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股民,你比別人差在哪裡?<系列3>

不知不覺中,我的投資理念小技巧專欄已經講到第三期了。我自嘲曰:技巧方面的乾貨沒講多少,倒是為了說服別人舉了太多的例子,那些論據倒顯得有些贅述了。果然,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把別人口袋裡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最最難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腦袋裡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但是,即使路途艱難,也要凜厲前行。既已承諾在津口渡人,縱使千難萬險,我自初心巍然不動。今天這篇文章繼續來聊聊我的投資理念,並講述一些實用的投資小技巧,老規矩,我們繼續以回答讀者提問的角度來帶入主題。

同樣是股民,你比別人差在哪裡?<系列3>

讀者X:我是一個半職業炒股者,基本上能做到交易時間實時盯盤。也正是因為能盯盤所以也經常在盯盤之餘做T降低些持倉成本,做T有時做對了也能掙個三瓜兩棗的零花錢,但也有做反的時候,被動高位加倉。但總體來說,憑藉著經常盯盤練就的盤感,做T做的概率還是比較大。雖說做T也降低了一些持倉成本,但也出現了一些其它的問題。諸如做T高拋後準備低吸,但沒想到高拋後股價就一飛沖天,根本就不給你低吸的機會。最後導致你越想把高拋的倉位低吸回來,股價就漲的越高;股價漲的越高,你反而擔心股價高位調整,你越不敢買回高拋的掉的倉位;你越不敢買回高拋掉的股票倉位,股價反而再次創新高的惡性循環。最重要的是這種賣飛行為導致了很多後期走牛的大牛股被我早早賣出,損失慘重!請問老師,我如何克服做T賣飛股票的行為心理呢?

回答:對於這種行為,我通常用一個俗語來形容: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做T成功看似降低了幾分幾釐,但經常會賣飛很多大牛股,白白錯失幾十個點的利潤。其實做交易,要有捨得心態,股票每天都有波動,每次波動都會產生利潤,但你不可能抓住每一次的波動利潤。人心不足蛇吞象,你越想賺快錢你就越容易虧錢,其實股市就是我們認知能力的變現,賺你認知範圍內的錢即可,這和巴菲特經常強調的能力圈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並不是每一隻股票都適合做T,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按兵不動比頻繁操作能收穫更多的收益。而且就算做T也儘量用小倉位做,大倉位很容易在得失之中心態失衡;做T還要記住要日內做T,即當天高拋後無論盈虧收盤前一定要同倉位低吸回來,這樣就能有效避免賣飛行為。

至於賣飛後不敢再買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你對你的持倉股不夠了解,所以你沒有自信高位加倉;放在交易心理層面講叫做及時滿足心理,有一點利潤恨不得馬上落袋為安,所以經常賣飛,賣飛後又會受到錨定心理影響,你心中的錨是“上漲高位股必回調”、“這類股有風險”,這種“錨”會影響你的心理機制判斷,從而得出等股價回調的判斷。但強勢股往往都是越走越強,回調往往再也等不到。

同樣是股民,你比別人差在哪裡?<系列3>

既然是股壇漫談,除了交易心理外也順帶聊聊最新的行情吧。例如今天,看是上證指數紅紅火火,但實質交易中的賺錢效應實在是差強人意,個股漲停數量下降挺快的,這應該是節後反彈以來賺錢效應最差的一次了。而且今天盤面也出現了典型的補漲行為,煤炭鋼鐵這些個行業都開始表現了,這往往預示著普漲式的反彈要告一段落了,所以前期搶反彈帶來的利潤,該止盈就要止盈了。

近期的消息面上,央行為了防疫的“休克式”經濟療法也是操碎了心,通過各種手段降息補充流動性。但降息對銀行來說就是一個偏利空式的消息了,畢竟銀行的利潤來源是利差(貸款利息-存款利息),降息會導致利差收窄,況且這種全國歇業的“休克式”療法很多中小企業都爆出了現金流吃緊活不下去了的新聞,這勢必會增加中小企業的貸款不良率,這也勢必會影響大家對於銀行股的估值跟業績重新做一個評估判斷。

還有就是消費電子值得留意,畢竟疫情影響過年喝酒吃飯消費肯定都不去了,後期也不會補回來,畢竟飯已經吃過了,所以消費類白馬一季度業績影響還是挺大的。但是消費電子行業就不一樣了,你今年過年打算換個新手機,收疫情影響你沒換成功,但絲毫不影響你疫情過後再去換一個新手機啊,所以二季度消費電子不愁訂單,該來的訂單還會來,大家多多留意其業績基本面變化。

好了,今天的漫談就到這裡。後會有期,隔日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