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扔掉乾隆隨身下葬的遮布,卻被拍出1.3億,為何值如此天價?

芯疼比快樂真實


孫殿英,相信大家很熟悉了吧,作為軍閥打仗不怎麼樣,但是盜墓,可是一把好手,盜完慈禧的東陵之後,搞到了大量的稀世珍寶,就連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也不肯放過,撬開嘴巴直接摳走這可是無價之寶啊,可是,孫殿英在接下來盜取乾隆的裕陵時卻做了一件傻事,居然把同樣尊貴的價值1.3億的遮布給隨手扔掉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大盜孫殿英在盜完清東陵之後又打起了乾隆裕陵的主意,但是盜到稀世珍寶之後盡然不識貨隨手丟棄。

話說孫殿英部盜墓光顧了完了慈禧的清東陵,盜走了無數的珍寶之後,仍舊意猶未盡打起了乾隆的裕陵主意,最終,裕陵也未能倖免於難,被翻個底兒掉,但是,可惜的是,孫殿英的部下太不識貨了,或許,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是家喻戶曉的,可是乾隆身披(遮布)可能知之甚少了,居然把這麼一件稀世珍寶隨手丟棄。


二,此(遮布)可不是一般性物品,它可是稀世珍品陀羅經被

這麼一件被丟棄的遮布居然是一件稀世珍寶,看來孫殿英的那些部下該洗洗眼睛了,盜墓專行的摸金校尉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這件陀羅經被可不是尋常之物,據說,由西藏活佛進貢的這件“陀羅尼經被”由數位大師為它開光,而且專門是為乾隆量身定做,其無論是從材質還是工藝方面,都堪稱頂峰,最關鍵的這件2米長,1.38米寬的被子,當時製作的特殊緙絲技術現如今都已失傳,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



三,此(遮布)被拍出了1.3億的高價,它到底值不值這麼高的價格呢

2005年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此遮布首次露面,標價八萬起拍,可惜,由於遮布外部是普通的袈裟遮蓋,真貨隱藏在了裡面,也正是由於這樣,鮮有拍客問津,最後居然流拍。但是還是有一位秦姓的拍客看出了端彌,在第二天用了九萬把遮布拍了回來。回家之後,他拆開一看,原來是一條經被,經鑑定正是此前孫殿英盜裕陵時隨手丟棄並失蹤的陀羅經被,因為它的尺寸與乾隆身材吻合,它的做工手藝都與那件經被相吻合。

2008年,此遮布,再次被送到了拍賣場,由於此次,是明貨,而不是一件破袈裟,因此這件曾經流標的經被作為壓軸之作驚豔現身,最終被持有15號牌的一位女士以6550萬元拍得。

2010年,這件遮布再次被送到了拍賣場,這次,這件稀世珍品居然拍出來了1.3億的天價。



四,這件(遮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可以拍到1.3億高價,人們是不是“瘋了”。

這件陀羅經被到底有什麼驚人之處,可以拍出這麼高的天價,原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上文介紹過,此陀羅經被是按照乾隆皇帝的身軀量身定做。

2.這件經被由西藏活佛進貢,並且經過多位活佛大師開光。

3.當時製作的特殊緙絲技術現如今都已失傳,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緙絲這種“織中聖品”,代表著我國幾千年絲織工藝的頂峰,明代早期還只允許用於織造“誥命”甚至“冊妃”等最高等級的聖旨,因此歷來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美譽。

“直至宣德年間,緙絲才被允許用於織造龍袍禮服,並且不是每位皇帝都能夠享用,具備資格的皇帝是少之又少。”宣和緙絲研製所專家王浩然指出。


看了上面的介紹,該明白這件經被的價值所在了吧,它的價值不單單體現在是為乾隆皇帝量身定做,亦或者是高僧活佛開光,最關鍵的,此製作緙絲技術已經失傳,如此高規格之物有著很高的研究收藏價值。


唯戀無名


這塊遮布就是裹住乾隆的陀羅尼經被,陀羅尼經被是西藏大活佛送給乾隆皇帝80歲生日的貢品,乾隆去世後,跟隨乾隆一同下葬,主要就是覆蓋乾隆遺體,可以超度亡靈,時至今日這個陀羅尼經被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

作為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專用的佛教用品,這個陀羅尼經被從質地、顏色和數量上分為六個等級,其中由藏羚羊羊絨、獐子絨和真絲混合緙絲而成的經被屬於最高等級,而這樣的緙絲陀羅尼經被現如今傳世的也只有兩件,分別是乾隆和慈禧的隨葬品。

正是這個隨乾隆一同下葬的陀羅尼經被,在最終拍賣的時候成交價竟然高達1.3億元,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原本只是被東陵大盜孫殿英認為的一塊遮擋屍體的遮布。

孫殿英在盜取裕陵時,將所有珍貴珠寶洗劫一空,當他看見這塊“破布”的時候,只是用來包裹金銀珠寶,隨後便被丟棄。

直到2005年,在一場拍賣會上,這件被標註為“清末黃緞子袈裟”陀羅尼經被竟然只以9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被秦先生拍下。

