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奧斯卡金像獎裡,最有含金量的是哪一屆?為什麼?

史努此


67屆吧,當年的阿甘正傳。可是代表當時的美國精神。同樣肖生克的救贖也是我喜歡的。摩根弗里曼老戲骨的精彩表演。湯姆漢克斯的阿甘演繹的美國精神。都非常精彩




699m


看很多人認為1994(67屆)奧斯卡是最有含金量的一屆,個人來說不敢苟同。

1994(67屆)

獲獎: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提名: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機智問答Quiz Show

低俗小說Pulp Fiction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題目說了是問奧斯卡含金量最高。以上五部中,機智問答估計大多數都沒聽說過,遠不如導演前一部普通人,略平庸。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這種質量普通英倫喜劇能拿奧斯卡提名我知道的時候真的是下了一大跳。至於其他回答裡的生死時速、這個殺手不太冷,他們跟奧斯卡本身就不沾邊,電影本身最多也就只能說是優秀,遠遠稱不上偉大……

至於我心中含金量最高的奧斯卡包括(排名不論先後):

2010(83屆)

獲獎: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提名:

黑天鵝Black Swan

鬥士The Fighter

盜夢空間Inception

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127小時127 Hours

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玩具總動員3 Toy Story 3

冬天的骨頭Winter's Bone

大地驚雷True Grit

科恩、諾蘭、芬奇、達倫,幾乎是現今好萊塢最出色的幾位好萊塢中生代導演同場競技,還有皮克斯的頂峰之作,最後打敗社交網絡的居然是如此套路化平庸的國王的演講,對於奧斯卡評委那些老頭子真是無力吐槽。

07年(80屆)

獲獎:

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提名:

贖罪Atonement

朱諾Juno

邁克爾克萊頓Michael Clayton

血色將至There Will Be Blood

老無所依和血色將至,千禧年後影評界口碑最好的幾部好萊塢電影之二,兩部電影不論是從技法、劇本、敘事、剪輯幾乎都無可挑剔,兩部電影的攝影更分別是狄金斯與艾斯威特的代表作,丹尼爾戴劉易斯與哈維爾巴登的演技都足以加載史冊。這兩部電影在最近BBC業內評選的千禧年百佳中分列第三與第十。喬懷特在贖罪用一個長鏡頭拍完了敦刻爾克大撤退,邁克爾克萊頓作為一部老派驚悚片也是近年難得一見。

1976(49屆)

獲獎:

Rocky洛奇

提名:

Taxi Driver出租車司機

Network電視臺風雲

Bound for Glory奔向光榮

All the President's Men總統班底

除了奔向光榮,剩下四部電影都已被加載史冊。不僅僅單純因為他們拍得好,更因為這四部電影都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揭露越戰創傷的出租車司機可以說是馬丁斯科塞斯最好的作品之一,羅伯特德尼羅奉獻出極其出彩的表演,電影甚至影響力大到讓里根險些被刺殺。總統班底作為同樣描繪記者調查真實事件的驚悚劇情片可以說是16年最佳影片的聚焦的鼻祖,雖然兩部電影我都很喜歡,但是不得不說在各個方面總統班底都比聚集更為出色。電視臺風雲中的控訴大眾媒體娛樂至上,在十幾年後來看當今的信息時代社會意義依然深刻,可見這部電影的意義。並且其中更是出現了兩個創造歷史的奧斯卡表演獎項,第一個死後被追授奧斯卡獎的演員,拿到奧斯卡男配的演員裡出現時間最少的。史泰龍的洛奇通過關注一個小人物用一個拳擊電影的外殼和出租車司機一樣展現了越戰間美國的世間百態。

1975(48屆)

獲獎: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越瘋人院

提名:

