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唐朝的大詩人看到宋朝的詞他們會作何評價?

點灬小點


英雄造時世,時世出英雄。唐詩、宋詞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同時也必然受到時代環境的影響。

拿唐朝來說國運昌盛,主基調是太平盛世。尤其初唐、中唐時期,政通人和,人民大眾安居樂業。詩人沒有朿縛,思想開放、思維活躍,群星燦爛,詩壇一派興旺。象初唐四傑的"王、楊、盧、駱",詩路寬闊、想象豐富;王維、李白的詩,清新脫俗、大氣豪放,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點都不奇怪。而安史之亂階段,詩風顯然出現了轉折,"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憂國憂民之情也必然帶進詩文。

宋朝開始,文壇也是一片興旺的,否則唐、宋八大家,宋朝也佔不了六席。但宋自立國起,邊界就不斷受到外敵的侵擾,先是"北遼",後"西夏"、"金"、"元",尤其南宋朝廷,節節敗退後,只能南遷至臨安避難。國家不太平,民眾難安逸。所以詞人憂國憂民之情也必然滲進字裡行間。

問唐朝大詩人,看了宋詞會作如何評價呢?

1.拿思想性、政治性來說,宋代詞人,尤其南宋的一些詞人如陸游、文天祥、範大成、辛棄疾、姜夔等人,憂國憂民,更愛國,更有正義感。以邊關詩、詞為例。唐詩多去國懷鄉、兒女情長。"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宋詞盡忠為國,慷慨激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拿文學性、藝術性來說,宋詞比唐詩毫不遜色,尤其象蘇軾、柳永、辛棄疾、李清照這些詞人作的詞,比起唐詩,在大氣滂沱、清新靚麗、詞藻精美等方面,更立體、更豐滿、也更完美。以唐、宋夫妻情愛詩、詞寫得最動人的兩人為例。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宋.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前者只是表面的說詞,而後者有血有肉,如一集電視鏡頭,讀了使人深深觸動,會跟著嘆息。

這都是唐朝詩人,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福榮


當下我們說到唐詩宋詞,實際上已不是僅限於時代的劃分,而是指向一種文學風格。例如,我們說到唐詩,很自然就會聯想到杜甫、李白,接著便是想到以他們為代表的盛唐氣象。



知識點:盛唐氣象,是《中國詩歌史》和《中國詩歌批評史》上的一個專有名詞,是指在盛唐時期形成的一種詩歌風格。最初由宋代的嚴羽針對江西詩派崇尚瘦硬奇拗的詩風而提出,認為寫詩應學盛唐。並在《滄浪詩話》等著作中,概括出盛唐詩歌的特徵:“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後人將雄渾這種唐代詩歌特徵,稱為盛唐氣象。

同樣,我們說到宋詞,也會想到精雕細琢,意蘊空靈的詞風。儘管唐詩宋詞已成為了一個時代印記,但並不代表著只有唐代才有詩,宋代才有詞。

詞,其實際上是在南朝盟芽,在唐代發展,在宋代鼎盛。因此,唐代詩人對詞這一種文學形式並不陌生,甚至包括李白、杜牧等大詩人都有詞作傳世,我們不妨先讀一讀以下這首李白所作的詞:



當然,在唐代,詞的地位還遠不及詩,當時,只是詩人們覺得一些相對柔弱的主題,用詞這種形式能更好地表現。僅是將其作為詩歌創作的一種補充,偶爾為之。因此,又將詞稱作“詩餘”。

而到晚唐,參與詞作的詩人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以溫庭筠和韋莊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這時期的一些作品,已初具“宋詞”的風韻,例如這一首:



儘管此小令的收結還不夠雋永,但“過盡千帆皆不是,長江脈脈水悠悠”之語,卻是空靈疏蕩,極具宋詞風韻。或者說,假若在我未讀到此小令之前,將此兩句混入宋代詞家名句中,我一定是不能分辨出這是唐人手筆。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能成為主流,都必然有著歷史背景和發展契機,南唐後主李煜為詞的題材注入了深沉的元素。而在宋代詞人的共同努力下,將詞這種文學形式推向鼎盛,成為宋代的一個符號。

而說回題目,當唐朝的大詩人看到宋朝的詞會如何評價?

