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還在按輩分取名字嗎?這樣固守陳規必要嗎?

愛笑的潔寶


以前的農村,一個家族都居住一處戓幾處,逢年過節,有大小族內事都相互走動。現在人就是一家弟兄,房子有買到這的,有買到那的,父母去世後,沒有大事小情的,都惰得來往了,過個十年二十年的,如果沒有輩分,一家小孩子都不認識了。

我姓徐徐氏輩分:光,緒,繼,景,德,傳,士,本,忠,山,鼎,嚴,開,宏,業,作,孑,永,萬,年。

我徐氏宗親第6代傳字輩,我叫:徐傳承。徐姓氏,輩是:傳字輩,名為承。

現在的人,沒有一點家族關念,取名字就帶一個姓就算了。例:張扣扣,李樂樂,王婷婷…

還有更奇葩的,小孩子跟媽姓,小孩子跟奶奶姓,小孩子媽離婚,小孩跟別人姓的,亂七八糟,想怎麼起就怎麼起。

中國輩分的幾千年傳統文化,真讓人十分擔憂!!!


海羊的天


農村按輩份取名在過去比較常見。新社會多有變通,我們家鄉一般是兩個辦法,那就是在族譜上取一個譜名,即題主所言按輩份取名;再另外取一個學名,即上學用名,以後在社會上多用學名,譜名僅僅在本村使用或僅存於譜上。

我們鄂州胡姓自從江西遷來已歷經二百多年,在本地族譜上已排好了九十八代世系,到我這輩已是十九代了。大家都知道,在過去沒有計劃生育,家中長子與最小兄弟會相差好幾歲,甚至十多歲的都有,好多家庭長孫與小叔年紀相差無幾,甚至長孫大於小叔的大有人在。一個家庭都是這樣,大家想一想,一個族群二百多年下來,長房和末房會相差多少,往往都是幾輩人。

我族遷至鄂州的一世祖最先由一戶人家逐漸發展到十四個村莊,現在已遍及全國各地。據上次續譜統計已逾八萬多人。每年回總莊祭祖時,那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得打個招呼。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稱呼呢?總不能按年紀大小稱哥兄老弟吧!有了輩份,大家一論就知道某人是某某公傳承下來,已是第幾輩。於自己是高輩、平輩、低輩一目瞭然。稱呼起來就不會失尊卑,鬧笑話。

所以,按輩份取名是有必要的,如果覺得沒有個性,大可在社會上用學名。不知各位網友那裡是怎樣呢?歡迎各位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贊同,請轉發出去吧!謝謝!






明清(德剛)


說實話,現在農村按輩分取名字,還是有,但已經不多了;

先說件事,有一年大約是中秋時節,我回村去參加一個宴請,同桌一年輕人看到我叫了句:“老哥”,同桌一位長輩就不高興了,“還跑江湖,輩份都不分了。”

弄得我們一臉尷尬,其他人忙把話差開。

1、現在年輕人取名字,已不蠻按族譜排序來了,若非經常接觸,真不蠻搞得清輩分了。但家族續譜時,會依譜序幫你歸類。

2、老輩人取名,姓不能動,輩分字也不能動,一般姓名中三個字,有兩個字動不了,只有一個尾字可以動,就這個字,也受蠻多限制。

首先,要明白孩子金、木、水、火、土中,命格中有無缺失,有缺失,就要補,這個尾字就要用缺失偏旁來補,比如缺木,就用有木字偏旁:如楠,林、柏、柱、梅、根等等。

其次,要寓意吉祥;但是,適合取名,又合數理,還要男女有別之字畢竟有限,因而當時一個村裡重名蠻多。



3、雖然不按輩分來取名,作為族人,還是應該知道自己是什麼輩分;以免在交往中失之於禮。

知來龍去脈,曉匹夫之志;方可繼承發展,走向遠方;

1、按輩分取名,並非陳規,有沒有必要固守,也儘可悉聽尊便。

現在社會,對此已經寬容多了,就象有些孩子,既不跟父姓,也不跟母姓,硬要自己選個姓,別人只覺得有些怪,孩子也覺得有個性。但不管什麼姓,還是這對夫妻孩子。



2、我輩雖非名門望族,也應知曉應有知識,承擔應有責任。

3、新時代,面對繼承與發展,我們更應務實。

不一定按輩分取,並不是否定輩分;輩分是一個家族延續之標誌,你在家族中屬於哪個輩分,早在你出生之時,就已經決定,不是一個名字能夠攺。



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要福祐!



