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惠民縣準備將自然村合併17個自然村合併成一個居委會,這事你怎麼看?

生活該有的樣子啊


既然看到這個問題了我就來說一下!別的地方我無權評論。說道惠民我清楚現在的惠民實現了村村通可以說交通十分方便不像一些偏遠地區需要集中安置,惠民是個完全靠農業為主的縣。60後70後都在種地還未老可以說家裡的農用車播種的化肥的工具一大堆,住樓了不種地還好些可是不種地幹什麼去當地沒有什麼企業?一戶一院不好嗎?不用若干年後再搞什麼土牆土屋的古村落?


都要好好的166524768



(正在進行公共基礎設施施工的下坪村易地搬遷安置點新村)

西門觀點:如果17個自然村自然條件差、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特別是出現空心村現象,合併是必須的,如果不是,不要強行驅趕農民上樓。

不瞭解濱州市惠民縣需要合併的17個自然村的實際情況,所以,不敢也不能妄加評論,我就講一講我老家自然村合併搬遷的事。

我老家在山西平陸縣曹川鎮下坪村,屬於偏遠山區,原來叫大隊,現在叫村,全村682戶,2016口人,有12個自然村。12個自然村,大都分散在方園十幾裡的山溝裡。

(老家村裡已經坍塌的老房子)

我出生的自然村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百十來口人,六四年,由於連續下了一個多月雨,我家的窯洞頂上滲水、落土,父母擔心坍塌,便搬遷到另一個自然村。這個村子也就四十多戶人家,200來口人,後來雖然發展到300來口,但大部分都遷入城鎮,村裡就剩下十幾戶、幾十口人。

2018年,按照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縣政府決定下坪村9個自然村合村易地搬遷,其中,少數非貧困戶異地搬遷到縣城安置點,三百多個貧困戶易地搬遷到下坪村所在地集中安置點。

集中安置點房子根據人口多少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造,房子2018年底已經建好,並於12月6日,向社會公開發布“平陸縣曹川鎮下坪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建設項目基礎、公共設施招標公告”,現在,所有住房已經交付村民裝修,街道、公共設施正在施工。



(正在裝修的房子)

一開始,為了節省土地,政府也計劃蓋樓,但大多數村民有意見,大部分還要種地,蓋樓沒法住,農具沒地放。於是便改為小院,每口人住房面積25平,院子面積也大概25平。設計分幾種類型,50型(兩口人一室一廳一衛一廚)、75型(三口人兩室一廳一衛一廚)、75+25型(四口人老人和兒女)、75+50型(五口人老人和孩子)。

大家更關心的是每戶家庭住進去要花多少錢?易地搬遷,貧困戶沒口人補助24000元,非貧困戶每人補助12000元。新建住房每平米合計1100元左右,三口人75平的82500元,除過補助的72000元,個人再交一萬多元。村裡原來的舊房拆遷時再另外按規定賠償。我的老房子因為我已經不屬於村集體成員,只能得到拆遷賠償。

2020年,我國要全面達小康,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最關鍵的是農村,特別是居住在偏遠山區自然條件差、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貧困人口,必須脫貧,必須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和條件,所以,扶貧搬遷、合村並鎮是農村走向城鎮化、全面達小康的必然之路,也是大勢所趨。

當然在合村並鎮過程中,切忌一刀切,切忌強行驅趕農民上樓,一定要實事求是,滿足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基本需求,絕不能讓貧困戶搬進樓後更加貧困!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正在施工的街道)


西門白甫


我家是濱州惠民縣的一個小鎮上的。現在正在拆遷工作。鎮上的工作組隔三差五的就去你家裡做工作,拆遷補貼太低,低的沒法說,都不夠你再賣新家錢的還要往外貼錢。有些人不想拆遷。然後工作組的人先去黨員家,做生意的人家做工作(我們鎮上有一個門頭房叫胖大嫂包子鋪,他們家也不想拆遷,鎮上的人就來和他們說只要你不簽字我們就天天來查你的衛生,只要我們在你店裡看到一個蒼蠅我們就讓你停業整頓。)還有一個老大爺家被拆沒了,趕集時,在一個水果攤錢流著眼淚說,我們的家沒了。你說有多少人是自願的呢?我 19年11月份九街裡北扒的房子那去看的正好看到一個老人去世的,在自己家的廢墟上搭的靈棚,街坊鄰居,親朋好友,開著車騎著電動車來弔喪。我遠遠的看到這一幕時既心酸又心寒,這位老人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到去世了沒想到是在這種環境下去世的,又想想自己的房子,住了三十年了,將要失去它。還有很多黑暗的事情在這就不敢說了


人生終需努力


小吏也是鄉鎮幹部,對農村合併村莊搞社區建設,個人認為,是大勢所趨,但要循序漸進,考慮農民的實際需求。

為什麼要合併自然村?

