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頭截尾、分割聚殲”——會同“小口袋”織密織牢疫情防控大包圍

“堵頭截尾、分割聚殲”——會同“小口袋”織密織牢疫情防控大包圍

“堵頭截尾、分割聚殲”——會同“小口袋”織密織牢疫情防控大包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龍世銀 胡江勇 黃會軍)疫情防控進入新拐點。2月6日,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在調度縣市區疫情防控工作時要求以點控面、分點包乾、各個擊破,用“口袋戰術”圍剿病毒擴散蔓延,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請亮卡”,2月10日上午,會同縣林城鎮東門社區壹家莊黨員服務崗工作人員不停地提示著出入人員。為了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減少人員流動,林城鎮東門社區率先推行“紅卡、綠卡”制度,對小區居民發放《臨時出入證》,在本小區居住不是工作人員、不經商、不外出務工的發放紅卡,每戶每2天可派1人外出購物,憑證出入,出去時亮卡,回來時收回通行卡,工作人員提供工作證、經商人員提供營業執照、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務工證明,經體溫監測正常後發放綠卡,憑綠卡可每天出入本小區,居家隔離對象未滿14天的一律不得髮卡。通過推行“紅卡、綠卡”制度,紮好了疫情防控“小口袋”。這正是會同縣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精神,採用“堵頭截尾、分割聚殲”戰術,用“小口袋”織密織牢疫情防控大包圍圈的一個縮影。

打贏殲滅戰,首先要“堵頭截尾”,把敵人合圍進來。

會同縣嚴把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等重點關卡,在農村重點區域與場所設立體溫檢測點,紮實做好體溫檢測和流向篩查工作。加強數據信息互通共享,堅持“大數據+網格”常態化排查,確保不留漏洞。充分運用高科技智能平臺,實行高速交警與地方交警聯動,結合街面路面巡邏巡查,紮實細緻做好異地車輛排查工作,確保“不漏一車、不漏一人”,做到每日排查信息落地清零。加大對賓館、酒店、旅社、出租房屋、民宿等場所流動人口疫情排查力度,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實現日查日清。嚴肅查處網吧、茶樓、棋牌室、麻將館、酒吧、清吧、KTV、洗浴場所等違禁營業行為。同時堅持疫源控制和醫學留觀人員“兩頭”抓。現仍滯留在重點疫區的人員原則上疫情未解除前不得返回會同,應就地接受健康觀察。對新排查和發現的涉疫對象,一律隔離觀察14天。密切關注既沒有武漢旅居史、又沒有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的發熱病人,推動關口前移、預防前移、治療前移。

要以最小代價、最好效果打贏圍剿病毒殲滅戰,就要以點控面、分點包乾、把敵人分割開來,便於各個擊破。

在縣城,會同在126個小區、院落設“小口袋”,織密織牢防控包圍圈,打響圍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大會戰”。社區以大網格為中心,分佈小網格,組成居家隔離監管組。入戶排查小隊實行地毯式入戶排查,上戶時發現不在家的住戶用地圖標明,做到不漏一戶,將每一個住戶的旅行史摸排清楚;醫務小組對居家隔離觀察對象建立“一戶一檔”,實行一天體溫兩檢測;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對居家隔離觀察對象急需的生活用品進行補給;心理輔導和宣傳小組利用網絡、電話等主動給居民講解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預防措施和對居家隔離觀察對象進行心理疏導。

在農村,村民較集中的村寨村頭村尾設置疫情防控檢測點,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對所有過往人員進行體溫監測。村裡進行地毯式摸排,對指定地點返鄉人員、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等逐一進行造冊登記,做到村不落戶、戶不落人。對相關人員實施居家隔離措施,嚴防疫情輸入、傳播和擴散。村民群眾居住分散的村寨,為阻擊疫情,加強防控,將村組幹部、黨員組長分組,對村子實施網格化包乾管理,與鄉里形成鄉、村、網格、村民小組四級防護網。

