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換上新型智能電錶以後,為什麼有的農民說電費比以前交的多了?是什麼原因呢?

鄉間一抹陽光


沒人下來收電費了!現在全部知能電腦了,現在工作人員和和電腦費一塊費用從那兒來呀!運轉費用不是全靠你們的用戶錢嗎?還有電錶電線變壓器不都是你們拿嗎?


張三734


首先明確一點,智能電錶肯定是比以前老的機械電錶要好的。

記得小時候,小焦老家的村子裡每個月都會有電力公司的人定期來抄電錶,在過幾天就會有電費單子下來催我們交電費。那時候是一個電錶箱中的幾戶人輪流收電費,然後交給供電所。那個時候村裡的電錶是轉盤式(也可稱為機械式)的,電錶轉的時候能看見裡面的大轉盤。後來,村子裡電錶大變革,以前機械式的電錶換成了智能電錶。從此再也沒有人下來抄電錶,我們也不用再輪流收電費了。但是,村民發現,自從用了智能電錶以後,家裡的電費飛漲,這可到底是為啥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第一,智能電錶比機械電錶計電更精準。

從精確度上來看,智能電錶電路採用的是精度高的變換器,它得分辯力和精度很高,可以設計0.5級以上的高精度電能表。而且它的精度可以長時間不變,也不用輪較,安裝、運輸等對它的影響非常小。所以,智能電錶的計電精度是很高的。而機械式電錶基本上用的是磁路結構,裡面通過轉盤轉動計電,這種方式轉盤受到的阻力較大,容易非線性失真,所以為了提高計量的精準度,就會採用各種補償機制,但是採用補償機構又會降低穩定性,也不利於生產使用中的調校,因此生產精準的機械錶難度就比較大。

而且,機械錶摩擦力大,運行時間長了會磨損變慢,因此穩定性與電子錶差很多,受運輸影響,準確度也可能降低,所以在安裝之前必須重新調校。安裝運行後的表由於運行摩擦,穩定性和準確度又會逐漸變差。

所以,機械式電錶計電精確度差,在一些用電量很小的情況下是檢測不出來的(比如電視待機,手機充電等),而智能電錶卻可以監測出來並計數,所以智能電錶給人的感覺就費電一些。

第二,現在家用電器越來越多。

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所以很多農村人家裡電冰箱、大彩電、電飯鍋、電磁爐、空調等電器是一應俱全。這些電器功率一般都在幾百上千瓦,大的可以達到六七千瓦,這麼多的電器,再加上家裡再新增用電人口,智能電錶計電又精確,你說電費能不高嗎?

第三,智能電錶方便人們生活。

雖然說智能電錶比較費電,但是也還是有好處的,那就是交電費越來越方便了。以前交電費比較麻煩,必須去供電所,現在只需要在手機上一交,卡一插就可以了,連路都不用跑,是越來越方便了。

綜上所述,安裝上智能電錶後電費越來越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就是智能電錶的計電更加準確,機械電錶檢測不出來的一些小的用電行為也能被智能電錶檢測出來。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注意一些家裡用電量較猛的“電老虎”,比如電視機頂盒、網絡路由器等,平時把它們“管好”就可以省電一些了。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農村換上新型智能電錶以後,為什麼有的農民說電費比以前交的多了?是什麼原因呢?

過去農村都是使用老式機械電錶,記得以前交電費是三毛錢一度電的,一年下來也用不了多少電費,後來經過電網改造升級,把全部老式機械電錶都更換成新的智能電錶,農民卻發現電費比以前交得更多了,這是什麼原因?

在我家農村,我們也是在前幾年更換了新型智能電錶,確實交電費比以前多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造成電費越來越多了。

一、因為過去是三毛錢一度電,而且以前家用電器少,所以用一個月也沒多少電費,現在農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都買了冰箱,洗衣機,空調這些大家電了,那麼電費肯定會越來越多了,而且改造升級新型智能電錶後,電費改為7毛錢一度電了,電費比以前會高出一倍多,所以我們覺得交電費越來越多了。

二、過去的老式機械電錶,使用很多年了,難免會有點老化,計算不精準,現在的新型智能電錶計算更智能,更加的精確,我們稍微用一點電,它都能計算得到,比如手機充電器,這是很小的電流的,如果是以前老式機械電錶的話,電錶可能都不會轉動,不會計量電費,現在的新型智能電錶,都逃不過它的手掌心,少數怕長計,日積月累自然會多了,所以平時家裡電器不用的,可以拔掉電源插頭省電,比如電視待機狀態也是耗電量的。

