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智能存款利率普遍達到4%以上,為何有些人不敢存入呢?

東震木


在這裡告訴大家民營銀行其實很安全,大家放心的投資。

民營業銀行有正規的金融牌照。銀行所推出的任何金融產品都會在銀監會進行備案。受銀監會監管。

大家現在通過第三方平臺購買民營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是在4%到5%。符合市場的平均水平。所購買的定期理財,銀行視為存款享受50萬保額。而且像振興銀行,藍海銀行,億聯銀行這些民營銀行都有自己的風控系統,所投資的項目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大家可以放心購買。




AI財說


我也跟妻子推薦過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產品,有的銀行利率甚至高達6%。比普通銀行3.3%~3.5%的利息,要高出太多了。可是妻子並不太接受。為什麼呢?


第一,這些存款是5年期才能達到相應的利息,時間太久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並不願意將錢長期存到銀行,畢竟感覺一存就貶值。相對於過去房價幾年就能出現翻番的情況,人們很少再願意長期投資了。

第二,這些銀行你見過嗎?其實過去幾年人們頗受P2P平臺爆雷之苦,很多人的投資理財錢全部血本無歸。對於這些銀行,大家實際上並不瞭解,周圍也沒有相應的網點讓我們去熟悉。誰又能願意將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錢,託付給這些不知名的陌生銀行呢?原先的P2P平臺不是也包裝成類似銀行的金融公司嗎?

第三,存款安全嗎?雖然,我們都知道存款是受到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可是我們的錢究竟去了哪裡?又有誰能知道?這些民營銀行的存款多數是通過網絡存款的方式吸儲的,普遍不熟悉這樣的方式。很害怕這些錢被挪作他用。而且我們存款只是到所謂的金融平臺或者APP中操作一番,甚至連個實體卡都沒有。尤其是大家也知道,收益越高、風險越高的道理。你光用嘴說多麼多麼的安全都是無用的,要人們普遍真正的感受到存款是安全的,人們才容易接受。


所以,現在民營銀行通過網絡吸儲存款也是處於一種實踐模式,規模並不是很大,而且人們接受度也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相信隨著人們接受程度的提高,這種方式會越來越流行的,會進一步壓縮各大國有銀行吃利差的空間。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們給銀行創造的利息要比他們付給我們的利息要多得多。比如2018年的工商銀行年報顯示,2018年工商銀行利息收入是9480.91億元,而利息支出只有3755.76億元,銀行留下的利息淨收入是5725.18億元。

其實,從道理上來講,銀行應當是以金融服務為主要收入的來源,而不是吃利差。金融行業的本職工作就是金融服務,放貸服務你收取手續費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結餘大量的利差呢?畢竟創造利息的都是所有貸款人,可以說是整個社會,這實際上是一個社會的巨大負擔。所以,未來銀行方面還是會推動不斷改革的。

當真正的服務高效、收費透明的機制形成以後,我們金融行業才有面對國外金融行業挑戰的能力,它們才會更加的強大。


暖心人社


金老師認為民營銀行只能存款普遍達到4%以上,為何有些人不敢存入,主要有這幾點原因:

1、對民營銀行的安全性持有懷疑態度。

前幾天有一位投資者與金老師交流,詢問有沒有比較好的低風險理財產品。然後金老師說了國債、逆回購、銀行定期存款、保險理財,還有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當他聽到民營銀行幾個字的時候,就打斷了金老師說話,就講到了“民營銀行推出的產品,風險並不低吧?”金老師也就解釋了一番。

其實,民營銀行從本質上將與國有控股、參股的銀行沒有區別,同樣受到銀保監會嚴格的監管。就算是破產倒閉,存款保險仍舊會先墊付賠償50萬元以下的資金。從風險性的角度講與大型銀行是沒有區別。

智能存款的計息方式就是靠檔計息,也就是說你儲蓄在銀行的資金一年,那麼享受的就是一年的利息收入,存放兩年,就靠兩年的利率計息。當然,存款是可以像活期一樣取出的。這就有力拉動了儲蓄的利息收入,如果三年資金沒有動用,那麼就享受的三年期的利率,比一些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都要高。