Nashville(1975)納斯維爾

Jaws(1975)大白鯊

Dog Day Afternoon(1975)熱天午後

Barry Lyndon(1975)巴里林登

納斯維爾可是被CC所收錄的電影。西德尼呂美特的熱天午後通過一場荒謬的搶劫案中的女權、學運、黑人、雙性戀、FBI展現了一個偉大而渾沌的時代,庫布里克的巴里林登和飛越瘋人院就不用多提,大白鯊對於好萊塢商業片和斯皮爾伯格的意義更無需多言,更是從此開創了北美暑期檔。

1974(47屆)

獲獎:

Godfather: Part II教父續集

提名:

Towering Inferno火燒摩天樓

Lenny連尼傳

Conversation對話

Chinatown唐人街

教父2,對話科波拉一人兩部入圍,唐人街經歷妻子被殺後,波蘭斯基被自己的壓抑與黑暗完全融合在電影中,基本可以說是他最棒的電影。

70年代之前的奧斯卡仍有許多經典的影片,鑑於時代久遠,龍哥有的也沒有看全,就不在此妄加評論了,敲字不易,如果您覺得有幫助的話,麻煩點贊、評論、轉發三連,謝謝。


龍哥愛電影


必須是第67屆。

It has to be the 67th session.

1994年絕對是電影史上的奇蹟年:

1994 was definitely a year of wond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film:

讓《阿甘正傳》 和《肖申克的救贖》同臺競爭最

Let Forrest Gump and Shawshank's Redemption compete most with Taiwan.

佳影片實在是件殘忍的事情,如果換做以往的任

A good movie is really a cruel thing, if you change it to your old job.

意一年,《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會是很有競爭

In the year of the year, "four weddings and one funeral" will be very competitive.

力的影片;

A film of strength;

沒有人會忘記 湯姆漢克斯和摩根弗里曼 這兩位

No one will forget Tom Hanks and Morgan Freeman.

老戲骨所奉獻的殿堂級演技;

The temple acting skills dedicated by the old theatrical bones;

鬼才昆汀奉獻了職業生涯中最棒的劇本《低俗小

Quentin, the ghost, dedicated the best play of his career, "vulgar little."

說》;

Say ";

要是你沒看過《燃情歲月》都不好意思稱自己為

If you haven't seen the years of burning, you're embarrassed to call yourself

文藝青年,油畫般的風景簡直美的讓人心碎;

Literary and artistic youth, the scenery of oil painting is simply beautiful and heartbreaking;

你能想象那部叫《Leon》的電影連一個提名都沒

Can you imagine that movie called "Leon" didn't even have a nomination?

有混到麼;

Did you mix it up?

《瑪戈皇后》如此美輪美奐的服裝設計居然只混

"Queen Margo" is such a beautiful fashion design that it is only mixed.

到了個提名;

Got a nomination;

光《獅子王》 一部影片就提名了三首最佳原創歌

"the Lion King" alone nominated three best original songs.

曲,《獅子王》 本來可以拿下三個小金人的,可

Song, the Lion King could have won three little golds, but

惜那年頭還沒設最佳動畫長篇;

Pity that those years have not set up the best animation long article;

我是從《變相怪傑》開始認識金凱瑞的;

I started to know Kim Carey from "disguised geek";

提起《生死時速》、《真實的謊言》,即使

When it comes to "speed of life and death" and "true lies\

一勺白砂甜糖


喜歡看電影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奧斯卡金像獎,即便不瞭解這個獎項也應該都聽說過奧斯卡電影節,這是四大電影節之一,而金像獎可以說是眾多獎項當中含金量最高的了。也就是說這是無數影視工作者所向往的一個獎項,如果有人在這個電影節當中獲獎了那就代表著他衝擊到了事業的終點。迄今為止該電影節已經舉辦了很多屆,當然每一屆當中都會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人優秀的作品。不過我感覺每一屆的含金量都是不一樣的,那麼究竟哪一屆的含金量最高呢?我認為有三屆,下面就說一下個人看法。

1994年奧斯卡

很多影迷估計和我一樣認為1994年的奧斯卡含金量很高。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在這一屆提名和獲獎的影片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三部影片,《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以及《阿甘正傳》。大多數人都看過這三部影片吧,而其中的《肖申克》在豆瓣評分當中可以說一直是居高不下的,當然這不影片也是我看過最難忘的一部,真的是超級經典也超級優秀的作品。

