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率7萬精銳打到奉天城下,究竟為何以失敗告終?

張同天


郭松齡起兵反奉,最終兵敗被殺。其失敗的原因,依我來看,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郭松齡堅決拒絕了日本方面提出的危害中國利益的無恥要求。


(郭松齡)

郭松齡起兵反對張作霖奉系軍閥之後,日本鬼子認為這是一次擴大日本在東北利益的絕佳機會。因此,日本方面派出特使,對郭松齡提出了日本可以出兵幫助郭松齡打敗張作霖,戰後日本要在東北地區享有巨大的特權等條件。

郭松齡參加過同盟會,具有革命思想,是一位愛國將領。他一聽日本方面的條件是要把東北三省變為日本的半殖民地,不禁勃然大怒,當即堅決拒絕了日方的無恥要求。

日本鬼子在郭松齡面前沒能達到目的,就轉而去找張作霖談判。



(奉系軍閥頭子張作霖)

而此時的張作霖正焦頭爛額,被郭松齡打得狼狽不堪,眼看奉天就要不保了,正無計可施呢。忽然間,日本鬼子來找他,提出要幫助他消滅郭松齡,只是事成之後要在東北獲取更大的權益。

張作霖是土匪出身,為人狡黠,他絕不似郭松齡那般迂腐、不通權變。為了取得日軍幫忙,儘快挽回軍事頹勢,張作霖滿口答應了日方提出的全部條件。從而也為他以後在皇姑屯被日本鬼子炸死埋下了伏筆。

得到了張作霖的承諾,日本鬼子心花怒放;日軍立即行動起來。駐東北的日軍宣稱“中立”,鐵路不許郭松齡的軍隊使用,大大遲滯了郭軍的軍事行動。但是,張作霖的奉軍卻通過日軍控制的鐵路,迅速開始集結……

最後,日軍圖窮匕見,乘郭松齡所部與奉軍激戰正酣,突然在郭松齡的背後發起偷襲,致使郭松齡的部隊全線潰敗。

第二.郭松齡、馮玉祥、李景林三方反張同盟中,出了個反覆無常的倒戈將軍馮玉祥。



(倒戈將軍馮玉祥)

郭松齡之所以起兵的底氣,主要來源於自己與馮玉祥、李景林達成了反對張作霖的三方同盟。

誰知郭松齡一起兵,馮玉祥立馬打起了小算盤。他沒有按約定出兵去進攻張作霖,反而去襲擊盟友李景林,圖謀攻佔李景林的地盤。

(從奉軍脫離出來的將領李景林)

李景林遭到馮軍襲擊,對反覆無常的馮玉祥痛恨萬分。於是,李景林也顧不上去幫助郭松齡反張作霖了,他轉過頭去,率領部下去跟馮玉祥拼命了。

這樣一來,本來說好的三方共同出兵,攻打張作霖,到頭來卻只剩下了郭松齡這一支孤軍了。反張的聲勢變得弱小了。幸虧郭松齡軍事才能出眾,指揮有方,才在戰場上打出了聲勢。

不得不說,馮玉祥的背信棄義,是郭松齡兵敗的一大原因。

第三.東北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怪胎,它毫無信仰,亳無榮譽感,只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豢養的奴才、走狗。


張作霖以及後來的少帥張學良,父子二代,對奉系軍閥麾下的東北軍進行了長期的奴化教育,使得這支當時中國力量最為強大的軍隊極其封建愚昧。其士兵不知有國家和民族,對張作霖父子敬若神明,唯命是從。

從“九一八”事變可以看出,奉系軍閥隊伍連起碼的軍人榮譽感都沒有!他們明知自己不抗擊日寇,自己的父老鄉親就會被日寇的鐵蹄所蹂躪,可是,他們根本就沒有保衛家鄉的思想,主子一紙命令,他們就一槍未放,撤出了東北三省。

因此,郭松齡在這樣一支思想極其愚昧、被張作霖長期奴化的軍閥隊伍中,發動兵變,去反對這些奴才士兵的主子,成功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東北軍不像近代史上的湖北新軍,以及革命浪潮波及到的南方軍隊,他們侷限於東北地區,從未接觸到革命的思想,也不知道世間還有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他們只知道自己是“吃張家的飯,作張家的狗”。

因此,郭松齡起兵反對張作霖,只能打著張學良的旗號,來矇蔽自己的部下。但是,最後郭松齡的部下發覺不是這麼回事以後,就軍心動搖,紛紛逃跑了。

郭松齡雖然愛國,嚮往革命,一心想在東北發展力量,響應孫中山的南方革命,從而達到壯大國力,挫敗日本鯨吞東北的野心。這種想法是好的,可是,在東北地區,由於張作霖奉系軍閥的長期奴化教育,東北軍只是張家的奴才走狗,根本就沒有接觸過革命思想,更不知道國家民族的利益所在。

因此,極端家丁化的東北軍,不可能真心支持郭松齡反對他們心目中的主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

