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線的特警青年:21天堅守崗位,換來隔離群眾一聲“相信你”

廣州啟動節後復工復產以來,大部分單位職工返崗開工。而2月11日是廣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疫情防控應急分隊15名特警24小時值班的第21天。回憶這個不尋常的春節,應急分隊的成員始終堅守在防控一線。

在洶湧來襲的疫情面前,這群青年特警積極響應市公安局黨委和團市委的號召,連續三個星期日夜不休,發揚警隊青年先鋒作用,為廣州的疫情應急處置當好群眾的“護衛員”。

防疫一线的特警青年:21天坚守岗位,换来隔离群众一声“相信你”

採用心理疏導 2小時成功轉送一批隔離群眾

特警支隊三中隊副中隊長、“廣州市青年崗位能手”孫萬鵬最難忘的一次執行任務在1月31日大年初七。當天傍晚,正在值班的他和同事接到指令,要在當晚19時前到市八院協助疾控中心護送一批需隔離人員到政府指定的隔離點。孫萬鵬和同事抵達市八院才得知這批轉運的隔離人員有部分出現了相當大的牴觸情緒,和疾控部門工作人員僵持著不願意配合。此時,“身經百戰”的孫萬鵬主動請纓,帶領另外兩名同事上前主動勸導。

原來,這批轉往另一個指定隔離點的19名群眾來自疫情發生地,早前參加了一個海外旅行團,受疫情影響,有一名團友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結束行程回國後被統一安排到廣州接受隔離觀察。這批群眾裡有11人在獲知需要轉移隔離地點後,情緒不太穩定,起初拒絕跟先期抵達的工作人員溝通。

而跟以往絕大多數執行過的任務不同的是,所有人都戴著口罩,特警們則穿上了防護服。這一層“隔離”也使得特警無從判斷對方的年齡、表情和性格特徵,雙方的對話一開始吃力而生硬。

防疫一线的特警青年:21天坚守岗位,换来隔离群众一声“相信你”

愉快的出遊被疫情“打斷”,在陌生的城市被“隔離”,這群團友備感無奈和無助。孫萬鵬從他們的眼神裡讀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好言相勸道:“大爺,您的年紀也是我爸爸的年紀。您別擔心,有什麼不放心的儘管問我們,那邊的環境和生活設施我都會一一地給您介紹清楚。”聽到孫萬鵬誠懇的語氣,過了耳順之年的老人打開了話匣,詢問了一些安置措施,得到可靠的答案後,逐漸打消了疑慮。

緊接著,孫萬鵬的隊友鄭玉琪也在勸解一位帶著兩個小孩的母親。出發前,鄭玉琪向疾控部門找了幾張隔離點的實拍圖,保存在手機裡,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跟他們講解,“有圖有真相”。想群眾所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漸漸地,方才起鬨的幾名群眾都冷靜下來,同團的幾個家庭成員聽年長的“家長”發話,大夥兒一致點頭:“那還是過去吧。”

孫萬鵬和兩位同事舒了一口氣,此時已過了近兩小時,他立即領著大爺上車,老人一坐上轉送他們去隔離點的專車就扭過頭朝孫萬鵬揮手,車子開動前,老人說了一句:“小夥子謝謝你,我相信你。”

防疫一线的特警青年:21天坚守岗位,换来隔离群众一声“相信你”

青年特警發揚警隊光榮傳統 連續20天奮戰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作為警隊中“特別能戰鬥的尖兵隊伍”,特警支隊1月22日成立了由特警支隊黨委書記、支隊長陳偉佳掛帥、15名精幹警力組成的疫情防控應急分隊。對公安民警來說,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於切實提高應對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在一次次的應急行動中做足安全防範,從而確保每次出警、執行任務的各方安全。

防控疫情的關鍵環節之一,涉及疫情密切接觸人員的查找、運送和隔離這三項主要工作,便是公安特警協助衛健部門展開的。這段時間,疫情防控應急分隊的青年特警們身上的擔子並不輕。

“我所在的集體是一個有光榮傳統的集體。”特警支隊五大隊連續14年被共青團中央、公安部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特警支隊團委副書記鄭玉琪說:“在這個危急關頭,人民群眾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必須挺身而出,充分發揮好團員青年在這次戰‘疫’中的突擊隊和生力軍作用。”正是這股信念,支撐了包括鄭玉琪在內的15位青年特警自願主動報名加入疫情防控應急分隊,在崗值班不回家,21天堅守一線不放鬆。

而在防護裝備的“全副武裝”之下,這群青年特警做群眾思想工作時仍是“將心比心”,當起了義務的“心理疏導員”。不說重話,據實告知,不讓一個群眾帶著顧慮去隔離。這是在抗疫的特殊時期,廣州給予各地在穗隔離的同胞們最溫暖的回應。

曾獲第二十一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的孫萬鵬同時還是“羊城傑出青年衛士”,被青年民警視作優秀標杆。長期紮根基層,使孫萬鵬積累了大量防疫應急任務的應對經驗。最讓孫萬鵬和他的同事感到欣慰的是,在和群眾溝通的過程中,不管先前存在多少顧慮,民警的好言勸導都能奏效。“其實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先爭取群眾的理解。”

目前疫情防控應急分隊的特警執行廣州衛健部門下派的應急任務之外,還和各區防疫一線的基層工作者聯動,指導他們就地開展小規模的防疫應急任務,為疫情防控爭取寶貴的隔離、輸送時間。

“我們在一線的付出是想通過實際行動告訴大眾,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要對這項工作抱有信心,支持特警和有關部門的工作,攜起手來打贏抗疫攻堅戰。”孫萬鵬說。

【記者】劉丹穎

【通訊員】田文德 呂娜

【作者】 劉丹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