1975年奧斯卡

估計部分影評人和資深影迷不認同上面說法,他們更傾向1975年提名獲獎的《大白鯊》和《飛越瘋人院》等影片。的確這些影片確實是大師級作品,而且75年的提名獎項當中有很多影片在影史當中都佔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不得不說這一屆含金量確實很高。

1939年奧斯卡

如果對影視作品的歷史比較瞭解的專業影評人或者是骨灰級的影迷應該都會覺得上面所說的兩屆奧斯卡含金量和1939年的比起來差距還是有的。在這一年中出現了《亂世佳人》、《綠野仙蹤》、《呼嘯山莊》等影史經典作品,很多當時提名獲獎的作品都曾經被評選為美國影史最偉大的100部美國影片,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1939年的金像獎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了。

對於到底哪一屆含金量最高這個問題其實以我個人而言確實是比不出來,畢竟我比較業餘,我感覺1994年的比較好,但是如果真的從專業上來說確實是其他兩屆更勝一籌。不過這三屆絕對是這些年舉辦的奧斯卡電影節當中呼聲最高的,當然我認為這三屆的含金量不分高低,都很強!


愚樂觀茬家


什麼才是含金量?從奧斯卡走來的90年風雨中我們就能知道這個答案。

1927年,奧斯卡從滿目瘡痍走向百廢待又直衝世界電影頂峰,這個過程孕育了撫平戰爭創傷的《阿甘正傳》,又誕生了衝出罹難陰霾的黑馬《泰坦尼克號》,懷舊溫暖、人性現實,都是奧斯卡最安全的選擇。

所以,社會環境決定了奧斯卡的選擇,時代精神比影片本身的藝術更重要。論含金量孰高孰低,時代不同選擇不同,權威而不曲高和寡才是評價含金量高低的正確打開方式。

論權威的順勢而為,第67屆和70屆可圈可點

奧斯卡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權威是它鮮明的特點。從低谷成立到黃金時代,奧斯卡跌宕起伏的經歷就已經將權威二字展現得淋漓盡致:

奧斯卡成立之初,創始人梅耶提議好萊塢的精英分子們應該緊密相連組成團體,奧斯卡就已經成了緩解一戰矛盾的明信片。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建立,天之驕子的金字塔評審團成立,豐富閱歷最高資歷的成員組建,從裡到外濃厚的學院派風格無不彰顯權威氣息。

換句話說,奧斯卡獎其實就是美國影視藝術學院的代名詞。

第67屆奧斯卡最搶眼的《阿甘正傳》正是撫平傷口和平緩情緒的心靈導師,那傻人有傻福創造奇蹟的阿甘走進了所有人的心裡,溫暖的自強不息讓人看到希望,他的到來一舉拿下13項提名,擊退描述沉重戰爭的《肖申克救贖》。要知道在這之前曾賜予多項大獎的戰爭片《獵鹿人》,就在輿論聲中撤退擊敗。



傳統、溫情、看到希望,這是權威之下順應觀眾呼聲的趨勢,之後湧現的佳作《燃情歲月》《小婦人》都是溫暖延續的見證。看一個盛典的含金量,眾人都喜歡從最高學府的權威,最高地位的資歷擊加以評判,殊不知一部好的作品往往不全是專業人士點評、政治時代的屈從,而是民心所向的喜怒哀樂。

專業而不失大眾,權威而不失民意,這就是第67屆奧斯卡經典之處。

奧斯卡的黃金時代,最強烈的表現就是評選機制——從記名匿名投票變成現場拆密封信。這個有趣的公正形式也成了歷代其他盛典沿用的手法,無不表現公平公正的意味,也是保留專業性的權威表現。



