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什麼地方特別適合聽雨?那種陰雨濛濛的地方?

羞澀的圓白菜


求推薦,什麼地方特別適合聽雨?那種陰雨濛濛的地方?江南特別適合聽雨,自古煙花三月下揚州,當然要首選揚州。春季(4-5月)來揚州再適合不過了,此時的揚州城有清風、細雨、斜柳、瓊花。堪稱一年中最美的時候。揚州早春仍有寒意,煙雨濛濛,一定要帶著防雨衣或者雨具,短袖加小外套就可以了。具體景點簡單介紹如下

1、瘦西湖 五亭橋有“中國最美的橋”之稱。二十四橋處處對應二十四,可以仔細體會“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妙境。

2、揚州大運河 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

3、何園 何園始建於清代中期,被譽為“晚清第一園”。中式建築中融入了西式建築風格,園中以複道迴廊為經典。廊道一直通到後花園,後花園不大但清巧秀美。

4、個園: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遊覽順序是後門進,經過後花園,居住區,接客區,從前門出。女眷的閣樓中,有歌舞表演。個園是清代揚州鹽商宅邸,以遍植青竹聞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到個園主要是看石、看竹、老建築、看地磚。

5、東關街 揚州最有名的歷史老街,老字號商鋪鱗次櫛比,有很多百年老店如四美醬園,謝馥春香粉店,夏廣盛豆腐店等等。謝馥春的香粉以鴨蛋粉最為特色,四美醬園的鹹菜好吃又便宜。聚香齋的燒餅和豆腐腦也要嘗一嘗。

6、古運河碼頭 東關街走到頭向北走15分鐘左右就是古運河船渡碼頭,每晚六點至九點,半小時一班,遊船客滿就開船。這段運河與隋煬帝下令開鑿的運河完全契合,沿岸經過文峰塔,東關古渡,水斗門等文化景點。

7、盧氏古宅 盧氏古宅也是一個鹽商的宅邸,在裡面吃早茶,可以免費參觀。早茶特別美味哦,一邊吃早茶,一邊聽雨,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渤海鑽珠號


聽雨,可以推薦啊!要看你在什麼心情什麼意境下聽。 小時候住在鄉下破屋裡,外面一下雨家裡就下小雨。就只有這裡一個 木盆那裡一個臉盆的,另外地方又用洗腳盆接。屋漏聽著 連夜雨 ,加上屋簷下的雨聲,“叮叮噹噹嘩嘩”地響,聽得人心裡著急,滿是一種痛苦的心情。 但願這樣的日子大家都不會有了。 你想讓推薦的雨聲當是在那閒情逸致裡聽出詩情畫意的那種吧!還要在陰雨朦朧的地方,那就在雨季先去雲南的麗江古城旅遊吧!

因為雲南的5——9月份是雨季,大多數時間在下雨。你可以去古城裡找一間安靜的 民宿,白天撐著雨傘去瀏覽欣賞那至今已經有800年曆史的,保護得很完整的古香古色的古城。在幽靜的夜裡 欣賞(聽)著那落在翹簷 瓦房上清晰的雨聲和屋簷上流到地面上的水聲,如果湊巧那房子離小河近的話,還能同時聽見嘩嘩的小橋流水的聲音。在雨聲裡盡你的智慧去設想幾百年前當地先民是怎樣把這裡作為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驛站的,怎樣把這裡建成如此輝煌的城市的…… 或者你也可以在春天煙雨飄渺的日子到江南水鄉去租一條烏篷船過夜,

在船的輕輕搖晃中,在老艄公的陪伴下 ,聽著那忽急忽緩落在烏蓬船上的雨 和船槳搖動時碰撞河水的聲音,回想著當年在水鄉邊長大的鑑湖女俠和代表民族脊樑的魯迅。也是一種意境吧…… 記得當年廣州越秀公園裡有個乘涼避雨的古香古色的亭子就叫《聽雨軒》很有文化味,公園裡四面是美麗的景色,亭子的不遠處還有一叢挺拔高大的芭蕉樹。

下大雨時密集的雨點打在芭蕉葉上,那聲音如千軍萬馬奔騰,沒有聽過的人是體會不了的。坐在那亭子裡聽那雨打芭蕉的聲音更是一種意境吧……… 其實我想,一個人只要心底寬敞了,無論什麼環境都能感覺到美好,感覺到快樂,你說呢?


