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何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

褪色的愛4


人類真的沒有三歲前的記憶嗎?

我不知道自己的親自感受是否真實,我18個月被父母送回山東的奶奶家扶養,也許我真的很難養,鄰里異口同聲這個孩子養不活!我的朦朧記憶,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哭”,並且看見一個大院養了 很多牛🐮,我一點點長的、一直在找這個記憶中的場景!每當我問起來這個姑姑,奶奶都說我在“瞎說”!

也許這個朦朧記憶太神奇,我結婚帶我愛人回老家(我15歲返回大連,為找工作做準備),又提起我記憶中的場景,姑姑說:不可能的,18個月的孩子沒有記憶!的確有那個養牛的三隊大院是集體的,也就是我朦朧記憶的第二年,就不養了!我姑姑說、小孩不可能有那個記憶!

我今天已經五十六歲了,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那個朦朧記憶!我真的好奇怪!

我是“酒人老呂”您也有這樣怪怪的記憶嗎?



酒人老呂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您提到的這個問題,是嬰兒期遺忘,往往在特定的年紀之前,那些事情都無法回憶。比如你媽媽某天突然告訴你,說你小時候總啃別人的腳,你會大吃一驚,然後不信。

當然這個年紀是不一定的,有些人是3歲,有些人甚至能到8歲,8歲前到事情全都遺忘。

這主要和我們掌握語言的年紀有關,當沒有語言的時候,我們不能存儲任何形式的早期記憶。沒有語言輔助,小孩往往職能記住12-24小時內的記憶,真可以說比魚也沒好哪裡去了。

漸漸長大,我們的海馬區有新的神經元生成,加上語言/音樂/場景畫面等記憶更為立體,我們往往有很多有迴路的記憶,很難遺忘。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0-3歲被稱為“嬰兒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段時期。在這三年的時間內,幼兒學會了走路、說話,形成了對事物的基本認知,可以說是一個人一生中學習效率最高的一段時期。但是,為什麼成年之後,我們卻忘記了兒時的這段記憶呢?

所謂嬰兒期記憶缺失,並不是說嬰幼兒沒有記憶力(實際上2個月大的嬰兒能記事24小時),而是說成人之後,我們不能從大腦中提取到3歲以前的記憶!

美國最新一期的探索者雜誌上登出了明尼蘇達大學認知心理學家的解釋。他們認為,我們大腦裡沒有存儲任何形式的我們可以想起的早期記憶,這主要是因為嬰兒時期人類還沒有掌握語言能力。早期記憶一定是通過非語言的形式得以記錄的,推而進之,人類就不能用語言講出他們的早期記憶。

有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在出生後,大腦皮層和海馬區還會繼續發育,皮層還會再形成很多突觸和髓鞘,海馬區也會加入無數新的神經元,新神經元生成的減少會損害新記憶的形成。然而海馬區一旦有新的神經元生成,也會影響到現存的記憶,新神經元會重建海馬區的迴路,這些新建的迴路就影響到了已有迴路裡的記憶。

多倫多兒童醫院神經生物學實驗室的Katherine Akers稱“嬰兒期遺忘指的是人們對於出生後頭幾年記憶的缺失,大部分人記不住兩三歲時發生的事情。但似乎並不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記憶能力!例如你的3歲的女兒可以詳細地敘述去動物園的經歷,前幾天去看望了外公等等。但當她五歲時,她就忘掉了這些記憶。”

通俗的來講,就是嬰兒時期腦子長得太快,以至於把記憶快速“抹去”了!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極為精密的器官,是人體的指揮中樞,在大腦上的生物學難題佔了生命科學難題的很大一部分。人類為什麼會喪失三歲前的記憶?

這需要知道人類的記憶是被保存在哪裡?現在關於此問題的主流看法是:記憶被保存在神經元與神經元的連接處,神經元與神經元靠突觸連接,所以記憶大概就保存在突觸這個位置,被編碼在蛋白質之中。

人在剛剛出生時,由於人體構造的原因,剛出生的嬰兒頭部是發育不健全的,在出生後的一年半時間內,嬰兒頭部內的突觸會短暫的增加,而且是巨量的,也就是神經元與神經元的連接會增多,這幾乎是成年人的兩倍。

為什麼會增加那麼多?

主要是應付嬰兒在剛到這個世界上需要認知、感受的東西太多,他們靠聽、觸摸、舔、咬、看來學習這個世界,他們需要認識的東西太多,而過量的突觸保證了學習可以進行下去,以便可以迅速的建立對這個世界的印象。

到了三歲之後,幼兒已經基本瞭解這個世界了,也學會了說話、走路、躲避危險等基本技能,大腦是一個耗能器官,過量的突觸連接更會加劇耗能,所以大腦會進行自我的清理,清理冗餘的突觸連接,這樣的話,大量的關於3歲以前的記憶都會消失,而一些被強化的連接會留下來,所以有時候你甚至會觸景生情,突然的回想起兒時那片段的回憶。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


科學船塢



手機用戶糖畫糖


如果問你,昨天去了哪,見了誰,幹了啥,你肯定都記得清清楚楚。但如果問你,小時候說過的第一句話?認識的第一個朋友?肯定就答不上來了。為什麼我們都不記得3歲前的事兒呢?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童年失憶症”。

實際上,人在6個月大時,已經可以記住一天前發生的事,2歲時,可以記得一年前發生的事,但成年人卻無法提取2~4歲的記憶。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大腦顳(niè)葉中,有一個神秘的地方——海馬體,專門負責收集神經元傳遞的信息,並把信息儲存為長期記憶。但海馬體的容量有限,小孩子的神經元長得又快,嬰兒時期每秒產生的新神經元多達700個,新神經元霸道地擠走舊神經元,甚至直接取代了它,原本串好的長期記憶迴路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人們一般很難想起3歲以前的事情。

