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樓市黯淡,“無理由退房”再出江湖


1月樓市黯淡,“無理由退房”再出江湖

中房網訊 2月10日,是春節後的首個復工日,也是多地樓盤銷售現場和中介門店閉店近半個月後的“開張日”,但疫情的影響仍在繼續。

  由於目前不少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使得以二手房交易為主的房地產經紀人,無論是交易撮合還是帶看難度都有所擴大。據瞭解,雖然一些門店已經開門營業,但不少外地歸來的經紀人尚未復工,交易達成更是寥寥無幾。

  貝殼研究院日前聯合中國房地產經紀同業聯盟問卷調查了近2600名房產經紀行業從業者。調查結果顯示,受到疫情波及,73%的經紀人表示由於無法正常開展帶看、匹配、撮合,擔憂作業難度將增大。由於經紀人普遍為流動人口,67%的經紀人表示回崗難度增大,因此超一半經紀人預期收入將顯著減少。在無交易情形下,約六成經紀人表示無法堅持半年。

  另一端,售樓處的境遇也並未好太多。某樓盤經理表示,之前的通知是10日上班,但現在推遲到了17日。目前售樓處只安排了兩個值班的同事。1月至今,樓市數據黯淡。據相關機構數據,2020年1月份監測的20個一二三線代表城市總計成交面積891.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1.42%,同比下降5.14%。二手房方面,貝殼研究院發佈的數據也顯示,1月貝殼研究院重點監測18城的鏈家二手房成交量較去年12月份環比下降38%,比去年同期下降27.3%。

  春節期間的成交量更是慘不忍睹。根據中房研協上週發佈的市場報告顯示,受多個城市統計數缺失,以及春節假期因素和疫情期間多地暫停房屋交易和登記影響,從2020年第4周開始,交易量出現明顯下滑,為113.09萬平方米。第5周僅為7.52萬平方米,環比下跌93.35%。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2020年1月份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事件,將顯著影響一季度的房地產市場交易。後續隨著疫苗的研發和疫情的有效控制,預計二季度社會經濟等將逐漸進入平穩狀態,樓市交易會逐漸活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鄒琳華預計,整個上半年樓市都將“回不過神”,但這也分城市級別。整體來看,大城市受影響不大,中小城市受到的影響則比較大。”

  返鄉置業“爽約”

  2019年,樓市板塊輪動、疊加棚改降速,三四線樓市就已承壓,顯現下行趨勢。如今加上疫情影響,三四線樓市無異於雪上加霜。

  在疫情席捲全國之前,58同城、安居客發佈的《2019—2020年返鄉置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超過68.6%的受訪者傾向於返鄉置業。

  隨著疫情來襲,全國多地暫停開放售樓處,返鄉置業者紛紛“爽約”。

  “這是我從業12年來最長的一個假期。”2月10日,在家已待了17天的李成(化名)表示。

  李成是廣州某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區域營銷經理,受疫情影響,從1月下旬開始,全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售樓處、二手中介門店先後陸續暫停營業,李成就職的公司也將復工時間延至2月14日。

  銷售停擺,李成對業績目標焦慮。他負責的項目在三四線城市,由於春節是外地務工人員返鄉置業高峰期,他的團隊花了很多精力在春節返鄉營銷活動上。

  “全都打水漂了,2月銷售計劃估計都不能如期間完成,之後想要搶收也很困難。”李成說。

  但李成並沒停止工作,他每天在家辦公,和團隊開會討論如何搭建線上售樓處以及如何加強線上引流。

  “每天早上8點,各項目經理向我彙報大致的工作規劃,晚上9點,大家覆盤一下線上樓盤瀏覽數據和成交數量,回顧和客戶的溝通交流情況。”李成表示。

  同李成供職公司一樣,多家房企紛紛開啟線上售樓模式,以緩解線下銷售停擺對企業項目去化節奏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線上銷售平臺的開啟也給地產營銷人帶來更多挑戰。但在李成看來,雖然從目前來看線上銷售帶來的成交量並不理想,但在線營銷就是未來房地產營銷趨勢。

  “無理由退房”再出江湖

  多年前,“無理由退房”曾是中國恆大(3333.HK)等房企促銷搶收的重要營銷策略之一,隨著樓市轉暖,這一促銷方式逐漸被市場淡忘,平常下定賣樓者想要退房,通常都需要向房企支付不小一筆違約金。而如今,為盡力減少損失,多家房企開始自救,率先推出“無理由退房”政策。

  2月10日,融創中國北京區域稱,2月10日至3月31日認購融創北京指定項目,認購之日起享受30天內無理由退房,涵蓋北京、濟南、青島、太原、石家莊等18個城市。至此,融創已有北京、上海、東南三大區域加入“無理由退房”行列,覆蓋範圍包括60個城市。

