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外孫一樣疼",外婆給孩子發紅包,寶媽看到金額後很無語

"孫子外孫一樣疼",外婆給孩子發紅包,寶媽看到金額後很無語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歡聲笑語,最高興的就是孩子們了,"終於又可以領到大紅包了"在傳統習俗中,過年長輩都會包一個大紅包給小輩,俗稱壓歲錢。

雖然老人們都非常疼愛孩子,但是有的老人還是會有明顯的親疏區別。比如說有的老人受"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影響,對孫子百般呵護,那對孫女卻不理不睬,看哪裡都不順眼,還有老人會對孫子和外孫也會有所區別。

比如說我一個同事的女兒明明今年已經4歲了,因為工作忙,以往過春節都沒有時間帶他回過外婆家,今年正好有時間,就帶女兒回了一趟孃家。因為在外地工作,所以是第一次去外婆家,明明對家裡的親戚一個都不熟悉,雖然他們個個都很熱情,但還是讓明明感到很生疏。

同事的哥哥有個孩子叫胖胖,比明明大一歲,從小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兩個小孩子很快就熟悉了起來,玩得很是開心。晚上吃飯的時候,胖胖的奶奶習慣性的給胖胖餵飯,拼命給胖胖夾菜吃,這時候有人開玩笑說;"做外婆的偏心啊,怎麼也不喂喂外孫呢?"外婆笑了笑說,孫子外孫我都一樣,隨後也開始喂明明吃飯。

吃過晚飯,就是發紅包的時候了,孩子們一個個都圍繞過來,左一個右一個的跟外婆道一聲"新年快樂!"外婆高興的合不攏嘴給每個孩子發了個大紅包,明明一拿到紅包,就塞到了同事的口袋裡;"媽媽,媽媽紅包給你",就打算跟胖胖出去玩了,同事心裡一動,開玩笑的叫住了胖胖,問他得到了多少錢紅包啊,胖胖高興的把紅包拿了出來,耶?兩個紅包怎麼不一樣呢?同事心裡想,打開一看,胖胖的紅包裡整整齊齊的裝著10張百元大鈔,而看看自己女兒的紅包,裡面卻只裝著10張20塊的鈔票。

老人這樣子對孫子和外孫的這種態度,令同事的心裡非常憋屈,但又不好現場發作,破壞氣氛,臨走之前,他直接對母親說,:"你從小看我就不順眼,以為女兒都是別人家的,什麼都不如哥哥,現在更是對我的女兒區別對待,大不了以後我再也不來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偏心父母的存在呢?

其實,很多老人都有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認為養女兒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都是賠錢貨,而養兒子就不同了,是家裡的頂樑柱,能夠傳宗接代,所以對待孫子和外孫的態度也是親疏有別。

這樣的景象在很多家庭裡都普遍存在,老人們的思想觀念頑固不化,很難改變。而另一方面因為女兒跟外孫沒有跟父母們住在一起,平日裡都沒有摩擦,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能忍就忍,大不了不去,或者少去。

那麼作為年輕人應該如何看待父母的偏心?

現在的年輕人,接受的是新時代的思想觀念,作為女兒們,都有著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在平日裡要多關心體貼孝順父母,噓寒問暖,過年過節,多送禮物,在父母面前多多表現自己,證明自己並不比男孩差,在潛移默化之中,慢慢改變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自然對外孫女就不會那麼冷淡了。

總之,在現實生活當中,重男輕女這種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著時代在轉變,就像當前社會流行的一句話,生女兒是"招商銀行"、生男孩是"建設銀行"隨著男女意識越來越淡薄,相信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