些錢也足夠它購買武器裝備的了。

然而雖然印度買了米格,買了陣風,買了美洲虎,買了海鷂,買了c-130,買了反潛機預警機,買了“長釘”導彈,然而光靠購買,是買不來一個軍事強國的,即便它老是吹噓自己為僅次於中美俄的全球第四大軍事強國,也許看上去的確有些唬人,欺負欺負小國還可以,事實上沒人真正地把印度的軍事能力當回事,40年摔了1000架飛機,幻影幾乎摔了了個精光,國產航母十年沒任何進展,阿瓊坦克43年的研製計劃被擱置,光輝戰機被印度海軍拒絕使用,試問這樣的軍事能力能算軍事強國嗎?

當然了它還可以再買,前提是印度經濟能一致保持高速發展,以及那些賣給他們裝備的國家非常厚道地給出一個合理的價格,而不是越長越高。

我是煙雨醉逍遙,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煙雨醉逍遙


這就是很多人對印度的誤讀。

木叔說幾個數字,大家就明白印度的經濟實力了。

1)2018年印度GDP已經超過了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總量2.8萬億美元,已經接近3萬億美元。

2)2018年印度軍費開支是66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與排名第三的石油土豪國家沙特僅差了10億美元。比法國英國的軍費開支都高,甚至還高於被視為全球第二軍事大國的俄羅斯。

3)按照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計,2030年,印度GDP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4)過去10年,印度年均GDP增長為7.5%。

這些數字說明什麼?

說明印度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大國。而且未來發展趨勢比較確定。

經濟發展,是國防和軍費開支增長的必要基礎。印度既然經濟發展這麼快,增長這麼迅速,當然要在國防上加大投入力量。

所以軍費開支增加就不足為奇了。因為經濟發展了,政府稅收多了,花錢幹啥都可以寬裕,買武器當然也是小菜一碟。

因而,說印度貧窮,至少在整體上來講是不確切的。

不過從人均來講,印度確實是一個窮國,而且很窮。

2018年印度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這是什麼概念,我們的人均GDP是9000多美元,印度只有我們將近五分之一。

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更是沒法比。印度人均GDP只有美國的二十五分之一!

所以這還不算窮國嗎?

而印度軍費開支佔GDP的比重大約是1.7%,這個比例在全球還是不低的,雖然美俄一般都3-4%,印度比不了,但是印度這個數字比很多歐洲國家要高,歐洲國家軍費開支也沒有達到2%的水平,更是高於日本1%的水平。

鑑於從人均收入來講,印度和諸多大國差的太遠,而軍費佔GDP又相對較高,所以這兩個數字可以說,印度其實在軍事領域發展還是挺迅猛的。


木春山談天下


1.印度窮不窮先看看GDP

印度2018年GDP為2.73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7位,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還是比較有錢的;但是,印度2018年人均GDP為2036美元,排名世界第141位,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的確又很貧窮。


2.印度的軍費開支到底高不高?

2018年軍費開支達到506億美元,排名世界第4位。看起來排行靠前,但是軍費開支佔GDP只有百分之二,其實在國際上屬於中等偏下水平。

3.錢從哪裡來?

這些年來,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國內貧富差距特別大,10%的人掌握著全國30%以上的收入。2016年,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2017年,印度的GDP接近3萬億美元,要知道經濟發達的日本GDP也就4萬億美元。印度的GDP與日本差不多,但是人均GDP只有2千美元,而日本高達4萬美元。



但是印度也一直希望成為亞洲強國,在軍費開支基礎上,也在不斷購買他國的武器裝備。而這些購買武器的錢有來自於外匯儲備的,大約超3千億美元的儲備。其次,印度作為農業大國,也會通過賣糧食湊錢購買。當然,沒錢的時候也可以賒賬。


郭一鳴


印度並不窮,印度手抓餅市場很不錯。印度又是個節能國家,應該說印度的GDP應該佔世界前五之內。

印度屬於發展中國家,連生活小節都提倡節約,根據印度經濟發展調控中心透露,印度全國一天節省衛生紙相當於1200萬美金,世界五十多個國家不相信,說印度吹牛B,印度發言人據理力爭說,印度人不擦屁股,以印度人每天每人拉三次便便計算,節省衛生紙的價值確實如此。

印度手抓餅暢銷世界,印度之富在印度之手,從古到今,印以手為榮。釋迦摩尼的手成了五指山,反正印手無所不能,印度人生就一雙手,阿三的未來是有希望的。

印度人買武器,主要是把前一批買來的破銅爛鐵先賣了換錢,再貸款買下一批,買一批賣一批,週而復始。說到底印度是在做生意,收破爛,拿舊手機換菜刀。所以印度美其名曰買裝備,內裡是搞拆舊,印度是世界最大的舊貨市場,很多國家進口印度的銅鋁鐵等金屬。