我兒子是按家譜取名字的。

我問老公孫子是什麼輩字,老公說不知道,去年年底,修祠堂,找到了祖譜,清朝時代的畫像,共有三代人,老公說孫子為字輩,我跟兒子說:我們家按輩子取名,以後走出去,遇到同姓的,輩字相近的就是一家人,老公姓姚,祖上輩字為,玉,光,家,齊。

兒子說結婚以後有了小孩,按輩字取名。


信手皆來


你好,看完你的提問,我及我醫院的所有同仁感到非常震驚,短短的一個月不到,你的精神病又復發了,這讓我們醫院的陳醫師非常內疚,作為你曾經的主治醫師,他確實難辭其咎。不過你也不用太過擔心,精神病雖然容易復發,但是可防可治,只要心態放鬆,按時吃藥,相信很快你就能成為一個正常人!


左持


咋說裡?肯定有,農村有,城裡也有,農村多些,城裡少些,這種傳統文化已經不太被年輕人所重視了,安輩分取名的情況整體是越來越少了。祖祖輩輩形成的規矩就是文化,但是這些年我們疏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心往錢看,大家都很浮躁,所以越來越少了…我的父輩是“海”字輩,我是“潤”字輩,我家孩子應該是“申”字輩,但是沒按家譜來,為啥?因為我侄子,也就是我爸的大孫子就沒按家譜來,為了體現我孩子和我哥家孩子的親情,他們的名字又有相同性,人啊就是這樣的,想幹點啥就乾點啥只要不違法![呲牙]


二六七二工廠


大家好,我是山採三秀。

從小,爸爸說在我們老家,賈家的輩分還清楚,李家的就太亂了。尤其是我們這一代,很多小孩子都不知道我們的輩分是什麼。不過上一輩兩輩 的輩分還都清楚,現在生的小娃兒基本上都沒有按照這輩分取名字了,大多數都是個性化的名字。

有深深的感觸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姓氏輩分就可以分出個大致的祖先情況。有一次在成都,同舅舅打的,上車後,舅舅同出租車師傅聊天,不知道是怎麼扯到姓氏的,然後他們都姓肖。出租師傅說上一次的肖氏宗親大會參加沒,舅舅說有事沒有去。然後他們兩個在排輩分,說先輩可以追溯到漢朝的蕭何。下車後,出租師傅愣是不收錢。

先輩一直很在意家族傳統,因此各地的宗族祠堂都很多。一個是方便後人祭奠先輩,另一個就是讓後人相互銘記,而銘記的具體方式就在輩分上體現出來。名字的中間部分加上輩分,可以清楚的理順各個關係。

這是一個傳統,可以按照輩分取名,也可以不按照輩分取名。因此這個也不能說是固守成規,只要你自己願意就可以,不願意就不取,沒人強迫。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封建陋習,你可遵守,可違反。


山採三秀


外國的不知道,在中國安輩分取名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有時候還真的有些尷尬。我們村就有一個實例,一家子老太太九十多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兒子叫王金貴,閨女叫王金花,有一次老太太不舒服住院了,我們幾個鄰居一塊去看她,等到了病房猛然發現老太太的床頭病床卡上赫然寫著李金花,我說李金花是誰啊,老太太說是她的名字,我一直覺得不可思議,一家子取名怎麼能這樣任性呢?不尷尬嗎?


金峰輝


沒必要守,也沒必要不守。我們村以前就是按輩分取名字。也不是什麼陋習。我們這邊管這叫大名。一般都是十幾歲的時候取的。我爸那年說給我起個大名,然後把戶口簿上的名字改了。一聽名字還沒我小名好聽。就沒有要這個名字。好聽就要,不好聽就不要。就這麼簡單。什麼陳規不陳規的。這是生來就註定的。沒有大名也不妨礙我是天字輩的。這是我一出生就帶的一個字。不曾離去。


烈日晴空19587052


提起按輩分起名我就來氣。我兒子2005年出生的,懷孕時婆婆沒有管過我們,生孩子時照顧我兩個星期就回鄉里去了。我兒子起名把我的姓帶進去了。當初婆婆也沒有提醒我們要按輩分起名。後來二妯娌生的女兒,再後來生妯娌生的是兒子。老公問打電話問他媽媽他們家起的什麼名字,你們猜婆婆說什麼:說我們家沒有按輩分起名,老二家是女兒不能按輩分起名,所以老三家要按輩分起名能傳宗接代。老公在電話裡說他媽,不安輩分起名就不能傳宗接代嗎?這是我(老公)聽見無所謂,媳婦聽見又要嘔氣。我真是無語了。對了我老公姓吳,接下來孩子們是“才”字輩,你們說該起什麼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