沒有大批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官兵,只靠郭松齡自己及幾個親兵,是無法取得最後勝利的。


品茗讀史


郭松齡兵敗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直接介入,導致他功敗垂成。

郭松齡反奉的原由

郭松齡原本是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教官,後來因為當時在講武堂讀書的張學良賞識他的才能,所以大力提拔。此後郭松齡又在第一次直奉大戰時表現出色,所以很快成為奉系干將之一。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張作霖擊敗吳佩孚,控制了北洋政府大權,並奪取了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盤。郭松齡在戰爭期間也是表現不錯,立下了不少戰功,本來也想著去撈個督軍噹噹。

然而張作霖的心腹楊宇霆和郭松齡一直不和,在他的攛掇下,郭松齡最終一無所獲,只得了一個京榆駐軍副司令的職位,統帥部隊坐鎮灤州。京榆駐軍司令名義上是張學良,不過因為他一向把軍務交給郭松齡處理,所以實際上是郭松齡以副司令的名義統帥全軍。

奉系的大舉擴張最終引起了其他軍閥的聯合反對,孫傳芳出兵攻打江蘇、安徽。奉系將領楊宇霆和姜登選大敗,兩省地盤全部被孫傳芳奪走。郭松齡原本就因為楊宇霆和姜登選從自己手裡搶走江蘇、安徽地盤有所不滿,此時更是覺得張作霖用人不公。

而張作霖為了和馮玉祥爭奪河北、綏遠地盤,有意對馮玉祥開戰。郭松齡認為自己賣命不過便宜了楊宇霆等人,而此時的直隸軍務督辦的李景林也擔心戰事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兩人於是逐漸走近。最終郭松齡、李景林和馮玉祥達成聯合反奉的協議。

起兵之初,郭松齡佔據了絕對優勢

郭松齡起兵依靠的就是他統帥的京榆駐軍,京榆駐軍下轄6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兩個炮兵旅,共計7.5萬人,是奉軍最精銳的一支軍事力量。

而此時張作霖雖然號稱有40萬大軍,但是在江蘇的奉軍已經被孫傳芳打的大敗,暫時失去了戰鬥力。山東的張宗昌又忙著應付日益逼近的孫傳芳部隊。直隸李景林已經和郭松齡達成了默契。再扣除京榆駐軍,張作霖手下還有大約11萬,數量雖然比郭松齡要多一些,但是質量差距甚大,而且分散在東三省和熱河駐守,一時間難以聚集。擋在郭松齡和瀋陽之間的奉軍,僅有4個步兵旅、1個步兵團和1個騎兵旅。

因此在1925年11月24日,郭松齡通電反奉時,在局勢上佔據了絕對優勢。27日就攻佔了山海關,12月3日奪取了興城,5日突破奉軍在連山的防線,隨即佔領錦州,可以說是勢如破竹,長驅直入。

所以在12月6日時,局勢大為不利的張作霖召開軍事會議,考慮主動宣佈下野。

日本的干涉給了張作霖喘息之機

然而一直把東北當作自己勢力範圍的日本,卻將此次事變作為干涉東北的大好良機。日本一面宣佈嚴守中立,增派軍隊前往東北,一面派出代表去會晤張作霖和郭松齡,對他們進行拉攏和要挾。

最終郭松齡拒絕了日本的要求,而張作霖卻全部答應,日本於是決定全力支持張作霖,並迅速付諸行動。日本以中立為由,禁止郭松齡部使用南滿鐵路和在南滿鐵路附近活動,遲滯郭松齡的進軍速度,同時卻以南滿鐵路將吉林和黑龍江的奉軍運到前線,加上從連山敗退下來的部隊,奉軍很快集中起了6萬多人。

為了加強奉軍的戰鬥力,日本關東軍還抽調大批現役軍人去奉軍充當顧問,甚至直接加強到奉軍作戰部隊中去,在奉軍的炮兵部隊裡,就有大量的日本炮兵直接操作大炮,參加了之後的戰鬥。

李景林的態度轉變削弱了郭松齡的力量

而此時李景林的態度也起了轉變,郭松齡起兵以後,嶽維峻的國民二軍進攻河北。而國民二軍在北京政變時曾經是馮玉祥的盟友,所以李景林認為這是嶽維峻要和馮玉祥一起要搶自己地盤。加上日本也派代表遊說李景林,明確告知會支持張作霖,所以李景林決定轉而支持張作霖。

於是李景林一面禁止馮玉祥部通過天津去增援郭松齡,一面扣押了郭松齡存放在天津的後勤物資。郭松齡因此不得不分兵駐守山海關,防止李景林攻擊自己後路,而且郭部經過長途行軍後,部隊已經疲憊不堪,冬衣又被李景林扣押,凍傷、患病者不少,這麼一來,實際上抵達巨流河,和奉軍展開決戰的郭松齡軍,數量已經不足5萬,反而少於了奉軍。

