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開花顏色變淺是什麼原因?

鄭美麗


杜鵑花到了開花的時候花朵鮮豔,色彩深厚才會漂亮,為什麼有些杜鵑花開花的時候顏色會變淺呢?如果是盆栽的杜鵑花,造成這樣的原因只有兩個因素,解決了這兩個因素就可以解決後期杜鵑花開花會顏色變淺的問題。

杜鵑花開花顏色變淺原因一

光照:杜鵑花是比較喜光的植物,長期得不到充足的光照,植株就不會很健康,孕蕾開花的時候,就會造成花蕾有時候不開花或掉落,開出的鮮花很少,或者直接不開花,開花了有時候顏色會變得淺。缺少光照的照射,杜鵑花植株不能夠利用光合作用,來促進花蕾的形成,自然到了開花的時候鮮花顏色就比較淺。

解決方法:不管是什麼時候,都需要讓杜鵑花植株保持充足的光照,但是到了孕蕾或者開花的時候,也不能接觸強烈的陽光直射,平時養殖中也是一樣,強烈的光照會讓杜鵑花植株或鮮花曬焦。

杜鵑花開花顏色變淺原因二

施肥:杜鵑花每個成長階段的施肥方式都不一樣,平時施肥都是勤施薄施,但是到了花期需要追加肥,來提供營養,也不可以施濃肥。缺少營養的杜鵑花開花的時候顏色就會變淺,營養不足導致花蕾發育不夠好,開出的花自然不會那麼鮮豔。

解決方法:杜鵑花生長期間可以使用一些有機肥或鉀肥,用來促進它的生長,長出更多新的枝葉,使葉子變得翠綠。到了花期以後需要施磷肥,用來促進花蕾的孕育。開花的時候是不用施肥的,施了也沒有什麼作用,這時候植株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肥了,施了可能還會使花蕾鮮花掉落。

總結

主要造成杜鵑花開花顏色變淺的就是這兩個原因,把這兩個細節做好,往後開花顏色應該會鮮豔。其次還有一個小原因,就是環境和溫度可能也會導致,但是這只是次要的,通風不好,溫度過高或太潮溼,也是會導致杜鵑花開花顏色變淺,只需要改善一下生長環境就可以解決。


多肉小偉


杜鵑花,剛開花時,顏色花朵是那麼鮮豔怒放的,到了後期,花色逐漸由深豔變淺色,甚至是花謝枯萎的,這都是屬於正常現象,是遵守循環自然規律條件的, 任何花都有這個過程。

為保證杜鵑花開時間長,花開前,先增加充足的營養物質成分,要清淡施肥忌濃肥,可用餅肥和骨粉等肥料,來適應酸性的新鮮土壤所要的養料營養成分,以保證開花期間,利於花朵色澤豔麗,保證花開長時間的積累的消耗養分,促進花開週期長,不至於花豔變淺的提前縮短期。對於有抱開花謝的,要及時的給摘掉,以節約養分,花後施肥。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搜索)





周清如春的生活


“光照影響開花著色,溫度決定花期遲早,養份持續與否”是杜鵑花色變淺的主要原因。


不只杜鵑,任何開花植物的花期中,光照起決定花芽分化、孕蕾著色的主要作用。但此作用僅侷限於“花芽分化、孕蕾著色階段”。除強陽性的茉莉、扶桑、米蘭可承受37度左右高溫直射外,其餘中光性花卉花朵被陽光直射直接蔫掉!而對於散光習性的杜鵑來說,花期23以內柔光對花色深淺有部分影響,但非主因。

杜鵑弱根性吸收力弱卻偏勤花!小馬拉大車的特性決定養份與花色深淺成正比。杜鵑從孕蕾需花期需持續、充足、適度的大量養份供應。但因根弱吸收慢不可一次性過量供應。只有薄肥勤施給予。

杜鵑為灌木,萌芽力強需勤剪。同時往往弱株多蕾。這花花蕾生長鬚大量養份消耗。因而蕾期就要疏蕾剪萌櫱枝,蕾旁有側芽的也要抹掉,以節約養份促花大色豔。

正因勤花而喜肥,但喜肥又怕大肥。因此杜鵑必須掌握施肥季:3~5月促花蕾長枝葉,7天一次薄肥(多元複合肥),開花後補葉面肥磷二為主,發酵淘米水澆灌也好;澆水時滴無鹽食醋調酸鹼值也好。

最後大棚鵑隨2茬旺花後原因養份耗盡,則花色淺且葉變小。這是好現象:小葉表明開始擺脫掉大棚藥力花因素開始重生。



閉花落雨


我來簡單分享下,為什麼杜鵑開花顏色變淺?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說說,花朵的顏色是怎麼形成的?

花朵變色的奧秘,就是因為它——花青素

花青素,又稱花色素,是自然界一類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質大部分與之有關。

在植物細胞液泡不同的PH 值條件下,花青素使花瓣呈現五彩繽紛的顏色。

也就是說植物的細胞液裡都含有由葡萄糖變成的花青素。

當它在酸性溶液中的時候, 呈現紅色, 酸性愈強, 顏色愈紅。當它處於鹼性溶液中的時候, 呈現藍色, 鹼性較強, 成為藍黑色, 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當它處於中性環境的時候, 則是紫色。花朵的顏色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鹼溶液中顯示出來的。

現在回到我們的問題,杜鵑為什麼開花顏色變淡?

1.正常花朵老化

除了雙色茉莉,木芙蓉,八仙花等變色特別明顯的植物,至於一般的花, 大都初開時濃豔, 後漸淡褪。

2.花青素含量變少

花青素是由葡萄糖轉化來的。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

所以充足的光照,合理的水肥管理都有助於形成更多的花青素。

杜鵑喜光,要多曬太陽,保持充足光照。多施磷肥有助於杜鵑開花。

3.植物體內溶液酸鹼度的變化

植物體內一般有一套自己的酸鹼平衡系統。水分和肥料的供給變化會小範圍的影響酸鹼度,但是整體變化不大。

植物栽培養殖的經驗和方法太多太雜了,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植物養殖系統,才能應對養殖植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想學系統養花,歡迎點我頭像關注! 查閱專欄明明白白養植物,系統性認知植物養殖方法,讓天下沒有難養的植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