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貓子(默蚊子,麥蚊子)到底是什麼動物?

仰觀宇宙俯察大地


說麥蚊子是一種樹上的果實裡面長的,可能很多人會噴,說我不懂……!這種吸血蚊兒確實是一種“黃角樹”上的果實裡面的,黃角樹有很多種類,我家鄉重慶就有這樣的黃角樹(其他地方有沒有我就不知道,因為我是農民,見識少),記得小時候我們經常撿掉在地上的黃角樹的果實吃,因為家裡沒啥吃的(70年代,我現在都五十多了),這種果實叫“黃果泡兒”,兒話韻,有點甜味,果實很小(差不多豌豆粒大),掉下來的果實大多數都開裂了,剛剛掉下來的沒開裂,用手頒開裡面很多和麥蚊子一樣的小蟲子飛出來,蟲子飛完後就可以吃了,我們小時候也問過老一輩的人,他們說可以吃,因為我們小孩子害怕吃。信不信由你們,反正我們老家老一輩的人都說這是麥蚊子。


屬狗的2


“黑貓子”應該屬於四川話的發音了,這種可惡的小昆蟲就叫“蠓”,也有人叫它“墨蚊”、“小咬”……名字挺多的。我就生活在四川陝西交界處的山區,三天前剛被黑貓子在腿上、胳膊上咬了好多小疙瘩,到現在還奇癢難忍,去醫院開了咬,不過效果不是很好,太難受了。

我今年夏天算是領教了黑貓子的厲害,難怪當地人會說“白天黑貓子,晚上大蚊子,還讓不讓人活了……”,黑貓子就是白天出來吸血的“怪物”,被它咬了奇癢難忍倒是小事,就害怕過敏,一旦過敏全身難受,問過醫生,醫生告訴我黑貓子最嚇人的是身上還有非常多寄生蟲,被吸血之後保不齊這些寄生蟲就通過黑貓子跑到人皮膚裡了,引起不同的過敏和其他併發症。感情黑貓子咬人,還“買一送多”呢。

黑貓子,簡單來說就是蠓,它雙翅科,品種特別多,單單我國知道的就有300多種,據說全世界有4000多種,三四毫米大小,在有水的地方,潮溼的地方樹洞等處都能看到它。吸血的時候用自己那根刺嘴插入皮膚下吸血,剛開始吸血前肚子黑色,扁扁的,吸飽了肚子圓滾滾紅彤彤的。

前面說了,黑貓子咬人吸血之後,身上會其大大小小的疙瘩,特別特別癢,要是有過敏反應,嚴重的全身都會起紅疹,生活在山區的小夥伴出門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保護措施。最關鍵的是黑貓子身體上有特別多寄生蟲,什麼鞭毛蟲、蠕蟲等等亂七八糟的,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被咬的地方,非常可能引發其他病症。

上圖中這隻也是蠓的種類,我們叫它“吸血蒼蠅”,它可不是什麼善類。

不過黑貓子的壽命據說只有1個月時間,主要在炎熱的夏季出來,冬季以幼蟲和卵的形態過冬。雖然命不長,但卻足夠噁心人了。

我被咬了三天沒好,疙瘩越變越大,到現在還癢癢的受不了,醫生之前給我開的外用軟膏,還讓我多喝點金銀花茶。明天在觀察一上午,要還沒好轉,我只好再次求醫了。

不過蠓這東西可不是四川獨有的,在全國各地都有分佈,南方地區居多吧。我生活在漢中,白天一不注意就會被黑貓子咬到,防不勝防。

而現在這個季節正是黑貓子活躍的時候,我們白天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謹防被黑貓字咬傷,記住了花露水、清涼油對黑貓子好像無效。


李阿冰


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貓子(默蚊子,麥蚊子)不止是四川那邊有吧,國內很多地方應該都有,像鄉居小菜是廣西這邊的,老家跟現在生活的地方是相隔幾百公里的鄉下農村,也是有那種吸人血的小蟲子,特別特別小,拿量尺大概比劃了下,大概就0.3mm那麼大,我都看不清楚它長什麼樣子,嘴巴在哪裡,就知道它一身黑黑的,咬人特別的癢。

鄉居小菜查了下資料,那種麥蚊子應該是叫蠓,是種昆蟲,種類蠻多的,全世界已知4000種左右;鄉居小菜山區農村老家土話稱呼那種麥蚊子叫嫋啞(大致的音譯,普通話說不出來),跟蚊子、蜱蟲一樣,是會吸人血的小動物,特別讓人討厭。

