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1.

最近看了一部老劇,王寶強主演的《士兵突擊》。

我發現在這部劇裡,和成才比起來,渾身都是劣勢的許三多開了一個金手指:他總是能恰到好處的遇貴人。

比如班長史今到村裡做家訪徵兵,村長兒子成才事先背好稿子,對答如流。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而許三多呢,因為一緊張,呆呆傻傻全部都背亂套。

史今勸解他,你不一定要當兵,不當兵也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

許三多哭著說,我一定要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

這句話後來也成為了他貫穿始終的行動準則。

許三多的父親眼見三兒子當兵也無望了,氣得跳起來揍三多,吵鬧之間,史今做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決定:收下這個兵。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班長是他的貴人。

初入軍營,許三多犯下許多致命錯誤:做出投降動作;差點洩露連隊機密。

而成才已經當上骨幹,他隨時在包裡揣上兩包煙,一包好的,一包差的,好的給有點能量的人抽,差的給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裝。

心眼多又精明的成才,教許三多如何為人處世,維護好跟史今的關係。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然而,雖然史今盡力說了好話,許三多還是無可避免的被分到五班,得到看守輸油管道的閒職。

他閒不住整理內務、修路,鬧出一些動靜,遇到負責編輯報導的張幹事,為他畫了一張速寫。

這張速寫引起團長的注意,和張幹事閒聊,張幹事大加渲染突出許三多的功勞。

團長一個調令下去,許三多得以回到主力部隊。

張幹事也是他的貴人。

2.

班長老馬願意把唯一的機會讓給他,連長高城從最初的討厭到對他慢慢改觀;

視他為眼中釘的伍六一,最後用自己的放棄成全許三多進入老A,袁朗也對他頗有賞識。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每一個人都對他很好,並且願意為他的前程鋪路。

而按照劇中的設定,許三多是個腦袋不會轉彎、學東西又慢的人,為什麼他會一路遇貴人呢?

其一,是因為他從不藏拙。

在比自己厲害很多的人物面前,他從不會掩飾自己,這種赤誠會讓人放鬆警惕。

而聰明人往往考慮太多,你一靠近,就聽得到對方心裡算盤響動的聲音,比如懷揣兩包不同價錢香菸的成才。

他們的笑容、恭維,都帶著很強的目的性,這就讓那些不屑於利益交換的人,很難被打動。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其二,是因為他有一種傻瓜式的努力和勤奮。

許三多天賦非常一般,腦袋笨拙,比普通人還要遜色。

學東西也緩慢,正步踢不好,在軍營裡,顯然應該是去“餵豬”的角色,同鄉成才都稱他是“豬的近親”。

但他秉承著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無論身在何處,都沒有放棄過。

在被大部隊拋棄,放到五班做閒職時,他沒有放棄希望。

每天堅持整理內務,出操,跑步,一個人孤獨的在日出時分踢著笨拙的正步。

室友在打牌、看電視、寫小說,想盡辦法消磨漫長的時光,他卻堅持當初對史今說過的那番話:要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許三多開始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修路,期間還要忍受五班另外三人的冷嘲熱諷。

他去連隊買花籽,撒在路旁,他堅持每天修一點路。

3.

回到七連後,許三多並未突然崛起,仍舊犯很多愚蠢的錯誤:揣雞蛋暴露演習位置,一上裝甲車就暈車嘔吐。

班長史今心急如焚,所有人都覺得炊事班才是許三多的歸宿。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為了先進集體,為了史今那句“你想拖死我啊,再這樣下去我明年就得走人”,許三多咬牙做了333個腹部繞槓。

一直記得那一幕:許三多在單槓上苦苦堅持,一個,兩個,十個,一百個。

滿頭的汗水,周圍是為他加油的夥伴。

眩暈,說不出的痛苦,靈魂出竅般的堅持,那是成功的味道。

有時候人生裡會有蝴蝶效應,一個小小的成功和突破,蝴蝶的翅膀煽動颶風,一系列的突破接連而來。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不知不覺間,那個不知所措的人脫胎換骨一般,成為另一個人。

我想這就是傻瓜式努力的力量。

其三,是因為他的純粹像一面鏡子,對每個人毫無保留的信任,通過這面鏡子,不同的人看見不同的內容:

班長史今在許三多身上看到過去的自己:同樣的傻氣,什麼也不懂,後來經歷很多才成為一個軍人,因此他願意帶許三多入門。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五班的幾個人,從許三多身上看到自己的墮落、懶散、不思進取。

他們從一開始的排擠,不安,再到主動和對方保持節奏,其實是遠離自己惰性的過程。

成才則通過他,看到自己性格里太功利的一面,捨棄圓滑,尋找生命中的“枝枝蔓蔓”。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所以,這樣一個平凡又笨拙的許三多,才會一路得到那麼多人提攜和幫助。

因為他真誠,他近乎固執的勤奮,他毫無保留的善良和信任。

4.