印度經濟從2014年增長迅速,被美國譽為東南亞的希望之星,印度2017年宣佈,印度人的平均水平每天比美國人差2.3美元,2022年有可能與美國人在一個起跑線上。

印度人有錢,雖然有些人對印度認識不充分,可印度確實有自己的實力,據印度的一個媒體透露,印度明年將把航母拆卸,有需要銅錢,鋁線者,可以提前預約。中國一家廢舊收購公司,本來打算以每噸700元的價格收購廢鐵,因價格沒有談攏,據說印度打算買給菲律賓,因菲律賓賒賬交易也失敗。


用戶3892928207086


印度帶給其他國家人民的第一印象是“神奇”的國度,那裡有供奉老鼠的寺廟,有免費收屍的恆河,有著充滿自然牛糞味道的大街小巷,還有在這些地方隨地洗澡大小便的普通居民。照這樣看,印度在基礎民建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哪有金錢來購買大量先進武器,但是印度確確實實做到了,而且其軍事實力已經將英國甩在了身後。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目前印度的經濟,那麼個人首選“貧富差距甚大”,其程度絕對超乎我們的想象。奇兵從來沒有去過印度,但是看過不少去印度旅行回來的見聞和資料,包括在印度的一些驢友直播。

我們姑且可以客觀的來了解一下,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種姓等級森嚴的國家,有點類似日本幕府時代的武士。前段時間剛剛報道過一個低種姓的人慘死的事情,昨日又出現一起由於自己女兒與低種姓人交往,而被父母“榮譽謀殺”的荒唐事,可見種姓制度是已經成為了深入印度居民骨髓的傳承“歷史”和先天性文化。像印度首都新德里這種大城市,有讓遊客“無法落腳”的路面,也有著一塵不染貴族人士的專用地區和大街,當然在這些大街上你從來不會看到他們心中的神牛到處逛遊,並用牛糞來點綴達官貴人的品質。

印度高檔小區

從大數據來看,印度的GDP通過近10年發展已經提升到了世界第6,綜合購買力也躍居為世界第三。要說起印度經濟這還真不是亂蓋的,但是印度的經濟組成就有很大問題了,其服務行業佔接近50%,而製造業才不到20%,這與世界發達國家可剛好反了過來。印度唯一能拿出手的是軟件行業,它甚至充斥著歐美大陸,但其財富掌握在很少人的手中。印度大部分平民吃不飽飯,這是現實,所以很多人都打破了頭也要去當兵,至少能吃飽飯,前幾年印度士兵爆出軍官剋扣伙食費問題又不禁讓人懷疑現在印度士兵可能也要“食不果腹”?即便如此,還有不少印度人因為參軍體檢不上而自殺。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一下,印度的國防預算和用來買武器的經費大多是富人“施捨”給政府的,前文所講的購買力也是由這部分人頂上去的,不然讓印度平民交稅能徵收多少,褲子都不用穿了。從歷史來看,造成印度經濟如此形勢的原因還是在於甘地,當時太過傾斜於電子發展而忽視製造業,現在印度想邁步於製造業搞好基建,而發達國家早已開始將製造業往AI(人工智能)方向轉變,這是典型的一步跟不上,步步都落後的節奏。就像當年海灣戰爭打醒了世界絕大多數“沉睡中”的國家,引領了現代軍事變革是同樣道理,只能縮短差距,要像超越很難很難。

最後再來看看印度社會發展情況,除了種姓制度,還有矛盾重重的宗教民族問題,水資源緊缺和炎熱乾旱也同樣考驗著普通民眾。而印度為了躋身成為對世界有影響的大國行列光靠軍事力量顯然是不行的,還是多拿一部分錢搞好基礎以養民為主較好。

三哥一開掛,一切都不怕。


戰武奇兵


你這算什麼問題………我的提問被過濾了!!!你說一個國家怎麼沒有那麼多錢?又不是讓印度阿三一個人掏錢買武器,印度再窮,一年也有2萬億的GDP,拿出幾百億美元買武器裝備很難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外匯儲備,就是國與國之間做生意的。中國一年的軍費開支就1500億美元左右,不然哪裡來的軍艦下餃子?印度軍費開支接近500億美元,不同的是他們更加傾向於購買而不是研發製造。印度好歹是糧食出口大國好吧…


MrCheung1980


印度實際上整個國家是很有錢的,是金磚國家之一,每年GDP能達到2.3萬億美元以上這樣,每年拿個幾百億美元去外國買武器還是能拿出來的。但這個國家貧富差距極大,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底層民眾很貧窮,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

對於印度的軍購計劃其實大家多多少都有些誤解,或者說對於這種第三世界國家的軍購計劃大家都有誤解,軍事體制乃至公眾傳媒體制的共同作用,這些軍購計劃往往被報道的多,從一開始就被拉出來大肆吹噓,但是接下來進入審議與形成法案的階段後,由於兩黨鬥爭,軍隊掣肘,企業攪局等等因素,真正能夠形成詳細的購買方案還是有限。