這種麥蚊子的活動也是有一定的特點,一般是在夏天白天出沒,傍晚五點多之後就沒見有了,白天準備下雨前,天氣異常悶熱,麥蚊子也特別多;而像鄉居小菜住的這邊農村,有時候冬天天氣也特別好,高溫天氣像夏天一樣,人們都可以穿短袖呢,白天也是有這種麥蚊子的,總的來說,一年四季,天氣偏熱的白天就有這種麥蚊子出來吸人血。

之前鄉居小菜也在城裡生活過,我發現城裡也有麥蚊子,但比較少,而鄉下特別多,像鄉居小菜山區農村老家那裡山林多草木茂盛,房子就在山腳下,房子周邊就是菜地、農田,種各種莊稼,麥蚊子特別多;而像現在我住的海邊農村這裡,周邊是破爛的老房子沒人住,雜草亂長,還種有樹菠蘿、龍眼等多種果樹,各種昆蟲多,麥蚊子也特別多。

平時坐在門口摘菜,若不穿長袖長褲,被咬的就是腳、腿、手臂,有時候同時被幾十只一起咬,一巴掌拍下去腿上都是血點點;而就算是在家裡吃東西,只要開著門,它能飛進來咬人,別看麥蚊子特別小,吸的血不多,被咬了特別癢,手抓癢了卻越抓越癢,還腫小包呢。

儘管現在人們起樓房了,窗戶也裝了防蚊蟲紗窗,平時不常敞開門,但麥蚊子實在是太小了,還是能從紗窗小洞中飛進來,家裡點薰香有特別的味道倒是可以驅麥蚊子,在村裡人們一般會在家裡點蚊香的,而像鄉居小菜平時經常幹活,為防這種麥蚊子咬,一般是穿長褲長袖衣服的,最多就是腳背被咬點,若是坐在家裡的話就噴些稀釋過的花露水在手臂、腿上,可以防止被咬。

若是被麥蚊子咬了也是不能掉以輕心的,處理方法跟平時被蚊子咬一樣,可以用蒜片來塗一塗止癢的;若是被麥蚊子咬過的皮膚太癢了,被自己抓破皮了,可以用雙氧水塗下消炎,然後再塗上促進傷口癒合的藥膏。


鄉居小菜


平生最怕的就是墨墨蚊了,我可能是過敏,小的時候被咬了還會感染化膿,必須輸液才能消,現在被咬了也要半個月才能好,又癢又痛,難受的很,夏天基本不到水邊和樹木茂密的地方去,去上個香,半小時不到,被咬了100多個包😭😭😭



Lemon248603626


本人是過敏體質,愛踢球。記得在重慶上大學時,頭一學期,踢完球后脖子和四肢上長滿豌豆到蠶豆大小的包,奇癢無比。開始以為是水土不服過敏了,校醫查看後告之是重慶當地的麥麥蚊叮咬所致。後來在足球場上還真發現了:比長腳蚊小得多,像小直升機般聞著人味轉,一呆臉就中招,最搞笑的是讓那些臭美的超短裙的粉白大長腿女生成癩子……但後來不知是應對有方還是火鍋吃多了,這些鬼蟲子把我們也當成重慶仔兒了,反正大學的後三年就基本沒再怎麼被它們欺負了。


給穿山甲先生添點堵


今年5月成都 三星堆 就是這個小魔鬼給我留下慘痛的記憶 穿的8分褲 露出的地方全給咬了 自己完全沒有感覺 晚上回酒店看到叮咬的地方是一個個的小紅點 之後由於房間溫度有點高 開始覺得奇癢無比 抓撓之後 全部鼓起包 和蚊子咬過起的包一樣 之後用了風油精 清涼油 只有在初始時 清涼感戰勝癢感 體溫一高 奇癢 最後發現 抓破後擠傷口 要擠出血才行 光出組織液沒用 就這樣也持續了半個月左右才不癢了 但起包的地方全部色素沉著 至今現在7月 仍是很嚴重 為了避免出門各種好心人的詢問 關心 這個夏天都只能長褲了


夏夜晚風80


這個應該不是四川的“特產”吧,在農夫的老家這邊也有很多。一到夏天,它就出來禍害人了。尤其是在白天的時候,比晚上更加的猖獗。不過在我們這裡不叫“黑帽子”,是叫它“麥蚊子”,可能也是“默蚊子”。

這種小小的蚊子是黑色的,並且個頭實在是太小了,飛起來根本就沒有聲音,估計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得名“默蚊子”。前幾天回了一趟老家,就沒少被這種蚊子禍害。這種蚊子一般在下雨前後,或者是天快黑的時候特別的多。其悄無聲息的咬人依靠,那是又癢又痛。

別看它的個頭很小,但是被叮咬了之後,奇癢難忍,很快就會腫個大包。最可氣的是這種蟲子還是群聚叮咬人畜,一不留神身上就會好會發現好幾只,實在是可恨!

