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下一個30年

過去70年,

我們沿著西方摸索出來的經驗和技術,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

中國很多領域的生產能力已經佔據世界的50%,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

中國人人口占世界20%,同樣是天下第一。

同樣,過去30年中國的教育為我們儲備了世界第一的智力人才庫。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前無古人的無人區。

未來30年,三個天下第一會有機對接,全球文明的中心將重返東方。

2019至2021年,

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建成。

人民通過公共網絡的新零售平臺——雲庫房,獲得了實際的貨幣發行權。

原理:假設人民(消費者)手中有M萬億人民幣,人民用M萬億人民幣去批發1.2M萬億的提貨權,人民手中的資金總量會變為1.2M萬億提貨權+M萬億人民幣。原因:1、企業、商戶和機構的擁有者和員工另一身份是消費者,人民幣依然會通過工資和利潤流向人民口袋。2、10億消費者每人出資100元錢,總量是1000億,可以重建任何一個行業。這約束每個企業的決策者不敢作惡,自動把權力交給市場,接受市場的監管。消費者的主體是員工,員工自然會可以分享大部分預付款帶來的好處。

暢想下一個30年


因此,一旦公共網絡建成,消費不足的問題會從根本解決。

世界第一的消費能力和世界第一的生產能力會完美對接。

疑問:為什麼傳統市場,消費能力會不足?

暢想下一個30年


如上圖,傳統金融系統是一個零和系統:貸款屬性為負,存款屬性為正。貸款+存款=0元。

因此,只有企業貸款投資工業化,政府貸款投資城市化期間,居民儲蓄才是持續增長的。

一旦工業化和城市化完成,貸款投資製造儲蓄的閥門就會被關閉,工資就不足以支撐消費,儲蓄就會隨之持續減少。

美國也好,日本也好,都不是天然的喜歡透支信用卡,在他們的城市化過程中,他們的儲蓄率也是很高。

之所以現在他們要靠透支信用卡度日,其根源在於:工資不足以獨立支撐消費。會持續消耗儲蓄,直至被消耗殆盡。

形象來說,儲蓄像市場的氧氣,工業化和城市化期間, 氧氣會持續增加,而工業化和城市化完成,氧氣會被消耗殆盡,市場會陷入缺氧狀態。

當前,全球的問題根源:全球性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拐點已經出現,全球市場普遍陷入缺氧狀態。

大家為了爭奪氧氣,無所不用!

全民控股雲庫房等於製造出一臺超級的氧氣製造機器,通過預訂,產生提貨權和訂單,會從根本上擺脫西方主導的缺氧系統的債務陷阱。

2022至2025年

1、共享的分佈式數據,激活全國所有地區的智力。

每個地區都有一套公共網絡的動態大數據,基於這套動態大數據。每個地區可以建設自己的人工智能學院,直接培育面向未來智能產業的人才。產學研被直接打通,每個地區都可以研究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駕駛、智能機器人、全息投影、智能飛艇等前言產業,服務本地的智能農業、智能工業和智能服務業。數據始終共享,每個研究者都可以踩著整個社會研發的成果繼續前行。每個地區都獲得比硅谷更具優勢的資源,每個地區都可能成為新硅谷。每個地區都有高薪的工作崗位,每個地區的普通人都有晉升空間。智力平等、數據共享、技術成果共享會激活全球最大的智力庫。

2、分佈式的智能農業

新零售可以消滅智能農業的融資成本,投向智能農業1萬億提貨權,智能農業可以反補給投資人2萬億提貨權+80%的原始股權。

確定性的收益,會使投資智能農業變成一種權力,所有人搶著投資,會使智能農業獲得充足資金,可以直接按照全球最領先的方式建設。

按照世界領先的方式建設,又可以給投資人帶來更多的綠色農產品與創新成果與創新資產。

關鍵:1、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之上,規則由消費者制定。

2、投資人獲得的提貨權是智能農業項目未來的訂單和利潤,這會產生一種共贏關係。

3、所有產業開始做減法

比如電動汽車行業。2017年至2019年已經累計投資2萬億,指向600多家電動汽車企業。總量很多,但每家卻又都吃不飽。

2021年之後,在公共網絡之上,10億消費者,每人投資1000元提貨權,總量就是1萬億。會調動全球最優技術和供貨商來申請加盟,在資金真正投入之前,市場中的最優技術、資源已經完成整合,直接實現從零到一。這種全新的組織方式將使電動汽車產業消耗的人力、資源和能源大幅度下降。同理,其他產業的投資和整合都會按照訂單前置的原則整合,都會自然走向環境友好。

4、........

一言蔽之,當未來由用戶說了算!消費款與投資款二合一。

用戶獲得同樣多的產品和服務,付出的工時、能耗與資源會下降90%。

只有工時、能耗和資源會下降90%,人類普享經濟自由才可以被環境容忍。

否則,按照傳統的、粗放的、持續重複建設的邏輯,人類必將觸發危機人類自身生存的環境危機的單向閥。

5、中國解決債務危機的方式被全球接納,公共網絡將人類鏈接為命運共同體。

2025年之後

人類會抑制科技創新的速度。

因為公共網絡已經把人類鏈接為命運共同體,人類已經不需要在去爭著釋放超級人工智能和未知。

實際上,沒有超級人工智能和.....大量的普通智能機器已經可以充分滿足人類自身的需求。

6、民主始於

用戶認識到,只要所有用戶匯聚到一個自己控股的平臺之上,

所有創新者都會向自己投誠;

所有企業都會向自己投誠;

所有信息不對稱都會被解決。

經濟自由與智力平等會變成每個勞動者應該獲得的標準配置。

用戶同時要認識到:

超級智能化本身並不是人類的福祉。

人類最舒適的生活區間是普通智能化,人類不喜歡的體力勞動被智能機器替代,但喜歡的腦力勞動(指揮權)依然由人類自身以開放式創新的方式完成。

否則,人類強行發展超級人工智能,會使每個人都生活在超級人工智能的影子裡,充滿危機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