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今天是2月10日,是很多企業的到崗復工時間。即使那些考慮到疫情,推遲到公司復工時間點的企業,也往往把今天作為“在家辦公”的第一天。比如騰訊,今天就發了開工利是:微信與QQ各一份,每名員工400元。


疫情發展至今,一些企業向湖北出錢出力,慷慨解囊;一些平臺對客戶減租免費,共克時艱;還有很多企業家,在全員郵件裡都表達了全公司上下同心同德,攜手共渡難關的決心。


在滿屏的正能量之中,今天突然出現了一個奇葩公司,還是一個媒體公司,其在上班開工第一天的“全員信”,宣佈裁員500人不說,還讓員工的心拔涼拔涼的。

這家公司就是新潮傳媒,一家做樓宇、社區廣告的公司,規模很大,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江南春的競爭對手。2018年,新潮傳媒發了一份名為《關於全面搶奪分眾傳媒億元級客戶的通知》的文件,向分眾傳媒宣戰,聲稱“2018年要打一場千億級的群架”。這場碰瓷營銷在當時引起了很多關注。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其實,每家企業都有困難,你可以哀鳴搏同情,比如西貝賈國龍;你也可以跟員工聲明困難,好聚好散,比如很多中小型餐飲企業。但你不能用侮辱員工智商的方式來打造個人形象。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新潮傳媒創始人張繼學)


奇文共欣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新潮傳媒創始人張繼學,是如何花樣裁員的。

01

是小道消息還是全員通知

有圖有真相。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首先,這封全員信發在了集團的公眾帳號上,顯然是想讓全體員工知道。可能,很多人還處在“在家辦公”狀態,就已經上了裁員名單。


員工和吃瓜群眾產生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是“內部講話”嗎?內部講話為何要用集團公號發出來?如果是要壯士斷腕裁員,那的確是一件遺憾的事情,為何不寫一封情真意切的、開誠佈公的全員郵件?


這種小道消息的搞法,不符合一家4000人(裁員之後)以上大型企業的定位,更不像是一家傳媒公司所為。

02

為何讓京東背鍋

有點不厚道。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新潮傳媒裁員就裁員,但讓其他知名企業來做墊背的,本身就不厚道了。再看這話說的多漂亮:

“我們要學習京東,勸退那些業績不好的,因為家庭原因,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再為企業奮鬥的人,輕裝上陣。”


聽著好像很在理,但仔細一想,人家京東裁員是去年上半年的事情好嘛!張繼學先生,你這是移花接木混淆視聽啊!


實際上,以京東、阿里為代表的平臺電商,在這次疫情中不但沒有裁員,反而極大發揮了平臺公司的社會價值,保物流、保供貨,還發出定向招賢帖,吸收餐飲行業的大量賦閒在家的勞動力!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更富戲劇性的是,京東還是新潮傳媒的投資方。2019年8月,京東集團宣佈對新潮傳媒進行戰略投資。


說新潮傳媒玩農夫與蛇,有點過分;但這樣黑投資方,不太好吧?

03

裁你還要給你上一堂商學院的課

簡直了。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我見過很多喜歡把自己讀中歐、長江、北大、清華的MBA課,拿回公司給員工再講一遍的創始人;


我見過出錢培養優秀員工到商學院深造的企業家;


我也見過喜歡拿市場熱銷書給員工洗腦的CEO;


但我真是沒見過,裁員的時候拿著人家國際知名企業家的書給被裁員工上課的——裁了你還要給你上一堂商學院的課:你知道稻盛和夫嗎?


之後大講特講稻盛和夫在管理日航期間的裁員事蹟。


這就不只是有點飄了,這不是侮辱員工智商麼?

04

高管降薪領5萬元生活費,什麼鬼?

原來新潮高管的月生活費需要5萬元。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我覺得這是最反應新潮傳媒大領導情商的一個嘈點。


首先,“降薪20%”跟“只領不超過5萬元的生活費”,之間是啥關係啊?


顯然,兩者有很大可能發生矛盾,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一下,一個稅後月薪6.25萬的高管,降薪20%後就是5萬元,符合標準。那月薪10萬的高管,執行的時候,以哪個為準?這是其一。


其二,這條“共克時艱”的舉措一公佈,基層員工恍然大悟:原來,你們高管的月生活費需要5萬元啊!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不可思議,荒唐至極。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這不,留言區就有人民群眾發出感嘆了:“生活費好高啊!”當然,也有群眾站出來指責該名群眾少壯不努力,羨慕嫉妒恨的。這種挑撥群眾鬥群眾的事,按下不表。

05

誰是“被道德綁架的弱勢群體”

這樣做戲精,真的好嗎?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除了上邊那些,張繼學老闆還有驚人之語。

他說:

“中國的老闆們,此時成了無助的弱勢群體”,以及“兄弟們,只有企業活著,才有資格被輿論綁架”。


艾瑪,裁員的企業那麼多,多你一個不多;而且又沒有發生員工舉報、仲裁,甚至都沒有媒體關注新潮傳媒,誰輿論綁架你了啊?

張老闆,你難過的太表面,像沒天賦的演員,員工一眼能看見。都什麼時候了你卻收起了底線,在逼最愛新潮的員工看你即興表演,這樣真的好嗎?

06

結語

這封來自新潮傳媒公眾帳號的全員通知看過之後,作為一位利益不想幹者,我覺得挺不是滋味。


其實,遇到困難的企業多了去了,規模比新潮傳媒大得多的巨頭有之,困難比新潮傳媒多了去的中小企業也有之,但我還沒見過哪家的裁員相這麼難看。就差讓被裁員工唱《感恩的心》了。


其實,在疫情期間,有幾位企業遇到經營苦難的知名企業,選擇的自救方式都比新潮傳媒好。


比如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算是第一個發出哀鳴的餐飲企業家。接受採訪之後,雖然給採訪媒體招來了一點小麻煩,但他立刻迎來了銀行的信用貸款;還有前兩天突然紅了的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雖然“手撕員工請願信”看起來有很多策劃營銷的痕跡,但態度正,傳播好,也拿到了銀行送上門的信用貸款。兩者可謂求仁得仁,求關注得貸款。

疫情期間,最差企業全員信,竟出自這家公司


上面兩個餐飲行業的企業家,遇到的企業經營困難絕對不比新潮傳媒創始人張繼學少。但他們的訴求表達方式,合情合理,吸粉無數。並且很快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回應,說明真實情況並非是張繼學說的那樣:“中國的老闆們,此時成了無助的弱勢群體”,黨和政府給予的關懷是很多的。


反觀新潮傳媒,則難免會讓被裁的員工寒心。


此次疫情,客觀上會造成一些拖家帶口的成年人,處於短暫的無業狀態。但新潮傳媒這樣的企業,不去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