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炒股方面,金融科班出身和野路子自學成才有多大差別?

西天蝸牛


先看看兩類人吧。

自學成才

一、查理芒格

作為巴菲特的老友也是幾十年的投資夥伴,芒格並非科班出身。

芒格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和科班無關。

畢業後的首份工作是律師,後來因為個人興趣且工作中接觸到投資商業活動,最後索性轉了行。

結果嘛,就不用說了。

投資界大師中的大師。

二、索羅斯

投資大師的母校是倫敦經濟學院,當年雖然選修了經濟學但索大師覺得索然無味,便轉學了其他專業。

最終取得的是倫敦經濟學院哲學學士學位。

沒錯,哲學!

科班出身

巴菲特就是正經的科班出身,經濟學碩士。

說個大家體會深的。

先看一組數據:

根據Wind統計顯示,

上半年,各類基金平均收益率全線飄紅,以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為24.21%,其次是混合型基金,為16.32%。

而大大小小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們絕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

單純從整體概率上說,科班出身的收益率還是高一點。

說在最後

一個法學畢業的、一個哲學畢業的,結果都成了世界級的投資大師。

但這些年投資者增長了千千萬,可芒格、索羅斯還是那兩位。

證券市場出現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在目前信息化、數據化的今天,對個人的要求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高。

AI之所以能夠初步做到部分智能化是基於海量的數據,畢竟數據是不會撒謊,

而就算造假,只有數據庫足夠大的時候依然對結果的影響不大。

這些都需要我們有專業的知識儲備,甚至跨專業的認知。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Tooz説 ,我們一起聊聊財經數據背後的故事!】


Tooz説


金融科班出身和野路子自學成才在接觸股市的時間和碰到的人,炒股的方法上都是有區別的。

一,時間

金融科班出身的人接觸到股票的時間比一般人要長,入市也比較早。學生時代一般是18歲高中畢業進入大一,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金融知識了,年紀小學習能力也比較強。而野路子自學成才的人一般是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之後才開始炒股的,起碼都已經25以上了。

炒股是要時間的經驗積累的,金融科班出身在這方面可以佔一定的優勢。

二,接觸到人不同

金融科班出身的人身邊打交道的同學、老師都是金融行業的,以後進入工作後大部分也是從事本行業的,基本上每個人都懂一些股市,自己也炒股。

自學成才的碰到的人是各種各樣的,很少有炒股的,也沒有什麼值得交流的共同話題,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

多接觸同行能在無意或有意的情況下得到一些消息,對炒股是有利的,不同人的思路也是值得參考的。

三,操作方式

金融科班出身的會學習到很多的金融知識,也有老師教怎麼操作,再在自己的實際操作中掌握一套自己的方式,老師教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影響很大。

自學成才的操作方式都是自己一步步研究出來的,是在虧損中得出的珍貴經驗,比金融科班出身的要走的彎路多一些,抗擊打能力強很多。

科班出身的在炒股時會了解到一些容易虧損的方面,自學成才的可能會中雷,多一次實戰的經驗能讓自己下次避免這些失誤,從而提高自己的技術。

總結

一般情況下,金融科班出身的人對大盤的把握比較好,金融學不單單是股市,還包括銀行,期貨等等,科班出身這些都是要學習的,知識面比較廣。自學成才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股市,知識面上可能比不上學金融的

現實中很少有自學成才的股市高手,股民大部分都是虧的,而金融科班出身的由於有一定的金融基礎,在炒股時有優勢,不說賺大錢,一般也不會大虧。


靈和睿


科班出身的肯定要佔些優勢,如果數學好,更佔些優勢,實盤多練習是必須的。

玩期貨與玩股票都非常難,外匯更難。

穩定盈利是關鍵,

沒有10年以上的磨練很難成功,短線股票交易有師傅帶,一輪牛熊週期有希望成材,中線組合持有多隻股票,須15年以上、三輪牛熊週期的磨練才行,主要是訓練大盤分析技術,倉位控制與大盤密切相關,逃股災是必須的,大盤分析不行,遲早會虧死,期貨類似。