而且郭松齡軍中有些人也和張學良偷偷聯繫,參謀長鄒作華更是命炮兵部隊不要瞄準奉軍陣地開炮,這種情況下,郭松齡最終遭到失敗也就很正常了。

結語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郭松齡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日本干涉,給了張作霖喘息之機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不沉的經遠


郭松齡原本是張學良的老師,他也是張學良以一人之力捧紅的奉軍將領,他畢業於河北保定軍校,畢業後轉戰於各個軍閥之間,最終確立了幫助張學良,經介紹郭松齡成為張作霖創辦講武堂中的一名教師,他非常擅長於山地作戰,在二次直奉大戰中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因此成為了張學良的左膀右臂,張作霖對此不聞不問,他相信張學良還是能夠降的住郭松齡的。

郭松齡為何反奉

郭松齡是非常聰明的將領,但奉軍中除去張學良沒有一位手握重權的人看的起他,因此他心中不服,例如:第二次直奉大戰,軍功卓著的郭松齡曾經與張作霖的心腹楊宇霆不和,最終京榆駐軍副司令的職位,對於這件事情郭松齡咬牙切齒,張學良為認為這件事情不公,可在奉軍中張作霖說什麼就是什麼。


楊宇霆的本事不大脾氣不小,孫傳芳將其打敗後,張作霖並沒有做任何處罰,此時的郭松齡認為張作霖用人特別不公,加上自己張學良非常信任郭松齡的原因,京榆駐軍他名義上是副司令可由於張學良不管事的原因,他有著領導全軍的能力,張學良的大本營並不在京榆這也更加讓郭松齡獨掌大權。


大權在握的郭松齡不滿足此前的現狀,楊宇霆丟一個省張作霖不處罰,自己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還是一個副司令,不久後馮玉祥與張作霖不合,大戰在即,郭松齡做出了清楚的判斷,他認為自己繼續給張作霖賣命,最後的功勞還是會算在楊宇霆等張作霖親信身上,還不如乘自己手握軍權,反奉。


郭松齡成功了就是東北王,並且當時京榆駐軍裝備精良,自認為是奉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加上馮玉祥的挑撥離間,郭松齡心中的小宇宙終於爆發,與馮玉祥站在統一戰線,一起對戰張作霖,張作霖根本沒有想到郭松齡會反,張學良也一定沒有想到,馮玉祥也沒能相信郭松齡能反。

郭松齡為何能打到奉天城下

裝備精良,郭松齡是非常聰明的,反奉開始就給自己立了一杆大旗,為張學良獲得東北王的位子,當時京榆駐軍的人都是張學良一手帶出來的,自然希望張學良做東北王的位子,戰鬥開始,武器裝備精良的京榆軍,拼了命的與奉軍作戰,加上郭松齡軍事能力一直是屢戰屢勝。


可張學良開始並不知道,張作霖以為張學良要反,準備與張學良的京榆駐軍展開殊死搏鬥,後才知道郭松齡自己反叛,與張學良無關,並且有日本人的支持,張作霖大怒直接找日軍領事館,許諾去在東北的各種特權,希望日軍能夠幫助奉軍擊潰京榆叛軍,日軍答應了下來。


這也是郭松齡能夠屢戰屢勝的原因,那就是其之前聯繫日本人,許諾其在東北的鐵路權,卻沒有想到張作霖居然把大批的特權全部送給日本人,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將東北送給了日本人,對於這種做法又加大了郭松齡的聲勢,但日軍的軍隊是在是訓練有素,郭松齡根本抵擋不住。


此時的張作霖自然也看到了敵我雙方的差距,並且利用完日本人後,一腳踹開,早已忘記了當初的承諾,才會有了皇姑屯事件。

郭松齡敗北的原因

日本人直接介入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日本幫張作霖則張作霖勝,日本幫郭松齡則郭松齡勝,由此可見日本當時對中國軍隊的影響,這就在於郭松齡給的好處多還是張作霖給的好處多。


張作霖的頭腦比較靈光,雖然答應了日本人,但不一定兌現,而郭松齡古板,答應下的事情一定會辦,因此日本人當初要是幫助郭松齡,說不準東三省當時就丟了,而自命軍事家的張作霖,不僅利用了日本人平叛,還獲得了很多好處。


郭松齡政治頭腦不靈光也是他敗北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馮玉祥並沒有按照約定好的計劃一同發動進攻,郭松齡腹背受敵,雖然七萬軍,但這都是張學良的,張學良利用飛機發文書,告知京榆軍張家人不打張家人。軍心一散郭松齡只能失敗。

郭松齡的能力很強,可政治頭腦太過於簡單,兵敗後郭松齡被槍決。


歷史紅塵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齡率領7萬精銳,發起了反奉鬥爭,並以勢如破竹的氣勢,迅速攻佔了錦州城,隨後,郭松齡率軍向奉天進發,眼看就要奪奉成功。誰知他卻突然就失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郭松齡劇照)

