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舊城的法國領地聖亞納教堂

法國總統馬克龍2020年一月下旬出訪以色列,在聖城耶路撒冷聖亞納教堂門前與以色列警方一度發生爭執。這段插曲引發法國朝野不少評論,但重新吸引輿論注意的也是事件發生的地點:聖亞納教堂。這座修建於12世紀的教堂除去其歷史看點外,其特別之處是它是在聖城耶路撒冷的法國屬地。教堂建築一角飄揚著法國三色旗。

聖亞納教堂修建於12世紀,是十字軍東征留下的典型建築。具體的修建年代已無詳細可查,所知道的是這裡此前曾是一座拜占庭教堂。按照拜占庭傳統,此地是聖母瑪麗亞的父母的住處。瑪麗亞就在此地出生。亞納(Anne)是瑪麗亞的母親的名字,聖亞納教堂正是為她而建。中世紀,薩拉丁領導阿拉伯人對抗十字軍東征,並征服耶路撒冷後,這座教堂曾為一所伊斯蘭法律學校所用。。

耶路撒冷舊城的法國領地聖亞納教堂


1856年,奧斯曼帝國當時的統治者、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將它贈送給拿破崙三世,以感謝法國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支持土耳其,打敗了俄羅斯。至此,這座地處耶路撒冷東部穆斯林街區的教堂就成為法國的主權所有。

這座羅馬式教堂建築風格簡樸,卻有著極好的音響效果。有遊客說,在這裡聆聽唱詩班詠唱,感覺猶如天籟之音鳴響。這裡因此也成為許多樂隊和歌唱家青睞的演出場所。

聖亞納教堂教堂也在一定程度上記錄著對不同信仰與文化的開放與包容。它地處耶路撒冷的穆斯林街區。也是基督教不同教派朝聖的地點。1877年起,教堂就被委託給白衣神父會,一度是培養希臘天主教派神父的神學院。如今仍然有白衣神父會的21名傳教士在這裡生活,他們來自歐、亞、非等地不同國家,自1976年起,每年在這裡組織講經、退隱等活動。教堂如今仍然與東正教派以及天主教東方教會保持著良好關係。1967年的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耶路撒冷,教堂建築也留下了戰爭的痕跡。神學院被轉往黎巴嫩。法國政府出資修復後,教堂繼續組織彌撒等各種宗教活動。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節時,這裡還會有專場彌撒。

耶路撒冷舊城的法國領地聖亞納教堂


法國對聖亞納教堂的主權所屬從未受到質疑,此後多項國際公約也確認了這種主權關係。但這種特殊性也間或會引發一些緊張關係。1月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期間曾來這裡參觀,但與擋在教堂門前的以色列警察發生爭執。馬克龍當時用英語不客氣地要求以色列警察離開,因為這裡是法國領土。而20多年前,他的前任,雅克-希拉剋也在這裡發生類似的爭執。耶路撒冷法國研究中心負責人Vincent Lemire解釋法國總統的抗議說,情況就好像是以色列警察進入法國大使館一樣。

聖亞納教堂並不是法國在耶路撒冷的唯一主權所屬地點。此外還有橄欖山的天主經堂、列王墓(Tombeau des Rois)和阿布戈斯(Abou Gosh)的本篤會修道院三個地點。橄欖山的天主經堂與聖亞納教堂同一年歸屬於法國;列王墓則由法國考古學家發現,被法國猶太人買下後,於1886年贈送給法國。列王墓有著兩千年的歷史,據傳是早期猶太國王的墓地。也正因為如此,以色列極端猶太教信徒一直不肯接受法國在此地的主權,認為它是猶太人的朝聖地。該遺址關閉多年。法國政府與去年11月決定重新開放參觀,但遊客不僅需要通過法國駐耶路撒冷領事館報名,還要交付門票。此舉在當地猶太教信徒社團引發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