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省徐州為龍頭。徐淮宿連鹽的淮海經濟構架是海陸雙發展


淮海省徐州為龍頭。徐淮宿連鹽的淮海經濟構架是海陸雙發展

徐州五省通衢(宿遷淮安對接徐州內陸模式)

五省通衢匾額見於徐州古黃河南岸的老牌樓,指清代徐州府城北門外是通向北方五省的大道。老牌樓立於徐州北門武寧門外、故黃河南岸,是河道總督黎世序在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所建,為慶祝治理黃河成功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樓北面一側有黎世序所書“大河前橫”四字匾額,“大河前橫”意為黃河橫在徐州北門之前,運河從來都不流經牌樓那個位置,經過那裡的是汴水和黃河。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運河水少難以行船故多走海運,徐州段京杭大運河南北斷流。光緒九年(1883年),徐州道臺趙椿平重修黃河牌坊時,在匾額南面又書寫了“五省通衢”四個大字,所以說“五省通衢”和水運是沒有聯繫的。據徐州學者王茂飛考證,“五省通衢”指的並不是徐州這座城市,而是指通向北五省(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的徐州北門,陝西分出甘肅,有時也合稱“北六省”,如《雍正劍俠圖》裡面說:“往北走,來到徐州銅山,來到山東又到了北六省。”[1]可見所謂的“五省通衢”,僅僅是說徐州和北方五省的通達度。

別稱


徐州北門


重要稱譽

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

歷史記載


湘潭市平政路有一座建造於清康熙年間的北五省會館,來自山西、山東、陝西、河南、甘肅等北方五省的商人建造了北五省會館;紫陽縣北五省會館(指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五省的會館)始建於乾隆末年。


乾隆《御製詩集》注:“北五省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均奏報於五月得雨優渥,只甘肅未據報到。”[2] “北方五省,惟甘肅尤為貧瘠。”所謂的“五省”包括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其中“陝西”在地域上實指分省後的陝西和甘肅兩省的範圍。[3]

傳統解釋


徐州之所以有“五省通衢”的稱謂,簡單的說是因為徐州有溝通接五個省的通衢道路或河流。究竟哪五個省,眾說紛紜。有代表性的一種說法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京杭大運河開通以後,徐州地處東西南北水運要衝,就成了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五省的咽喉,所以被稱為“五省通衢”。

明朝廢改元朝的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徐州為直隸州,屬南京直轄。京杭運河沿途經過的省份有:北直隸、山東、南京(南直隸)、浙江。如果把直隸也稱為省的話,也是四個。明朝人當時省的概念很淡薄,不說某某省。

江南省十四府四州總圖


徐州處於江南(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山東、河南(徐州府碭山縣與河南永城交界)三省交界,另外徐州因為處於京杭大運河的中段,連接了當時的直隸、山東、江南、浙江四省。這樣正好五省。這個說法解決了,前述那種觀點的矛盾:為什麼沒有浙江啊,卻有河北?

徐州稱為五省通衢有重要依據的說法始於清代後期的嘉慶年間,在徐州慶雲橋東的黃河故道南邊,聳立著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牌樓正中橫匾北面書“大河前橫”,南面書“五省通衢”,這座牌樓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黎世序倡建的。

清康熙六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但二地仍由兩江總督

毛澤東主席抵達徐州考察


管轄。有清一代,尤其是前期、中期徐州文人甚至地方誌上仍沿襲江南說法,如一般說江南徐州人,江南銅山人。如《清史稿》李衛傳: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康熙三十六年進士第一名的李蟠進士題名碑上寫明是江南銅山人。這是個歷史習慣問題。其實康熙六年後,徐州就可以自稱為江蘇徐州了,但是很遺憾,從上至下,從皇帝到百姓,仍稱江蘇、安徽地區合稱江南。

《同治徐州府志》卷一宸翰有康熙皇帝一首詩《入江南境》:行盡兗東程,乍入江南路。學者趙明奇主編《同治徐州府志》的註釋本府志下有註釋:康熙六年分置江蘇、安徽二省。但此後仍習慣稱蘇皖地區為江南。

城市簡介

徐州,簡稱徐,古稱“彭城”,江蘇省地級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徐州交匯 。[5]


徐州在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中,處於東部沿海開放和中西部開發的連接帶、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灣兩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擁有東靠西移、南北對接、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獨特戰略區位優勢,系中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繫的重要“十字路口”。

交通地位

徐州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和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京滬和隴海兩大鐵路幹線、京滬高速鐵路與規劃建設的徐蘭客運專線均在此交匯。5條高速、5條國道、20條省道縱橫成網。[5]

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國家民航幹線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開通20條航線和香港包機;地下輸油管道縱貫境內

鹽城+連雲港海岸港口模式


連雲港地處橫跨我國東西的隴海-蘭新鐵路東端,1990年9月12日我國蘭新鐵路和蘇聯上西鐵路貫通,連雲港又成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新亞歐大陸橋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全長 10,900多公里,國際直達列車只需行駛7天,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加強國際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如今,連雲港已建成30多個泊位,年吞吐能力近3000萬噸;與世界15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個港口有通航聯繫,先後開通了連雲港至香港、日本和東南亞等地的近50條固定集裝箱班輪航線。


淮海省徐州為龍頭。徐淮宿連鹽的淮海經濟構架是海陸雙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