在臥虎藏龍的奉軍大營中,有五虎將之說,郭松齡就是其一。因此在奉軍中,身為將領的他很有威信。

雖然郭松齡有才,但是郭松齡在投靠張作霖之前的人生,卻並不如人意。他先後投靠過清政府和革命軍,但是受政治大環境的影響,清政府亡了,革命軍護法失敗,大家各奔東西,因此35歲的郭松齡只得回到奉天。

正好,張作霖籌辦的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正需要專業過硬的技術教官。於是,郭松齡在朋友的引薦下,做了該校的戰術教官。

郭松齡沒想到,由於一個學生,他很快就時來運轉。

這個學生正是張作霖重點培養的接班人張學良。

由於張學良的身份特殊,其他教官對張學良多有逢迎和關照,唯有郭松齡待他與其他同期學員一視同仁,非常嚴厲。

郭松齡由於數年在外,從清朝滅亡看到軍閥割據,國家始終處於動亂之態,這讓他不免憂國憂民,常常和張學良說些救國救民的道理。

張學良受郭松齡影響,一直心懷天下一統的願望,同時他對郭松齡的能力和人品也欽佩有加。因此在他畢業後,郭松齡因他舉薦,得以擔任奉軍衛隊旅參謀長兼團長。

(張學良劇照)

初入奉軍的郭松齡,很快就幹了件漂亮事。

當時的衛隊旅由於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都有些兵油子的流氓氣。郭松齡接管後,不僅加強了軍隊紀律,還以他的軍事才能嚴加訓練,將一支如散兵遊勇一般的衛隊旅,訓練成了一支精悍隊伍。

這一舉動,得到了張作霖的欣賞。於是張作霖放心讓他做了張學良的左膀右臂,並將新式武器最完備的三旅、八旅交給他和張學良負責。

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奉軍幾乎全線潰敗,唯有三旅、八旅在郭松齡的全線指揮下,堅持下來,最終成功阻止了直軍攻破山海關的計劃,併為張作霖撤退爭取了時間。

因此,張作霖愈發器重郭松齡。張學良對郭松齡的信任那就更不用說了,直接就把三旅、八旅的所有事務甩包給了郭松齡,而他則高枕無憂尋歡作樂去了。

戰敗後,張作霖總結失敗原因,開始全面整肅軍隊,提拔了一大批專業軍事院校畢業的新派將領,並全面加強軍隊現代化訓練。

同時,張作霖還聽取了郭松齡對軍隊的種種改革建議。如此一來,郭松齡不僅位高權重,還極得信任,可謂風光之極。

然而,春風得意的郭松齡並不因此感激張作霖,反而瞧不上他舊軍閥的作派,對張作霖的軍政措施也常有報怨。

還有,張作霖一心取代中原的願望,也和郭松齡的觀點相悖。在郭松齡看來,張作霖發動內戰,不僅是人民之苦,還會讓日本人有機可乘。所以他力倡“開發東北,精兵強卒,抵禦外侮”。

另外,郭松齡雖說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但是他卻恃才傲物,和其他將領很有點格格不入,因此受到其他將領排擠。

特別是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明明他的功勞最大,結果論功行賞時,他卻什麼也沒撈到,倒讓張作霖的心腹楊宇霆接管了江蘇。

(直奉戰爭)

手上有精兵強將的郭松齡,在極度的不滿中,於是起了造反的心。

1925年,郭松齡被派往日本參觀軍事演習。

《滿鐵密檔選編》曾提到郭松齡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開始構思反奉大計。他先拜會了日本政要,表示他有心反奉,驅趕張作霖下野,而他將在東北建立一個全新的自治政權。希望能得到日本人“絕不干涉”的承諾,並表示事成之後,將把日本與東北之間久而未決的問題一併解決。

當時,日本人已經和張作霖周旋了快20年。

本來他們一心想扶持張作霖為傀儡,但是精明如兔子的張作霖有好處就要,觸犯國家利益時就打馬虎眼。搞得日本人對張作霖早就沒有耐心,只是懾於他的幾十萬奉軍,才不敢與之翻臉。

顯然,郭松齡的想法,更加迎合日本人的心意。於是,在取得參謀總部課長小磯國昭和陸相宇垣一成的“嚴守中立”的承諾後,郭松齡提前回到了天津。

隨後,郭松齡在天津聯合了馮玉祥與李景林作為盟友。三人約定,只要舉事成功,直隸就劃歸馮玉祥,熱河劃歸李景林,而郭松齡則回奉執政,統掌東北。

有日本人的承諾,又有盟友聯合倒奉,郭松齡決定立刻發動武裝政變。

在政變前夕,郭松齡以張學良的名義,將所有轄管的部隊撤至灤州,隨後召集高級將領們開軍事會議。

在會上,郭松齡痛斥張作霖發動內戰的決定,只會給人民帶來災難。同時他表態,他絕不參與內戰。隨後他提出要麼移兵墾荒,不參與內戰;要麼反對內戰,和張作霖戰鬥到底。

隨後,郭松齡要求將領們簽字表態,其中有一部分贊同反奉,但是還有一部分或猶豫不決或持反對意見。於是,這些人就被郭松齡抓捕起來,並交由李景林處關押。如此一來,再也沒有人表示反對。

