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要避免以形式主義打造“面子工程”

停課不停學,要避免以形式主義打造“面子工程”

資料圖

由於疫情的原因,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幼兒園都延遲了開學,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網上教學,成為了保障正常教學秩序,將疫情對學生學業影響降到最低的無奈之舉,也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停課不停學”以來,尤其是昨天正式網上開學以來,各地網上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家長吐槽不斷,有人甚至用“慘不忍睹”“兵荒馬亂”等形容當前的線上學習狀況,一些學習平臺app則被學生組團打“一星”。

比如,學生學習效果難以保障,增加師生以及家長的額外負擔。數以萬計的學生同時在線上課,而平臺承載能力有限,導致服務器卡頓甚至系統崩潰;與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互動性差的缺點短時間內仍難以彌補,線上教學基本僅限老師對學生單向輸出,對授課的節奏和速度難掌握,對學生教學疑問干預受限,也難以強制維護課堂紀律。雖然一些平臺開通了雙向互動功能,但是效果仍不明顯,線上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目前,不管孩子還是家長顯然都還不適應在家線上學習這一模式,很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自控能力弱,而家長則不善於對孩子進行引導、監督,學習效果堪憂。對於雙職工家庭、農村地區隔代撫養家庭等,監督、輔導學習更不到位。不同的課程用不同的平臺進行授課,皆讓家長手忙腳亂。

此外,由於不少學生不適應線上學習模式,跟不上學習節奏,導致線上輔導、線下講解等需求量進一步擴大。由此導致,家長和教師的負擔都陡然增加。而一些學校以形式主義應對“停課不停學”也是一個引發吐槽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些學校棄優質教育資源不用,要求全體教師錄製視頻課程。一些幼兒園也安排了大量的教學活動、佈置作業、要求家長在各個學習平臺打卡等,違背了幼兒教育的保育屬性。

此外,由於沒有教材,部分家長跑書店排隊買教材,到打印店打印練習冊等也增加了感染的風險。而不少學校“線上教學”課表基本比照校園課表制定,雖然上課時長縮短了,但加上作業輔導時間,學生接觸電子產品時間仍然偏長,如長期線上學習,必然增加孩子近視風險。原本是保障學生不落下課程的措施不僅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學生、教師以及家長的額外負擔,給近視防控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此必須進行及時的糾偏和改善,避免停課不停學成為一場“教學災難”。

雖然之前在線教育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但是如此大規模而且是完全取代線下教育還是第一次。尤其是在部分教師信息素養本就欠缺,平常使用教育信息化設備,在教室內組織在線課堂都不熟練的背景下,大規模實施線上教學,學生、教師以及家長一時跟不上,出現問題是難免的。

將好事辦好,確保線上教學質量,避免增加師生以及家長的額外負擔,還需要各級教育部門及時總結經驗、反思、調整、改進。首先是要根據疫情、校情、學情對網上教學安排進行頂層設計、統籌安排,對優質資源、技術平臺進行整合優化。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引導,幫助教師轉變角色,組織好課堂教學工作,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正式開學期間之前,應有特殊的課程安排,適當增加課間休息時長,增設音體美勞、閱讀、欣賞、實踐作業等活動類課程,供學生放鬆學習,既為避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也避免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對於平臺承載有限的問題,也應該加強網絡維護投入,適當增加服務器容量,避免由於視頻卡頓等技術原因影響學習效果。

停課不停學,尤其要反對形式主義,用形式大於內容的網上教學打造“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否則,不僅不能保障學習效果,反而會增加師生和家長的額外負擔,給防控疫情添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