秦先生作為一個愛好收藏的人,當他第一眼看見這個“袈裟”時,他總覺得這袈裟裡面還有東西,因為裡面隱約透著精美的花紋和文字,他在得到“袈裟”的第一時間就是將其拆開,果不其然,他被裡面的花紋驚呆了。

而後經過多次鑑定,這個陀羅尼經被的價值越來越高,2008年又一次出現在拍賣會上,這次成交價是7205萬元,但是秦先生顯然不滿意。

2010年,在中美宏凱威拍賣會上,最終被一男士以1.3億元的價格拍下。

這件陀羅尼經被經過短短几年的時間,竟然被拍出1.3億元的天價,這讓很多收藏家感到意外,這件經被真的值1.3億元嗎?

據專家鑑定,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的價值和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是旗鼓相當,都是稀世之寶,清代時期的宮廷緙絲精品,歷經數百年依然保存完好,這是收藏史上的奇蹟,當時眾多僧侶還在開封大相國寺為其吟誦了7天的《金剛經》,觀看人數高達5萬餘人,轟動一時,目的就是以表示敬重以及加持。

而這件經被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價格,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材料價值

前文提到這是由西藏藏羚羊羊絨和獐子絨製成的,藏羚羊羊絨就非常昂貴,現如今更是比鑽石還值錢,這件經被需要數萬只羊絨製成,具有不變質、變色、腐爛的特點。

工藝價值

都說“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是織中聖品更是中國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如果按照真正的緙絲工藝來計算,這件經被少說也要兩人才能完成,如果每天製作8小時,需要1104天才能完成,但是在清代緙絲工匠的具體情況來看,他們大多半年左右就會休息,因為眼部疲勞,所以說這件經被實際製作時間應該在三年以上。

文化價值

這件經被上包含了梵、藏、滿、漢四種文字,主體是一座佛塔,因為是壽禮,所以有多個圓圈,這些圈圈代表的就是吉祥驅邪。

文物價值

這件高2米、寬1.38米的巨幅經被上標註了“左腳掌”、“右腳掌”、“左肩”和“右肩”的位置,尤其是乾隆的身高,據記載,乾隆身高1.8米,這也給這件經被增加價值,況且300多年保存完好,要知道清代的瓷器經過300年的歷史都是古董。

研究價值

畢竟是一種工藝品,上面可供研究的內容太多,不僅可以瞭解西域文化,還可以瞭解清朝的歷史以及西藏和清朝的祭奠文化。


貓眼觀史


孫殿英盜取了清東陵裡的乾隆和慈禧的陵墓,並且掠獲了大量的奇珍異寶,轟動了世界。但是,他們這一夥盜墓賊當時只知道珍玉珠寶是好東西,留下了兩件所謂的“裹屍布。”

這兩件不被看好的“裹屍布”,一件就是隨著乾隆皇帝下葬的,另一件事隨著慈禧太后下葬的。

因為慈禧太后的裹屍布上鑲著幾百顆寶石,孫殿英這一夥盜墓者,就把寶石給盜走了,留下了那塊刻著藏文的布。後來溥儀讓滿清遺老重新下葬慈禧的時候,那塊裹屍布又隨著慈禧重新入了棺槨。

至於乾隆的那塊裹屍布,當時就被孫殿英這夥人,扔到了地上。

但是,這塊被孫殿英隨便扔到地上的裹屍布,竟然拍出了1.3億的天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說實話你要是把陪著皇帝隨身下葬的東西,叫做是裹屍布,看成是普通的東西,你就是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這個“裹屍布”其實叫緙絲陀羅尼經被,被身上是寫滿了藏文的,書寫藏文的意思就是類似於祈禱西方極樂的一些語言。

它的藝術價值,還有使用價值都是很高的。可以說整個清朝的時候,皇室裡的皇帝或者妃子下葬的時候,都是用這種被,作為自己的隨身之物,跟隨自己下葬。

正是緙絲陀羅尼經被,本身就具這種很高的價值,再加上它是被名人乾隆皇帝用過的。

所以,它能排出1.3億的天階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緙絲陀羅尼經被的價值究竟貴在了哪裡了呢?