1、將自然村合併集中建設社區、居委會,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口外流,很多農村出現大量宅基荒廢、空心化,造成土地資源浪費,村莊蕭條。一些村房屋破舊,基礎設施滯後,影響群眾的生活。

2、合併村莊可以集中佈置基礎設施。由於農村較為分散,道路、自來水、電力、天然氣、學校、醫院、幼兒園、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難以佈局,只能讓瘸腿更瘸。合併之後,集中居住可以為社區建齊這些基礎設施,讓老百姓生活更方便。

合併自然村要注意哪些問題?

合併自然村,搞新農村建設,各地都有探索。總的來看,這幾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會影響老百姓的積極性和生活便利。

1、上樓的費用問題。合併社區,肯定要建設居民樓,意味著農民要上樓。買樓的錢哪裡來?一部分是騰退宅基土地的補償(好像在10-15萬一畝)、原有房屋拆遷補償款。要關注這些補償之外,農民還需要自己再負擔多少費用。如果金額過大,很多農民可能上不起樓。

2、農民生活習慣問題。過去一家一戶的生活方式,農民節省了很大的生活成本。燒柴火、自己種菜、養雞養豬、燒火炕、自己打井,這些上樓之後肯定會造成生活成本升高。這種上升是不是老百姓能承受的?3、農民生產設施存放問題。上樓之後,農民的糧食、餵養的牲畜、農機具這些東西不能跟著上樓,這些東西怎麼存放?

4、社區管理問題。人員集中後,幾萬人、十幾萬人生活在一起,人多事多矛盾糾紛多,如何加強管理,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5、農民種地務工問題。存在合併之後,農民種地教以前遠了很多,田間管理、土地復墾都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6、重點人員服務問題。一些年齡較大的老人、殘疾人、五保戶如何上樓,如何過上好生活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也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農民才願意到社區居住,才能過上和城市一樣的日子。


鄉野小吏話三農


惠民縣的十七個村並不窮,閒散,常年失休的宅基地也不多,土地也並未流轉百分百成功,還有好多和父母祖上留下的兩處或以上宅地蓋房基於並未規劃,兩代或三代都單獨分院生活,可是不論幾代,合村並鎮只給不滿六十和剛滿十八的一處宅或兩處。超年齡的無論幾代都一處宅基,越搬越擠,越來越窮,老百姓又不傻,你們說呢?


用戶4875629976475


合村不反對,住樓不現實。現在農村確實有很多閒置宅基地得不到有效利用,變得荒廢。可以重新規劃,空出來的宅基地發展村集體產業,土地得以有效利用,村民可以就近工作,增加收入,發現特色農村產業。地方政府好大喜功的讓百姓住進樓房,是在業績上有個漂亮的成績單,對於農村來說,大部分人不適合住樓房,現在的村裡人大部分種地是副業,不在農忙季節就外出打工,但還是種地的,你讓住樓房,家裡農具,車輛,收的糧食,怎麼處理?很多農村人家裡是加工戶可以加工半成品,手工製品,有個院子可以用。住樓房難道要再去租個廠房生產東西?又增加支出?城鎮化是趨勢,是需要隨著誰會發展來實現的。政策上可以為農村人提供選擇有能力的,有條件的住樓房,退出宅基地可以給予補償或者購房優惠,村裡人家庭條例不理想的,在村裡生活成本是偏低的,先不說現在的政策要村裡人住樓房宅基地補償類的補助有多低,還要叫大部分的資金購買,就只是生活中的水電和合類生活必需品的開銷就讓很多人拮据。政策我們支持,主動權給村裡人,別拍腦袋搞規劃!


6風往北吹


如果都像這種排屋可以



大漠O孤煙


我個人不希望合村並鎮,因為還有很多後續問題得不到解決,譬如說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年輕人不在身邊,還要生活在樓上,各種不方便就不用說了。只能增加了農民的生活負擔,買房還得拿錢,水電費、物業費……各種費用,多的不計其數。家裡原來的房子還能住十年八年的,拆了有點可惜,浪費了能源和金錢。希望國家的公務員們站在農民的角度考慮一下農民的切實困難和心裡感受。


一世情緣57588


自然村還是行政村?

這是兩個概念,多個或一個自然村形成一個行政村,幾個行政村劃為一個居民社區。

合村並居,要看各地的實際情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提出決議,怎麼建設,這就是一個大問題,有的地方現在已經是居住點非常集中,每村都有四五千人,這樣的村居就不需要並居,個別地區10多個自然村為一個行政村,人口三四百口,這樣的過於散,不利於管理,所以必須要合併。

總體說,還是要按照各地黨委政府的意見去執行的,只有組織統一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就快了。





張念森


作為濱州本地人還是有所瞭解的。

首先,村居合併是國家針對農村現狀進行的改革措施,很多地方農村村居設置不合理,沒有規劃性,人口也是分佈不均勻,有的村子只有一兩百口人,有的幾千口人,不利於管理。

其次,現在積極推行城鎮化改革,不單是村子,鄉鎮濱州這些年也進行了合併,減少不必要的機構開支,推進大鎮強鎮建設。

最後,現在農村裡單純依靠土地的農戶日益減少,年輕人很多都外出打工,土地流轉政策也會加快土地集中化,這種形式下,分散的村居格式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必然會走向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