縣委疫情防控指揮部3號文件要求,出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村寨、住宅樓依規程實行“禁足”式管理;外來人員實行隔離式管理;城鄉客運實行實名制管理;紅白喜事實行備案制管理,勸阻、制止城鄉辦各類酒席酒宴,提倡紅事緩辦、白事簡辦;快遞、外賣業實行無接觸式管理,快遞、外賣人員一律不能進入小區、樓棟、大型商場,由業主或顧客到大門外實行無接觸式對接;公共場所實行嚴控式管理;單位食堂和社會餐飲店實行分餐式管理。賓館、旅店業實行日報制管理。定點醫院、集中留觀點實行駐點保衛管理。

行軍且看先鋒隊,戰鬥尚需馬前卒。打贏殲嚴戰,就要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戰鬥先鋒作用。會同縣抽調540餘名縣直幹部下沉社區,設置50個黨員服務崗,成立40人組成的機動巡邏防控隊,深入社區、樓棟、院落開展排查、巡查、宣傳、消毒、保潔。

“有他們守護,才有我們安心。”林城鎮同福興苑小區,昏黃的燈光下,“黨員服務崗”五個字赫然醒目。居民譚喻雲經測量體溫、信息登記一整套流程才能進小區。她說,社區居住集中,大小巷子四通八達,各串各家,存在安全隱患,設置黨員服務崗,萬事大吉。

“我們嚴格排查,指導做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落實好‘一人一戶一專班’制度。”顧昌軍是獅子巖小區黨員服務崗責任人,他說,社區提供了小區住戶人員信息,工作人員進行詳細比對,禁止陌生人進入,他們兩兩一組,穿梭於小區單元中、樓道間,樓上樓下登記詢問;站崗放哨查路條,拖著移動喇叭遊走背街小巷,宣傳防控知識和最新命令,全覆蓋排查、口袋式嚴控。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90”後居委會主任黃雅飛,掛圖戰“疫”,與時間賽跑、數字賽跑、生命賽跑,對小區各樓棟每層樓安排一名“網格員”,“人盯人”“戶盯戶”,守牢一個個“小口袋”,用智慧、腳步、熱情,鑄起社區防控的“銅牆鐵壁”。

“家裡是老人和小孩,我常在外面跑,怕身上帶病毒。”52歲紀檢專幹龍曉明,為確保家人安全,即便單位離家只有800米,他從除夕到現在,沒有回家住過一宿,理由是:“住在單位,晚上有緊急行動,隨時準備出發”。

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殲嚴戰,就要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動員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投入戰鬥。

“隆~隆~隆~”2月8日傍晚,10餘臺脈衝式迷霧消毒機隆隆作響,白霧騰騰昇起,縣藍天救援隊志願者奔大街、串小巷,元宵夜“騰雲駕霧”戰“疫魔”。連日來,藍天救援隊衝鋒戰“疫”,分組到汽車站、火車站、公園、廣場、單位、小區開展義務消毒,消毒面積近80餘萬平方米。

“我不是黨員,也不是醫生,任務交給我,沒問題!”為運送發熱病人,關鍵時刻,縣婦計中心臨時司機楊小明挺身而出......

“你們辛苦了,天冷,給你們搞點柴禾來暖和暖和。”綿綿陰雨,劉元貴扛著一捆柴禾送到黨員服務崗慰問執勤人員。

“張小紅送來糖果、白菜、魚,粟紅軍送來開水、方便麵、木柴,裕豐園店主楊遠勝夫妻捐贈24件蘋果......”這是各黨員服務崗記錄的滿滿幾頁紙愛心物資,紙雖短,卻情長......

人民群眾是疫情防控的主體,也是決戰決勝的最強大力量。

在這場形勢嚴峻的疫情防控殲滅戰中,會同有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有黨員的身先士卒,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一定會奪取得最後的徹底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