其實它就是貴在了緙絲上了,在宋朝的時候,緙絲就被皇室選用來,作為高級絲綢用品了。並且民間流傳著“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緙絲出了原材料比較貴之外,就是它的製作工藝十分的難,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完成一個成品被。

能和黃金等價的東西,當然算是人間寶物了,現在這種東西更是少見了。這也就是乾隆帝隨身所葬的緙絲陀羅尼經被,能被拍出1.3億的原因。


史學達人


2008年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乾隆死後身穿的“陀羅尼經被”,被一個持有168號碼牌的男士,以1.3億元人民幣的高價買走,而這條被子,在幾年前還幾乎無人問津,結果在短短數年間,成

為清東陵諸珍寶之首。

說到這條“陀羅尼經被”,就不能不說起那個赫赫有名的東陵大盜孫殿英。

話說1928年春天,孫殿英奉命到北京附近的薊縣遵化一帶剿匪,而這裡距離清東陵很近,清東陵裡埋著大清的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還有更多的國寶級文物也

隨同他們的主人靜靜地躺在地下,說白了這裡就是一座聚寶盆。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清東陵的看守已經形同虛設,附近的村民和專業的盜墓集團彼此勾結,盜墓活動非常猖獗。

孫殿英逮著這個發財的機會自然不會錯過,本身就是土匪出身的他壓根不考慮如何妥善保護這些國寶,而是直接派出大批強盜一般的士兵組成盜墓大軍,幾乎把東陵各個墓葬都破壞了個遍,手段也極其野蠻,他們用斧頭砍開慈禧的棺木,扒光了她身上所有的金銀珠寶,並用刺刀撬開了她的嘴,奪取了嘴裡的夜明珠。

而存放乾隆皇帝遺體的地宮,則直接被炸藥炸開,珠寶被洗劫一空,剩下的字畫衣物,要麼被焚燬,要麼就在隨意丟棄在地宮裡。

而在這次浩劫中,乾隆和慈禧身上都有一件東西被士兵們丟棄,就是如今著名的“陀羅尼經被”。

這一床不起眼的被子,偏偏就是東陵寶貝之首。

這種被子,堪稱是中國幾千年來絲織工藝的巔峰,幾乎達到了“一寸一金”的程度。

它的原料來源於金線、藏羚羊絨、黃緞、獐子絨,採用雙面緙絲織就而成,一條“陀羅尼經被”需要耗費的藏羚羊非常多,而藏羚羊本身就種群稀少,當然它的皮質極其柔軟,藏羚羊絨更是被譽為“軟黃金”,然後工匠們需要用幾年的時間,用各種材質,將這條被子一針一線地縫製出來。

在被子上,用梵文、蒙文、漢文繡制了陀羅尼經,令人稱奇的是,把這個被子翻過來、翻過去,用不同角度看,都能呈現金、紫、黃、粉、棕5種色彩,在被子上都會標註左肩、右肩、左腳掌、右腳掌字樣,方便人們把亡者的遺體擺好,所以每件被子都是根據生前主人的身材量身定製的。

在清代,能在死後覆蓋“陀羅尼經被”的,只有親王以上級別的人享受,目前現存於世的陀羅尼經被,除了慈禧的明黃色的被子,還有就是乾隆的正黃色經被了,只是,慈禧的經被一直收藏於清東陵博物館,乾隆的經被歷經戰亂之後不知去向。

直到2005年,一件清代袈裟,競拍價為8萬元,但始終無人問津,直到一位秦先生,對這件袈裟產生了興趣,最後作價9萬元買下了它。

買回去之後,他把這個袈裟摸了又摸,總感覺裡面還有什麼門道,於是,他把這件袈裟打開一個小口子,發現夾層裡面還有一件正黃色織物,最終,一件陀羅尼經被展現在他的眼前。

最後,他找到了故宮博物院權威鑑定專家張淑芬來鑑定這個寶貝,她雖然閱寶無數,但是她只在《大清會典》中看到過關於皇帝御用陀羅尼經被的記載,最後她找來其他專家,從經被的尺寸、紋飾、經文及色彩上才最終確定這是乾隆身上的陀羅尼經被。

2008年,這件經被被2次拍賣,第一次從9萬變成了6550萬,第二次就變成了1.3億。

至於從孫殿英洗劫清東陵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條乾隆的經被又去了哪裡,經歷了哪些,這就不得而知了。


雲中史記


提起民國時期的盜墓賊,世人都會想到孫殿英。孫殿英因為第一個偷盜清東陵而名聲大震,被譽為民國“第一盜墓大王”。

孫殿英原本只是一個地痞流氓,後來為了在亂世中自保,就自己拉起了一支軍隊,因為是單打獨鬥,勢力並不強大。

1928年,孫殿英找了個保護傘——投靠蔣介石。蔣介石很快交給他一個光榮的任務——到清東陵所在的附近執行軍務。

正是因為蔣介石的委派,才有了他後來對清東陵所做出的事情。

因為當時的軍費緊張,孫殿英一到駐地,就打起了清東陵的主意。於是他以“軍事演習”為掩耳,開始盜墓。

孫殿英把盜墓的對象重點盯在了“慈禧東陵、乾隆裕陵、康熙景陵”這三大陵墓上。

而在這三個陵墓中,由因為種種原因,康熙的陵墓並沒有被盜,真正被盜的只有乾隆和慈禧的陵墓。

在盜乾隆墓陵時,剛開始還很順利,後來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陵墓中的前幾道門都可以打開,唯有最後一道門打不開。沒辦法只能採取轟炸,結果發現是乾隆的陵墓偶在門的後面死死抵著。