三、我發現現在很多新型智能電錶的過載安數比以前的機械電錶更低了,我記得我家以前的機械電錶是10(60)A的,而現在改成新型智能電錶後變成了2.5(10)A的,2.5(10)A的意思是這個電錶的基本電流是2.5安,只要不超過10安電流,電錶計算是準確無誤的,10A大概承受2000w左右,我們家裡現在家電比較多的,隨便都能超過10A,超過10A後,新型智能電錶會轉得更快,電費就會越多,過去老式機械電錶承受範圍是60A,家裡家電全部加起來電流都不會超過60A,所以說這也是為什麼新型智能電錶比以前機械用電多的原因之一。


你認為新型智能電錶繳費越來越多還有其他什麼原因呢?歡迎留言,交流。


三農天地


農村還上新型智能電錶以後,為什麼有的農民說電費比以前交的多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憑良心說話,換用新型智能電錶以後,農民交的電費確實有增多問題,相對於機械電錶來說,誰否認就是在說謊話。農民也不傻,如果在進戶線上再串一個機械電錶的話,讀取的走字數會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有很多農村人抱怨,自從安裝新型智能電錶以後,加重了日常開銷的負擔。


但網上的傳言太多,說新型智能電錶有貓膩被人動過手腳。這個問題,作為一個非電力專業人士,還是不要附議為好,傳播謠言會被抓的。相信官方的解釋是最佳選擇,趨利避害,如果交電費不至於影響你家庭生活,也沒有必要斤斤計較,我們沒得選擇,電力公司就一家。智能電錶在企業生產上有質檢,然後質檢部門也會抽檢,應該不會有做手腳的可能,除非整個社會已經喪失了誠信。

電費的增多,根據官方闢謠透露出來的信息,基本上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插在電源上的電器,不開機狀態也會耗電,但以前的機械電錶不會走字,因此不耗電。二是新型智能電錶能夠檢測到待機狀態的電流損耗,因為新型智能電錶是脈衝數顯示,機械電錶則在待機狀態啟動不了。三是交電費的方式改變了。新型智能電錶安裝以後,採用的是預存電費模式,除了結算用過的電費,還要預存下個月的電費。

綜合的原因就是上面三點吧,別的就不太清楚了。但我想說的是,現在農村消費水平提高了,家用電器也多了,做飯的電飯煲,電餅鐺,燒開水的電熱壺,洗澡的電熱水器,冷藏冰櫃,取暖乘涼的空調等,都是功率比較大的電器,耗電量非常的大。相比較而言,農村的哪些貧困戶,家庭用電還是很少的。走訪過幾家貧困戶,家裡只有老式的電燈,每月消耗的電量還是極少的。

因此,覺得自己家裡電費增多了的,可以對照上面解釋的原因,來給自己家庭降速減壓。一是不用的電器最好關掉,可以用配電箱來解決,什麼線路都單獨開關控制,也避免了經常插拔的麻煩。但這個治標不治本,農村家庭很多的室內線路都存在老化現象,用的電線也是不達標的鋁線或者銅線,電器做功的時候線路自身損耗比較大。

官方的解釋很清楚,你家用電的費用,就等於用電度數乘以用電電價,費用高了肯定是用電量大了。這個解釋比較官方,等於沒說。不過自己可以在可控的範圍內,儘量節約用電吧,養成好的喜歡,隨手關燈。如果通用電壓一直是220伏特的話,我是相信是我們的電器太費電了。因為根據公式,當電壓確定的條件下,電流和功率是正比例關係。


農村老俗話


農村換上新型智能電錶以後,為什麼有的農民說電費比以前交的多了?是什麼原因呢?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民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好了。在農村裡近些年也是發生了很多變化,國家為了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是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農惠民政策。比如近些年農村裡村村都修路了,對道路進行了硬化,方便了農民的出行。另外像自來水、天然氣也逐漸進入到了千家萬戶。說到農村近些年的改造工程,其中不得不提農村的電路改造了,家家戶戶現在都換上了新型的智能電錶。可是,有不少農民朋友都在抱怨,為什麼換了新型的智能電錶以後,每個月的電費也多了呢?這都是什麼原因呢?

在農村電路沒有改造之前,經常出現斷電、停電的情況。尤其是在下雨、下雪的時候,時不時會停電,而農村電路改造之後,這樣的情況很少發生了。在以前,農村裡都是有一個專門的人來負責挨家挨戶收電費,可是換上新型的智能電錶以後,農民用電也和城裡一樣方便了。沒錢了會自動斷電了,而要想繼續用電就得續費,繳費的方式也更多樣了。既可以去電力局續費,也可以直接在智能手機上繳費。並且下載相應的APP,還能查看每個月使用了多少電及歷史電費。由此可見,農村電路改造,統一換上新型智能電錶,好處還是很多的。那為什麼有人說使用新型智能電錶以後,每個月的電費增多了呢?

