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嘴上說保險是坑,卻還是想買?是什麼心理?

李志慨


這不就是“嘴上說著不要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嗎?

好了,說正經的。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和行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於保險的不瞭解,但又擔心未知的風險。這跟我國的大環境以及保險的大環境有關,畢竟保險一詞,在很多人心理就是“貶義詞”,就怕被保險坑,買了不賠。

那麼,到底要怎麼避免這些情況呢?這裡小保菌有幾個小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儲備保險知識

這個其實都是通用的,你要購買一樣東西,總得對它有了解吧?不然你只能聽別人忽悠,最後買了根本沒用的東西。當然你不能做到專業,但至少也要略懂一二,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做到心裡有個數。


第二:貨比三家

看到別人推銷XXX產品好的時候,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多對比幾家不會有錯的。


第三:明確相關合同規定

比如健康告知要如實告知,隱瞞的後果只能是自己吃虧。看清楚合同條款,哪些情況是保的,哪些情況是不保的,這些都是會在合同裡寫得清清楚楚的,都是有法律效應的。



就先寫這幾點,其實保險是很好的風險對沖工具,用低保費撬動大保額,保障生活中的各種風險,只是很多消費者對它存在很多誤解,以及某些保險從業者的行為攪亂了這個行業。但你要堅信,保險本身並不坑人,只有人才會坑人。


好了,我是小保菌,有任何關於保險的問題都可以向我提問或者直接私信我呀。


小保菌


有一部分的人,叫他買保險的時候,他說保險是騙人的,如果發生風險了,第一句就問,他買了保險了嗎

我來說說我的客戶的親身經歷吧,在14年我的朋友在我手上買了一份重疾險保障20萬,就是過了等待期,就有重疾保障20萬,如果沒有發生重疾,平平安安的終了可以領取20萬,交費20年,年繳6300元,附加意外險,每日住院補貼,住院費用報銷,一款綜合保障,還記得當時她很高興,她說我終於為自己買了保險,我跟她說,只是初步審核,具體要看能否審核通過,不管怎麼說我都要謝謝你,我看見很多的人都有買保險,可是別人就是不找我買,可能覺得我沒錢吧,我一家人都沒有保險,她說自己先買一份,過段時間家人也買,這樣是沒錯的,因為家裡經濟不是很好,我說可以,過了幾天合同下來了,她來我家拿,她說不要我送,她到了我家,保險責任重新講了一遍,還問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對這份保障還有疑慮的,她說沒有,簽完回執,拿著合同回家了,快到家門口的時候,遇到了鄰居,鄰居一家三口人,一共買了9份保單,覺得不夠,還想什麼時候再增加保障,可是看見她拿著保單的時候就說你手裡拿的事什麼,她說我買了一份保險,鄰居說你保險買的幹嘛,她聽鄰居這樣說,就問難道保險不好嗎,鄰居說保險是有錢的人買的保險,像你這樣的生活不要買保險了,你是吃飽了撐的,那天晚上鄰居又到她家說,我跟你說真的,保險沒必要,現在還能退的,趕緊退了吧,她聽的不知道怎麼辦了,第二天就找我說我不做了,你幫我退了吧,我說,你要相信我,第二如果你實在想不通,我可以幫你退的,跟她溝通了很久,她還是堅持要退,後來就退了,過了一段時間,她找我問還能不能再買,我說你不是不買了,怎麼現在又想買呢,她說我得了病,醫生說要花好幾萬的錢,我跟你那麼好,你能不能幫我想想幫幫我,我說實在是無能為力,那時候她才跟我說她鄰居跟她說的話,我到現在還不知道鄰居為什麼要這樣,說明自己的決定是多麼多麼的重要

生活需要不斷的學習 ,懂得分析,選擇非常重要


黃梅嬌


✍ 因無非兩種,因為對保險不懂,怕入坑;因為窮,覺得保險不能吃不能喝,加上社會上對於保險的理賠負面傳聞,比如出險時,理賠難,甚至拒賠,特別是經濟落後的地方,風險意識差,畢竟生活的壓力太大,沒辦法想太多,這個錢可以不花。