(張作霖劇照)

造反也得師出有名,才得人支持,郭松齡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所以,他公開向張作霖喊話:一是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是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野,並懲辦戰犯楊宇霆;三是擁護張學良執掌東北軍政大權。

看起來,好像是大義在前,為國為民,然而當張學良多次勸說郭松齡罷兵時,郭松齡起先執意不見張學良,後來張學良找到日本人從中斡旋,郭松齡這才提出停戰條件:山東歸嶽維竣,直隸歸馮玉祥,熱河歸李景林,而他則回奉執政,統掌東北。

顯然,郭松齡擁護張學良是假,奪權是真。

張學良沒想到郭松齡野心如此大,大失所望下,只得派出空軍,在郭松齡指揮的7萬精兵強將的上方,投撒傳單,揭露郭松齡的狼子野心,並痛斥他盜用自己的名義造反,實屬忘恩負義之人。

反正已經撕破了臉,郭松齡乾脆將7萬奉軍精銳更名為“東北國民軍”,而他則自任“東北國民軍總司令”,從此不再以張學良的名義發號施令。

由於是精銳部隊,再加上武器先進。郭松齡起先在與奉軍交戰時一直處於上風,很快就拿下了錦州。緊接著,他又馬不停蹄,一路向奉天進發,所到之處奉軍皆無抵抗之力。

得到消息的張作霖,除了乾著急,就是痛罵張學良是個混蛋,引了個不忠不義的白眼狼來禍害奉軍。

當時,日本人找到張作霖,提出只要他答應日本人在東三省有居住和經商的自由權利,同時將間島地區劃給他們自治,他們就出兵阻郭。

面對日本人的貪婪和無恥,張作霖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表示寧可脫下身上那層皮,也不做買國賊。

張作霖一邊加強軍事戰備,一邊還找到省長王永江,提出若是戰敗,他就下野的想法。

然而就在此時,郭松齡的盟友卻給他在背後補了一刀。

原來,李景林本出自奉軍,在張作霖和張學良的軟硬兼施下,他不僅不發兵幫助郭松齡,還扣押了郭松齡的軍資和武器。

當時天氣已經轉冷,士兵需要更換棉襖,可是6萬多件棉襖被李景林一直押在手中,遲遲不發給郭松齡。

郭松齡知道麻煩了,於是立刻電告馮玉祥,要求他增兵相助。

馮玉祥卻為了擴大勢力,率軍攻打李景林,企圖奪取熱河。

這樣一來,郭松齡儘管拼在最前面,但是他後方空虛,糧草又供應不上。再加上這支隊伍本來就是張作霖養起來的隊伍,最高統帥不是他郭松齡而是張學良,所以郭松齡軍心大失,最後只能以失敗告終。

(參考史料:《奉系軍閥密電》《郭松齡反奉見聞》)


張生全精彩歷史


外有日本的干預,內有馮玉祥的倒戈,郭松齡焉能不敗。

“郭松齡反奉”戰爭,郭松齡最得意的時候無疑是在1925年12月,先是5日奪取奉軍前沿防線連山,7日又奪取奉軍重鎮錦州,可謂是勢如破竹,如若不發生後來的事情,郭松齡不出數日即可直達奉天城下。而反觀張作霖,此時能夠直接調動的部隊就只有張作相的第五方面軍近5萬多人,而黑龍江的部隊因蘇聯控制的中東鐵路拒絕運送,所以無法按時到達。


因此當時在奉天的張作霖是隨時準備逃跑,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張作霖是“當即命令內眷收拾細軟轉移,府內上下手忙腳亂。10時檢點就緒,即以電車27輛,往返輸送(傢俬)南滿貨棧。然後令副官購入汽油10余車及引火木柴等,佈滿樓房前後,派兵多名看守,一旦情況緊急,準備逃跑時付之一炬”,並隨時準備通電下野。

同時當時的張作霖還派王永江去召集省城各法團負責人開會,並轉達他的意思,王永江說道:“大帥讓我召集你們大家來談。軍事情況,對我們是不利的,但集中兵力還可背城一戰,不過使家鄉父老遭到兵的蹂躪,大帥是不忍心的。大帥說,政治好像演戲一樣,郭鬼子嫌我唱得不好聽,讓他們上臺唱幾齣,我們到臺下去聽聽,左右是一家人,何苦兵戎相見。煩你們辛苦一趟,專車已經備好,你們沿鐵路向西去迎接他,和他說明,我們準備正式移交”,從張作霖的表現可知,當時奉軍所面臨的處境是有多麼危急,而也可知郭軍離勝利是有多近。