蓮峰shan99


我最先想到的是廈門,那邊空氣溼度能到90,上半年這種濛濛小雨很頻繁。住在廈大校園裡,有樓亭,有芭蕉,有湖山,鳳凰花和三角梅也來點綴,實在是愜意得很。我是住在山上的,有時候就只為了下山去買可口的小吃,回來路上也能遇雨,於是便就徜徉在雨中,無所顧忌。到了夜晚,雨聲格外動聽,坐在樓梯上打一通電話,發一會兒呆,便是如此美妙的夜晚~


小颯旅拍記


去蘇州,無意聽雨,很美,很安靜

一次因為閨蜜來上海玩,我們決定去附近轉轉

定製了詳細的計劃,想要感受蘇州園林的美

可是,剛下火車就遇上了下雨☔️

即使這樣,我們還是逛了園林

走進獅子林,走過涼亭,靜靜的聽著雨聲

本來兩人下車還有點懊惱,

感覺出來玩還遇到了下雨

可走進園林,好多遊客都是衝著下雨去的

瞬間就被說服了,什麼都不想

感受著雨水滴落在亭簷的聲音

很安靜,很美



程序媛的情有獨鍾


聽雨的地方應該是很多的。但你這裡說的聽雨,應該是有意境、有氛圍、有詩意的那種雨聲,帶給人聽覺上享受、視覺上愉悅的雨。我曾經在江蘇揚州的運河邊,邂逅過一場仙境般的雨景:

1993年3月,單位組織到楊州旅遊。那天,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撐著雨傘遊走在運河邊,感覺一路心情也溼漉漉的很無趣。在行至乾隆皇帝下船處,一陣陣輕風吹來,兩邊楊柳隨風婀娜,撒落滿天的雨霧。一下子,天地間景物變幻,我們都被自己的視覺迷惑了,眼前出現了一幅朦朦朧朧的山水煙雨圖:河水在飄著輕霧的河床中潺潺流淌,其聲悅耳、其景悅目;沿岸的垂枊迎風起舞,讓滿樹的新綠在雨霧中時濃時淡;如黛的遠山在煙雨中乍現乍隱,讓場景變得詩意盎然;前方皇帝的金黃“龍船”在雨霧中輕輕搖曳,雨點輕敲,讓船身的金光閃閃爍爍、點點躍動,遠遠望去光影迷離……我們彷彿走進了畫中,深切地體會到了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妙境,第一次體會到雨中漫步的視覺與聽覺上的享受!

聽雨,如果是一種聽覺享受的話,那雨必定是小雨和煙雨,因為磅礴大雨、電光雷雨,是毫無小資情調可言,也就沒有欣賞的意境與美感。基於此,我感覺江南的綿綿春雨,是值得你欣賞的。春天,你可以到江蘇的揚州、無錫、蘇州,浙江的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去聽雨。


水中巖


一,烏鎮,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白牆、黛瓦、小橋、流水,攜帶著中國水墨畫的氣息,在煙雨濛濛的梅季,走入烏鎮,讓雕樑、畫棟、石巷、老屋的風情畫卷映入眼簾。

覓一間靠河的賓館房,到了傍晚以後,烏鎮的遊人稀少,臨窗而坐,望著雨中的河面上停泊的船隻,聽著滴滴答答的雨聲敲打著屋頂上的青瓦,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

雨從房舍青瓦上滴下來,如金聲玉振,珠墜玉盤,你用耳朵感受那冷雨的迷濛,觸摸那沁入心脾的空靈,在這樣的夜裡,讓你漸漸的忘記紅塵裡的煩惱!

二,文成,是處於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小的縣城,位於連綿起伏的山谷之中,縣城的周圍被大山包圍著,建議選擇靠山邊加民宿,開著窗,不下雨時能聽到外面潺潺溪水聲,下雨天,煙雨濛濛,山的翠竹綠得油亮,雨打在竹葉上的聲音雖不如雨打芭蕉的聲音響亮,但如在山的另一邊,有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輕輕的彈奏江南絲竹,若有若無地飄渺在空中!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一顆塵心在這樣的意境中彷彿變得潔淨如初,如詩如夢。

三,江南的民宿,去挑選一個山腳下的民宿,在煙雨江南的季節,住上一二晚,也是聽雨的絕佳去處,臨窗而坐,或倚靠床頭,夜幕降臨,看著不遠處的山巒在煙雨中被夜色包圍。

靜靜地聽絲絲扣入心絃的雨滴;彷彿這淅瀝淅瀝的雨滴,是雨精靈所奏的催眠曲,讓你慢慢地安然入睡,一夜好夢,睡眼朦朧,看看窗外,雨絲還在若有若無的飄渺著,再懶散地在床上聽著鳥鳴輕睡一會,身心放鬆如孩童……







十月裡的收穫


說來也巧了,前段時間剛從承德回來!也就是拍還珠格格的地方,康熙最喜歡的承德避暑山莊!