孫殿英對此只是一時的驚奇,之後就開始大肆搜刮珍貴財寶。盜墓賊打開乾隆陵墓後,首先看到的是大量的字畫。

其實,為些字畫都是價值連城的,而大字不識一字的孫殿英和手相士兵當然識別不出來,於是他們在盜墓的過程中,毀壞了許多珍貴名畫。

當然,乾隆陵墓裡面陪葬寶物除各類珍貴字畫外,還有各種精美玉器、金銀珠寶和稀世珍寶。主要有三大寶貝。

一是乾隆皇帝頸上的一串朝珠,共計一百零八顆,大珠四顆。當時各大報紙報道了這件事,舉國震驚,紛紛要求嚴懲孫殿英。

於是孫殿英將朝珠中的兩顆送給了戴笠當見面禮,還請求蔣委員網開一面。現今朝珠已經不完整,有資料說,乾隆朝珠現在陳列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內。

二是西藏黃珠。這一黃珠被乾隆含在口中,據傳可以令屍體不腐。但是強盜就是強盜,他們只認金銀珠寶。

結果孫殿英他們就抬出乾隆的屍骨後,敲碎牙齒、搬離腦蓋,取出了乾隆口中的西藏黃珠。這一行徑,令人髮指。之後西藏黃珠身處何處,至今下落不明。

三是九龍寶劍,它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寶劍。劍鞘上面還嵌滿了紅藍寶石以及金剛鑽,劍柄上刻九條龍,堪稱價值十億,但是下場卻令人唏噓。到現在還不知道落到誰手上。

其實,孫殿英不會料到,乾隆陵墓最珍貴的寶物並不是以上三件,而是被他“廢棄”了。

當時,乾隆皇帝身上的裹屍布,他們也沒有放過,被他們從中摳走了許多鑲嵌其中的珍珠。

只留了一塊裹屍布披在乾隆身上遮羞。

孫殿英和盜賊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這樣做是“買櫝還珠”了。這塊裹屍布可不是一般的布料——陀羅經被。

“陀羅經被” 又名“往生被”, 是西藏活佛派人用藏羚羊尾巴上的絨毛織造而成。藏羚羊尾巴上的絨毛稀少到了極點,是藏羚羊身上最為珍稀的材料,僅僅織造乾隆的緙絲陀羅尼經被,當時就用到了幾萬頭藏羚羊的尾巴絨毛。而當時織造乾隆的緙絲陀羅尼經被,用到了兩個手藝精湛的匠人。

緙絲是宋朝以來皇室專用的高級絲綢布料,織造過程極其細緻,留存於世的皇室精品緙絲極為稀少,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

同時,陀羅經被上面有多種由梵文書寫的真言密咒及菩薩、力士的功德名號,被認為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用它覆蓋遺體上,能令亡者罪滅福生,免除過去世間一切冤家魔障之難,亡者身心安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傳說披了此被的死人到了陰間,閻王見了都得讓三分。

在清代,是皇帝和后妃們使用的專用的隨葬物,其他人不能使用。

披在乾隆屍體上的陀羅尼經被長約2米、寬1.38米,經被中特意標明瞭“左腳掌”和“右腳掌”、“左肩”和“右肩”的位置,完全按照乾隆身高量身訂做的,質地、織法和文字均帶有明顯的乾隆時期印記,堪稱國寶。

孫殿英盜寶之後,溥儀派人前來收拾殘局。其中一位老臣認出了這塊經被的價值,便把它拿回了家中。此後幾易其主,竟然再無蹤影了。

直到2005年,在一場拍賣會上,這件被標註為“清末黃緞子袈裟”的不經意間竟然橫空出世了,競拍價為8萬元,但始終無人問津,但後來一位秦先生支了非常感興趣,他最後以9萬元人民幣拍下。

秦先生作為一個愛好收藏的人,當他第一眼看見這個“袈裟”時,他總覺得這袈裟裡面還有東西,因為裡面隱約透著精美的花紋和文字。因此,秦先生買到後,找到了故宮博物院權威鑑定專家張淑芬來鑑定這個寶貝,她雖然閱寶無數,但是她只在《大清會典》中看到過關於皇帝御用陀羅尼經被的記載,最後她找來其他專家,從經被的尺寸、紋飾、經文及色彩上才最終確定這是乾隆身上的陀羅尼經被。

在這件經被的鑑定結果出來後,這件經被的價格往上瘋漲了許多倍。

在價格漲到了一定高度後,這位市民按耐不住了,在2008年的時候,他以6550萬的價格在拍賣會中把這件經被轉手賣給了另一個人。

後來,這件經被又被新持有者重新擺到了拍賣會上。2010年,在中美宏凱威拍賣會上,最終被一男士以1.3億元的價格拍下。

自此之後,這件經被才算徹底安定了下來。

對於這麼高的拍賣價格,專家解釋說:經被是清中期真品,這種皇帝專屬的私人物品,舉世無雙,可以稱之為無價之寶。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1928年七月,蓄謀已久的孫殿英終於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炸開了清東陵的地下入口。官兵們見到富麗堂皇的地下宮殿,點開始瘋狂搶奪,金龍、金磚都不放過,最後在盜完慈禧墓後來到慈禧棺槨之前。乾隆的屍體被覆蓋在一面經被之下,孫殿英極不耐煩的將經被扔到一旁,貪婪的掠奪者財物。然而,扔掉的乾隆經被,卻再後來拍出了一億三千萬的天價!

