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先鋒」李洋:為了“抗疫”他已經十多天沒有回家

「戰疫先鋒」李洋:為了“抗疫”他已經十多天沒有回家

到定點醫院第二人民醫院調度醫生護士值班,瞭解醫院目前的實際困難,現場調度解決。親自進入隔離區,指導新建病房的設置和要求,規範病人、醫務人員通道流程,避免交叉感染。到定點醫院人民醫院確定解除隔離病人流程和標準。電話調度120急救車轉運相關工作,及網上專家會診工作。一上午,市衛健局醫政醫管股股長李洋像個陀螺一樣為奮戰在新型肺炎防控工作第一線,一直忙到1點多才顧得上吃一口飯,這對於李洋來說已經成了常態。

「战疫先锋」李洋:为了“抗疫”他已经十多天没有回家

自疫情防疫工作開展以來,李洋已經十多天沒有回家了,一直在加班加點地工作。面對全市143萬人口的疫情防控工作,平時只有3名工作人員的醫政醫管股,工作本就高強度滿負荷,經常是一人身兼數職,在這特殊時期,雖然人員增加了,可仍是捉襟見肘,壓力大增。李洋作為醫政醫管股股長,身上的擔子更沉、更重了。在這場肆虐的疫情面前,他以認真負責的態度,鋼鐵般的意志,堅守在“抗疫”一線。

疫情防控戰開始時,李洋因病毒性肝炎感染正在住院。得知這一消息後,他立即辦了出院手續,回到了工作崗位。“作為一名曾經的醫生,如今的衛生系統工作人員,我希望能為防控疫情儘自己的一份力。”李洋說。

定點醫院間工作的協調、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的解惑、120救護車轉運的調度、解除隔離治療人員的審批、繼續醫學監測人員的評定、每一天信息的上報、微信、短信的會診,通過各種渠道關係積極聯繫社會各界人士募捐醫用物資、分配物資、指導醫務人員防控知識等等……事無鉅細,每一項工作李洋都得親力親為。晚上得閒,他就抓緊時間學習關於新冠肺炎的最近政策和最新知識。對於陌生的病毒,對於未知的疾病,他也感到害怕,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學習診療指南,一遍又一遍請教專家解惑。他害怕自己的錯解,造成基層醫院的錯誤處置;害怕自己的失誤,造成醫務人員的感染;害怕自己的錯誤指示,造成疫情的擴散。“我必須自己學透了才能去指導別人。”

「战疫先锋」李洋:为了“抗疫”他已经十多天没有回家

新冠肺炎防治初期,因為基層的很多村醫和醫務人員都是臨危受命,雖已進行過個人防護培訓,但還是會對有很多事情把握不準,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打電話來諮詢李洋,最忙的時候他一天接了200多個電話,晚上睡覺後,也是經常被電話吵醒。但他從無怨言,總是耐心、細緻地解答每一個問題,生怕漏掉一個環節。

1月28日凌晨3點多,李洋接到一位市民的電話,稱其與一名感染了新冠肺炎的病人有過接觸史,並伴有高燒。李洋當即打電話安排防疫專用120救護車,並親自帶隊來到市民家中,把他們一家五口接到醫院進行隔離觀察。李洋回到家的時候,已經5點多了,在自家車庫眯了一會,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2月5日凌晨兩點多,我市一名重症肺炎患者突然病情加重,李洋作為醫療救治組聯絡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搶救,並將情況報告上級,之後按照上級指示,將病人急診轉至南華醫院救治。目前病人已經排除"新冠肺炎",在普通ICU繼續治療,病情平穩。

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甚至二十個小時對李洋來說已經是常態,經常回到家已經是凌晨兩三點了,為了不打擾家人休息,他都只是在車庫裡休息幾個小時,又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女兒已經十多天沒見到爸爸了,每次打電話都會問他什麼時候回家,每當這個時候李洋都覺得好愧疚,覺得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沒有盡好一個父親的責任,但依然沒有後悔,繼續著自己的工作。

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李洋的手機又響了兩次。他不得不打斷我們的採訪,安排他的工作去了。剛給汽車站執勤人員給出讓溫度可疑人員就近觀察再測的建議,鄉鎮衛生院的院長又打來電話詢問:“我們這有一名發熱病人,請示這個病人怎麼安排……”每個人打電話來諮詢的都是不一樣的問題,但李洋總能根據不同的情況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先進個人,面對表彰,李洋謙虛地說:“這些都是我的本職工作,一線醫護人員比我們更辛苦、風險更高、更值得我們尊重。”

是的,在耒陽這片熱土上,像李洋這樣奔赴在一線的“戰疫”人員還有很多很多。在此我們向這群最美逆行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