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傷害孩子身心的行為有哪些?

鄔太狼新家庭教育


你的問題是:

1、家庭教育:

2、傷害孩子身心:

3、10大行為:

那麼我認為

  • 一千個莎士比亞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父母,也會有一千種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那麼也會以有很多種不同傷害孩子身心的行為。千人前面,各有不同。


  • 原生家庭對下一代是最為關鍵的。人的一生和未來很多時候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一生都會烙下原生家庭的烙印和印記。


我就講一下最為普遍的現象和行為吧:


很多父母的口頭語都是”我是為了你好啊“

其實可以去理解這一句我是為了你好,

  • 1、這是父母發自內心的一種表達,任何一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孩子好,父母會心安,父母會高興,父母也會有成就感。

  • 2、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之下也會得到成長和進步。

可是父母忽略了:

  • 1、你是為了他好之前的語言、內容、情緒的表達,真的能讓你的孩子理解到你是為了他好麼?你的棍棒之下的時候,你真的是為了他好,還是那是你表達憤怒情緒的宣洩。

那一刻,你可能真的不是為了他好,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棍棒之下或者惡言惡語之下的時候是in的情緒的宣洩和憤怒的爆發,你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是針對你的擔心和害怕,這種教育的狀況只是負面的結果。

  • 2、你的立場根本上是內心的付出感作怪:你認為你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你理所當然的要求孩子能做的好,你認為孩子的優秀或者卓越的表現應該和你曾經的付出掛鉤。這在心理學上是”付出感“。


你沒有理解明白:孩子雖然是你生的、可是他是一個獨立的自然人,他未來有他自己的人生,他的生活,他的一起,你付出確實辛苦,可是你不能用你的付出去綁架他的人生。

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物品,他是屬於世界的,只是藉由我們的身體而來到我們的家庭,幫助家長一起學習和改變。


  • 3、表達和情緒要分開:這是兩件事情,通常很多人是無法分開的,在表達內容的時候去發洩自己的情緒,或者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而惡意的去表達,這也會造成孩子的恐懼和不安。你看似是表達問題,實際山對方收到的是你的情緒;你發洩情緒,孩子可能收到的是你的不理智之下錯誤的語言和內容,他無法Get到你的信息和內容。


所以我建議各位父母:在講問題的時候要理清思路,減少錯誤的情緒;讓問題更加清楚明白,孩子能理解,構建比較和諧的交流溝通環境。在表達情緒的時候,儘量減少問題的描述,避免誤區和錯誤的理解。


謝謝大家。如果大家有其他的看法和建議,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阿鑫老師


我認為,一常拿鄰居家孩子作比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二粗言惡語相向,傷害了孩子的人格尊嚴,自尊心,三這個事必須聽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做,倒置孩子沒有主見,依賴性強,四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哭窮,賺錢難,工作苦,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像個罪人,包袱,從而失去了快樂,壓抑自已的需求,真實想法

謝謝大家!





生如夏花1312


既然說的是行為,那我們就從行為這方面來著手談。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這句話不是又在說套話,而是深切感受)。因為孩子今後的自尊、自信、自愛都是來自於成長家庭。孩子以後的生活、工作如果一塌糊塗,那也給整個大家庭帶來了陰霾。

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打地基”的角色,房子蓋得好不好、斜不斜,就看地基打的牢不牢!

有些家長,是不經意中,做出了傷害了孩子成長行為,有時不一定是有意而為之:

1、冷談、漠視:孩子的成長中,是需要與爸爸媽媽的感情親密,才能獲得非常強的安全感。如果父母冷談孩子(特別是母親),孩子長大後,無法與他人建立很好的親密關係。以後長大後,容易出現的問題為:反覆談戀愛不成功、不願結婚、沒有交心的好朋友。

2、貶低、鄙視:父母與孩子相處中,有時是下意識的一個行為--輕輕一瞥,都會包含著很多內容。有愛、寬容在裡面,也有的父母是瞧不起、鄙視在裡面。有時父母負性的這一瞥,像針一樣紮在孩子內心,有的孩子一輩子都拔不掉。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的問題為:自卑(或是自負)、焦慮、與他人關係緊張。