許三多這個角色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王寶強本人跟這個角色也有著頗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極度的熱愛和勤懇。

王寶強出生於河北山村,8歲時偶然看了電影《少林寺》,便決定去少林寺拜師學武。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3年基本功,3年習拳法,每天4點起床練功,期間不少人忍受不了寂寞各自離開。

學成後,王寶強懷揣600元,成為一名北漂。

為了省錢,他和幾個師兄弟,租了一間不到10平米的小屋,每天吃市場賣剩下來的黃瓜、西紅柿,一堆一塊錢。

最初,他每天蹲守在北京電影廠門口,早上六點到,蹲到下午四點多沒消息就回出租房。

蹲點幾天,才能得到一次群演機會,每天20元到50元,且這種機會不常有。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做群演很辛苦,他曾在訪談裡提起,不小心踢翻了古董椅子,竟被扇了一耳光。

走位錯誤被大罵白痴,但種種委屈,為了武打明星夢,他都忍了下來。

2002年,李揚選中了王寶強當《盲井》的男主角,他的命運迎來轉機。

李揚找到他,是因為聽說有個叫王寶強的替身,拍打戲時真摔,從樓梯上滾下來滿臉淤青,而有經驗的武行都是假摔。

真應了那句話:大力出奇跡。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許三多因為執著,被張幹事的一張素描畫改變命運;王寶強因為執著,被一部電影改變了命運。

命運如鐵桶般牢固,但執著的人將它撕開一個缺口,信念、夢想、好運,就通通都爭先恐後的湧進來了。

5.

在《盲井》中,有一些戲份需要去真實礦井裡拍攝,這個危險的要求讓很多演員望而卻步,而王寶強沒有猶豫就下了。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2003年馮小剛籌拍《天下無賊》,看完《盲井》後,他當即決定讓王寶強出演傻根。

至此,守得雲開見月明。

當年發掘王寶強的李揚,曾經啟用過很多新人演員,但走得最遠的只有王寶強。

在娛樂圈各色美女俊男面前,他就是先天條件不怎麼好的“許三多”。

8歲確定人生目標,15歲開始執行,在很多人心都沒定下來的時候,他就能朝著方向一直走。

即使所有人都告訴他不可能。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導演李楊在採訪中說,“《盲井》有個主角也沒有繼續拍戲了,後來好像是因為拆遷費什麼的拿到一大筆錢,成了大老闆發財啦,現在日子過得也滋潤著呢。

也有人還在混電影圈,但機遇、品性、環境各種東西影響下來,似乎也沒走得像王寶強那麼遠。”

比如他知感恩,不藏拙。

李揚曾經感嘆,有的人出了名就忘乎所以,再也沒有聯繫過。也就王寶強,想起來還會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不是說多頻繁,但至少是個知道感恩的人。”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聽徐帆說馮小剛愛喝小米紅棗粥,王寶強回老家時,直接扛了自家種的小米和一籃紅棗過來送到馮小剛家裡。

在為人處世上,他有一種近乎笨拙的聰明。

所以王寶強落難時,陳思誠鼎力幫助,借錢給他。

6.

他的電影開發佈會,徐崢、曹保平、馮小剛、陳凱歌、李楊、陳思誠悉數到場……

他生命中的貴人,都紛紛出現為他站臺,足見其人緣。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面對觀眾,他也是坦誠的。

《大腦天竺》口碑不佳,獲得金掃帚最令人失望導演獎,他親自去認領了。

當時金掃帚的主辦方得知他要來領獎時,一度十分激動(因為他是金掃帚創辦以來,唯一一個肯來領獎的一線明星)。

承諾只要他真的來了,可以在頒獎時為他宣傳電影。

那時正是王寶強主演的唐人街探案2上映時期,但他拒絕了宣傳的請求,領獎後說完感言便走了。

王寶強的故事大大鼓舞了一些奮鬥中的群演; “他可以,我為什麼不行?”

可是“不拋棄,不放棄。”這六個字,說出來容易,做到卻難。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很多人有了目標後,躲閃挪騰,制定各種計劃。

然後匍匐前進,或是四處打探距離最近的小路。

但王寶強是像許三多一樣筆直的走過去,風雨無阻,用最笨的方法,卻比所有人都先到達。

反觀陳思誠,他和電視劇前期的成才很像,腦袋靈活,有辦法。

他早早更改了賽道,從演員搖身一變成為導演,並且目前成績都還不錯。

聰明人總有自己的捷徑。不過,如果資質普通,做一個笨人也未嘗不好。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馬蓉是王寶強生命中的一個敗筆,但我始終覺得這不應該成為他永久的標籤。

我想,一個8歲就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的人,今後必將還會有更精彩的人生。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就像連長高城評價許三多那樣:“他每做一件事,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他抱住的,是一棵令人羨慕不已的參天大樹。”

《士兵突擊》:許三多真的那麼“蠢”嗎?

願我們每個追夢的人,都能通過小事積累的瑣碎努力,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