  “目前是區域公司自己在定,集團未有統一動作。”有融創方面人士告訴記者,此舉是為保障疫情時期客戶看房、選房需求,並非融創集團層面長期、常態化的營銷動作。據悉,認購人申請無理由退房需滿足以下條件:認購項目僅限於上述區域指定適用該活動的項目;認購人需在上述活動期間進行認購、並支付房款;無條件退房應在簽署《商品房認購協議》之日起30日內書面提出;認購人必須具備房屋所在地的購房資格。

  不僅是融創,花樣年控股日前推出5大措施進行線上推廣,包括30天無理由退房、商辦類項目產品享10%首付、線上認購10000元優惠、全民營銷等。其中無理由退房政策即,2月9日起至3月30日,線上下定房源30天可退可換特權,不收取任何費用。

  綠地湖南也於2月4日發文稱,疫期購房無理由退房。活動時間為2月4日至2月15日,期間凡購買綠地湖南在售樓盤的客戶,簽署《認購協議》且繳納定金後即可鎖定房源。此後10個自然日內,客戶可申請無理由退房,無其他任何限制條件。

  自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大部分房企,都關閉項目售樓處,僅通過線上展示項目。有南昌當地中介表示,其所在售樓部仍為關閉狀態,但每天都有一個置業顧問在售樓部值班,進行線上營銷講解。“我們不能親自接觸客戶,怕疫情蔓延。”上述中介稱。

  但從購房者實際選擇看,線上營銷的轉化效果難言樂觀。據相關機構調研,疫情發生前,“網上售樓處”檢索量保持較低的水平,線下門店是購房者首選的看房、購房渠道。疫情發生後,有56.93%的受訪民眾表示,不會通過網上售樓處購(看)房。

  “制約購房者購房的原因,一是線下售樓處購房安全問題,二是價格問題。在之前‘非典’經驗下,房企受到衝擊越大,後期對價格調整的可能性越大。購房者不著急購房,是擔心若後續價格下調,入手資產將會縮水。”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告訴記者。

  因此,房企推出“無理由退房”,意在對購房者的心理預期形成影響,解決購房者的後顧之憂。

  郭毅認為,此舉會有轉化效果,但不會那麼明顯、有效。如今,疫情下的就業、收入前景,才是對購房者影響最大的因素。從微觀層面講,限購限貸等調控均未鬆動,也是制約購房者消費的核心原因。如果上述因素未改變,開發商的種種自救行為,只能產生微小的推動作用。

  政策寬鬆預期加強

  市場慘淡,也讓業內對2020年樓市政策寬鬆的預期正在加強。

  2月7日,武漢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住房公積金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對參與武漢市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在一定期限內提供住房公積金使用傾斜政策,將參照武漢市高層次領軍人才的支持政策,提高可貸額度20%,降低繳存時限要求,最高貸款額達84萬元。

  此舉本意為體現對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政策關愛,但也被視為刺激樓市之舉。但克而瑞廣州區域首席分析師肖文曉對這一猜想持否定態度。

  肖文曉表示,總體來看,由於受疫情影響,再疊加考慮到房地產上下游產業對經濟的重要性,未來房地產行業確實會多一些因城施策的邊際放鬆的政策機會。但無論如何,2月份內不會出臺這樣的政策。因為2月各地的重點仍舊是“抗疫”,這個時候出臺樓市寬鬆政策,第一起不到效果,第二也不合時宜。

  對於後續是否會出臺一定程度的寬鬆政策,多位專家表示,寬鬆是可能的,但“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仍是政策基調,不會改變。

  “房地產政策大體上會延續現在的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整體來看,不會有大幅寬鬆的可能。”鄒琳華強調,分城市級別來看,大城市由於市場特殊性以及調控壓力,預計受此次疫情影響不大,政策寬鬆幾乎不可期。但中小城市由於受到的疫情衝擊更大,可能會繼續在因城施策的基調下對樓市政策進行調整。

  肖文曉認為,後續對自住需求的滿足可能是政策寬鬆的一個傾向。

  “其實,能實施較為寬鬆政策的很多城市,去年開始已經有所動作了,比如調整甚至取消限價、限售,或者以人才、落戶政策邊際調整限購等。而在傳統‘四限’裡面,限購、限貸目前來看是比較長期性的政策,預計會堅持下去,最多是對限制條件進行微調。”肖文曉表示,“另外,在信貸政策對合理的自住需求給予更多支持這個方面,目前仍有操作空間。”

  來源:時代週報、第一財經日報、中新社,中房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