可是,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在奧斯卡這潭清池裡,浪花飛濺之下的宣傳競爭尤為激烈,廣告宣傳、斥資製作、甚至搶佔學院派評委席,這是黃金時代的兩面性,一面是百花爭放一面是暗潮湧動。

第70屆奧斯卡的含金量可貴之處就是在“順勢而為”。這屆奧斯卡里《泰坦尼克號》成了勇闖天涯的一匹黑馬,幾乎攬獲奧斯卡所有獎項,除了最佳演員與劇本獎,這在奧斯卡的歷史裡史無前例成為最經典的標籤。


最有意思的是,這位貨車司機出身的導演預算超支之後並沒有把精力花在廣宣上,而是放棄所有費用和分紅一頭扎進海底4000米還原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感人肺腑的贏下所有口碑。

寧願專注也不花哨,表面上看這部標誌第70屆奧斯卡的經典佳作打破了暗潮湧動的非公平,實際上是順應大眾需求和時代需要的公正權威。

第67屆和第70屆奧斯卡可圈可點的地方在於,一個顛覆正統主導的權威,創作大眾呼聲的溫情;一個打破內裡的暗潮湧動,維持權威公正的曠世傳奇。

論大眾的藝術與商業,第12屆奧斯卡很藝術

含金量的標準,總容易陷入學術裡自娛自樂,而忘記娛樂大眾的普通需求,這也反映出一個長有爭議的問題——藝術與商業。

我們說商業,除了重金打造還有大眾喜愛,票房是最直接的表現;而藝術更像是小眾的陽春白雪,不夠下里巴人。這就是藝術與商業的衝突,在奧斯卡上也有明顯的表現,比如第12屆奧斯卡。

第12屆奧斯卡堪稱世界名著的翻版,在這裡可以看到津津樂道的老片《亂世佳人》,也能見到翻拍佳作《呼嘯山莊》,更有改編英國小說的《青山翠谷》。恰恰就是這樣當年觀眾愛看的“商業大片”,差點消失在資深影評人的《公民凱恩》裡。

《公民凱恩》可謂是編導專業的學生最愛分析的藝術大片,電影拍攝的表現手法、蒙太奇的後期剪輯和報業大亨的深奧思想,也成了奧斯卡評委最愛的電影之一。

號稱電影史上的十大影片,《公民凱恩》一口氣拿下9項提名卻止步觀眾的冷淡和平淡無奇的票房裡。這就是藝術與商業的悖論,眾人看到了兩極分化的極端,也為後來藝術與商業的平衡裡找到契合點,既要藝術感又要有欣賞性,便有了《泰坦尼克號》《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

儘管我們錯過了1940年代,但第14屆奧斯卡湧現的系列佳作足以震撼世界,如《公民凱恩》的專業感藝術性,《亂世佳人》的年代傳奇。

寫在最後

奧斯卡的演變經歷裡,我們看到了制度的權威和遵循市場需求的大眾化;從尊重觀眾市場的變化裡看見藝術與商業的權衡與優化。這種沒有固守己見的改革與民主,足以是含金量的評判標準,時勢造英雄,沒有哪一屆能勝任所有的優勢,就像奧斯卡作品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最有看點。

再微小的力量都有巨大的能量,我是小白說娛S姐,我相信文字的力量。 如果你也喜歡原創文,歡迎轉載、評論和點贊。

小白說娛S姐


第83屆吧。放上當年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提名大家感受一下,真的也是神仙打架啊

最佳影片:

《黑天鵝》

《鬥士》

《孩子們都很好》

《國王的演講》(獲獎)

《127小時》

《盜夢空間》

《社交網絡》

《玩具總動員3》

《大地驚雷》

《冬天的骨頭》

最佳導演: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黑天鵝》

大衛·芬奇-《社交網絡》

湯姆·霍珀-《國王的演講》(獲獎)

科恩兄弟-《大地驚雷》

大衛·O·拉塞爾-《鬥士》

最佳男主角:

哈維爾·巴登-《美錯》

傑夫·布里吉斯-《大地驚雷》

科林·費斯-《國王的演講》(獲獎)