有人說是因為智能電錶走得更快了,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那是因為智能電錶要比老式的電錶更加敏感了。在過去農村裡所使用的老式電錶,其實是一種機械錶。這一點很多人應該都是非常清楚的,當家中的電器使用時,在點表示會看到有一個大圓盤在旋轉。所用的電器越多,耗電量越大,那這個圓盤就賺的越快。也是因為其是機械錶,靈敏度是有點低的。

比如當家中只是一些插座的開光燈亮著,那電錶是基本上不會有轉動的。可是,換上智能電錶以後,那就要比老式電錶敏感得多了,只要家中有電器使用,哪怕是一個指示燈亮著,也是能檢測出來的。另外還包括電視機頂盒,路由器等小電器,其實它們都是“電老虎”,只要不關閉秒秒分分在偷電。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中的電器往往也是隻增不減。像電冰箱是一天24小時都不關的,還有電熱水器、洗衣機、空調、這些也成為了家中的常見電器了,所以使用的電器多了,也是電費多的原因之一。不說別的,手機現在家家都有好幾個,每個手機每天都要充電,這些都是需要耗電的。

有些人會說,那為什麼家中電器沒有增加,為什麼電費還是增加了呢?原因就是智能電錶更加精準、靈敏了。


農夫也瘋狂


農村換上新型智能電錶以後,為什麼有的農民說電費比以前交的多了?是什麼原因呢?

農村電錶已經經過了三次大改,由最開始的機械錶在10年初改為數字電錶,又在去年改為智能聯網電網。

最開始的那種電錶大家都知道把電錶倒過來那就走的很慢,基本不會走字,到10年初時改為數字電錶。這兩種電錶都可以偷電,而且很多人偷電。再到去年改的智能聯網電錶,這種電錶一安裝基本是不可能偷電了,因為每個電錶都是和電網公司聯網的,只要你家電錶走字出現很大波動,電網公司的大數據就會知道,馬上就會有人到你家來查。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仙子新安轉的電錶收的電費貴了呢?這裡主要有三個原因

1、智能聯網電錶實行的是階梯電價。現在新裝電錶不懂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家一個月用了多少度電,你看電錶也沒有用,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現在電錶上有“尖、峰、平、谷”四個電價,而且就算你不用電那電錶的數字隨時在改變,所以也就看不懂到底用了多少度電。電價也是隨著時間在改變,這就好像手機流量的閒時流量和忙時流量不一樣的價格一樣。

2、智能電錶更加靈敏。可能我們之前在家不在乎的小東西通電時在以前的電錶上是不會走字的,但就現在的智能電錶肯定會走字。比如說插座的指示燈,電視關閉後的指示燈等等東西,只要它通了電就是會走字。而且我們家裡的電線通電也會有電能的損耗,這些在以前的電錶都不會走字,但現在就是通電的電線都會走字。雖說這些只是很小,可能一年也用不了幾度電,但是確實換了新表後電用的多了。

3、家用用電量大了。在早幾年你家可能沒有現在這麼多電器,現在電器多了肯定電費就跟著上去了。還有就是現在工資高了,家裡都裝修了各種照明燈具都換大了,記得小時候家裡用5瓦的燈泡,現在家裡的燈多亮。還有就是沒有那麼節約了特別是年輕人,老人可能隨手關燈,就算到晚上只要不到那屋去都不開燈,現在年輕人不一樣一到晚上就把家裡所有燈都打開,這樣綜合起來用電量不是大了很多。(小曉媽媽就是那種到了晚上也捨不得開燈)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安轉了新電錶感覺電費變多了的原因吧!要我說其實新電錶雖說靈敏很多,但在我感覺中比之前那種數字電錶更省錢了,只要你不在尖峰階段過度用電,最後的電價要比之前還要便宜好多。還有就是要節約用電,要出門隨手關燈,不用的電器要拔下插頭,這樣一可以節約用電,二呢可以減少安全隱患。

以上是小曉個人觀點,有不同觀點及補充請留言,謝謝大家!

關注小曉每天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小曉農民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要:闢謠:農村電路改造後換得新電錶真的被“加速”了嗎?