但就是在郭松齡節節勝利,張作霖節節敗退下,形勢卻突然發生了大逆轉,郭松齡的處境是急轉直下。先是內部的兩位盟友突然內訌,馮玉祥為了拓展自己的地盤,突然率軍大舉進攻李景林的部隊,並搶奪了直隸省的地盤,同時霸佔了天津作出海口,如此郭松齡是再也得不到盟友的協助,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

再是日本的突然加入,當時日本本來是支持郭松齡的,當時因郭松齡斷然拒絕日軍的無理要求,於是日本轉而支持張作霖,並由此禁止郭松齡軍隊通過日本控制的鐵路向奉天集結。而後,郭松齡不得已只能命令主力徒步向奉天進發,由此郭松齡錯失了向奉天進攻的最佳時機。此後,日本更是以“護橋”、“換防”為由,從日本國內和朝鮮緊急調入兩個師團,分駐馬三家、塔灣、皇姑屯一帶,拱衛奉天。



如此,在內憂外患下,郭松齡是一潰千里。日本人的干涉,馮玉祥的突然倒戈,讓張作霖有了喘息之機。而後,張作霖迅速將殘餘的部隊進行整編,並任命張學良為前線總指揮,率近六萬人在巨流河東岸佈防,於此同時從奉天兵工廠調來了日本重炮,並由日本人親自指揮和操縱這些炮隊,彈藥也由日本人提供。

此後,缺少外援,又缺衣、缺糧、缺彈藥的郭松齡開始節節敗退,後隨著手下唯一的炮兵部隊鄒作華所部的突發倒戈,郭軍遂大潰。隨後郭松齡眼見大勢已去,24日晨攜夫人韓淑秀及幕僚數人以及200多名衛隊出走,不久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裡被奉軍逮捕。25日,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後,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殺,張作霖命令曝屍三日方可收葬。



其實,郭松齡會在如此大好局勢下功虧一簣,其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

一、盟友內訌。反奉之初,郭松齡即與馮玉祥、李景林秘密結盟,相約共同討張。可結果在郭松齡即將對奉天發起總攻時,馮玉祥非但不支援,反而為了個人之一己私利,突然對另一盟友李景林發起進攻,並趁機襲取李軍控制的直隸。如此,李景林是惱羞成怒,遂就斷了郭松齡軍的前線補給,並調轉槍口與馮軍開戰,最終讓郭松齡軍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



二、日本干預。當時郭松齡因拒絕日本的無理要求,從而促使日本轉而去幫助張作霖,並讓郭軍是處處受限。日本先是拒絕其所控制的鐵路為郭松齡運送部隊,從而讓郭軍喪失最佳時機。而後又將大石橋、遼陽、奉天、撫順、鐵嶺、開原、長春等14個鐵路沿線重要城鎮劃為禁止武裝部隊進入區域,禁止郭軍通過,之後更是派兵協助奉軍防守奉天。如此,在日本蠻橫的干預下,郭松齡是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最佳進攻時機,從而讓張作霖有了喘息之機。



三、軍心不齊。當時郭松齡率領的反奉大軍曾都是張作霖的精銳部隊,而郭松齡起兵卻是很急促的,因此倉促之間難以盡收將領之心。再則郭松齡可以說是用欺騙的方式來讓原奉軍跟隨自己反奉的,且多數將士都是被迫起兵,即使在與張作霖軍大戰時,軍中依然都在流傳著“吃張家,穿張家,跟著郭鬼子造反真是冤家”的說法。如此,當張學良傳單一撒,說“老張家人不打老張家人”,郭松齡軍是人心惶惶,士氣全無。直至最後出現諸多將領臨陣倒戈,如炮兵旅長鄒作華就“突然將所部炮兵旅撤回,並停止前線子彈供應”。

如此,在諸多誘因下,郭松齡最終走向滅亡。


澳古說歷史



說打到奉天,那是言過其實了,是打到新民的巨流河,就受到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的阻擊。

郭松齡的這支部隊,是奉軍最精銳的勁旅,總司令是張學良,副司令是郭松齡,由於郭松齡是張學良的教官,而且張學良和郭松齡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張學良最信任的朋友,郭松齡的權利,是由於張學良的舉薦,得到了張作霖的批准才得到了副總司令的爵位,張學良放權,把一切指揮大權交給了郭松齡,這樣郭松齡在這支部隊就有了一定的指揮和說話權。

這話的從第二次直奉戰爭說起,第一次直奉戰爭,張作霖敗給了吳佩孚手下,但張作霖那樣的人能甘心嗎?於是他又休養幾年,進行了第二次直奉戰爭?調集了25萬部隊,分五路進攻山海關,天津,河北,北京,赤峰等地,其中最難打的就是山海關九門口,這一路軍由張學良和郭松齡帶領,他們經過幾天的激戰,由於張郭有空軍優勢,奉軍的空軍狂轟濫炸,還有海面艦艇的炮擊,吳佩孚的部隊徹底失敗,吳佩孚由秦皇島坐船逃走,奉軍佔領天津,熱和,並擠走了先佔領北京的馮玉祥,張作霖成了中華民國的統治者,號稱陸海空大元帥,設立文武大臣總理等人,並在各省市設立直隸總督,張忠昌為山東直隸總督,湯玉麟為熱和直隸總督,並在江南一帶和上海設立了直隸總督。