這恕我無法回答。因為在我眼中,他們並不是宋詞的旁觀者,而是宋詞發展成型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詩詞書院


如果讓唐朝的大詩人看到宋朝的詞,他們大概會“覺得有點娘”。

因為如果把唐宋兩朝比作人,那唐朝是青少年,而宋朝則是中老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人到中年有許多不得已。這表現在文化上,就是唐詩與宋詞的氣質差異。

● 1.內容

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老杜”,李白沒有被稱為“老李”?答案很耐人尋味:杜甫未曾年輕,李白從未老去

李白,就是唐代詩人和詩歌的典範。

唐代詩人粗豪,熱烈大氣,他們熱情地嚮往戰場上建功立業,上馬能殺敵,下馬能治國。所以,能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等豪情氣魄。

而宋代詞人性格截然不同,他們內斂,悲觀,細膩,習武從軍在他們看來是卑賤的事業。因此,他們的詞是婉約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如果說唐人體現的是少年精神,那麼宋人則充滿了中年甚至老年人的冷靜和沉思。每一個龍馬精神的青少年,都意氣風發認為自己能改變這個世界,而每一箇中老年都經歷了歲月,更懂得生活之無常與悲愴。

自然,寫唐詩的便覺得寫宋詞的不夠強壯,有點怯懦。

● 2.背後文化

唐詩與宋詞的風格差異如此之大,和整個國家的風貌有關。

首先,宋朝整體都是活在北方壓力之下,自然無法做到唐朝那樣的豁達灑脫,詩詞文學可以說是國民心理的一種表現;

其次,宋朝的商業發達人民生活富庶,崇尚優美的文化。唐詩在唐代前就出現了,屬於格律嚴謹的格式。而宋詞在格式上更加自由,沒有那麼多限制,文人墨客在抒發情感時也就不受嚴格的格律束縛,而且既然詩在唐代達到頂峰,也就只好另闢蹊徑尋找其它文學形式了。



有料的文史


“詞”不是宋人創造的,而是唐朝詩人、花間派詞人和晚唐五代詞人共創的。在唐朝,好多詩人已經是填詞高手。只是在唐詩大行其道的時代,詞還上不了檯面兒。

李白乃是宋詞之祖,因為他的詞是詞的最高境界。憶秦娥·簫聲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張鐵軍158


里巷俚曲,不登大雅之堂。

請讀後掩卷品味一下,唐朝的新體:七律,即使再成熟老到如杜甫,比較起魏晉六朝五言古體,不是終覺得俗淺嗎?"驚風飄白日,光景忽西流“(曹植);"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謝朓)等等,是怎樣一種氣象!


用戶3253102189658


唐宋的詩人與詩文在中國歷史是巔峰時期,文人墨客,人才輩出,英雄豪傑,江湖情義,古色書香,才子佳人,天下廣傳唐宋詩,人間皆有書香風。

如果讓唐朝的大詩人遇見了宋朝的詩,一定是讚賞有加,高山流水遇知音,伯樂相馬千里行。唐朝與宋朝的詩人定會歡聚一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定會成為知己,知己難得,紅顏難求。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醉解千愁,定會一醉方休。







勇搏逆流


挺有趣的一個問題,我想唐朝的大詩人看到宋詞會心心相惜,共同促進。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百家爭鳴,文人相輕互相抑制在任何時代都是負面的,只有取長補短,和諧共生,才能使詩詞或者文學之長歌永遠響亮。


斷雲


唐朝詩人陽剛豪邁,宋朝詩人陰柔婉約……兩者適合婚配……結合應當完美吧?!



故人西辭332


歷史不可彩排,

生命不能重來。

悲歡情繫你我,

沉浮品味百態。

詞,乃詩餘也,寓意沒那麼深刻。意境沒那麼深遠。抒發的是情感。詩的白話文。


英皇騎士


唐詩人看宋詞會哈哈一笑,這還不是我的長短句變出的,太淺太白太俗了,不過,有些意思,頗好邊唱邊舞的,鐵板銅琵的有,淺斟低唱的也有,王維老的陽關三疊,李太白的長相思,白居易的江南好,韋莊的花間集還真唱不過柳三變的雨霖鈴,蘇東坡的大江東去咧,不錯,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