春節回家發現農村老家的線路又進行了一輪改造,而且電錶也進行了更新換代升級,已經實現了足不出戶即可繳電費,應該說同過去的舊式電錶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轉變,以往每逢月初,電工挨家挨戶收電費的場景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在線路改造之後,電量用了多少,欠費多少,一目瞭然。

由於農村電線老化,電量損耗較大,在過去收繳電費的時候還會加上一度的用電損耗費用,而今國家規定多少就是多少錢,真的是方便了農村老百姓,當然也簡化了繳費流程。然而近幾年的電路、電錶改造下來,老鄉卻也多有反饋表示,新電錶錶速過快,每月的用電量較以往似乎有所增加,真的是這樣嗎?

早前就有媒體對新電錶被加速的事情有過報道,在一檔節目中同時用電吹風工作13分鐘對新舊電錶的用電量進行測算,結果發現兩個電錶的用電量均為0.43度。不過對於新電錶的計量似乎更加精準一些,相對而言也更加的靈敏一些,然而舊電錶則由於技術性原因相對反應不夠靈敏。從這方面來說新式電錶相對而言更加精準一些這是毋庸置疑的,而舊式電錶則可能由於機械結構或者精密性會對大家的用電量造成一定的出入,也就是誤差會相對更加大一點。從這裡來看,並沒有說新電錶計電量不準確的說法,相反來說反而是舊電錶不夠精準。

那麼為何還會有不少朋友表示新電錶用電量偏多呢?科學興農認為更多的可能是因為如今老百姓家用電器的不斷增多,家中用電量更多的緣故吧。比如說在本人小時候,爸爸外出打工,媽媽在家帶著我和弟弟,家中雖說已經用上了電,但是媽媽卻在沒必要的時候多點煤油燈,而且家中的電器加在一起也就兩盞電燈而已。一個月的用電量也就幾度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的電器也逐漸多了起來,後來家中有了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再後來家中增甜了電磁爐、電飯煲、電吹風、電風扇等,如今家中還有了電動三輪車、電動摩托車等等,這一切不都需要用電嗎?

這些物件在我們不經意間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更多的朋友還在拿過去的視角來審視家中的用電量,將用電量的增加歸咎在了電錶這裡,不得不說是我們自私心在作祟了,享受生活的同時卻打心眼裡不願意有更多的付出,或許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心態吧。


科學興農




西門觀點:電費高是事實,但電錶應該沒問題,應該比以前電工代收電費公平。

很多年齡大的人應該記得,以前沒有智能電錶的時候,各家各戶的電費由電工代收。那時候,一度電會收到一塊多甚至兩塊錢,電工從中牟利不少,但誰也沒有辦法。

好在那時候家用電器很少,基本上就一個兩個電燈,一個月用不了多少度電,電工多收費不在電錶上算計,而基本上是暗箱操作,他說一度電平均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智能電錶出現後,基本結束了電費代收現象,每家一個卡號,自己到營業廳的自動繳費機上繳,民用電每度0.44元。

智能電錶與原來的老式電錶區別就是靈敏度大,即使電器的指示燈不關,也會走字。有人說是電業局或者誰在電錶上動了手腳,這個估計可能性不大,或者說沒有。

第一因為是違法,第二是除了生產企業,一般人技術與設備動不了。有人猜測會不會是生產廠家在設計生產時就動了手腳,我覺得可能性也不大。因為還有檢驗和檢測部門,出廠前都要經過檢驗。



那麼,農村用戶(其實不僅僅是農村,城市也一樣)的電錶為什麼走那麼快呢?估計有以下幾種原因:

1、家用電器大幅度增加,耗電量肯定高。而且大多數指示燈不關,一直在耗電,冰箱,熱水器等高耗電電器持續消耗。

2、智能電錶靈敏度高,各種家電指示燈持續消耗。

3、原電路老化,耗電量大。

4、電費是兩個月一結算,用戶預存電費,到時從中扣除,有時,明明剛交了100元錢還不到幾天,怎麼突然就沒有了。

其實,這是因為你交錢的時候,剛好快到結算時間,其實你的預存電費早已用完,只是你並不知道。我就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結果到營業廳查了以後才明白。

所以,安裝智能電錶後,電費突然高了,有很多原因,但應該不是電錶質量問題。如果高的不是很多,說明正常,如果高的離譜,那就要找電業部門查明原因。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農村有很多電路在長期的使用下都已經老化,而且現在農村生活好了,用電量也大,再使用原來的線路難免會發生危險,在這種前提下,再加上國家為了讓農村早日脫貧致富,更好的改善生活,因此為農村的電路實施了電網改造,其中就有將以往的機械電錶更換成為智能化電錶,並且進一步下調了農村的電費價格。可是更換智能化電錶後,反而有老農反應電費比之前使用機械電錶還要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過去的“機械電錶”)