在封官時,郭松齡由於戰功卓著沒有得到及時封賞,可能張作霖會另有安排,郭松齡還是副總司令,在他的心中就產生了怨氣,於是他就打著張學良的旗號,叫靜難清君側。帶走7.5萬勁旅從天津一路出發,打得很順利當時,張學良不在部隊中,張學良是在瀋陽,當郭松齡的部隊打到錦州以後張作霖組織人馬叫張學良到巨流河一帶去阻擊,由於張學良的喊話,叫奉軍不要打奉軍,很多部隊外逃,或歸降,還有郭松齡的參謀長,不願自己人打自己人,叫炮兵團放空炮,所以張學良這邊的部隊損失很小。


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部松齡要打到奉天,得經過南滿鐵路,日本的關東軍出來干預,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最後,郭松齡夫婦逃到遼中的一個村莊,藏到地窖裡,被人舉報抓了出來,他們夫婦都被槍斃,暴屍奉天的小河沿七天,供人觀賞。

實際上,郭松齡不應該反奉,他的權利是張作霖爺倆給的,而且他的部隊也是張作霖的部隊。他為了權利是不仁,不義,不忠,也是罪有應得。


遼北老代


說起郭松齡這個奉系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以說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左膀右臂。


但在1925年,手握重兵的郭松齡突然起兵叛亂張作霖父子,率領7萬精銳部隊,打的張作霖節節敗退,甚至打到了奉天城下。但是雖然郭松齡的反奉運動聲勢浩大,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那麼郭松齡為何最終會失敗呢?像素以為有以下三點,而且郭松齡的失敗是必然的!


第一點、郭松齡雖有7萬精銳部隊,但反觀張作霖盤踞東北已有十數年,早已根深蒂固,真正實力要比郭松齡大的多得多。郭松齡在前期之所以可以壓著張作霖父子打,主要在於郭松齡突然反叛讓張作霖猝不及防。

此外張作霖的人馬上並不比郭松齡少,還有就是張作霖物資充足,擁有補給上的優勢;而郭松齡可以說所以物資供給都跟不上。例如在大雪天裡穿著單衣和張作霖的部隊作戰,能不吃大虧麼?還有就是吳俊升偷襲了郭松齡的倉庫後,那時郭松齡的部隊士氣已然遭到了沉重打擊,在等到張作霖的援軍趕來之時,敗局已定。



第二點、張作霖忽悠日本人給予了更優厚的條件。一開始日本人對郭松齡開出了條件,郭松齡也答應了日本人在東北的利益,這也是郭松齡敢反叛的先決條件。不過郭松齡沒想到的是,張作霖向日本人開出了更高的條件,最終日本毀約,轉而出兵幫助張作霖平叛,最終在日本人的干預之下郭松齡兵敗。

但是在平定郭松齡叛亂之後,張作霖就反悔,無論日本人說什麼,張作霖打死也不承認當初為了平定郭松齡叛亂許下的承諾,寫才有了後來的皇姑屯事件。



第三點、郭松齡其主要依仗的還是第三軍團,雖說這7萬的精銳部隊,是郭松齡帶出來的,但說到底還是張學良的直系部隊,所以這其中有很多人本就不願意跟著郭松齡一起反奉。

所以在郭松齡反奉的過程中,這七萬人就已經在主和、主戰之間鬧分歧,所以在張學良用飛機在巨流河撒傳單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脫離了郭松齡,回到張學良的身邊,特別是這一點瓦解了郭松齡的勢力。

綜上所述,這三點說明了郭松齡為何會輸,失敗其實是必然的,當然不乏有日本人的助力、內部的瓦解,供給的跟不上等等。


像素說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於灤州統帥7萬精銳奉軍倒戈,反奉。

郭松齡軍一路克山海關,佔錦州,下新民,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張作霖巢穴奉天城(今瀋陽市)近在咫尺。攻下奉天城,推翻張作霖舊軍閥窮兵黷武的暴政,實現早年參加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先生就有的民主思想。

嚴寒的東北,缺衣少食的郭松齡叛軍,在張學良的宣傳招降下,倒戈大半。郭松齡苦苦期盼的馮玉祥國民革命軍的聯合出兵遙遙無期。在被郭松齡拒絕合作的日本關東軍換上東北軍的軍裝炮火攻擊下,郭松齡軍兵敗巨流河。

郭松齡夫婦被俘,於奉天小河沿遇害。




繽揚


奉軍內部有三大派系。

第一大派系,是以張作相為首的元老派。這一派,是張作霖起家的老班底、老弟兄,與張作霖的感情最深厚,也最得張作霖的信任。但這些老傢伙打仗不行。碰上硬仗,不堪一擊。

第二大派系,是以楊宇霆為首的留日派。這些人,全都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科班出身,打仗有一套。而且年輕力壯,是奉軍中的少壯派,與元老派分庭抗禮。