2、對智能存款相關產品的瞭解程度不深。

智能存款也就在這兩年才興起,不管是理財投資者還是定期存款投資者,對這樣的產品並不瞭解。不瞭解,又怎麼敢存入呢?肯定也就不敢存入了,不管是不是民營銀行,投資者都會有所顧慮。

3、民營銀行的營業部實在是太少,不是不敢存入,而是找不到地方。

金老師日常生活的城市,除了大型商業銀行、城鎮銀行,擁有智能存款的民營銀行就沒有營業部,對相關的產品瞭解還是通過互聯網瞭解的。而很多的理財投資者喜歡進入實體營業部面對面的投資。也可以說,不是投資者不敢存入,而是找不到相關推出此產品的民營銀行。


厚金說


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今年著實火了一把,吸引客戶眼球的第一要素就是這超高的存款利率,平均4%的年利率都是往少處說了,個別銀行的智能存款提前支取的利率都在4.3%,很多銀行最高年利率都在5%以上,比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還要高一些。按理說存款收益高了是件好事,為何只是得到一小部分人的青睞呢?

第一,民營銀行的營銷模式非主流。民營銀行的營銷模式更多的是依託網絡進行線上銷售,大多數掛靠在京東金融上面進行推銷,這種互聯網金融營銷模式在成本花費上面比物理實體網點要低廉,更有提升利率的空間,對於客戶來說方便快捷,只是網絡銷售這樣的模式太前衛,很多客戶暫時接受不了。



第二,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行走在監管的黑色地帶。監管部門針對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業務並沒有一個比較完備的監督措施,只是當作存款類的業務一併監管,但是畢竟普通存款和智能存款還是有差別的,有些人甚至擔心競相出現的高利率會引發金融市場秩序混亂。監管部門已經對一些智能存款進行限額銷售,下一步還會採取其它措施。


第三,客戶質疑民營銀行的風險狀況。雖說民營銀行同樣遵守存款保險條例的規定,按照最高50萬元償付風險損失,但是和國有銀行、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地方銀行的城商行還有農商行相比,還是在安全性上讓人感覺不是那麼放心,成立時間短,民營資本波動比較大,讓客戶質疑民營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足。

民營銀行要想在今後的存款營銷中打出一片天地,不光是在利率上做文章,還是在宣傳和風控上面狠抓實幹,努力做到實事求是地宣傳,穩健、安全、合規地經營,特別是針對智能存款流動性比較強的特點,一定在銀行備用金上做牢做實,不能在這裡出現空頭的風險。


財富公元


觀點:首先,民營銀行的網點少,主要靠線上吸收存款,普及度不高

無論是我的年老父輩親戚,還是90後的室友們,很少有人知道民營銀行的儲蓄收益率比較高。

而且民營銀行線上的儲蓄產品沒有在普及度比較高的支付寶裡宣傳,似乎更多的是在京東金融這種稍微小眾一點的金融平臺。

再者,線上進行定存一般年輕人接受度更大,老年人更喜歡到大型銀行存錢

對於互聯網+定存產品,年輕人知道的概率和接受的概率遠遠比中老年人更高。

但恰恰年輕人消費一般比較大,工資還比較低,也沒有什麼儲蓄,甚至成為“負翁一族”也就導致了民營銀行吸收存款更加艱難。

而中老年人,一方面是可能不知道可以在網上進行民營銀行的定存,另一方面是擔心民營銀行破產就是風險問題,所以接受度也不高。

風險誤解,是民營銀行吸收存款最大的阻礙

大家可能都怕民營銀行破產,你的資金拿不回來。

但其實民營銀行也是受存款條例法保護的,像50萬以內的本金和利息,就算民營銀行破產了也會無條件保障50萬以內的本金和利息賠償。

所以如果你的資金超過50萬,你可以選擇幾家民營銀行進行存款。

不僅風險有保障,而且民營銀行目前的收益率遠遠高於國有大型銀行。

這也是一個投資的機會,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正確認識到民營銀行,也沒有接受民營銀行,也就導致了民營銀行為了吸收存款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

在未來,如果銀行的普及度更高,以及民眾對於民營銀行的接受度更高,那麼我相信收益率是會逐漸下降的,所以機會自己抓好。


百元理財


不敢存,肯定不敢存啊,為什麼呢?