首先技術必須過關,通常人把"心態"想的太簡單了,好的心態是建立在“強大的技術"之上,沒有強大的技術,談心態那只是空談。

做左側交易必死,指標的"延遲性"有利於右側交易,延遲性不是問題的核心,怎樣解讀是關鍵,一切的核心在於建立"交易系統",形成策略體系,指標有上萬種,不少指標須自己研發,各指標肯定有好壞之分。

大盤分析,我們使用的是全市場大數據分析技術。

所有的一切來源於你的認知,只有你的認知達到了一定境界,財富才會追隨你的認知。

A股是融資市場,非紅利市場,騙子上市公司很多,爆雷頻頻,在這種虛假市場,基本面分析是很麻煩的,絕大多數人虧損也是必然。不過只買茅臺、格力等大藍籌股問題不大,這也是不少基金這樣做的。

即使是私募基金行業,90%的公司最終生存不下去,也是僅有少數公司能生存。期貨方面,專業人士認為: 做程序化成功的概率:10個裡面,五年下來,賺錢的人1-2個;但是,傳統的人工交易,1000個人,5年來算,賺錢的大概3個;程序化交易成功的概率是傳統方式成功的概率10-100倍。 而我認為: 做程序化成功的概率:30個裡面,五年下來,賺錢的人只有1個;程序化交易成功的概率是傳統方式成功的概率10-100倍。無論股票還是期貨,所謂的"7:2:1"是指一年期結算,而非5年、10年期結算。

普通人最好不做這類交易,若非要做,可做股票試試,或以最小手數交易期貨,沒有穩定盈利前決不放大資金做。

炒股能賺錢,但難度很高,

普通人可以炒股,但應注意下面幾點:

1、價值投資

2、中長線投資

3、距上次牛市頂四年左右開始逐步投入資金,此時全市場波動率已經很小了

4、只做牛市這個大波段,

5、在疑似的頂部區域逐步減倉,減倉的部分不再增倉回去。

6、選6∽10只股票等權重組合持有,防黑天鵝。

價值投資的長線交易股票,您的交易樣本數很少,要證明您已掌握這種技術,很難證明,這不是用簡單的盈利多少能證明的,證明須符合統計學要求。而做中線大波段,樣本數就夠。

可以學習一些量化技術,以加強分析能力,不少人認為"目前全球頂尖的投資人士,好象沒有一個單憑技術分析而在投資市場獲得巨大的成功一一一 真實情況是: 西蒙斯的量化交易就是單憑技術分析成為大師的,美國的量化交易已達市場交易量的50%,量化交易的本質就是技術分析的交易,就是指標分析的交易,很多量化交易是全自動的機器交易,人工不干涉,可避免人性弱點。指標交易不盈利的人,只能說明其技術分析還沒有過關。

期貨交易做日線波段比較好,策略最好寫成代碼先經過歷史數據檢驗,策略跨品種、跨週期、交易信號樣本數超過500,即通用性比較好,分鐘級別的策略手續費佔比 較大,盈利難度較高。

投好的私募基金也是一種模式,可按下面方式做:

查資金曲線,資金曲線的時間太短,從專業的角度看,還無法判斷對方水平,專業的角度評分如下:A=(年均收益 - 8)/最大回撤, 當分子為負數時,分母取1來計算,比如年均收益20%,最大回撤10%,則策略評分 A=(20-8)/10=1.2分,至少三年以上的連續資金曲線,最好經歷了一輪完整牛熊週期。

評分案例:

資金曲線評分:(私募排排網數據)

明汯各個產品評分:

產品號 年均收益 評分

1、59%(260/4.4-8)/30=1.7

2、31(122/4-8)/4.7=4.89

3、27(94/3.5-8)/16=1.19

4、22.5(90/4-8)/20=0.73

5、18(54/3-8)/24=0.42

6、15(53/3.5-8)/21=0.34

8、21%(42/2-8)/5.4=2.4

10、18%(33/1.8-8)/23=0.45

顯然評分為正的策略都不錯,當然超過0.8更好,評分公式強調最大回撤,是因為虧損50%,須盈利100%才能板回,所以風控比盈利更重要,巴菲特也是這樣的原則。


電閃雷鳴雨


英雄不問出處。

股票投資上,科班出身,一般是金融、經濟類專業,對於宏觀層面的把握會更細膩,也更容易按“套路”去解釋和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勢,並且指導對於股市走勢的判斷。

