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昨天微博有条热搜爆了:“总担心自己得病怎么办?”


国务院的疫情新闻发布会,还专门请中科院的心理专家回答了这个问题。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很多人在评论里留言,挺真实的。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身边的很多朋友和我说,只要出过门、见过人、聚过会,都心有余悸,会以14天为单位自我隔离计数,满14天会高兴下,但发现还有24天才发病的,心又会揪一下……

我婆婆前几天血压高、头晕,如果是平时,她不会有特别大的反应,但那两天,也是才从泰国回来,铺天盖地接触这些疫情的新闻,她精神头特别不好,总觉得身上乏力、喉咙疼,怕自己中招、更怕传染孩子

我爸妈也很夸张,周末连续两天见我没在群里说话,视频连线我又刚好没接到,就胡思乱想我是不是病了特意不告诉他们……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不怪我们会有这些反应,很正常,这次疫情我们从未经历过,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实在是和每个人的关系都太近了,影响到了几乎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

尽管我的亲友都安好,我家小区也没有感染病例,但打开疫情分布图,附近3公里内,有好几个小区都有确诊的,就像被包围了一样。


而那正在被隔离、或者可能有过接触史的人以及他们的邻居呢?心理压力会更大。湖北地区,更是难以想象。

如果再加上新闻里看到的那些个体故事、救援物资没被善用、勇于发声的医生却被训诫而后感染去世……我们会紧张、愤怒、害怕、恐慌、无力,都是出自本能。

我也经历了心理的过山车,有非常多的感同身受,而最近感觉到复原力越来越好,生活基本重回正轨,想和大家分享一点点过程中的心得。


一、允许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地流经。

从小到大被教导要乐观、开心,有时候好像负面情绪来了,是一种原罪。

当我被这次疫情的负面信息裹挟,发现有特别无力不想做任何事、甚至身体也有反应的时候,我发现我对自己有一种责怪,“你都学了这么多心理学了,怎么还会这样呢?”

我的朋友Aisha一语中的,她因为一些事感到愤怒,并允许它们,“学心理学就是让自己该发飙时就发飙。”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是的,学过情绪管理、心理学,不代表从此就没有了负面的情绪,反而恰恰因为有了更深的觉察和敏锐度,会对一些事情感受更明显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不要在已经产生焦虑的时候,还为焦虑而焦虑;已经感觉沮丧的时候,还为沮丧而沮丧——


负面情绪本身没有什么,但负面情绪衍生出来的感受,才是更让人煎熬的,因为我们在否定,我们拥有这些感受的正当性。

前几天和小叶子一起,重温了《头脑特工队》这部影片,它特别好地诠释了,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每种情绪:

代表着悲伤的忧忧,一开始总是被“快乐”排斥,她不愿意让小主人莱莉经历这些负面的情绪,莱莉的父母也不希望,但其实,

每一种情绪对我们都特别重要,每个人,都必须有完整的情绪发展。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如果没有忧忧,莱莉的父母就无法察觉自己的女儿需要安慰;如果没有怒怒用愤怒在玻璃窗烧出一个大窟窿,乐乐和忧忧就没办法回到大脑总部;同样的,恐惧、害怕,

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正向作用。

到最后,使莱莉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的,不是一个个分离的、以快乐为主的黄色记忆球,而是每一次经历都允许各种情绪存在且发生的“彩色”记忆球。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所以当负面情绪来临,最好的方式不是赶他们走,而是

欢迎、看见它们:看见它们带来的信息,看见它们的流经是份提醒自己觉察的礼物,看见它是流动的——当你允许它存在时,它反而会更快的流走。

婆婆担心得病的最初一两天,特别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躺着不出来。


转折出现在,我们去“聊”这件事,我告诉她大家其实这段时间都很紧张,都会草木皆兵,没关系的,是正常的。她开始放松下来。


是的,放下评判,感受悲伤、感受恐惧、感受无力,甚至,谢谢它们的指引,只有这样,负面情绪才不会堆积成疾,而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心理的复原能力。

二、认识到“无常”即是“常”,做点可以增加确定性的小事儿。

大家都说,2020的开端太魔幻了,有那么多悲伤的事,我们真的想倒带,不愿意相信它们发生了,而我们却那么无力,做不了什么。

我在泰国时刷到李诞的这句话,当时觉得挺宽慰。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是的,佛陀的智慧之一便是:人生即苦。接受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无常和苦难、降低预期本身,就已经是在减轻痛苦了。

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提出的“影响圈”与“关注圈”理论,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减少无力的冲击、增加可为的部分。

他认为,人们要减少“关注圈”(我们所关注、却往往不受自己控制的周遭事情,如环境、时事、新闻、娱乐、八卦等等),而去增加影响圈(你的个人能力能做决定、能影响、改变的事情)。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比如这次疫情,每天确诊多少人、疫情会发展成什么样、什么时候结束,都是关注圈的事情,我们其实改变不了什么,所以要少刷信息,少让自己曝露在难过又无力的信息中。