多年來,印度一直熱衷於向發達國家申請軍購或軍援,從美、英、俄等國大批量進口了先進武器裝備,其軍購進程簡直到了窮兵黷武的地步。其中的原因,就在於1962年的那場敗仗。因為如果沒有那場敗仗,印度還當真以為自己就是亞洲的王者。在後來的幾次印巴戰爭中,印軍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

印度武器裝備一直依靠英國爹淘汰的二手貨,後來冷戰,印度左右逢源,獲得蘇聯大量的軍事援助,蘇聯解體後,印度只能花錢買了。印度工業水平落後,出口能力弱,為了賺外匯,竟然出口糧食,要知道印度可是有13億人啊,比中國少差不多一半的糧食產量的印度,竟然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而印度的飢餓指數比朝鮮還高,這有點不可思議!

印度的自身的軍工企業效率非常低,所以印度自身的軍工研製水平很難滿足印度國防需求,同社,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的戰爭,以及在地區影響力爭奪中,都需要印度有一支高質量的軍事力量,這樣印度就只能選擇從外國引進軍事產品。為了達到這麼目的印度就只能犧牲經濟發展,民生來維護軍事力量。

從軍費開支與國民經濟總收入的佔比來看,印度是2.1%,遠高於中國的1.2%。但是考慮到目前印度90%的防務裝備和零件需要依賴進口,也就是說只有10%的軍事裝備能夠實現國內採購;因此,即便把印度整個防務預算砍掉一半,外購花費的資金仍然非常可觀,這和英、法、德、俄羅斯、日本等國的狀況截然不同。

印度雖然經濟落後,卻必須一直念念不忘發展軍事,甚至不惜賣掉糧食這種有關民生的重要物資。試想:印度總人口只比中國稍少,糧食總產量不足中國的一半。相比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大國,而印度卻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可見印度窮兵贖武的程度到了何等地步!


環球熱點匯


前不久,法國達索公司向印度交付了第一架Rafale-F3型陣風戰鬥機。為什麼強調第一架呢?因為這次印法雙方簽訂的合同裡,法國方面要供應給印度36架陣風戰鬥機。



軍備可不是衣服包包這類普通的奢侈品,此次採購,印度方面可是下了血本。據悉,這一次印法合作,印度共斥資約88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685億3000多萬。

陣風戰鬥機的機動性和推重比都是目前比較先進的。起飛重量可超過24噸,其先進的飛控技術和強大的載彈量相較於F-35等更適合在複雜環境下作戰。正因如此,它的單價也是十分高昂。

不過不得不說,阿三出手就是豪氣。而且近期印度方面又發出文件,在今後的5到7年裡,將繼續投入1300億美元用來搞軍事武器。

印度此次大規模升級軍備,很明顯是在為近期與巴基斯坦之間劍拔弩張的局勢打氣助威。看這意思就是打不打不要緊,氣場上咱不能輸。

但與此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印度的武器大量依賴進口,這樣燒錢不說,也不利於構建屬於自己國家軍隊的武裝體系。

不過問題的背後還反映出一個事實,印度真有錢。那麼印度不停的大肆購買武器,他的錢是哪裡來的呢?

印度作為金磚國家之一,世界第12大經濟體,窮是算不上窮的。我們看到的窮是因為在真實的印度,國家貧富差距特別大。

底層群眾窮到掛火車,上層人士富得流油。迄今為止,全國還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無法解決溫飽問題。

不僅如此,印度同樣面臨著人口增長過快,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最寫實的反應就是飯不夠吃。但你能想象就是這樣一個飯不夠吃的國家還在出口大米嗎?

賣大米買武器,還不夠就賒賬。沒錯,糧食出口正是印度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印度近年來每年的大米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

原因正是印度可耕地面積大,雨水豐富,種植水稻糧食更是大部分印度農民唯一的收入來源。

雖然還有人吃不上飯,但是隻有賣水稻農民才能換來錢,用來購買其他用品。正是這樣的循環,印度才有了可以用來出口的大米。


除了賣米,貸款也是印度囂張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中國普通人都有白條、花唄分期可以用了,國家自然也可以提前透支消費。

先簽合同分期付款,未來幾年再慢慢還。不過武器軍備的購買和後期的維護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所以印度每年的軍費預算只有一半用來還貸款,另一半則是用來維護。債主們倒也不擔心,反正印度國家擺在那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以上事實證明,雖然印度政府在決定買東西的時候眼都不眨,但拿錢出來也是捉襟見肘的。

也正是因為印度政府如此瘋狂的痴迷於快速壯大,防患於未然。所以忽略了眾多民生問題和基礎發展。

這就導致了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福利機制,包括士兵的福利都很不完善。窮的越來越窮,富的越來越富。
說到底,在他們看來,寧可打腫臉充胖子,武器也比人重要。人民可以餓死,但裝備我要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