而所謂的野路子,也就是並非金融專業出身,甚至一開始都不是從事金融投資行業,但因為主管或者客觀的原因,而進入了這行。他們往往敢幹,敢拼,或者因為有著獨到的見解而在市場中屹立。

其實,還有一些行業出身的人,進入了金融投資領域,這部分人理工科居多,有一段時間的實業經驗,往往擅長從行業分析的角度去分析公司,微觀上更貼近企業分析,對宏觀的把握要比金融刻板出身的要差一些,但又比野路子的強一些。

但並不是說,科班出身的就一定搞宏觀自上而下研究,搞野路子的就一定追漲殺跌打板坐莊,出身只是代表知識結構的邊界,在投資實踐中,也會不斷的轉化和融合。

金融科班出身,更多去做宏觀、策略和非理工科行業分析,更為擅長;行業出身,做行研更加得心應手;野路子的,前有徐翔,後有馮柳,還有趙老哥等人,但很明顯是不同流派的風格。

有何區別,只有在投資業績上見真章,其他都是虛的。有人在公募如魚得水,私募走滑鐵盧,有人則在私募環境中笑傲江湖。出身不是問題,業績才是核心。


孫建波


金融科班出身和野路子出身,炒股方面有什麼不同?

我的觀點這兩者就代表股市中兩種投資人,一種是金融科班出身類似機構,另一種是野路子出身類似咱們散戶,你說金融科班出身和散戶出身炒股誰強,肯定是金融科班出身,因為這樣人是以炒股為職業,他們是專業投資人,不光實操熟練,理論上金融知識更是超過大量散戶,但野路子(散戶)中也有高手,有的散戶理論是不行比不上金融科班出身,但是多年的炒股經驗也讓他們在股市中乘風破浪,笑傲江湖,甚至有的野路子比金融科班出身還歷害,當然這只是極少數的人,金融科班出身他們畢竟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文憑,並且還取的國家認可的各種證書,而野路子多半其他專業出身,金融知識只是一隻半解,似懂非懂,

炒股最重要就是看準行情,踩準買賣點,如果你連經濟學,國際局勢,企業財務報表都不會,那這樣炒股是沒有理論依據的,風險極高,

當然無論你是金融科班出身還是野路子出身賺到錢才是王道,

為什麼這麼說?你去看看2018年的股市,2018年股市從年初3500點跌到年底的2500點,整整1000個點啊,這波行情跌的不知多少人關燈吃麵,除了股市大跌,投資理財其他產品也暴跌,

股市大跌,基金也會跟著跌,只是沒股市跌幅歷害,基金通常買的一籃子股票,既然有股票在裡面那肯定會跌,尤其是對於主動偏股型基金,2018的熊市行情還導致部分基金經理走轉型路線,有的從公募基金轉型做起了私募

看到沒,遇到大跌行情,誰都會被股市上一課總結,無論你是金融科班出身還是野路子出身,永遠要記住股市中沒有常勝將軍,只有謹慎,謹慎,再謹慎!至於如何投資,點贊關注我,下節教你!



每天學點投資學


炒股之所以吸引人,其原因主要在於能夠讓投資者短時間內獲得巨大利潤,還不需要付出較大的勞動力和時間,進入的門檻又低。但是,股市不是一個人人都能賺錢的地方。

可以說炒股是一門技術活,並不是單純的只要靠運氣就可以,還要詳細的瞭解股市,金融方面的知識。

那是不是非科班出身就命中註定任人宰割了呢?這些天大灰就看到了一個比較”在炒股方面,金融科班出身和野路子自學成才有多大差別?“

一起來看看金融科班出身的人是怎麼說的

比喻真的挺好的,金融科班出身和會炒股沒有必然的聯繫。

在大學裡面,有很多學習都是很理論的,教學過程中也很少會涉及到如何炒股。最多就是舉例子,很少是實踐。

在炒股方面,金融科班出身和野路子自學成才區別不是很大,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於職業路徑不同,科班出身大多從學校到基金公司,從分析師到基金經理,野路出身大多從各種各樣的外行轉入,從業餘炒股到職業炒股,大多依靠自身力量。