覆蓋在乾隆身上的經被叫做“陀羅尼經被”。“陀羅尼經被”是清代皇族慣用的喪葬物品,旨在通過用梵文書寫的經文超度死去的亡靈。據說,“陀羅尼經被”的穿戴者不論是身前是否信佛,皆會因為身披經被而免受很多痛苦,而且,在身披“陀羅尼經被”的人來到陰間之時,閻王爺都要親自起身迎接,不敢怠慢。

乾隆的“陀羅尼經被”在富麗堂皇的陪葬物面前,實在是顯得有些渺小。據孫殿英的個人回憶說道:“乾隆的陪葬品要比慈禧豐厚很多,當時乾隆的屍體已經腐化,只留下頭髮與辮子。最為貴重的是乾隆身上的一串朝珠,一共一百零八顆,其中有兩顆又紅又大的寶珠;還有一把九龍寶劍,劍身上鑲嵌這各式各樣的寶石......”

“陀羅尼經被”並沒有被過度重視,畢竟按照當時人們的看法,“陀羅尼經被”僅僅是一層寫著梵文的裹屍布而已,孫殿英手下只是將經被上鑲嵌的珠寶掠奪一空,慈禧的“陀羅尼經被被扔在地上,乾隆的則被運出。

乾隆的“陀羅尼經被”做工考究,一針一線都由人工完成,材料為藏羚羊的羊絨、獐子絨和真絲混合的緙絲,製作工序繁雜且耗時很長,而且現存的此種規格的“陀羅尼經被”只有兩條。2005年,這件“陀羅尼經被”差點流拍,最後還是秦先生一錘定音,以9萬元的價格將“陀羅尼經被”買到。

當時的人們和八十年前孫殿英的認知相同,僅僅把它當作裹屍布或者是一件帶著經文的“紗衣”。直到2008年,“陀羅尼經被”的價值才逐漸浮出水面,2008年的拍賣當中,“陀羅尼經被”被拍賣到6550萬元。2010年,“陀羅尼經被”再度送上拍賣會,最終以1.3億的天價被拍賣。時隔5年,從9萬元到1.3億元,“陀羅尼經被”增值1.2991億元,可謂是震驚世界。

結束語:孫殿英扔掉的“陀羅尼經被”,在那個年頭或許真的沒有其他的金銀器皿值錢,如果孫殿英泉下有知,定然會氣得翹起腳來,不曾想被自己隨手一扔的經被,竟然會這麼值錢。慈禧的“陀羅尼經被”由於沒有帶走,在溥儀的主持之下重新回到棺槨之中,並在後來公之於眾,成為世間珍寶!

<strong>


楚南青史君


在2010年一場首屆拍賣會上,一件裹屍布竟然拍賣了1.3億元,而拍賣它的人竟然還是一名妙齡麗人。而在2005年時,這件裹屍布,8萬元都沒人要(流拍),還是一名年輕帥哥秦先生以9萬元救拍的呢!2008年1月6日,知道真相的秦先生以6000萬元的天價拍賣這件裹屍布,最終以6550萬元被前面(下圖15號)所說的小姐姐斬獲。短短三年就增值了6541萬元!短短五年就增值了129910000元!而今這件裹屍布還在大幅度地增值——成為了無價之寶!這是什麼概念?為什麼這塊裹屍布這麼牛?福垊就從六個最來為您揭秘!

身份最高貴的裹屍布!

這塊裹屍布傳說為乾隆帝駕崩後的御用品。秦先生當初以男人的第七感拍下這塊“袈裟”(當初大家都認為是袈裟)後,因為“袈裟”製作精美,用料講究,四種文字,柔弱絲滑,故而秦先生就找專家堅定。不少專家一方面說這是裹屍布乃死人用品不吉利,一方面又表示為秦先生免災並願意雙倍價格收購。秦先生當即拒絕忽悠,並找到了佛教協會大法師弘道法師進行堅定。高僧見到這件裹屍布很激動地說:“這是我老祖宗的東西,怎麼跑到你的手裡了?”原來這位高僧乃乾隆的後裔愛新覺羅.毓從先生。經他鑑定這是乾隆皇帝的裹屍布,因為當年孫殿英盜東陵而失蹤,當初裹屍布上還有珍珠寶石(被孫殿英摘走)呢!

用料最珍貴的裹屍布!