傑西·艾森伯格-《社交網絡》

詹姆斯·弗蘭科-《127小時》

最佳女主角:

安妮特·貝寧-《孩子們都很好》

妮可·基德曼-《兔子洞》

詹妮弗·勞倫斯-《冬天的骨頭》

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獲獎)

米歇爾·威廉姆斯-《藍色情人節》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貝爾-《鬥士》(獲獎)

約翰·哈克斯-《冬天的骨頭》

傑瑞米·雷納-《城中大盜》

傑弗裡·拉什-《國王的演講》

馬克·魯法洛-《孩子們都很好》

最佳女配角:

艾米·亞當斯-《鬥士》

海倫娜·伯翰·卡特-《國王的演講》

梅麗莎·里奧-《鬥士》(獲獎)

海莉·斯坦菲爾德-《大地驚雷》

傑姬·韋弗-《動物王國》

這一屆奧斯卡金像獎《國王的演講》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三項重量級獎項,而當年的《盜夢空間》、《社交網絡》、《大地驚雷》、《鬥士》、《黑天鵝》、《127小時》也都是非常優秀的電影均值得反覆觀看。其中諾蘭的《盜夢空間》沒有獲得當年的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小李子甚至沒有入圍最佳男主角在當年也是非常多影迷心中的遺憾。











無非電影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中國人大多數肯定覺得李安拿小金人的幾屆比較經典,或者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橫掃奧斯卡的第七十屆。

我的觀點是1995年第67屆,在這屆上最佳影片《阿甘正傳》擊敗《肖申克的救贖》獲得奧斯卡,這是我最愛的兩部電影,蒂姆羅賓斯也是我最喜歡的男演員之一。

如果說含金量高,就意味著那年的作品必屬經典。我覺得要對影片相比較的話,首先你要對這幾部影片都非常熟悉,從故事到演員到場面調度甚至幕後花絮都要有所瞭解,更別說你要比較的幾部非常經典的影片,但是面對這浩如煙海的片單,我實在是力不從心,只談個人感受,我比較偏愛67屆。




壹星說娛


您好,這裡是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映畫臺灣】

有朋友覺得神仙打架,神片頻出的1994年度,也就是1995年3月的那次奧斯卡()第67屆)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屆,的確,那屆確實非常厲害,《低俗小說》《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以及後來成為無敵神片的《肖申克的救贖》,在這一年都難以拿到獎項,可見競爭有多激烈了,當然,獲大獎的《阿甘正傳》也是經典中的經典


但是我覺得1993年度,也就是1994年3月頒獎的第66屆奧斯卡,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屆,當然,個人觀點

那年的最佳影片是《辛德勒的名單》,斯皮爾伯格終於向世人宣告,自己並非只是能拍那些科幻片的導演,當他拍起嚴肅題材來,奧斯卡都要抖三抖


而和《辛德勒的名單》競爭最佳影片的幾部電影,都在影史上留下了自己很高的名聲


比如深邃雋永的英國電影《告別有情天》,多年來一直是最代表英倫氣質的電影之一,它的導演詹姆斯·伊沃裡、主演安東尼霍普金斯和艾瑪湯普森,都入圍了這次奧斯卡,很可惜顆粒無收


再比如《鋼琴課》,在前一年和《霸王別姬》一起拿到戛納金棕櫚,很強,它在這屆奧斯卡也拿到原創劇本、女主、女配,可以說是大贏家之一


最佳影片提名裡的《因父之名》,那麼那麼強大,後來也成為經典,竟然七個提名顆粒無收,不過當時已經有一座奧斯卡的丹尼爾·戴-劉易斯,後來還是獲得了三座影帝獎盃,和這屆因為《費城故事》獲獎的湯姆漢克斯,在影史上平分秋色