✍ 還有一點,就是保險公司的業務員的銷售方式。一般來說賣瓜的都會說瓜甜,但是從不說弊端。業務員是那提成吃飯的,賣的保險業務一般比較單一,無法理性給客戶推薦適合當事人的保險。為了業績,會瘋狂轟炸,推薦。給外界的印象就像傳銷一樣。甚至有的人一聽說對方是保險業務員,避之而不及,就怕被黏上。

✍ 客觀來講,人人都需要保險。因為風險時刻存在我們身邊。那麼,有一點就很明確,為自己的風險買單要不要花錢?肯定的。

✍ 風險值多少錢?如果單純的購買風險,花費不算很大,但是保險公司是靠吸收投保人的資金再投資賺錢的,為了讓投保人投資更多的錢,變著花樣的推陳出新,最常見的就是理財型保險。就是分紅返本利型。這種保險考驗的不止是投保人的收入承擔能力,還考驗數學能力。

✍ 如果收入穩定,這點保費不是啥問題,自然什麼,因為一旦違約,比如約定繳費十年,那麼前期繳的就打水漂了。還有,不管怎麼算,實際算下來,看著賺很多,其實不然,可能比你直接支付,購買保險要虧。如果你在經濟帳上比較在意,請事先仔細核算一下,覺得可以接受再投。

✍ 舉個個人的例子。比如我的經濟狀況不好,最有可能發生風險的是自己和家裡老人生病。那麼最起碼,我會補充一份自己和老人的醫療險。老人過了65,大多商業公司沒有合適甚至是拒保,無論以外還是醫療都會很高。而老人生病是在所難免的,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雖然現在有農村醫療,但是這個遠遠不夠,現在生病,大多都是進口藥,到時候年輕人要養小的,又沒太多積蓄,萬一發生高額醫療費用,難道真的傾家蕩產給老人看病嗎?

✍ 好不容易生活有點起色,一病回到解放前,這對於窮人家庭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我選了眾安保險的醫療險。我發現在線保險條款透明,理賠簡單,據實即可。費用雖然高但是能接受。住院險,一年一千多,後期會漲的比較高,但是這對於幾百萬綜合兜底來說已經很好了。

✍ 所以,我給家裡老人買了這種兜底險。任何產品都有市場,保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好的,你聽到別人說不需要,有可能是別人出於戒備心裡,隨便敷衍之詞。沒有完全信任你的話,說實話的話怕你騷擾,只能假話先敷衍你,就看你能否用你的專業建立信任了。





ll32022


梳理下重點:重點不在於保險這件事上,重點在於選擇判斷力上。

根源上來講:信息多而碎片化,自身又缺乏判斷力

這個也是當下社會浮躁所導致的普遍現象,由於科技信息發達,通過手機接受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很碎片,而人們工作壓力又大,懶得去判斷去思考,過得很浮躁。

碎片信息還導致了我們很難形成系統的閱讀,肚子裡沒有系統的知識來分辨所接受的信息,就是平常說的 沒有主心骨。

身邊親戚都或多或少地對保險存在偏見,再加上自己沒主見,導致行為上的猶豫太正常了。

具體現象來講:保險行業本身被一部分人攪亂了

想買又沒有買?是不是想朝你要提成,又沒好意思朝你說?

因為本人客戶接觸到數千人都是保險行業的人,我對保險銷售員極為了解,他們現在賣產品給客戶,客戶毫不避諱地向他們要提成。

原因很簡單:部分業務員為了完成自己的業績,把自己的提成分給客戶,而且這種現象太普遍,因為現在保險公司競爭太激烈,不同公司間的競爭,還有同一個公司不同部門的競爭。

所以信息太透明,有部分業務員不擇手段,能怪誰你?保險公司也有這方面的責任,天天比員工開單,哎。。。做的再好,還是逼你開單。


以上兩點,一個客觀、一個主觀,作為保險員應該心裡有底,才能不為其困擾。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分析


想買,說明他發現了自己有風險存在,無法抵禦疾病或者意外帶來的經濟損失。

說它坑,說明害怕到時候不賠,竹籃打水一場空。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掌握這幾點,理賠不犯難。