但在影响圈,自己可为的部分就多了,比如勤洗手、戴口罩、少外出、不聚会等等。也可以多做一些“小确幸”、或于长远有益的事


最近一周,我增加了一些仪式感、恢复了一些好习惯,能明显感受到,生活又上了轨道、平静幸福的时刻更多了。

1) 每天学英语。


我学的是之前团过的8000句亲子英语,一天一个场景,句子也不多,一遍一遍重复记下来,直到看着中文就能说出英文。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因为都是生活里的句子,所以学完就能和孩子说,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能多些英文启蒙时间,这个耗时不长的小动作,让我觉得成就感很强。

2) 每天阅读。


最近几天看了4本书,速度越来越快,也是越来越沉浸。阅读真的很宽慰人心,我们困惑或好奇的那些问题,书里永远有答案

尤其是重读了《向前一步》作者Sheryl Sandberg、在丈夫意外去世后写的关于复原力的书《另一种选择》,当中的很多心路历程、复原的方法,其实都适用于现在这个时候的心理自救。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中的那份专注,会产生心流,完全沉浸在美好事物的时刻里,你就会感受到,活着本身的幸福。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3) 每天在家做运动。


最近早起还有睡前,我都会打开keep app,跟着做一些简单的拉伸或瑜伽动作。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还会和孩子一起蹦蹦跳跳,甚至全家还一起做广播体操。非常时期,投资啥,都不如投资自己的健康。

最难的是知道做到、真正的动起来,要建立内在动力,还是需要通过获得好的体验和感受来实现,所以一开始不要太复杂太难、或者苛求自己去坚持,会更容易形成习惯。


每个人都可以定制自己的“小确幸”清单,哪怕再微小,也可以做点什么,而且我们会影响到家人和孩子的情绪状态


我最开始是鼓励婆婆哪怕在家、担心自己生病了,也可以像平时出门一样,换掉睡衣,穿上漂亮的衣服、打理自己的头发。


后来我又特意到客厅做运动、用投影仪放动画电影,也邀请老人一起参与,渐渐变成了全家一起做些有益的事儿,不知不觉中,恐慌和担心慢慢远离。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三、感恩还拥有的,回归自己的中心。

当我发现睡前刷疫情消息、或者睡醒就刷疫情消息,会特别影响我的心情时,我开始

用新的方式取代这种习惯

身体是需要休息的,是会承载我们接收的情绪和信息的,所以在一天的开始和结束,其实不太适合都是不好的东西,一个可能影响一整天的基调,一个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所以我会推荐大家做两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分钟就够了。

1) 早晨:“1分钟正念禅修”

早上醒来后,可以在准备拿起手机前,慢慢坐起来,后背挺直、双脚平放在地板上,双眼闭合或俯视。

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关注空气吸入和呼出身体。只需要关注气息运行、呼气吸气本身,不用以任何形式调节气息。

如果注意力开始游走,不用介意,回到呼吸本身就可以了。觉察过程中的感受,无论是平静还是烦躁或者有其他情绪,顺其自然不做评判

一分钟后,睁开双眼。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最简单的“正念”了,真正去做,会发现我们其实都很难得有一分钟,是全然活在当下的,脑子里的念头太多太多。没有关系,开始练习,就会越来越平静。

2) 睡前:感恩

可以自己想一想,更建议用笔简单记录,尤其现在疫情期间,能有意识地去“看见”并“感恩”一些美好的小事,我们会发现,生活还是充满希望,而我们,还有能力去爱、去体会幸福。

这是我前天记录的,哈哈,第一条想到的,竟然是公公做的拔丝地瓜超好吃。是啊,一家人还整整齐齐健健康康的享受一餐美味,多么幸运,多么感恩。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有心理学家,曾经安排一组人记录每周需要感恩的5件事,另一组人记录不开心的事,第三组人记录普通事件。9周后,感恩组成员明显感到快乐成都有所增加,他们的身体也更健康。


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向家人表达感恩和感谢,非常时期,每个人,其实都渴望被“看见”,感受到来自关系层面的支撑和爱。

而无论是正念冥想、感恩日记、或是听一些疗愈的音乐、每天认真的和自己待一会儿,都是在回归自己的中心,和自己建立更深的连接

只有我们自己归于中心、稳了,才能更好的抵御外在的侵扰,与这无常的世界、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一起“共生”并“重生”


不知不觉又写了很多,到文末,习惯性地想说一些温暖、鼓励的话,比如“我们一起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不过,此时此刻我更想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好起来,但我们会彼此陪伴,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共度难关。


不管这场疫情什么时候过去,都保重好自己,过好我们余生的每一天

“心理压力好大,总担心自己得病”我怎么帮自己和家人心理自救?

作者:吉吉。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