我推介你去承德避暑山莊-煙雨樓,煙雨樓籠罩在雨霧煙雲之中,宛如仙山瓊閣!充滿了神奇縹緲之美,讓人不禁脫口而出哪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承德避暑山莊煙雨樓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興煙雨樓形制在島上修建了一組建築,同名煙雨樓,是山莊內最晚的建築之一,也是最美的建築之一。煙雨樓位於青蓮島,此島位如意洲北,隔湖,曲橋相通。樓後臨湖有石欄望柱,這裡是清帝與后妃消夏賞景之處。島面積為2,4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煙雨樓、青楊書屋、對山齋、六角翼亭等,佈局巧妙,姿態秀美,是山莊湖區遊覽的勝境之一。

以後帶著家人,還的去一趟!








五品帶磚護衛


首選蘇州,秋天去最合適。

蘇州的秋雨不絕,黃了樹葉,涼了天氣,紅了石榴,將秋色越染越濃。雨天最適合做什麼?當然是留得殘荷聽雨聲。

本人整理了蘇州6個最適合聽雨的地方,秋天去,剛好。

最古意——西山東村

雨意中的青石板橋

西山,太湖最大的島嶼,與外界的交通全靠跨湖大橋,就像是一處世外桃源。西山島上有許多藏於深閨的明清古村落。

很多年前由周迅、黃磊主演的電視劇《橘子紅了》,劇中文靜美麗的少女、古色古香而又沉悶壓抑的老宅,滿山黃橙橙的橘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老宅的拍攝地就位於西山島上的古村——東村。

東村建村於秦末漢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東園公曾隱居於此而得名,古稱東園村,簡稱東村。這裡很多宅子還是清乾隆、嘉慶年間造的,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為石板與青磚原貌。

《橘子紅了》中的老宅就取景於當地的敬修堂,類似這樣保存完好的古宅在當地有近20處。這裡的古宅多為前後幾進,庭院深幽、錯落有致。

雨天在古宅、村落間漫步,聽聽雨落在天井裡、青石板橋上的聲音,別具風味。遙想當年的豪門大族,風流韻事,都被雨打風吹去,而今只剩古老的院落,精美的雕花,以及青石板上時間留下的痕跡,不由讓人感嘆歲月的滄桑,時光的流逝。

最氣質——蘇州圖書館

玻璃窗內聽雨聲

看書大概是最適合雨天的活動之一了。躲進圖書館裡,聽著窗外滴滴答答的雨聲,靜靜地捧一本書,能夠拂去所有的煩躁與不安。

進入圖書館內還別有洞天,小池淺淺縈迴,六角亭恬靜佇立,長廊悽悽蜿蜒,古樹靜靜糾纏,還有小洋樓挺拔屹立——這就是天香小築了。天香小築建於民國,琉璃瓦頂,花磚鋪地,美得典雅而洋氣。

最氣質——蘇州圖書館

玻璃窗內聽雨聲

看書大概是最適合雨天的活動之一了。躲進圖書館裡,聽著窗外滴滴答答的雨聲,靜靜地捧一本書,能夠拂去所有的煩躁與不安。

進入圖書館內還別有洞天,小池淺淺縈迴,六角亭恬靜佇立,長廊悽悽蜿蜒,古樹靜靜糾纏,還有小洋樓挺拔屹立——這就是天香小築了。天香小築建於民國,琉璃瓦頂,花磚鋪地,美得典雅而洋氣。

雨天捧一本書在室內或廊內閱讀,淅淅瀝瀝的雨聲伴著內心清淺的閱讀聲一齊從瓦簷滴落進一片芬芳裡,有細細的花開聲落入耳際。在自然裡閱讀,大概最能洗滌靈魂。

最佛系——西園寺

抄一段經 手捧虔誠

若說深山藏古寺,西元寺是特例,這座佇立七百年的古剎,離市井很近,更確切地說,一河之隔。去西園寺,得過兩座橋:一曰智慧,一曰福德。橋那邊是熱鬧喧囂,橋這邊是佛門淨地。