這屆最佳影片提名裡,還有作為首部分賬大片引進中國的《亡命天涯》,典型的好萊塢大製作,最後湯米·李·瓊斯獲得最佳男配角也是實至名歸


另外,在歐洲三大獎大滿貫的大師級導演羅伯特·奧特曼老爺子,一直不被奧斯卡待見,這次終於憑藉金獅獎打坐《銀色·性·男女<strong>》入圍最佳導演,也算是奧斯卡沒走眼的一次


另外,這一年還有像是《純真年代》《不一樣的天空》《火線狙擊》《西雅圖未眠夜》等名片加入到競爭中,也讓這屆奧斯卡錦上添花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屆,兩部中國電影,一部兩岸三地合拍的《霸王別姬》,一部中國臺灣的《喜宴》,都入圍了最佳外語片,但當年的這個獎,竟然花落西班牙電影《四千金的情人》,很多年過去了,這部《四千金的情人》早就淹沒在影海,但陳凱歌和李安卻成就為國際級導演

更值得一提的是,《霸王別姬》以戛納金棕櫚的身份,顧長衛還入圍了最佳攝影獎,雖然沒有獲獎,但這是中國電影一次零的突破


映畫臺灣


影片獲得入選資格很容易,只要在洛杉磯郡(Los Angeles County)的商業影院中放映一週,然後將相關文件發給學院。不需要花任何錢。因此說奧斯卡是有侷限的,他僅屬於美國本土的一個電影獎,之所以非常有名,歸功於美國是世界上第一電影產出國。

  為了避免過於崇尚美國精神帶來的偏見,對於專項獎(如最佳化妝、最佳視覺效果等),由學院,即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PAS,下文簡稱“學院”)內分屬不同分支(Branch)的專家們投票產生,獲得最多票數的5部(現在10部)影片獲得提名。提名採用“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  

  當影片、影人獲得提名後,再由學院全體成員投票,選出最終獲獎者。

最佳影片要求第一名得票過半(50%),因此仍然採用“偏好投票制”。其他的獎項不要求過半數,得票最高者獲獎。因此,假如選票比較分散,可能某些作品獲得25%的選票就贏了。這時,很多學院成員會覺得奇怪,因為有75%的人沒投票給它。

  而其他電影節,通常是由幾個、十幾個評委評選某個獎項,比如三大電影節,相比之下,奧斯卡有6000名會員投票,任何人都沒辦法控制票數、結果,顯然更公正。

  會員可以在提名期間,憑會員卡,在洛杉磯、舊金山灣區、紐約的商業電影院中免費觀看這些電影,還可以帶一名朋友。除了商業電影院,學院有2家電影院在3周加4個週末的時間裡,持續放映所有獲提名的電影,方便會員觀看。

  此外,電影公司為了獲獎,也會主動給學院會員寄送自己的電影光碟。在更早的時候,公司會寄錄影帶。對於電影公司來說,這很重要。

  任何會員都有資格提名最佳影片。從1944年開始,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只有5部。在2010年規則修改後,最高可以有10部電影獲得最佳影片提名。

  但學院規定,按照“偏好投票制”,一部影片必須獲得至少5%的第一排序的選票,才能獲得提名。因此,有可能某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有9部,某屆只有6部、7部,數字會變動。這樣做是避免某部電影只獲得了1%的第一順序選票,卻獲得提名的情況。畢竟,獲得最佳影片提名是很高的榮譽,不能強求。

一旦提名公佈,電影公司就會開始為投票作宣傳。據美國《遊說法》規定,每次遊說對象不得超過兩人——於是公關公司會從奧斯卡6000名評委裡,去掉“肯定喜歡”和“肯定不喜歡”的兩類,再挑選出搖擺的評委,以陪伴看片的方式進行遊說,“大概會遊說1000個評委,這就是500場電影,10個人的遊說團隊,意味著每個遊說人員要陪看50場!而陪看一場收客戶2000美元,加上各類知名刊物的影評、軟廣、硬廣,一個評獎委做下來,得獎電影花掉數百萬美元很正常。”