不可否認金融科班出身,對金融知識瞭解,普遍會比非金融行業的人瞭解多一些。他們所學習的較為具體的金融知識和指導理論,對炒股是有一定幫助的。

不過,炒股賺賠不全是靠金融知識,股市最重要的是綜合能力而非理論知識。就算不是科班出身,沒有金融理論知識,也可以經過不斷學習, 實踐、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及看法,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負!如有描述不當或錯誤,還望在評論區不吝賜教,喜歡的話關注+點贊哦!當然,更歡迎評論,互利共贏,謝謝!


大灰財經


炒股不是科學,而是人性。

金融科班也許會有紮實的數學,金融,統計等方面的優勢,但是這些理論也只是對過去走勢的分類總結,它對於未來價格走勢的預測並沒有多少優勢。

另外,金融科班出身的交易者往往會因為覺得自己是學這個出身的,反而容易陷進一個過度自我良好的陷阱裡面,你要知道大跌面前人人平等,市場可不管你是不是985或者211出身,你不懂收斂,不懂剋制仍然會像市場的絕大部分交易者一樣虧錢。

有種說法我很認同:優秀的交易員都是野生的。

優秀的交易員不但在認知方面更高別人一籌,而且在知與行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領悟,同樣的是止損有的交易者總是不捨得這是人之常情,有的人就能泰然果斷,這就是能力!

科班出身也許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但是實踐才會檢驗你到底能不能做到。


交易匠人


散戶炒股要形成適合自己盈利邏輯的交易模型(習慣),否則憑運氣或牛市中賺的錢,又會憑實力虧光。無緣金融財富泡沫膨脹的歷史時機。

炒股是個專業性強的技術活,是經驗的積累。盲目炒股無異於賭博,隨著中國股市的監管規範和成熟,炒股越發需要專業能力,否則,良幣趨劣幣,普通水平的散戶只能被大小非和高手當韭菜,一茬茬的割。

學會技術分析的是徒弟,其實普通散戶也不用學太多,只要三五招就可橫行股市,比如MACD量價背離,K線形態(如三角形突破,旗形震盪),趨勢均線排列等。真正的師傅不僅有短線盈利能力,還要有宏觀分析能力,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防患於未然,對不利局面有洞察力。對普通散戶來說,建立適合自己的,符合盈利科學邏輯仍交易習慣,才不至於誤入歧途,置身險境而不知覺,,踩雷或高位套牢,補倉或被騙去做其他槓桿投機(外匯,現貨,農產品等非法騙子資金盤陷阱),甚至不覺悟,跌入萬丈深淵,走向身心盡毀的不歸路(期貨)。

散戶炒股的盈利邏輯:

1,吃一塹,長一智,改過自新。對公司深入瞭解,如果沒有時間和興趣對公司財報,時事諮詢,管理層及內部情況做研究,就不熟不做,只做確定牲好的藍籌股。否則踩雷盈利股爆雷陷阱或步入虧損股溫水煮青蛙。

2,對大盤趨勢背離,要及時空倉。散戶往往沒有風險意識,高位滿倉被套,不會止損割肉,對大盤高位MACD量價背離,不敏感,不做立即清倉反應,成為高價接盤俠。輕倉為王,散戶最忌滿倉操作。

3,順勢而為,逆市休養。散戶往往頻繁操作,順勢過早止盈,最忌逆市補倉,造成鉅虧。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謹慎選股,不熟不做,選股是關鍵,好股是成就財富的貴人,差股是騙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信譽差的公司做假帳遲早鉅虧。