秋天的西園寺最適合來,高大的古銀杏樹金黃色的樹葉映襯著黃色的廟宇牆壁,肅穆而又靜謐。

若趕在雨天,沙沙的雨聲伴著渾厚的木魚聲和悠長的誦經聲,再浮躁的內心也被這聲音沖淡,變得平靜、祥和。手抄一段經書,品一壺茗,迴歸清淨之質。

最詩意——陸巷古村

邂逅一個丁香般的姑娘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這首《雨巷》可以說圓了多少文人墨客心中對江南女子的想象。若說蘇州最符合這首詩意象的,大概只有東山的陸巷古村。

陸巷古村源於南宋,村裡完整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傳統民居,小橋流水,古樹參天,村民們世代沿河而居。村中明代老街、三元牌坊古色古香,還有各種廳堂、名人建築鱗次櫛比。

而最有意趣的還是六條直通湖畔的巷弄。雨中走進幽深的巷子,彷彿走進悠悠的歷史長廊。一間間的老房子,斑駁的白牆露出內裡的青磚,屋簷下往下流淌的雨滴,砰落在已被踩得鋥亮的青石板路上,滴滴答答的聲響撩撥著過客心中懷舊的情思。

是這樣的小巷、一個丁香般的姑娘驅散了詩人心中的鬱悶。也讓每個走過青石板巷的過客都不由悵然又期望:或許也能邂逅一個撐著油紙傘,冷漠、悽清又惆悵的江南姑娘呢?

最文藝——拙政園、滄浪亭

留得殘荷聽雨聲

古代文人大多愛雨,造個園子也要為聽雨賞雨而專門造一處樓閣。再植幾叢芭蕉,留下滿塘枯荷,“雨打芭蕉”“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全來了。

蘇州園林裡,拙政園便是一個聽雨的好去處。拙政園的 “聽雨軒”、 “留聽閣”,都是為了聽雨賞雨而建。

聽雨軒和留聽閣兩處都以雨聲取境。聽雨軒門前門後各種一叢芭蕉,輔以幾竿翠竹,雨打芭蕉之聲自古就是文人雅士所鍾愛的,一句“芭蕉葉上瀟瀟雨,夢裡猶聞碎玉聲”便可見一斑。

而留聽閣邊的池塘裡則種滿了荷花,夏天有接天蓮葉的美景,秋冬的枯葉殘荷則是另一種意境了,“留得殘荷聽雨聲”,留聽閣便因此得名。

滄浪亭也極適合下雨天逛。

當年蘇舜欽懶得買其他植物,造園時便用了大量的竹子,晴天時綠到發光。而雨天時,雨水打在萬千竹葉上,交錯有聲,急促而清脆,其間還夾雜著竹葉摩擦的聲響,有些“嘈嘈切切錯雜彈”的感覺,頗有意趣。

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游走。欣賞著茶的舞姿,傾聽著懷舊的音樂,過去的時光彷彿又回到了眼前。











美麗民樂


什麼地方特別適合聽雨,看起來提問者似乎很浪漫,如果說喜歡聽急促的陣雨,海南三亞比較合適。而到陰雨濛濛的地方,則要看季節和地域。

陰雨形成主要受天氣系統季節性影響,時空分佈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總體4月到9月南方雨季多,北方6到9月雨季多。

春季適合聽濛濛細雨的地方(主要指旅遊景點)主要地域包括長江以南地區,如桂林(包括陽朔)比較適合,煙雨桂林很有詩意,除了聽雨,很多畫家特別中意桂林的煙雨氣候。

初夏梅雨季節,長江流域一帶,包括嶽麓山、岳陽樓、衡山等

盛夏北方哈爾濱,南方廬山、黃山等

秋季西北東部、長江中下游武夷山、西南地區雲南昆明、麗江、四川成都、貴州黃果樹等

冬季中東部地區桂林、廬山等。

感悟:喜歡聽雨的人,溫柔、細膩、體貼,性格帶小內向,建議多參加團體性旅遊活動。


啊喜


若是聽雨的話,我個人偏愛淅淅瀝瀝,纏綿的細雨。\r如此便是浙江麗水雲和縣了,遠離都市,隔絕塵硝,剩下的只有迷霧中層疊的山巒,細雨下柔情的湖面,一滴一點,點點敲進心頭。\r一壺雲河綠羽,亦或是仙宮雪毫,讓人只想蝸居在這小小一方天地。\r雲和的梯田也是一絕,田中的水和河谷中的水蒸發而上,受氣流影響而形成雲海,水份又被林木充分吸納,化為雲霧煙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