秦先生從高僧那裡得知,這個裹屍布的學名叫緙絲陀羅尼經被。聽這名字就感覺高大上,而它上面的文字、圖案的刺繡用料也不是普通的絲綢、金線而是緙(ke)絲。那什麼是緙絲呢?緙絲也稱刻絲,它是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加以針織而成。其圖案比刺繡更精美更復雜,宛如刀刻精雕一般,故而稱為刻絲。因為講究和複雜,緙絲價值比金絲還珍貴。這塊裹屍布的主要用料採用的是藏羚羊羊絨和獐子絨毛製作而成。藏羚羊絨毛只在羊尾才有少許(號稱軟鑽石),這塊裹屍布大概需要幾萬只藏羚羊的絨毛。藏羚羊的絨毛柔滑舒適而且不變質不變色。

工藝最精湛的裹屍布!

緙絲陀羅尼經黃衾(緙絲陀羅尼經被)採用的清朝宮廷緙絲最先進的雙面緙,正反雙面紋飾字符對稱平整,起伏一致。這種技術目前已經失傳。而且裹屍布需要大量有經驗(必須有20-30年的經驗)的宮廷專家級女工長時間的合作而成,您知道需要多長時間嗎?

工期最漫長的裹屍布!

需要三到五年!裹屍布長2米,寬1.38米,金黃色。而且緙絲陀羅尼經黃衾標有左肩、右肩、左腳掌、右腳掌的字樣。像這種巨幅的裹屍布為皇帝專屬,也就決定了加工的難度。製作這種裹屍布需要三到五名熟練女工,用時三到五年才能完成。工期這麼長,一是保證女工的休息,二是杜絕在製作過程出現失誤。小的失誤還能更改而大的失誤就需要重新再來。因為精益求精故而需要時間。網上傳聞乾隆的身高為1.66米,而裹屍布是依據乾隆的身高而定製的,故而可以判斷乾隆的身高在一米八左右。

文化最先進的裹屍布!

這張裹屍布採用漢字、梵文、滿語、藏言四種文字環繞佛塔的樣子而製成的,佛塔四周繡滿了精美的佛教紋飾。相傳這種被子蓋在死者身上,可讓死者超度,就是到了陰間,閻王也讓他(她)三分。該經被乃佛教密宗聖物,2007年曾在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展出,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存世最稀有的裹屍布!

目前發現的裹屍布只有三件,一件是慈禧的,一件是乾隆皇帝,一件是康熙皇帝的。而康熙皇帝的裹屍布也不如乾隆皇帝的價值高,大概是知名度不夠吧。康熙的裹屍布有四種文字和佛教圖紋,其長度234公分,寬140公分,重980克,目前為劉嫕所有。但目前是否確實為康熙皇帝所用,我們並沒有聽到大多數專家的聲音。經大多數專家確定而且成為無價之寶的還是乾隆的裹屍布,故而乾隆帝裹屍布是存世最稀有的!


福垊


不是每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東西都不值錢,尤其是裹屍布這種東西。

目前世界上最值錢的裹屍布供奉在意大利北部的都靈大教堂。

它是一塊長14英尺的亞麻布,布上有一塊暗色的印記,表明曾用於包裹一名身材高大,長髮蓄鬚的男子,他的雙腳、手腕和身體兩側有傷,滲出血水將裹屍布染成了暗色。

都靈裹屍布:

這塊布據說就是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之後,用它包裹、下葬的。

都靈裹屍布之所以出名,在於據稱在它上面印有耶穌身體的輪廓。

意大利科學家發現,都靈裹屍布的年代與耶穌的年代相符,這說明裹屍布確實包裹過耶穌的遺體。耶穌死後,屍體無人收殮。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的義士,將耶穌的屍體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石頭鑿成的墳墓裡。

不久,耶穌復活,只剩下這塊細麻布。從此它成為基督教的聖物。

1928年,孫殿英砸開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將兩個陵墓裡面值錢的東西搬運一空,連慈禧嘴裡的寶珠和身上的衣服都沒放過。

乾隆的裕陵也是一樣,陪葬的金銀珠寶和古玩字畫,只要是值錢的東西通通帶走。

最後連乾隆的屍骨都被他們扔在地上,只留了一塊裹屍布披在乾隆身上遮羞。

盜賊們也許不會想到,他們這樣做是“買櫝還珠”了。這塊裹屍布可不是一般的布料,而是一塊陀羅經被。

是清代皇帝和后妃們使用的織有金梵字經文的隨葬物。

“陀羅經被” 又名“往生被”,上面有多種由梵文書寫的真言密咒及菩薩、力士的功德名號,除了皇帝和后妃,其他人不能使用。

陀羅經被被認為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用它覆蓋遺體上,能令亡者罪滅福生,免除過去世間一切冤家魔障之難,亡者身心安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傳說披了此被的死人到了陰間,閻王見了都得讓三分。

乾隆的陀羅尼經被長約2米、寬1.38米,經被中特意標明瞭“左腳掌”和“右腳掌”、“左肩”和“右肩”的位置,完全按照乾隆身高量身訂做的,質地、織法和文字均帶有明顯的乾隆時期印記,堪稱國寶。