3、責打、謾罵:孩子犯錯了,不一定要用這樣的暴力方式解決。父母的這樣行為,只會讓孩子長大後會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怯懦、自卑,或是脾氣暴躁、個性乖張,女孩容易出現隨便找個人嫁了.......。

4、凡事代勞:孩子盛飯,說你不要搞,別燙著,我來搞。孩子洗個小手絹,說你不要搞,我來搞。這樣的不管男孩、女孩,長大後,都變成媽寶,永遠長不大。你永遠將她(他)心理上控制在你身邊。不要得意,這個孩子後續頂嘴、不聽話,不知感恩,啃老也在等著您。

暫時先談這幾點吧,後續還想討論,可以關注上方【找心理】關注我們,歡迎拋問題或探討問題!


找心理


一,口無遮攔罵孩子。二、暴力相向打孩子。三,諷喻斥責傷孩子、四、橫眉冷眼逼孩子。五,自以為是疼孩子。六,橫加干涉管孩子。七,人前指責批孩子,八,喋喋不休煩孩子,九,夫妻打架嚇孩子,十,不懂裝懂欺孩子。

以上十條不甚全面,也是對當前社會撫養孩子成長的一點感悟和淺見!



老猿1958


家庭教育,影響人的一生,而擔任家庭教育的父母的行為就是家庭教育的關鍵,父母如果行為不當就會傷害孩子的身心。

那麼哪些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呢?我認為:

一,語言暴力

父母對孩子語言暴力最傷害孩子,如,冷嘲熱諷,不分場合的一味貶低,時常用粗俗的語言辱罵等,這些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讓孩子自卑,而這種自卑會伴隨孩子一生,嚴重的影響孩子的生活和事業。

二,粗魯打罵

有些父母脾氣暴躁,對待孩子粗魯,稍不順心,不問是非,就對孩子非打即罵,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父母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心裡陰影,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從而影響一生。

三,冷漠對待

有的父母對孩子比較冷漠,無論孩子做的多好,父母都以冷漠對待,父母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缺失信心,缺失愛,而孩子長大後就不知道怎麼愛別人,從而影響孩子的家庭。

四,父母相處

一些父母不和諧,時常吵架打罵,或者互不理睬,對對方採取冷暴力,這些都會造成家庭氣氛緊張,而讓孩子戰戰兢兢,從而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影響孩子一生。

……

人的一生,影響最大的是原生態家庭,而原生態家庭中父母的行為是最重要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有意無意地傷害到自己的孩子。


空谷幽蘭27


家是社會生活中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長曆程中獲得成長技能最重要的源泉。一個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一定不能沒有家,家庭教育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個人一生之中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習慣都是從家庭中學會的,比如語言技能、行走技能、飲食習慣、基本信仰等等都來自於家庭教育。既然家庭教育如此之重要,那麼家庭教育中哪些行為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呢?

成長前行

1、多頭教導

歌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本省就是多個擁有不同成長經歷、不同生活習性、不同思維方式成員相互合作的集合體。家庭成員中每個人因各自的成長環境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自然會對孩子的教導活動有不同的見解,比如媽媽會細心的照顧孩子,讓他們生活無憂無慮;爸爸會認為孩子應該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能夠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祖父母會認為生活中應該滿足孩子幾乎所有要求,不能讓孩子受委屈。如此,家庭中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都有不同見解,認為孩子應該按照自己的引導方式成長。

生活中,如果您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主莖的頂端生長很快,側芽生長很慢或潛伏不生長,這種主莖頂端生長佔優勢,阻止側芽萌發或抑制側枝生長的現象稱為頂端優勢。這現象普遍存在於植物界,但不同植物差異很大。向日葵有很強的頂端優勢,其側芽一生中都處於潛伏狀態;稻、麥頂端優勢較弱,能長出許多分櫱;灌木頂端優勢極弱,幾乎沒有主莖與分枝的區別。是的,您或許已經發現了,