這種蟲子的學名叫蠓蟲,其種類非常多,在全球約有4000餘種,而在我國大約也有200多種。其也分為雌性和雄性的,吸人血的是雌性的,而雄性的是不吸血的,主要是吸食植物液汁。

對於這種蟲子的防治方法,基本上也和蚊子的差不多。前幾天在老家,第一天下午因為剛下過雨,臨近天黑的時候,手上、腳上被叮咬過多次。後來沒有辦法了只好躲到樓上去了。這種蟲子不善飛行,飛行高度有限,高處一般比較少。而叮咬人的時候,也是以腳部和手部等裸露在外的肌膚為主。

第二天老爸教了我一個方法,對方這種小蟲子非常管用,那就是在身上塗抹一些清涼油,這個是有氣味的,一般聞到氣味了,它也就不會靠近了。如果被默蚊子叮咬了,塗抹清涼油也有止癢的效果。

另外還要注意房子周圍的衛生,在平時的時候它們主要是躲在洞穴、雜草等避光和無風的地方。並且其繁殖的卵也基本上是產在富有有機質的潮溼土壤、水塘、樹洞、水窪等處,所以我們就要對其孳生地進行清除,搞好環境衛生。

在你的家鄉,這種蟲子叫什麼名字呢?


農夫也瘋狂


麥蚊(蠓蚊),刺吸吸血飛蟲,不是動物,小如跳蚤,與環境汙染有關。夏秋活動頻繁,基本都是群功,很粘人,因為很小,飛動沒有聲響,一般都是貼在手足裸露的地方吸血,有時不知不覺讓它吃飽了才發現,吸的血量超出它自身體積,被叮咬後又紅又腫又癢又痛。可用萬精油塗抹頂防。但幾乎都在底樓出現,二樓三樓不見蹤影,飛行不如蚊子厲害。





本人只求真實


這個可能真算得上四川特產,麥蚊子,故名思意,就是夏天才出來的蚊子,這玩意上點點大,吸起血來比蚊子還厲害,因為它小啊,飛起來沒聲音啊,一到夏天在農村出門就要防這東西,記得以前老家有個防治良藥就是用劇木麵點來燻,這玩意就沒有了,不過到縣城這玩意也沒有,農村房間裡也沒有,只要出門就有,你說怪不怪,而且就東西還是群體出動,一出來都是一個家族,你不去管它,你看看您腿上那都是一片,一手拍下去,可以毀滅它一個家族。現在出來這麼多年了,也好多年沒見過這東西了,還挺懷念,不過這廣東的蚊子倒是比老家還厲害……


走過四季去看雪


這是蠓蚊,又叫墨蚊、小咬、蠓柏子。屬於節肢動物的六足亞門,昆蟲綱,蠓科蠓科屬。長得像蚊子,也像蚊子一樣喜歡吸取人和動物的血液,但被它叮咬過的地方會有奇癢,並有痛感,因為它是有毒的。

蠓蚊在全世界共有400多種,中國有200多種。全國各地都有分佈,尤其是樹木茂密的南方以及農村,並非只死四川才有。常在夏秋季節出現。



蠓蟲多為黑色,體長1~4mm。

蠓蚊還是一種傳染疾病的昆蟲,被叮咬過的人畜嚴重的會引起全是過敏,會傳播很18種人畜寄生蟲病和22種病毒性疾病。輕者會出現速發性風團,半小時中是毒性發作高峰,24小時後消失,不留痕跡。另一種是遲發性風團,0.9~25小時內出現水腫紅斑,為風團,被叮過的中點是豆大的瘀點,嚴重的可發展成血管水腫,或全身風團等繼發性感染。大部分如果被多次叮咬後2~3年會形成免疫力。




如果被蠓蚊叮咬後可用清涼油塗抹,或10%氨水或鹼水沖洗。如有再發性感染需及時用抗生素或蒲公英、野菊花煎水外洗。如果更嚴重的需用抗組胺藥或皮質類固醇沖洗。再嚴重的需及時去醫院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下圖為蠓蚊幼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