孫殿英盜寶之後,溥儀派人前來收拾殘局。其中一位老臣認出了這塊經被的價值,便把它拿回了家中。此後幾易其主,世人難見。

2005年,在一場拍賣會上,這件被標註為“清末黃緞子袈裟”的經被意外出現,被一位秦姓先生以9萬元人民幣拍下,隨後在2008年的一場拍賣會上,這件經被又被一位女士以6550萬元拍得,而在2010年的拍賣會上,“陀羅經被”拍出了1.3億的成交價。

對於這麼高的拍賣價格,專家解釋說因為經被是清中期真品,雖不能完全肯定就是覆蓋在乾隆爺身上的那件,但這種皇帝專屬的陀羅尼經被是最高等級的私人物品,通常不會再有第二套。


按《清會典》規定,只有皇帝才能用正黃色經被,此件經被就是唯一的正黃色經被,等級和規制都屬極品。

如果孫殿英泉下有知,知道當初他的手下,將這麼珍貴的寶物像垃圾一樣隨手丟掉,會是什麼心情?


剛日讀史


2008年1月6日,新年的第一場拍賣會在北京華都飯店舉行,絕大多數藏家都是衝著那天的壓軸大戲去的。因此,前面的一些拍品都略顯平靜,只能算是高潮前的熱身和烘托氣氛。

等到最後一件拍品亮相時,引發了拍賣會現場的一陣騷動。人們都翹首以盼,爭相目睹這件無價之寶的真容。

主持人好不容易讓現場安靜下來後,拍賣程序才得以正式進行。最後,這件拍品經過了11輪的激烈競價,終於以6550萬元的高價成交。如果加上拍賣公司的佣金,實際的價格超過了7200萬元。

2013年,這件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再次現身某拍賣會現場,並以1.3億元的天價成交。短短5年間,其價值翻了整整一倍。

(緙絲陀羅尼經被)

那麼,這件拍品究竟是什麼呢?為何會如此深受藏家們的青睞?它為什麼又會拍出這樣的天價?

這件寶貝名叫緙絲陀羅尼經被,它最初的收藏者,完全是在無意間“撿漏”得來的。

2005年,收藏愛好者秦先生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拍賣會。期間,有一塊看起來像是袈裟的清末黃色緞子無人問津,最終流拍。但直覺告訴秦先生,這件黃段子似乎非同一般。於是他湊上前去仔細端詳,發現這條緞子表面花紋精美,裡層暗紋精緻,隱約間還有字符浮現。更讓秦先生奇怪的是,這件袈裟和其它袈裟大相徑庭,它不是由一塊塊小片布縫製而成,而是一整塊,透露著尊貴和非同凡響。

於是,秦先生第二天用9萬元買下了這件拍品,拿回家仔細觀察後,秦先生確定這件袈裟有夾層,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拆開了一個口子,一件佈滿梵文密咒的經被,就此驚現眼前。

後來,秦先生多方找人鑑定,終於得出結論,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緙絲陀羅尼經被。

緙絲陀羅尼經被俗稱“往生被”, 是死者入礆時在棺中覆蓋遺體的織物,上面有多種由梵文書寫的諸佛菩薩真言密咒。佛教密宗認為,人逝後用經被覆體,倚仗經被密咒加持,可讓死者往生極樂世界,得到快速超脫。

那麼,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秦先生多方打聽後,找到了故宮博物院的鑑定專家。專家們經過共同鑑定,確認此經被為清宮御用,再從經被的尺寸、紋飾、經文及色彩上斷定,這件經被的主人是乾隆帝無疑。

(乾隆畫像)

那麼,乾隆帝的經被怎麼流落到了民間呢?這事兒還得追述到孫殿英的頭上。

1928年夏,孫殿英以演習為名,動用炸藥,粗暴地炸開了清東陵,野蠻盜挖慈禧的定東陵和乾隆的裕陵,瘋狂盜取陵寢內的文物。在幾天幾夜的持續盜掘中,孫殿英幾乎將乾隆和慈禧墓中的文物洗劫一空,整整裝了幾十輛馬車。

但同時,孫殿英又是一個胸無點墨的大老粗,自然也錯過了一些重要的、價值連城的文物,如乾隆墓中大量的孤版名家字畫等。當然,他也錯過了蓋在慈禧和乾隆身上的兩條緙絲陀羅尼經被。

那麼,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究竟有多珍貴呢?