  同時,因為計票工作由第三方負責,沒有人知道誰投了哪部影片,這也使投票更公允。

  而對於同樣含金量很高的最佳外國語,規則則是一個國家只能選擇一部影片,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評選(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則作為3個地區,分別申報)。這由各個國家決定,學院不會干預。這種類似“世界盃”的參賽方式,主要是精力所限,否則看不完。

  所有申報最佳外語片的影片,經過篩選,形成一個“短名單”,最後再選出提名的5部影片。

  “短名單”包括兩部分,一是志願者打分,選出的前6名,叫“選6”;二是由外語片執委會成員選出的另外3部影片,叫“加3”。“選6、加3”後,得到9部影片,即“進9”,就是完整的短名單。

  和志願者不同,外語片執委會成員約20人,都是傑出的電影人,他們看過的片子,比志願者要多。設計這樣的規則,是為了平衡,防止志願者團隊漏掉好電影。之前巴西的《上帝之城》、羅馬尼亞的《4月3周2天》這樣的優秀作品,都沒能得到最佳外語片提名,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在公佈提名前的週末,學院在洛杉磯、紐約、倫敦組織3個提名工作組,其中洛杉磯20人、紐約10人。3個工作組利用週末3天時間,觀看短名單的9部影片,然後匿名投票,得出5部最佳外語片提名。

  最佳外語片同樣由全體會員投票產生。但根據規則,會員需要看過所有提名作品後,才能投票。為了使更多人給最佳外語片投票,學院會給會員送去提名名單。

  但在獲得提名的外語片中,通常只有1-2部在美國公映,往往最好的外語片,並沒有在美國發行。因此,最佳外語片獎有可能變成“最佳已知外語片獎”的風險。

  媒體對此也有一些猜測,也存在一些國家在申報影片時,試圖“投其所好”——比如申報一些二戰題材的影片,因為以前的志願者、工作組中很多人有二戰經歷。但總體上看,最佳外語片與政治、題材關係不大,更多的是電影本身的品質。

對於奧斯卡只愛主旋律,不愛科幻片的說法,其實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這個主旋律一定是有好的載體支撐才能拿獎。比如《Argo》即《逃離德黑蘭 》(2012) 就是一部很棒的主旋律加好的載體的典範。(主旋律,孤膽英雄拯救世界,好的載體,三段式)至於科幻片,相信大家都知道《2001太空漫遊》吧,還有《地形引力》、《黑客帝國》、《千鈞一髮》、《終結者》、《蝙蝠俠:黑暗騎士》等等,都只是提名,外加拿到技術類獎項,卻在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上敗給其他電影,

1968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是《奧利弗》,一部名著改編電影。《2001太空漫遊》這樣一部製作精良,富有懸念的電影,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恐怕和庫布里克特立獨行的性格有關(不願意和某些當權者妥協,也不願意去遊說),還記得威爾遜的《公民凱恩》也沒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麼,他倆可真是難兄難弟了,庫布里克後來在美國一直沒能籌到錢拍片,被迫移居英國,而奧爾遜因為《公民凱恩》得罪了當時最有名望的當權者,加上他自己的作品在節奏上出現了無可挽回的紕漏,所以沒能問鼎奧斯卡。(這倆部片子在主旋律上,前者達到要求,後者沒有。在載體上,都是自成一體,並非類型片典型的三段式,又加上個性和政治因素,故沒能得獎。)

我覺得最叫冤的還是世紀大作《黑客帝國》,當時拿了好多提名,最後卻只拿了一堆技術獎。居然敗給《美國麗人》我至今沒能看過開頭的一部片!!!看了卓斯基兄弟的履歷後,我覺得他們沒得獎是必然的,他們居然也屬於特立獨行一支!!!!