1、如實告知

大多數拒賠案例都是投保前未如實告知,比如得了糖尿病就能難在購買重疾險和醫療險了,但是你未如實告知,等到出險理賠時,就不會賠付。

2、看清條款

很多人購買保險遇到不專業的代理人,買之前說這也賠,那些賠,其實陪哪些,怎麼賠保險合同都寫的清清楚楚,如果自己沒有讀清條款,得的病合同上沒有,那麼也是不能理賠的。

3、瞭解等待期

購買保險後通常都會有等待期,等待期過後,保障才會生效,而在等待期內出險,保險是不賠償的,所以購買保險時一定要了解等待期,儘量等待期過後再體檢。


保準老斯基


感謝題主提出的問題。

說保險是坑可能在他們的接觸和認知中,推銷保險的人更多是為了完成自己業績而對險種優勢過度吹噓的美化,而對弊端則遮掩不談,客戶對保險產品不能客觀全面的瞭解。

想買則是因為保險的確有其優勢,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有一份適合自己或家庭的保險對於生活質量保障和幸福感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謝謝~[呲牙][呲牙][呲牙]



四夕小龍


我是保險夢語,但從不說夢話。其實這種心理在公眾中還是挺多的。他們既清楚保險的價值,所以想買,但是總覺得會被保險銷售人員欺騙,覺得保險是坑。


認可保險的風險轉移作用,所以想買

其實目前公眾對保險的作用和價值都挺清楚的,所以大部分人認可保險是必須的。至少很多人是有社保的,但也是因為社保只能承擔基本的保險責任,所以他們希望能購買保險,以便風險來臨時有保險託底。這就是大部分公眾想買的原因。

害怕被騙,所以總說保險是坑

必須客觀承認,公眾對於保險的印象真的不好。所以頭條裡“保險到底保險嗎?”“保險是騙人的嗎?”這些問題層出不窮。也必須承認,確實有這麼一批不良的保險銷售人員,銷售團隊通過欺騙消費者來達成個人利益,導致公眾對保險總是覺得害怕,怕被坑。


短時間內,公眾對於保險的印象不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調整,那麼這種即認為保險是坑,又還是想要買保險的心理將繼續存在。


保險夢語


首先,保險不全是坑,甚至是一種剛需,它有很多種,裡面的意外險,重疾險在真正受到重創的關鍵時刻起到作用,中國的任何一個家庭突然承受幾十萬的醫療費都是壓力比較大的,這個時候風險就可以靠這些保險進行轉移,減少自己承擔鉅額醫療費的壓力,它裡面也確實有很多投資理財的部分推銷員會極力推薦,我不贊同購買,那部分是保險真正賺你錢的部分。

其次,最開始做保險的一部分人確實讓很多人對保險產生了排斥現象,以前一說起保險,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騙錢,態態度蠻橫,糾纏,導致現在依舊很多人對它保有這種印象,要去改變這種印象,需要這些工作人員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所以不免出現你所遇到的狀況,但不可否認,隨著現在收入越來越穩定,認知越來越寬泛,保險只要買得夠合理,商業保險的應該是每個人的標配


七月的老巢


保險被人們稱為坑,不是保險本身是坑,而且那些賣保險的坑人,保險細則條例,賣保險的,甚至保險公司理賠員,有時候都搞不清楚,別說一般的業務員,所以賣保險的只說保險好處,往往忽略,或者隱瞞對被保人不利的保險條例,在國外,賣保險的人,都是高學歷,保險專業畢業的,而我們,農村大老孃們兒,只要識字,就敢忽悠,結果真碰到理賠的時候,造成誤會,這就是我們保險行業的惡性循環!


樂百氏叉車司機


保險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車險,車子為什麼會買保險呢?車輛國家強制性必須買保險,因為誰也不知道它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呀,對有車人士車險必須買、所以保險還是自己去接觸瞭解過,才可以知道保險的重要性。

第二個是人身保險;

凡事都有主觀和客觀因素,保險的存在,是保證我們人身財產安全,它的出現是好事,要看什麼樣的人去操作,什麼樣方式去操作,打個比方來說,刀,在屠夫手裡就是個工具,可是在壞人手裡可是兇器,但本身沒有錯,用他的人的問題,其實保險也是如此,我們有些保險,本身也不需要,那就不需要購買,可是必要的在金錢條件可以的的前提也是可以買的,畢竟圖個心理安全嗎!本身社會沒有什麼騙人不騙人的,存在即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