簡單炒股敏銳鑽研


在筆者的所見所聞當中,自學成才的投資者能力更強,因為相對於金融科班出身的人,野路子的淘汰率更高,1萬個人可能出不了一個,所以絕對是尖子。就像《凡人修仙傳》裡面的韓立一樣,作為一個飛昇修士,本身天然說明了其能力和運氣。

金融科班出身的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上升渠道更好,猶如名門正派。但是要想在股市盈利並不是靠一本畢業證就能夠做到的,市場是需要敬畏的。

任何時候都要把自己當做學徒,市場就是自己的老師。無論什麼時候投資者都無法超越市場,自學成才的人上升不易,更能夠領悟市場永遠都是對的這句話。

金融科班的人比較擅長團隊作戰,交易的時候分工明確,另外在信息面上也略強於自學成才的投資者,包括資金面。所以科班出身的人,往往操作當中受團隊限制較多,很難在交易當中鍛煉出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統。

自學成才的人往往經歷都比較豐富,學習當中也是取各家之長,在市場的磨練當中不斷改變自己,交易系統可能很早就已經形成。缺點就是資金受限,上升渠道艱難,很多都是靠機緣巧合,遇到了行業的老師,最終通過拜師學藝進入金融市場。

綜合來說,以筆者所見,這兩隻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金融科班出身的人對於失敗更多的是抱怨行情不好,而自學成才的人對於失敗則充滿了自責。投資市場是最為公平的,也是最為不公平的。但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學會敬畏市場,敬畏交易,敬畏資金,敬畏回撤,敬畏止損。


盤手梁勇


如題主所說,您指的差別是哪方面的差別?是投資業績的差別還是投資方法和理念的差別。

交易市場可能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是最公平的市場了,在這裡不問出身,不問學歷。能不能賺錢完全看你個人能力,再高的學歷在市場面前都毫無用處。

先說投資業績的差別。以平均水平來說,科班出身的人相對而言比野路子的人成材率更高,絕大多數知名投資人都是科班人士,沃倫•巴菲特,、霍華德•馬克斯、雷•達里奧、約翰•保爾森、比爾•阿克曼、肯•格里芬、大衛•泰鉑等等無一例外都拿到了經濟學學位或者商學院MBA學位,就連喬治•索羅斯雖說他是哲學系畢業,但最初他在倫敦經濟學院選修的經濟學課程,只是覺得枯燥,才選擇哲學,他對經濟學的理解是一般野路子的人無法比擬的。說句實在話國外已經沒有多少野路子的投資人了,這個行業越來越專業化,你所謂的野路子無非是遊資的套路,打新,拉高等手法,而不是真正靜下心來分析的那種。

投資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科班出身並不意味著業績就比野路子的人強,如果是這樣話,為什麼那些商學院和經濟學教授不親上戰場,而選擇呆在象牙塔裡呢。投資是經濟學、哲學、會計學、心理學、政治學等等的綜合,並不是比誰聰明,連牛頓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在那個年代他應該算是最聰明的人了,他也感嘆:我能計算天體的運動軌跡,但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自此之後,他立了一條規矩,在他面前永遠不要提股票二字。

所以就投資業績而言,科班出身可能具有一定優勢,但並不明顯,尤其是相對於各自領域頂尖人士而言,科班的有可能還不如野路子的,但一般野路子的肯定不能和他們同日而語,這些野路子可能連資本市場的運行邏輯都弄不懂,完全靠感覺行事。這個行業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你有沒有天賦,天賦異稟的人,只要稍加學習就讓那些科班出身的人士望塵莫及。

再說投資理念和方法的差別。科班人士可能更注重價值投資,這是他們在課堂上從第一天就開始學習的,已經深入骨髓了,而野路子則不同,他們是什麼方法賺錢用什麼方法,沒有侷限性。科班出身的人會講求勝率是否偏向自己,市場是否有效,股價是否高估,風險是否得到有效分散。而野路子可能更關心是否有人跟進購買自己看中的股票。野路子和科班出身的人他們投資的理念差距巨大,完全不一樣,野路子可能根本不會考慮科班出身的人考慮的每一個問題,對於他們而言,每天覆盤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