你讓一個連貨幣基金都不敢買的人,突然去存誕生還沒有一年時間的智能存款,一款銀保監會都沒有明確表態的產品,怎麼可能敢呢?

如果你讓一個敢買P2P,並且在P2P投資混跡多年的人,他會二話不說,把暫時沒有打算的回款放到智能存款上來,把智能存款當做備用金存放。我就是這麼做的,今年P2P不太平,6月份的旁氏騙局平臺崩盤,7月份開始的自融詐騙平臺崩盤,隨後清洗了不少激進投資人,再後來波及整個行業,頭部平臺都有兩三家債轉退出速度特別慢,也正巧了,智能存款差不多就是五六月份這個時候出來的,我撤出後的資金都存放在智能存款上了。對我來說,不存在不敢存入智能存款啦。

我不敢全部存入智能存款,為什麼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款創新型產品,雖然很多民營銀行都開發了,但是沒有得到監管的明確認可,並且存在明顯風險敞口。

最近的智能存款,有些平臺限售,每天很快就售罄了,還有些平臺乾脆就暫停交易了,沒有明確之後什麼時候放開,這樣一來,智能存款更安全了。


財來不會晚


是的,在國家允許了銀行破產之後,同時釋放了一條所謂“存款保險條例”的規定,規定的就是50萬以內的存款金額,可以達到100%賠付。

即使你的銀行倒閉了,那麼你的存款資金依然會享受到一個保險的保證,受到第一時間的賠付,這就避免了許多人對於存款的擔心。

而也是藉助著這樣的利好政策,大批的民營銀行入市,以高額的定存回報率吸引投資者,希望獲得一個市場的份額和流量。

其中,大批銀行的3-5年期定存都已經突破了5%、5.6%的門檻,甚至在年底的時候,許多民營銀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達到6%的存款頂格紅線。真的是,牛!

那麼,即使這樣高的存款利息,為什麼有些人不敢存入呢?

1、他們不瞭解一個“存款保險條例”的規定,甚至也不明白“存款保險條例”是什麼機制,從而產生誤解;

2、大部分的民營銀行定存產品都是在一些APP上,適合年輕人,中老年人不會玩智能手機,自然也不懂得如何用APP操作;

3、大部分人會把這些高利息的存款和理財畫上等號,從而產生誤解;

4、因為“存款保險條例”裡的100%賠付金額只有50萬,所以許多大額資金的人不適用於這類存款;

5、大批年輕人還是偏向於理財或者有風險的投資,即使存款利息在高,他們也不願意做。

當然了!

6、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是去國有銀行諮詢相關業務的,而這些銀行裡的人也是不會給你推薦

我認為這樣的民營銀行存款,是比較適合那些喜歡長期定存,但是資金又是處於50萬或者100萬以下的。這樣你就可以通過存入不同民營銀行的策略,達到50萬以內的100%賠付保護,還能夠享受一個高利息的回報。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這正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普通投資者可以放心存入,民營銀行同樣是安全的。

民營銀行智能存款是最近兩年發展起來的新事物,是允許民營資本開辦金融業務後,新成立的銀行推出的創新型存款。

大家對新生事物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我也不例外,最初我對民營銀行並不瞭解,只知道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感覺裡面的存款業務也沒有太大優勢,於是就把他們等與傳統銀行了。

後來餘額寶收益下降到3.5%,逼迫我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先是發現網商銀行的定活寶非常好,定活兩便,利率高達3.8%,於是餘額寶資金全部轉到定活寶,這是我首次使用民營銀行存款業務。