按說電網改造,使過去的老舊電網升級為現在的3G綠色電網,並且更換了更加精準的智能電錶,農民的用電量應該一目瞭然才對,為什麼會感覺電費更多了呢?其實原因並不複雜,首先要了解機械電錶和智能電錶的差別和工作原理。

我們觀察機械電錶的內部環境,會發現,機械電錶內部有上下兩個線圈,當有電流通過時,會產生磁力帶動電錶的轉動,但這裡有一個缺陷,就是當電流不大時,很難形成足夠的磁力帶動電錶轉動,也就造成了平時家庭中細微用電無法被電錶識別。農村人節省,大多數情況下用電都是小功率用電,因而才會有機械電錶電費少的假象。

而只能電錶更加智能化,對經過點過的一些電流都會詳細記錄,再微小的用電都無法逃脫智能電錶的記錄,因此有些農民認為現在更換智能電錶後,電費比過去交的更多了。其實,這不過是現在電錶記錄更加精確的現象罷了。

另外,還有一點,隨著現在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村裡人家裡幾乎家家戶戶都購置了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空調等等大功率家用電器,尤其電冰箱,現在基本上都是24小時使用,過去人們節儉慣了,使用電冰箱都是必須時才打開開關,現在人們使用電冰箱的頻率更加高。而到了冬季,像我們北方農村都不讓燒木柴、炭火取暖,家裡之好用空調取暖,而空調的耗電量遠遠高於電冰箱,即便每天開兩個小時,都感覺電費很多。

所以,我認為現在一些農民覺得電費比過去更多了,主要是因為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如果你還知道其他原因,歡迎留言討論。


李阿冰


農村電錶經歷了機械錶、插卡表、智能表三個階段,而農村新換上的新型電錶就屬於最新的智能表,當然這個“智能”目前只侷限在智能計費繳費方面。

而目前農村電網改革基本也進入尾聲,而一些安裝比較早的地區已經開始了第一輪的電錶輪換工作,以防止電錶出現誤差的問題。

可很多農戶表示,新安裝的電子智能表相比舊式機械錶要快不少,一個月下來比過去要多繳納50塊錢,並對電錶的準確性表示質疑。

其實與其說是新型電子智能表走的快了,不如說是新表走的準了。

農戶對智能表的曲解來源於過去生活模式。

過去農村家電比較少,除了老三件電視、冰箱、洗衣機以外,其他家電很少,而很多農村家庭對隨手拔插銷大多不習慣,而過去老式機械錶啟動電流比較高,所以這些輕微耗電行為基本不會走字。

而新式電錶靠的的是脈衝數字顯示,信息傳遞模式以1和0代替,信息傳遞準確所以很多微小電流流動也會計數。

為此有人專門做過測試。

用一隻500瓦的白熾燈接上大小相當的兩個新老電度表、按照千瓦小時一度電的公式、一刻鐘後舊電錶為0.47度、舊錶為0.73度。

就單單一個燈泡試驗就能有1.04的差距,當代各種電器的增多,不拔插頭的行為更是普遍,所以一個月相差50塊也是正常。

電錶問題關係民生,設計公司自然也是不敢懈怠,每一個電錶出廠以前都要經過層層審查,並且為了電錶的計數更加準確,國家計量裝置規程還對電錶的輪換做出了明確規定,每隔4-6年就要輪換一次,並且對淘汰下來的電錶進行細緻檢測,不合格產品就會做退回處理。

如果我們在用電電錶的過程中,對電錶數據表示懷疑,以下有兩種解決方案,以供選擇。

首先是通過村委會將問題反映廠家,並由廠家送往技術監督局進行校驗電錶,如果問題可以要求廠家更換,如果不方便送檢,可以用一些額定功率穩定的電器,比如電視冰箱,按照電器的額定功率,進行現場測算,如果電器為1000w,那麼就表示一個小時電錶的走數為一度電,如果度數對比核算數字有偏差,那麼既可以認定電錶有問題,反之則電錶沒問題。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省電小竅門。

電器在長期待機的環境下會消耗電能。

可以在電器的後方加一個帶開關插排,即便不願意拔插座,可以用開關的形式控制電器電量。

而在大功率電器選擇上,雖好選擇一級能耗的電器,拿空調舉例,一個一級能耗的空調對比三級能耗的空調,一晚上可以節省近一度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