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購阿斯頓·馬丁失敗,李書福這次為何沒HOLD住高冷?

​【導語 :傳得沸沸揚揚的阿斯頓·馬丁5億英鎊的額增資有了定論,出乎國人意料之外的是一個在汽車行業名不見經傳的加拿大億萬富翁勞倫斯·斯托爾擊敗了中國的吉利汽車,以 1.82 億英鎊收購阿斯頓·馬丁16.7%的股份,並在未來增至20%,而勞倫斯·斯托爾也將進入阿斯頓·馬丁董事會,並直接擔任董事長。】



阿斯頓·馬丁表現好嗎?來看看其2019年的銷量數據就知道了。2019年,阿斯頓·馬丁銷量僅為5819輛,比2018年下降了7%。去年前三季度,阿斯頓·馬丁的稅前利潤由去年同期的盈利 2390 萬英鎊,轉為虧損 9230 萬英鎊。對一個汽車品牌來說,這樣的成績差強人意。

吉利收購阿斯頓·馬丁失敗,李書福這次為何沒HOLD住高冷?

在財務上的困境,不僅使阿斯頓·馬丁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持續更新現有的車型,同時對於新能源、無人駕駛這些耗資不菲的技術投入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被福特汽車拋棄之後,阿斯頓·馬丁始終沒有找到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法門,被邊緣化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

吉利收購阿斯頓·馬丁失敗,李書福這次為何沒HOLD住高冷?


吉利收購鎩羽而歸

吉利希望通過將阿斯頓·馬丁收入麾下,和Lotus品牌一起,共同征戰超豪華品牌的夢想,隨著這次競購的失敗而鎩羽而歸,這也是吉利最近幾年國際化進程裡面少有的失意。其實本來不少國人都對這場交易比較看好,畢竟如今吉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從沃爾沃汽車開始,吉利在全球範圍內的買買買,成為全球汽車市場上的土豪。同時手握眾多品牌的吉利汽車,對如今陷入困境的阿斯頓·馬丁不僅可以從資金上施以援手,而且還能提供資金之外更多行業內的支撐。以Lotus為例,其在中國的工廠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同時沃爾沃的SPA平臺也成為Lotus下一代車型可供選擇的整車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結合Lotus自己的調校技術,可以得到比較好的駕乘體驗的效果。

吉利收購阿斯頓·馬丁失敗,李書福這次為何沒HOLD住高冷?

阿斯頓·馬丁選擇品牌支持

在入主阿斯頓·馬丁之前,勞倫斯•斯托爾不僅投資了諸如Tommy Hilfiger和Michael Kors等時尚品牌,同時也是F1車隊Racing Point的擁有者。這些跨界品牌和F1車隊的涉獵,都能讓其與阿斯頓·馬丁在品牌價值上互相提攜,形成品牌上的協同效應。未來我們不僅能夠看到有一支冠名阿斯頓·馬丁的F1的車隊,在Tommy Hilfiger和Michael Kors的衣服和飾件上都能看到阿斯頓·馬丁的身影。不過在筆者看來,阿斯頓·馬丁對於加拿大富商的投資組合的意義,遠遠大過他旗下品牌能夠給到阿斯頓·馬丁品牌的支持。


吉利收購阿斯頓·馬丁失敗,李書福這次為何沒HOLD住高冷?


阿斯頓·馬丁的決策明智嗎?

在當前的品牌光環下,阿斯頓·馬丁需要做的就是在最短時間內開發出更多的新車,用於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而儘快擴大銷量,攤薄產品研發以及模具成本。而對於手上掌握有Lotus,沃爾沃,同時也是奔馳大股東的吉利,可以為阿斯頓·馬丁提供更多協作的機會。無論從共享整車平臺、發動機技術,還是在汽車“四化”技術上直接共享最前沿的成果,吉利能夠給的遠比加拿大富商要多很多。放眼如今其他的眾多超豪華品牌,勞斯萊斯、賓利、法拉利以及蘭博基尼,背後都有一座大靠山,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使其可以聚焦在顯示自己品牌DNA的核心技術研發上。


吉利收購阿斯頓·馬丁失敗,李書福這次為何沒HOLD住高冷?


吉利國際化進程能否提速?

阿斯頓·馬丁之外,吉利去購買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的步伐不僅不應該放緩,反而要提速。當前全球汽車市場不是非常景氣,在這個低點去入手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對於未來吉利汽車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地位非常重要。國外投資資本是非常現實的,一旦阿斯頓·馬丁無法取得預計中的盈利結果,其必然會動起兜售這個豪車品牌的念頭,到時候吉利仍然有機會參與競購。如果彼時的表現更差,可能阿斯頓·馬丁的估值反倒會更低。汽車行業之間的合縱連橫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大趨勢,未來單打獨鬥的汽車企業必然無法在這個行業內存活。


吉利收購阿斯頓·馬丁失敗,李書福這次為何沒HOLD住高冷?


點評

李書福對於品牌的長期持有以及對其的支持和打造,其實對於阿斯頓·馬丁這樣的小眾品牌更加適合,這點從其對沃爾沃的放虎歸山的政策和如今的效果就可見一斑。此外,吉利可以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可以幫助其在最短時間內扭虧為贏,並能夠更加順利地打開中國市場。阿斯頓·馬丁放棄吉利,選擇加拿大富商,其實是選擇了繼續高冷的一條路。也許對於高傲的英國人來說,賣的更多並不是首要目標。超豪華品牌,品牌的價值和意義遠比一時的銷量來得更重要。只不過在汽車行業遇到百年未遇的技術變革前,盈利有限的阿斯頓·馬丁何以繼續存活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