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實體店面積大小是如何確定的?有什麼可參考的標準嗎?

流浪帆舟


【靈獸山】觀點:門店大小關係著投入成本以及運營壓力,對實體店的確是十分重要。如何界定脫離不開業態模式、市場容量、消費頻次、可持續以及不確定的物業條件這幾個因素。其中既有門店選址邏輯,也包含了運營能力,更有線上線下流量佔比的影響。總的來說,門店的大小界定要根據自身需求與流量運營。

一、業態模式與服務功能是基礎

業態模式是決定門店面積的基礎,每個業態都有其定位和服務功能。比如音樂培訓學校就會有鋼琴房、薩克斯風教室、還包括單人房和集體教室、當然還有前臺服務等等。洗衣店除了前臺還有洗衣間、晾曬區,甚至還有裁剪處等。其中有些是業態的基本功能,有的可以根據市場有所增刪。

門店運營模式也決定著門店大小,其核心是線上和線下業務的側重點或是佔比,線下體驗為主或許就要考慮面積夠不夠用,流量以線上為主並變現,成本就會更多投入,而線下的投資就會少,因其服務的側重點而減小門店面積。

看本質,不同的業態定位不同,但其模式決定了核心功能,這些功能有的是標配不能取消,但可以調整功能區塊的大小,這是設計問題。有些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但總的原則不變。這些對連鎖行業來說是基本成型的模塊,而對單店業態則需要很好的把控。

二、市場需求與復購流量是核心

市場需求容量是門店大小的核心之一,需求容量就是消費群體的數字量化。除了第一條提到的線上線下業務的佔比,線下門店的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決定面積大小。這個點位需要對有需求用戶做具體的測算和預估,包括對周邊人群數量和年齡特性,以及消費能力的論證,從而提出數據作為考量。

流量是本質,也是實體門店的最重要指標,這是選址的核心。不過門店還有一個復購流量的要素,我們可以理解為流量的週轉效率或者消費頻率。這個數據在初期確定門店大小時可能還不夠精準,但還是要考慮。

看本質,市場需求與復購流量是基於選址邏輯的指標,實質是基於流量的轉化率、復購率和裂變級數的測算,同時對周邊人群、流動人群、競爭力的論證。

三、持續運營及盈利能力是推手

運營是所有業務的核心,從互聯網角度看,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和內容運營等,從線下門店看,還要有具體的流程、標準以及供應鏈和財務等精細化運營。如果運營能力很強,在界定門店面積大小時,可以考慮面積大一點,從而留出業績成長空間,反之就要考慮成本投入,重點是運營能力是可持續的,而不是一次營銷活動或者一次聯盟引流的偶然性。

運營能力也決定著門店的盈利能力,包括現金流和利潤獲取能力。現金流和利潤孰重孰輕都知道,如果現金流較強,門店可以持續獲得流量。如果利潤不錯,門店的大小隻要合理就不會有大問題。

看本質,運營能力其實並不能決定盈利能力,最終還是由現金流和利潤來表現。但運營能力強大,門店會有持續的發展,盈利能力好能賺錢,就考慮怎樣獲得更多的精準用戶。但無論如何,都需要準確有效的調查。

四、選址物業的綜合考慮

無論以上三點如果精準的定位,但在實際實體門店選址中往往並不如意,比如面積太大、複式結構、臨街背街、交通阻斷等等。現在的房屋結構很多相似,也有很多非標品。其實就是不能滿足門店經營需要。

有些業態是沒有問題的,比如便利店或餐飲店,但有些就差一些,尤其對投入成本較大的業態。這就需要對選址的物業和業態模式,做一個平衡。平衡的重點是運營產出和成本投入的財務測算。

財務測算的本質,是對營業收入和費用的規劃,也是對市場成長的預期。無論如何界定門店的大小,最後的測算是必須有的,如果發現盈利能力不足,考慮門店小點或者不運作都是正常,或者可以植入其他的業務板塊都可以研判。

五、結語

門店大小的界定還要考慮未來的業務成長空間,需求和用戶上升都會影響門店大小的界定,但在新零售的趨勢中,或許都不重要了。對實體店來說,最精簡、最高效、坪效的最大化才是唯一原則,而將省下來的錢用於重要板塊,比如渠道和營銷方面應該更加理想。

我是靈獸山,20年零售踐行者,100餘家零售諮詢項目!關注戰略、增長、升維轉型、社交裂變、流程再造、供應鏈管理。歡迎關注!皆是原創!期待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