頂端優勢越明顯的植物會長的更為高大,而那些頂端優勢沒那麼明顯的植物則不會長的很高

人生的成長活動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與時間內每個人都必選擇對於自己更為有利的方式才能獲得更好的人生,比如選擇投身種植、養殖業的農民肯定是沒精力弄懂金融學的;選擇運用文筆照耀他人成長的作家就必然需要從別人那裡獲取物質生活資源......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中必定有一箇中心,也必須有一箇中心,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同樣需要頂端優勢,也就是說在教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同的家庭成員要儘可能做到對教導孩子成長的意見統一,避免多頭教導給孩子造成成長方向上的迷失感。同時,如果家庭成員對於教導孩子成長有不同的方向,那麼孩子就會選擇相對舒適的區域,更有甚者孩子還會在不同家長間“打游擊”。如果孩子學會了如何在不同家長家“打游擊”,那麼無論是對孩子的學習成長,還是家長教導孩子都會造成無盡的麻煩。

學習陪伴

2、都是為你好

“孩子怎麼一點兒都不省心......不......不......”這往往是父母抱怨最多的,然而這一系列抱怨背後的潛臺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為你好!”為孩子學習好、為孩子生活好、為孩子......作為家長几乎沒有不為孩子好的。但是,這一眾“都是為你好!”的出發點無一不是出於家長自身對於社會生活的理解。是的,孩子與成年人最大的區別就是缺乏生活的經驗、缺乏綜合判斷事物的能力,他們確實需要家長積極正向的教導。

積極正向的教導需要避免:溺愛。凡事為孩子代勞,怕燙著孩子而不讓孩子學著自己盛飯;害怕孩子弄溼衣服而不讓孩子練習洗自己的衣服;害怕孩子受到傷害而拒絕讓孩子去和小夥伴兒一起遊戲......嚴管。管控孩子每一個行為,不給孩子嘗試、探索、試錯的機會,遇到孩子犯錯就非打即罵。嚴管制下的孩子時常會怯懦、自卑,或脾氣暴躁......漠不關心。人們常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孩子對於家長對待他的態度是敏感的,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行為冷漠帶給孩子的心理傷害;

嘮叨。嘮叨是破壞生活和諧最大的殺手,對孩子心理傷害最大的行為就是言語上嘮叨帶給孩子的傷害,嘮叨的言語如同滴水會浸潤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是為你好”是家長在教導孩子成長活動中最長用的,如果能用好自然能夠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正向的引領作用。但是,如何把握“都是為你好”的度呢?

陪伴孩子游戲

3、教導方式不連貫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成長不怕走錯方向,就怕半途而廢。人生成長路本沒有方向的對與錯,關鍵在於持之以恆的堅持,“三心二意”是不會獲得好收成的。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小猴子掰玉米》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下山來.它走到一塊玉米地裡,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它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裡。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

走。走著走著,看見一隻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教導孩子成長的活動是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事業,從孕期開始直至孩子成家立業父母都還在管教。但是,越是長久的事業越需要耐心,教導孩子成長同樣忌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某天想到一個好主意就給孩子試一試,過後看見別家教育孩子的方法不錯又借來用一用,如此反覆不連貫對於孩子的教導最是百害而無一利,比如和孩子約定早起,如果堅持不到兩天就放棄。那麼,之後孩子就會以各種方式推掉所有不合心意的被管教方式。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即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


育鄰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行為都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下面列舉幾個家長可能會傷害孩子自尊的行為、方法。  家長應有的反思是,即使在孩子犯錯給予教導的時候,家長也是需要謹言慎行,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態度的。

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

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這種話要時常掛在嘴邊:“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摧毀孩子的王牌語錄。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的形象,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再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於他造成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

和孩子說話時口氣決不能和藹,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還能配合一些挖苦諷刺的漢語詞組,則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沒見過你這麼傻的”“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等。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卻不可給他一點兒自由,他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這樣做能在他心裡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要學會遷怒的本事。單位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後要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麼事都歸功於孩子的過錯然後教訓他,並制止他流眼淚。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同樣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

當眾出孩子的醜。前6條都是在家庭裡的“單練”。真正要徹底毀掉他,這第7條才是殺手鐧。你一定要當著外人(或同學或親友或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而一個懼怕社會和自慚形穢的人是很難立足於社會的。

如果您掌握了以上3條,就基本上可以毀掉自己的孩子了。當然,還得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做到運用自如,這樣才能將你的孩子徹底毀掉,使他終身一事無成。如果父母做到綜合靈活運用以上法寶,一事無成只是最壞的結果。更可能的是,抑鬱,自殺,反社會,暴徒,殺人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