第三大派系,就是以郭松齡為首的陸大派。陸大的前身,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最老牌的軍校,很多軍閥都出自此校。

和留日派相比,陸大派一直勢弱,不太受到張作霖待見。

但隨著張學良進入東三省講武堂學習、郭松齡進入講武堂做教師,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郭松齡傍上了少帥張學良。

張學良畢業後,郭松齡便與他捆綁在了一起。兩人亦師亦友,隨著張學良不斷升遷,郭松齡也是水漲船高,在奉軍內部的地位越來越高。

陸大派和新興的講武堂派合二為一,團結在張學良身旁,成為新的派系——少帥派。

因為有了張學良做靠山,少帥派後來居上,成為力壓元老派和留日派的奉系第一派系。

大家知道,少帥的私生活比較豐富。所以,帶兵打仗的事情,全都仰仗郭松齡。少帥派如日中天,也就是郭松齡如日中天。

元老派倒是沒什麼意見,因為他們傍的是老帥張作霖。但留日派不滿意了。因為他們是是靠能耐吃飯,眼看著以前的對頭郭松齡傍上了少帥,如日中天,便開始眼紅,便在老帥面前給郭松齡上眼藥。

老帥呢,對此其實也不太滿意。他覺得應該是少帥駕馭郭松齡,而不是相反。張作霖曾經提醒張學良:你倆都快穿一條褲子了。

但張學良並不以為意。

郭松齡與老帥以及留日派的矛盾,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激化。原因是,立功最大得郭松齡,受賞太小;反而是立功不大得留日派,大受封賞。

郭松齡一怒之下,帶著張學良的部隊造了反。

一開始,張作霖以為是張學良反了。後來才發現,反得只是郭松齡,兒子還是忠誠的。

即便如此,郭松齡叛軍勢如破竹,眼看著就要打到奉系的老巢奉天。張作霖甚至不得不做好搬離大帥府的準備。

當然,後來的形勢發生了逆轉。

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的介入。

日本人幫助張作霖平叛。但張作霖不得不答應給與日本人諸多好處,並簽字畫押。

後來,張作霖贏了,便步認賬了。因為當初簽字的是楊宇霆。張作霖便說,這是楊宇霆自己的主意,與他老張無關,所以他不認賬。

日本人哪兒能吃這啞巴虧了,便在皇姑屯炸死了張作霖。

說到底,郭松齡死於張作霖之手,而張作霖又間接死於郭松齡之手。


趣談國史


郭松齡率7萬精銳打到奉天城下,究竟為何失敗?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郭松齡根本沒有打到奉天城下,要是打到奉天城下的話,他的起義就不會失敗,反而會改寫中國近代史。當然郭松齡率領奉軍灤州倒戈,離奉天城還很遠,而當時奉軍主力,除郭松齡部,其他非常分散,因此在郭松齡發出倒戈通電後,張作霖是非常害怕的,甚至都收拾財產要北逃,準備一把大火燒掉奉天大帥府,但是這個時候張學良站了出來。



張學良對於郭松齡是非常賞識的,他們之間的故事就是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可惜郭松齡並沒有忠於張學良,當然他的倒戈,名義上是讓張學良上位老帥下野,但是張學良又豈能逼迫自己的父親讓位給自己呢,所以雙方在巨流河展開了對戰。

而此時的郭松齡部隊,也就是改編後的東北國民革命軍,已經攻佔了錦州,奉天岌岌可危,要是巨流河不保,張作霖在無出頭之日。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原計劃支持郭松齡的馮玉祥,卻出兵李景林,搶奪奉系直隸地盤,也使得反奉同盟分崩離析,因為在那個時候,李景林已經宣佈脫離奉軍,和馮玉祥郭松齡等人反擊張作霖,但是馮玉祥的突然反悔,等於撕毀了反奉協定。



當然馮玉祥對於郭松齡的失敗來說,只是一個原因,還有兩個原因也很重要。其中一個就是日本人的插手,當時郭松齡反奉,日軍方面提出要支持郭松齡,但被拒絕,因為他不想賣國,後來張作霖答應了日軍的要求,因此日本人幫助張作霖,當然答應日本人條件的老帥最後沒有履行承諾,也使得他喪命皇姑屯,這是後話,我們權且不提。



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奉軍內部的侷限性,因為郭松齡反奉,是不想效忠於張作霖的獨裁統治,可是奉軍本身就是張作霖的軍隊,在巨流河開戰後,張作霖派人發傳單,喊口號,使得大量跟隨郭松齡反奉的奉軍又回到了張學良身邊,這就讓郭松齡內憂外患,最終兵敗如山倒,本人也被抓獲,連同妻子都被殺害。而郭松齡的死亡,對於奉軍來說,更是一個極大的損失,要是郭松齡不死,能夠隱忍等待,在張學良上位後才實現他的遠大抱負,中國近代史估計都要改寫。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