一、經被尺幅寬大,是御用之物。

這件正黃緞底的緙絲陀羅尼經被,長2米,寬1.38米,面積接近3平方米,用鑑定專家的話來說,“這樣大的緙絲織物非常少見,如果一個人織就,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何況它雖歷經數百年風雨,品相仍然完好無損,這點顯得尤為珍貴。

在清代,陀羅尼經被的使用,被正式納入喪葬禮儀制度。根據《大清會典事例》對喪禮的規定:“皇帝、皇后、皇貴妃、皇太子等喪儀,均用梵文陀羅尼裳,王大臣死於京師,得欽賜陀羅尼經被。”也就是說,陀羅尼經被是皇家獨有的御用喪葬物品。即便大臣們被御賜此物,其材質和工藝都有本質的區別,其上面的經文也是印上的,而非織就。

(孫殿英劇照)

二、經被工藝複雜,耗時很長。

這件經被所用的緙絲工藝,有“織中聖品”之稱。在進行緙絲織造時,各色緯絲僅在圖案花紋需要處才與經絲交織,而經絲則縱貫織品全幅,即古書所載的“通經斷緯”,工藝極為複雜,寸幅難求。

而且這件經被上用緙絲技術共織就了四種文字,主體佛塔圖案內還緙滿了梵文體的陀羅尼經經文,塔周滿是精美繁複的花紋。如此大幅面的緙絲織物,是當之無愧的“緙絲極品”。

這樣一件“緙絲極品”,通常需要一位熟練技師耗時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三、經被材質珍貴,屬私人訂製。

這件乾隆帝的經被,是用藏羚羊絨、香樟絨、金線等,採用雙面緙絲織就而成,藏羚羊絨無比珍貴,其價值可與等量的黃金媲美。因此,專家們才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正因為它是皇家御用之物,因此每一件經被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件經被也就成了乾隆帝的私人訂製,被記載在了《清會典·葬禮》中,“織金梵字陀羅尼黃緞襲,繡九龍黃緞襲各一。內襯織金五色梵字陀羅尼緞五,各色織金龍綵緞八,凡十有三層”。

因此,所以,專家們才敢如此肯定,這是乾隆御用之物。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會典》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28年7月份,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陵盜寶案”爆發,軍閥孫殿英率大軍,用了七天七夜的時間,盜掘了慈禧和乾隆的皇陵。

孫殿英找到了一名當年修建陵墓的老工匠。他在老工匠的指引下,找到了慈禧和乾隆地宮的入口,並用炸藥炸開了入口。

當孫殿英帶兵打開了慈禧的棺材時,被滿目的珠寶霞光震撼到了。他們看到棺槨中堆滿了各類奇珍異寶,大個的寶物均被長官拿去,而士兵們也紛紛私藏小件的珍珠、寶石等物。他們還將慈禧的衣服全扒了下來,將慈禧貼身的寶物也都搜刮殆盡。

他們在乾隆的地宮中,不但劈開了乾隆的棺槨,還劈開了另外5位后妃的棺槨,將無數流傳下來的商周銅鼎,各類玉石、金質佛像、金銀器物洗劫一空。但是,這些大兵因為缺少文化,對於本來十分珍貴稀有的陪葬乾隆的名家字畫多數扔在爛泥汙水中被徹底損壞了。

除了這些字畫之外,盜寶者對於覆蓋慈禧的陀尼經被也不感興趣,認為毫無價值,被扔在了慈禧陵寢之中。正是這隨手一扔,當時就已經價值十六萬兩白銀的慈禧陀尼經被保存了下來,收藏入了博物館。

而覆蓋乾隆的陀尼經被並沒有被孫殿英的士兵們丟下,而是被人帶走,不知所蹤。

直到2005年,酷愛收藏的秦先生在北京參加了一場拍賣會。所有拍品中,有一件標價8萬元人民幣的“清末黃緞子袈裟”始終無人問津,流拍了。秦先生覺得這件“袈裟”有些蹊蹺,就用9萬元的價格買了下來。

文物收藏界“撿漏王”出現。秦先生將“袈裟”帶回家之後,將表面的黃緞子拆開,發現了夾層中精美絕倫,寫著四種文字的乾隆緙絲陀尼經被。這……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件“遮布”的價值,也正常了,誰能想到內有乾坤呀。

乾隆的緙絲陀尼經被之所以更加珍貴,是因為緙絲工藝本就比較複雜,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稱。而這件經被除了工藝精湛,乃是織物中的聖品之外,材料也非常珍貴,是用藏羚羊羊絨、獐子絨和真絲混合織物,屬於最高級的材料。更主要的是,這件經被據說是西藏活佛敬貢給乾隆專用的。

之所以這件經被被認為是乾隆所用之物,是因為經被上標註了左右肩、左右腳的位置,而尺寸也是按照乾隆的身高訂做的。其質地、織法和文字都具有乾隆時期的印記。通常這類經被不會有相同的第二件,所以,專家們雖然不能十分確定為乾隆陪葬的經被,但確認是真品,堪稱國寶。

這件經被在2008年的一次拍賣會上,拍出了7205萬元的價格。經被持有者秦先生認為沒有達到他滿意的價格,沒有成交。到了2013年,這件經被被拍出了1.3億的天價。經被從9萬元入手,持有了8年,到1.3億元賣出,秦先生可謂是史上“第一撿漏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