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臨淄區玄齡小學:多彩“名片”扮靚鼠年寒假

有規劃的人生是藍圖,無規劃的人生是拼圖。寒假中,學生們該怎樣借力年俗激活自主成長內生力,又該怎樣度過這個獨特的假期?

淄博市臨淄區玄齡小學結合當地文化、旅遊資源,為學生們量身打造“鼠”於自己的寒假生活:獨“鼠”一幟好規劃、瑞“鼠”送福話春節、樂不思“鼠”研學樂、非你莫“鼠”亮名片、“鼠”不勝數尋家根、“鼠”能生巧玩科技、玉“鼠”臨風秀才藝。以此引領學生們自主規劃,動手設計寒假,擦亮屬於自己的標識性“名片”。

瑞“鼠”送福,做會感恩的“小君子”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愛勞動,是每名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外化在生活的點滴之中。臘月二十四是“掃塵日”,該校鼓勵低年級學生主動承擔家務,高年級學生義務清理樓道或社區衛生。

體味春節和元宵節的習俗,弘揚傳統文化。跟著父母動手製作窗花、燈籠,給自己家和左鄰右舍張貼春聯、掛福字,開展“向長輩親人拜年”活動,感恩親情,度過中國味十足的中國年。教師倡導學生們製作春聯集,拍攝年俗活動照片,把吃元宵、猜燈謎等習俗畫出來,製作以元宵佳節為主題的手抄報,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元宵佳節活動展”。

“家”的傳承是學校寒假作業的重頭戲。“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愛國先從愛自己的家開始。學校結合年俗,開展“鼠”不勝數尋家根活動,倡導學生們利用家人團聚的時機採訪爺爺、奶奶,聽他們講述不一樣的童年,講述家庭族譜、姓氏的故事。低年級學生嘗試畫出“家庭樹”,高年級學生嘗試寫出長輩的童年,或畫出家族姓氏起源與發展導圖。

樂不思“鼠”,借力行走的課堂

最美的課堂在路上。臨淄是齊國故都,齊文化博物館、足球博物館、管仲紀念館、古車博物館都是學生們傳承齊文化的樂園。學校依託這些樂園,開展“快樂旅遊”“遠足研學”“志願者服務”和“非遺”系列活動,促使學生們充分感受家鄉近年來的巨大變化,並以圖片、文字的形式記錄所見所聞所感,體會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

學校創新了寒假日記的形式,既提倡學生寫心情日記、遊記,也提倡他們寫研學日記、話題日記。許多學生的日記已經成為系列書籍。他們在製作“冬之韻”“飛舞的記憶”等日記書的過程中,一邊記錄一邊整理自己的各種收穫。

此外,學校密切關注學生們的每一件作品,定期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展出學生們在寒假期間的優秀作品,比如自制的扎染、剪紙、麵塑、刻瓷、燈籠、臉譜、布藝等,為每名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

非你莫“鼠”,打造最靚“名片”

讀書,寫字,健身,發展特長,該校每名學生都擁有自己的特長“名片”。

寒假期間,學校倡導學生每天讀書1小時、練字20分鐘、鍛鍊1小時、練習音美特長15分鐘,以好習慣擦亮自己的“名片”。每名學生為自己量身定做了日常“打卡表”,並在班級微信群進行展示和交流。

“科技魔幻師”這張“名片”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學校依託山東省科技創新大賽,發動學生們在寒假期間開展小製作、幻想繪畫、電腦製作等活動,並倡導他們自編自演,動手、動嘴、動筆、動腦,把假期中的所感所悟畫出來、寫出來或演出來,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分期展示。

誰的“名片”最靚?學校推崇個性鮮明的“小達人”,比如“科技魔幻師”“小記者在線”“最萌小畫師”等個性鮮明的“名片”。這些“名片”折射出的是學生們“鼠”能生巧、富有創意的寒假生活。“一言一行做君子。”無論學生選擇著力打造哪一張“名片”,都將為自己的人生譜寫最閃亮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