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防線——從"密集"到"反彈"

作戰中,地面部隊對於防空反導均有較好的方案與武器裝備,保證了來自空中襲擊的防禦;但對於地面部隊的火箭炮、大口徑火炮/迫擊炮等方式在遠距離的突然進行火力襲擊,一直不能較好的防禦。

經常作為進攻方和佔領方的美軍,經常遭受反美武裝的突然和零散襲擊,深受困擾;為此,美軍產生了具有感知、警告、響應、攔截、指揮和控制能力的"反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間接火力防護"(Counter-Rocket, Artillery, Mortar,C-RAM/Indirect Fire Protection Capability,IFPC)的作戰樣式,研發出與之相應的反彈(C-RAM)武器系統,既可用於防禦和攔截來襲的火箭彈、大口徑炮彈和迫擊炮彈,也可以簡單提供來襲告警。

而反彈(C-RAM)武器系統的源頭來自於美國海軍使用的"密集陣"(Phalanx)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密集陣"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由美軍開發並應用於海軍艦船的防護,且成為了世界海軍的標配;但就這一個小小的系統可以看出,美國的科技實力在世界各國中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密集陣"(Phalanx)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密集陣"(Phalanx)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lose-In Weapon System——CIWS)是一個集小口徑高炮、搜索和跟蹤雷達、光電系統、自動炮塔等為一體的防空反導武器系統。是一種一體化的艦載防空反導武器系統,用於防禦近程低空超低空來襲的戰術導彈、制導炸彈、直升機、掠海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等,後來也將水面小艇、低空超低空飛行器、火箭彈、迫擊炮彈等作為為其攔截目標。

基本型:MK15 Phalanx Block 0 攔截反艦導彈;

改進型:Block1

Block1A 攔截高機動性反艦導彈;

Block1B 增加射程,增加攔截水面和空中目標。

最後的防線——從

MK15"密集陣"Block 0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圖片來自www.common.wikimedia.org

典型特徵:火炮身管較短,支撐結構距炮口很近

1980年,MK15"密集陣"Block 0近程防禦武器系統服役。

最後的防線——從

MK15"密集陣"Block 1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圖片來自www.globalsecurity.org

典型特徵:無炮管身的支撐結構

1988年,MK15"密集陣"Block 1近程防禦武器系統服役。


最後的防線——從

MK15"密集陣"Block 1B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圖片來自www.xsouth.freeserve.co.uk

典型特徵:增加炮管身支撐結構且與炮口的距離較遠,有炮口固定裝置,增加了長波紅外熱像儀和可見光電視

1999年,MK15"密集陣"Block 1B近程防禦武器系統服役。

基本組成:為保證火炮射擊的精度,將雷達與火炮一體化集成,解決了雷達瞄準線與火炮彈道匹配的問題。基座中雷達發射機、電源、炮塔驅動裝置、環境控制系統;

火炮:系統採用M61 Vulcan 6管加特林火炮,改進型採用M61A1 Vulcan 6管加特林火炮;

炮彈:989發,20mm MK149次口徑脫殼穿甲彈,直徑11.94mm,質量70.85克,原彈頭採用貧油材料,現改為碳化鎢;20mmMK244炮彈,質量105克,動能增大一倍;

雷達:跟蹤精度2mrad~3mrad。


反彈(C-RAM)武器系統

針對戰爭需求,美國將海軍的"密集陣"近程點防禦系統集成在商用35t半掛車上、或8×8輪式重型卡車上;並經過下艦上車系列技術改造,構成陸基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即反彈(C-RAM)武器系統。

最後的防線——從

商用35t半掛車底盤


最後的防線——從

8×8輪式重型卡車底盤

2005年,反彈(C-RAM)武器系統在伊拉克投入使用,裝備住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軍,在實戰中完成探測、告警和攔截火箭和迫擊炮襲擊共2500多起。


最後的防線——從

反彈(C-RAM)武器系統部署在伊拉克美軍基地的場景

最後的防線——從

反彈(C-RAM)武器系統部署在伊拉克美軍基地的場景

反彈(C-RAM)武器系統其M61A1、20mm口徑6管加特林火炮射速為4500發/分鐘,可獨立攔截和聯合攔截。

最後的防線——從

反彈(C-RAM)武器系統部署獨立攔截

最後的防線——從

反彈(C-RAM)武器系統聯合攔截

最後的防線——從

被反彈(C-RAM)武器系統攔截的火箭彈殘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