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莢螟生活習性是怎樣的?種植的豇豆被它蛀吃豆莢,該如何防治?

笠翁話農村


豆莢螟屬於鱗翅目害蟲,可為害豇豆(長豆角和籽用豇豆)、菜豆(架芸豆和地芸豆)、扁豆、大豆等多種豆科作物。

幼蟲為害葉、花和莢果,常卷葉為害和蛀入莢果內取食。

成蟲有趨光性。以蛹在土內越冬。每年6-10月是其為害盛期。對溫度適應範圍廣,7-31度均能發育,適溫為28度,相對溼度為80-85%。

防治措施主要有:

(1)田間設置黑光燈、或殺蟲燈,誘殺蟲蛾。

(2)一般發現蟲蛾增多後2-3天為卵孵化期,此時用藥效果最好,一般可選用甲維鹽加高效氟氯氰菊酯丶銳勁特、溴氰蟲酰胺等殺蟲劑噴霧,應連同花、蕾、莢果等在內。

(3)及時摘除受害莢果等,集中處理,減少蟲源。

(4)冬季翻耕土地,可殺死部分蟲蛹。



102705716761五福


豆莢螟屬鱗翅目螟蛾科,別名大豆莢螟、豆蛀蟲、豆莢蛀蟲、紅蟲、紅瓣蟲,全國除西藏外均有發生;在蔬菜種植上主要危害豇豆、扁豆、碗豆;在豆科作物種植上主要危害大豆、綠豆、檉麻、苕子等。也可以說豆莢螟是豆科植物的主要蟲害之一。


豆莢螟害蟲形態特徵

①成蟲:豆莢螟成蟲的體長大概在10毫米左右,其翅展開後在24毫米左右,顏色為灰褐色。絲形觸角,前翅比較狹長,由肩角至翅尖的近前緣處上能看到明顯的白色縱帶,近翅基的三分一處有1條金黃色的寬橫帶。

②卵:豆莢螟的卵呈橢圓形,長度大約0.5毫米左右。卵殼的表面上密佈了許多的不規則網狀,卵初產時呈乳白色,3~4小時後會逐漸轉為紅色,卵呈淡黃色時表示進入孵化期。

③幼蟲:豆莢螟幼蟲共5齡,幼蟲老熟時,其體長大約14~18毫米。初孵化時的幼蟲呈菊黃色,經1~2天會逐漸轉為白色或者綠色;幼蟲老熟時,其腹面呈綠色,背面呈紫紅色;結繭後的幼蟲會轉變成黃綠色。1~3齡的幼蟲前胸處有“山”字形的黑斑紋,4~5齡的幼蟲前胸有“火”字形的黑斑紋。

④蛹:豆莢螟的蛹體長大約10毫米,寬約3毫米,呈黃褐色,腹部末端圓鈍,有6根鉤刺。蟲繭長橢圓形,長約14毫米,寬約7毫米,白色絲質,外附土粒。


豆莢螟發生與危害豇豆症狀

豆莢螟每年能繁殖4~5代,在越冬前,老熟的幼蟲會潛伏在植株周圍的土層下結繭越冬。來年3月下旬,越冬的幼蟲便會化蛹,4月上中旬時會陸續羽化,4~5月即可見幼蟲危害豌豆,以後危害夏、秋播豇豆,11月前後以老熟幼蟲越冬。

豆莢螟的盛發期在7~9月,以幼蟲在豆莢內蛙食豆粒,受害的豇豆輕者不能食用,重者豆粒全被食空,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豆莢螟的生活習性

豆莢螟成蟲具有夜出特性,對黑光燈有較弱的趨性。白天隱藏於豆田或田邊雜草上,傍晚開始尋偶、交尾、產卵活動,羽化後當日就可交尾,隔日開始產卵,成蟲壽命7~12天,產卵時分泌黏液,將卵斜插在英毛之間,卵單產,多數散產在豆莢上,以上中部膨粒前期的豆英上著卵最多,單莢受卵量1~3粒,最多時可達10多粒,卵也可產在幼嫩的葉柄、花柄、嫩芽及嫩葉背面,平均每頭雌蟲可產卵80餘粒,卵多在白天孵化,初孵化的幼蟲先在莢面爬行,尋找適當的蛀入部位,然後在蛀入點莢面吐絲作約1毫米長的白色小囊,藏身囊內,僅伸出頭部逐漸咬蛀入莢,蟲體蛀入豆莢後,隨即分泌膠液封閉孔口,三齡以上幼蟲可轉莢危害,幼蟲還可蛙蛀入豇豆植株莖內危害,一般1頭幼蟲可轉莢危害1~3次,可蛀食豆粒3~5粒。老熟後的幼蟲會咬穿豆莢鑽出來潛入植株附近的土層下吐絲作繭化蛹。


豆莢螟的生態環境

適宜豆莢螟生長的溫度範圍20~35℃;最適生長髮育的環境溫度為26~30℃,相對溼度在70%~80%,土壤含水量10%~15%,卵的發育起點溫度13.9℃,有效積溫為67.9日度。幼蟲的發育起點溫度15.2℃,有效積溫為165日度。蛹的發育起點溫度14.6℃,有效積溫為147.2日度。在29~30℃下卵歷期3~5天,幼蟲歷期10~12天,蛹歷期9~11天。


豇豆種植如何防治豆莢螟

①農業防治:豆莢螟發生較嚴重的地區,避免豆科類作物連茬,豇豆種植時儘量選擇遠離豆科類作物的地塊,種植過豆科作物的地塊與水稻或者玉米輪作,通過輪作減少豆莢螟蟲源。

②選用抗蟲品種:選擇早熟豐產、結莢期短,抗蟲的品種,以減輕豆莢螟對豇豆的危害。

③性誘成蟲:在豆莢螟發生始盛期,利用豆莢螟性誘劑來誘殺成蟲。

④農藥防治:從豇豆進入結莢始盛期開始適時定期用藥,一般連續防治2次。

高效、低毒、低殘留防治用藥可選用50克/升蝨蟎脲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常規防治用藥可選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溴氰菊酯噴霧防治。


朋友們,關於豆莢螟生活習性是怎樣的,豇豆種植如何防治豆莢螟的問題就解答到這,感謝大家的閱讀!!!

南粵新農人每天分享各類農業種植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農業種植經驗,喜歡本條內容的朋友記得點贊鼓勵下,謝謝大家。


南粵新農人


豆莢螟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其中以幼蟲危害作物最多。成蟲體長10~13毫米,身體呈現灰褐色。老熟幼蟲體長12~18毫米,身體呈現黃綠色,有時帶紫色。

豆莢螟的生活習性

豆莢螟成年蟲常產卵於豇豆的花蕾和嫰梢部位,孵化後蟻螟會先侵入花蕾危害,繼而幼蟲會蛀入豆莢內取食幼嫰的種籽,逐漸表現為豆莢內部及蛀孔外部堆積許多糞便,從而使得豆莢失去食用價值。

豆莢螟喜高溫和高溼環境,一般在6~8月降雨較多的月份會經常發生危害。

防治方法

在農村,經常採用物理方法對其進行滅殺:可以在夜間用白熾燈加黑光燈共同誘殺成蟲。

由於豆莢螟屬於蛀蟲性害蟲,所以必須掌握在③齡以前幼蟲期,進行藥劑防治。一般在豇豆開花、結莢期間危害最大,所以應及時噴藥。農業常用藥物有:1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90%敵百蟲1000倍液,50%殺明乳劑1500倍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