下圖是網商銀行定活寶截圖,收益率已經降到2.8%了。


後來,定活寶收益下降到3.5%,又逼迫我尋找新的理財渠道,然後接觸到京東金融裡的民營銀行的系列創新存款產品,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受存款保險基金報障,比貨幣基金收益高、比傳統銀行存款靈活性強,比大額存單起點低,所以把短期理財資金全部轉移到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

所謂“有福同享”,作為一個樂於分享的人,我在悟空問答裡已經多次給大家介紹過這類產品,現在越來越多的開始接受創新型存款,創新型存款也像“鯰魚”一樣,正在打破原來銀行存款的平靜。

作為新生事物,民營銀行只能推出更高的利率、更靈活的產品才能和傳統銀行競爭;作為投資者,應該儘快接受新事物,享受創新帶來的互聯網金融紅利。

大家唯一的擔心是民營銀行的安全性問題,但是,50萬元之內的存款,大小銀行的安全性是一樣的,50萬以上就可以選擇大型銀行的大額存單了。

下圖是幾個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利率截圖,普遍在4%以上。



互金直通車


眼見為實,這是多數人的普遍心理。


財智成功混跡網絡多年,熟知各種存款及理財,但是時至今日,也不過是存了寶寶類貨幣基金而沒有去選擇利率更高的智能存款。


實際上,就在前幾天,也就是2018年12月19日,財智成功下定決心要往微眾銀行裡存幾萬元智能存款+,體驗一把一年利率4.5%的收益。結果,就看到了新聞,微眾銀行的智能存款+在20號晚上就要下線了。不用說,自然是泡湯了,畢竟貨幣基金裡轉到銀行卡還需要時間,再往微眾銀行轉又需要時間。


安全,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最大顧慮。


多年來,電信詐騙高發,而銀行存款丟失的事件時有發生,有的是黑客木馬,或者釣魚鏈接,有的則是銀行內鬼。加上銀行為了賺取高額佣金,經常讓存款變成保險,讓存款人承受退保鉅額損失,或者拿不到宣傳的所謂高收益。就這樣,銀行的信譽度持續降低,如今人們對於銀行已經沒有那麼信任了。


線下有網點的銀行尚且如此,看不見摸不著的銀行自然更難以得到信任。


2018年P2P平臺紛紛爆雷,同樣是金融機構,金融平臺,這種不安全感會進一步傳導到銀行層面,使得很多人對於互聯網銀行以及外地的銀行提高了警惕。


存款利率再高,本金如果丟了又有什麼用。


再者說了,據財智成功瞭解,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現在很多都可以達到4.18%的年利率,還能按月付息,與智能存款相比除了流動性差點,收益並沒有低多少,但是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網點就在附近,顯然更值得信任。


最後,微眾銀行的智能存款+暫時下線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作為一種創新性存款,顯然還未獲得央行認同,流動性存在風險。即便是未來得到認可,也會增加諸多限制,要麼利率大幅降低,要麼跟寶寶類貨幣基金一樣受限,優勢將進一步降低。


財智成功


自從去年四月份把資金從P2P中撤出以後,由於當時股市已在階段性高點,我就把部分資金存入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準備在合適的時機隨時取出來介入股市。因為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不僅具有貨幣基金一樣的便利性,而且利率也很高,比如當時的富民寶,活期利率高達4.7%。

現在民營銀行智能存款利率有些下降,但是仍然普遍達到4%以上。不過我身邊的朋友卻很少有人感興趣,通過交談了解到主要有這麼幾點疑慮:1.認為民營銀行沒有實體網點,主要通過線上交易,可靠性不如傳統銀行;2.認為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這麼高,很難產生盈利,最終會影響銀行的持續經營;3.雖然有存款保險的保障,但是誰也沒有經歷過,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些疑慮,主要還是觀念問題,也可能因為這幾年股市一直走熊,P2P也讓很多人損失慘重,所以大家的風險意識特別強。其實民營銀行的體量總體較小,即使發生經營危機存款保險完全兜得住,國家也會及時採取措施防止風險傳導。不過有一點需要特別提醒,在一家民營銀行的存款本息總額不能超過50萬元,也不能把所有的現金資產都存入民營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