不過某些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比如爸媽揍你揍得最兇的那次,卻被記得清清楚楚。

這是因為事情太深刻時,自我意識會與周邊的事物,如:拖鞋、皮帶、棍子等發生記憶聯想,多個神經元與海馬體串聯成網,形成了堅固的長期記憶。所以,那些善於聯想記憶的人,往往能記住更多小時候的事情。

另外一些我們以為真實存在的童年記憶,其實是大腦對我們的欺騙。

1995年,伊麗莎白·洛塔斯教授組織了一批志願者,將從他們親戚那獲得的童年故事念給他們聽,其中有些是故意杜撰的,但有1/4的志願者認為故事真的發生過,有一部分志願者在知道真相後仍然對此深信不疑。

人為什麼記憶力越來越差

小時候的事兒記不住沒關係,到7歲左右,海馬體的神經元生長變得緩慢,人們就開始擁有穩定的長期記憶了。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神經元突觸逐漸萎縮,甚至暫時失活,大腦讀取不了記憶信息,很多事情也會被遺忘。尤其在25歲以後,細胞活性減弱,能明顯感覺到記憶沒以前好。經常喝酒、抽菸、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加速神經元衰老,導致記憶力惡化。

不過話說回來,現代人健忘主要是平時的生活過於單調,疲憊的大腦壓根兒不屑於記住那些程序化的、無聊的、瑣碎的事兒。所以說,想留下更多美好的記憶,每天都要過得不一樣才行啊~


找靚機科普君


這個命題不能代表普遍性,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就可推翻。

那時,我剛入小學。有回放學回家,我偶爾問起母親:"從前我把吃綠豆湯的碗弄打,父親要打我,嚇得我鑽在床底下,那時候我幾歲了?" 母親告訴我說:"才從地裡摘回來的綠豆,你臘月生,你還沒有兩歲。"

那時,我估計可能是受到驚嚇,加深了我的記憶。

這是我的真實記憶,不是杜撰。


不同常人A


三歲之前的記憶,我記得啊!但不是很清楚,我說出來,你也沒有辦法驗證,我自己也回不到過去, 所以我自己也驗證不了,

只能是我的父母驗證,然後我父母等了我20多歲以後我才這樣問他,估計過了20幾年,他也記不清楚了😔,,除非當時有一個很好的錄像機,然後把畫面彔彔下來。

所以如果記得了什麼事情⚾️,也已經不能肯定是不是在三歲以前呢?而且去追究這個已經沒有意義了,

其實是可以記得三歲以前的東西的,只不過不好驗證罷了。


幸福生活點滴


別人我不知到,我在一歲多就能記憶好多事情。記得我剛學走路時,我姐抱我到臨村看戲,羅鼓一響,黑頭花臉紅臉的人物一走臺,把我嚇得大哭,戲也沒看成,我姐抱著我就回家了。總之,一到三歲我就能記憶很多事情,連有些夢都能記住。今年六十八了,還是忘不了…


陽光197420480


想了又想,菁媽對三歲之前的記憶幾乎是沒有的,只隱約記得三歲之後上幼兒園的一些事情,就記得上幼兒園時的作業都是被妹妹撕破的,上學就被老師批評了。

有時候媽媽跟我說三歲之前自己怎麼怎麼自己感覺都是像說別人的故事一樣,相信很多人都說記不起三歲之前的事情,為什麼呢?

主要是以上這四個原因:

1、嬰兒記憶儲存時間短

從2個月後嬰兒一般可以記得24個小時之內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會發現小嬰兒你昨天跟他說的,今天寶寶就忘記了。所以對於三歲之前的孩子教育一定是要經常耳提面命。

2、嬰兒期記憶缺失

弗洛伊德在1910年提出的,個體對性和攻擊衝動的壓抑,把早期的記憶存進了大腦的另外一個地方,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潛意識,潛意識我們是沒有辦法到達的,除非是一般有資質的人通過催眠或者其他的方式才能夠到達人的潛意識。

3、嬰兒大腦發育快,後面的記憶把前面的記憶覆蓋掉了

嬰兒在出生後大腦皮層和海馬體還在一直快速的發育,我們嬰兒出生的時候腦重是350克,到6個月達到700克,到了一歲的時候達到1000克左右,很多的突觸和髓鞘都沒有發育完

主管記憶的海馬體也會有很多的新的記憶產生,這時候就會把舊的記憶抹去了。

4、3歲前不擅長信息處理

三歲之前沒有記憶,就是因為嬰幼兒不知道怎麼把這些信息儲存在長期記憶中,而是存著是短期記憶,所以時間久了就不記得了,長大後這些記憶當然沒有了。

不少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都沒有記憶,那是不是三歲家在孩子面前做什麼都沒有關係?

實際並不是這樣的。

沒有記憶的三歲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卻是極大的。

1、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極大

記憶不記得,主要是留在孩子內心深處,潛意識裡,孩子沒有意識卻會體現在孩子的性格處。

三歲之前孩子的記憶其實對於塑造孩子的性格是非常關鍵。

2、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三歲之前遇到一些非常恐怖的事情或者一些應急性的事件,比如說遭遇到車禍或者說是其他的地震之類的大事件,會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甚至是媽媽斷奶時直接離開孩子一週來斷奶,這樣對於孩子的傷害也是極大的,孩子記憶裡沒有,但是潛意識會留下媽媽不要我的種子。

3、成人後很多心理創傷都可以在三歲前找到根源

精神分析理論發現,我們成年後很多的創傷或者很多的心理問題都可以在三歲之前找到根源,所以三歲之前記憶全記不到了,但是這些潛意識的東西會影響到我們三歲之後,通過催眠卻可以找三歲前找到了根源。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