鑑於篇幅,我就不說其餘的電影了,說說奧斯卡篩選出來極其優秀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外國語吧,特別是李安和黑澤明兄的。

最佳影片,實至名歸的,

2006年獲獎的《撞車》2002年獲獎的《美麗心靈》1998年獲獎的《泰坦尼克號》1995年獲獎《阿甘正傳》1994年獲獎的《辛德勒的名單》1992年獲獎的《沉默的羔羊》1987年獲獎的《野戰排》1973年獲獎的《教父》1941年的《蝴蝶夢》(1928-2014,9/86屆)

(居然沒有《美國往事》、沒有《美國x檔案》、沒有《搏擊聚樂部》!!!etc)

最佳外國語,實至名歸的,貌似剝離了美國這個主體,好作品層出不窮哈,

第20屆 1947 Shoe Shine擦鞋童(意大利)

第21屆 1949 Monsieur Vincent文森特先生(法國)

第22屆 1950 The Bicycle Thief偷自行車的人(意大利)

第23屆 1951 The Walls of Malapaga 馬拉帕加之牆(法國/意大利)

第24屆 1952 Rashomon 羅生門(日本)黑澤明

第25屆 1953 Forbidden Games禁忌的遊戲(法國)

第26屆 1954 (未頒獎)

第27屆 1955 Gate of Hell地獄門(日本)

第28屆 1956 Samurai, The Legend of Musashi 宮本武藏(日本)

第33屆 1961 The Virgin Spring處女泉(瑞典)

第37屆 1965年 《昨日、今日、明日》 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 (意大利)

第43屆 1971 Investigation of a Citizen Above Suspicion 對一個不容懷疑的公民的調查(意大利)

第48屆 1976 Dersu Uzala 德蘇烏札拉(蘇聯,日本)黑澤明

第51屆 1979年 《拋開你的手帕》 Get Out Your Handkerchiefs (法國)

第56屆 1984 Fanny and Alexander 芬妮與亞力山大(瑞典)

第61屆 1989年 《征服者佩爾》 Pelle The Conqueror (丹麥)

第73屆 2001年 《臥虎藏龍》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中國臺灣) 李安

第74屆 2002年 《無主之地》 No Man's Land (波斯尼亞) (節奏和主題好,畫面差)

第79屆 2007年 《竊聽風暴》 Leben der Anderen, Das (德國)

第84屆 2012年 《一次別離》 A Seperation (伊朗)

(1928-2014,19/86屆)

看完這個名單,以及瞭解故事內容的朋友,應該明白為什麼外國語老是爭搶那麼激烈了吧,全世界的優秀電影都在爭,又不涉及美國主流價值觀和三段式,自然評出了很多好電影。但是,這裡面也是有門道的,奧斯卡不喜歡直接抨擊政治的作品,卻喜歡探討人性又符合普世價值觀的電影。

總而言之,不是所有好的電影都能進奧斯卡,因為涉及的因素太多,除了片子本身質量,導演本人對美國政治的態度,對於奧斯卡遊說的理解,和資金支持的力度,當年好片的產量,評審的實效性,都或多或少影響著最後的結果,當然,我們也得承認,奧斯卡的確評出了許多優秀的電影,讓這些電影得以讓更多的人看到,讓這些電影的導演得以繼續拍攝其他更具挑戰力的作品。






球一匹


是奧斯卡金像獎哪一屆含金量最高,而不是哪一年出的電影質量最好。如果好片很多但是都被奧斯卡忽略了,那麼明顯不能認為那一屆奧斯卡獎的含金量高。所以我們應該比較每一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名單來決定。由於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單很長時間只有五部,所以我覺得要是其中至少三部是公認的影史經典,那麼那一屆的含金量就很高了。如果五部提名作品全都是公認的影史經典,那麼那一屆的含金量一定是最高的。那麼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呢?

有。

1975年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有:米洛斯·福爾曼的《飛越瘋人院》、庫布里克的《巴里·林登》、西德尼·呂美特的《熱天午後》、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羅伯託·奧特曼的《納什維爾》,最終獲獎的是《飛越瘋人院》。這五部影片的導演無不是電影史裡響噹噹的人物,而這五部影片則都是他們的代表作。這五部可以說全都是公認的影史經典。因此說這一屆奧斯卡獎含金量最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