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聯為什麼沒能立足NBA?

用戶58375186027


簡單明瞭的說吧,生不逢時,阿聯去NBA的時候,高手如雲,藏龍臥虎。一個人就是一隻球隊啊。科比(已故),麥迪,卡特,艾佛森,詹姆斯,鄧肯,加內特,安東尼,韋德,波什,諾維斯基,奧尼爾,本華萊士,帕克,基德,吉諾比利,等等太多太多。阿聯的存在感會很低的。但是阿聯絕對不會和孫悅一樣寧願坐板凳,也要享受這份殊榮。阿聯在Cba證明了自己。阿聯在年輕20歲,現在去NBA會很比曾經有戰績


和平的期望


我認為易建聯的水平完全可以在NBA有一席之地,但是沒能取得成功原因如下:

1、\t性格原因;易建聯是一名非常刻苦的球員,訓練中一絲不苟,比賽場上一馬當先。從無名小將,到今天的男籃一哥,阿聯憑藉自己的天賦,和不斷地努力達到了今天的成就。但是易建聯是一個性格內斂的運動員,不善於表達。這點成為了他馳騁NBA的掣肘。在國內,球員們訓練和比賽的相互呼應遠不及NBA球員,一場比賽,國外球員幾乎一直在呼應,"大喊大叫"以提示隊友要注意球場上的位置。場外,西方人社交的能力和習慣,是阿聯不能適應的,不愛說話,怎麼和隊友打成一片。更衣室文化更是如此,不多交流、沒有話語權,隊友之間很難產生信任,也讓教練感覺自己不善於溝通,從而認為隊員不自信。等等


2、\t身體不佔優勢;阿聯的身體素質在亞洲,絕對是頂級的,哪怕是在美國,也屬一流。


但是,NBA匯聚全世界最好的500名球員,阿聯自己也說,來到NBA自己所謂的天賦,不復存在。2007年10月,雄鹿公佈了易建聯的體測數據:身高是6英尺11英寸(210.82釐米),臂展是7英尺3.5英寸(222.25釐米),體重是246磅(111.5856千克),全身脂肪佔3.4%;手長是23釐米,腳長是31釐米,站立摸高是9英尺3.5英寸(283.21釐米),原地彈跳是78釐米,助跑彈跳是90釐米,100米速度12秒。這樣的體測數據,對於黃種人來說已經是頂級水平,但是在NBA一抓一大把,能跑能跳的更是數不勝數,所以阿聯在NBA賽場身體條件這方面並沒有什麼優勢,只能靠努力、積極地拼搶來獲得更多機會。

3、傷病;阿聯前後5年的NBA職業生涯中,總共受傷20餘次,前三年只要阿聯沒受傷的情況下,大部分比賽都是首發出場,前三年出戰179場有152場擔任首發。但是從新秀賽季開始,阿聯就沒完整的打過一個賽季,新秀年就因為右膝和腳踝的傷勢3次因傷缺陣,整個職業生涯,右膝是其傷病最多的部位,其次就是脆弱的左腳踝,阿聯的身體都很難吃得消,NBA對抗強度可想而知。哪怕是訓練中,阿聯也被隊友肘部擊到臉頰,造成臉部縫了50針,缺席長達數週。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和傷病的困擾,可以說阿聯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4、 技戰術打法很難適應NBA;易建聯在進入NBA後主要司職大前鋒,偶爾會被教練頂到5號位客串。雖然身體條件尚可,可是長人如林的NBA中,阿聯很難有優勢可言。

易建聯打法,偏遊動型內線,更多的是飄在外線尋找空位機會進行投射,雖然有時也可以完成低位進攻,終結得分,但阿聯終歸還是不願意在低位通過對抗,完成進攻,可以說進攻手段比較單調,制約了阿聯的上限,並且NBA,是一個鼓勵對抗的聯賽,內線球員,就應該有低位單吃對手的本事,才可以在當時的聯盟中立足,才會給予教練員更多的信心,安排自己留在場上。防守端,阿聯對位的大多是是黑人選手,身高、體重、力量、爆發力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很難完成有效防守。



最後,對於籃板的保護,也不是阿聯強項,所以僅憑一手中遠投,很難成為球隊的正常輪轉球員,NBA生涯後期,阿聯也只能在特定時間,或者最後階段才可以登場為球隊做出自己的貢獻。

5、輿論壓力;易建聯作為三大中鋒後,最具實力的球員加盟NBA,可以說,全世界華人矚目。場上場下的各個環節,無不在中國球迷的觀察中。發揮稍不如意,就會受到來自各方的質疑與挑戰。輿論壓力給阿聯造成不小的困擾。


與此同時與姚明比較,也無時不刻的在發生著。姚明是中國最成功的籃球運動員,沒有之一。阿聯雖是佼佼者, 但是相較姚明還是有明顯差距。

阿聯自己在採訪中也說"姚明的職業生涯是自己無法比擬的,不希望別人拿自己與姚明作比較"。當阿聯一度成為中國球員在NBA聯盟的獨苗時,壓力自然不小。

在結束了與小牛隊的一年合同後,2012年,易建聯選擇回國,回到CBA效力。


國內聯賽的品牌不斷提升,相繼迎來馬JR史密斯、馬布裡、麥迪等一批NBA球星,阿聯選擇回來現在看來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在CBA他就是MVP,他就是核心,更主要的,有更多機會上場打球,作為領袖帶領廣東隊贏得一座總冠軍獎盃,再後來,阿聯在里約奧運會上的不俗表現證明,優秀的球員不一定非要在NBA打球,適合自己的聯賽才是最好的!

以上是我的看法,歡迎各位發來不同的見解。謝謝!


Swaggy歪哥


小編認為以易建聯的業務能力,在合適的球隊是可以進入輪換陣容的,2米13的身高,外加出眾的手感,對抗和運動能力,雖然與黑人球員沒法比,也還能說的過去,這也是他能夠以第六順位被雄鹿選中的原因。在雄鹿,籃網的表現也足以證明他的能力可以留在NBA,但在奇才和小牛的糟糕表現,讓他尷尬的回國,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他性格內向,與國內球員溝通都有問題,與美國球員基本上是零交流,更談不上良好的合作,NBA那些年基本一個賽季換一個隊,缺少歸屬感;

二是技術方面,作為4,5號位的內線球員,易建聯很多時候飄在外面,用中遠距離投籃和空切這樣的小前鋒動作解決問題,雖然也能得分,拿到不錯的數據,卻是搶了隊友的飯碗,內線的工作沒人做,成不了戰術核心,久而久之被邊緣化也是情理之中;

三是運氣方面,頻繁的傷病,特別是多次在狀態很好的時期受傷,不但影響了他整個賽季的發揮,也是讓很多球隊望而卻步,不敢報價。

NBA級別的國際球員,特別是成功球員,比如姚明,諾維斯基,吉諾比利,帕克等,除了要有出色的身體天賦,過硬的技術能力,出色的國際比賽經歷外,還要有融入美國工作生活環境的交際能力,也許情商,運氣是易建聯不能立足NBA的主要原因,但他的能力和職業精神,是值得嚮往NBA的每一位中國球員學習的!


貮東訕


作為中國籃球的代表人物,易建聯有能力在NBA立足嗎?答應是肯定,易建聯完全有能力在NBA立足,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離開,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定位、心態問題

07年選秀,樂透區第六順位,易建聯高位進入NBA後,無論是他或者團隊都將其視為球隊未來的建隊基石。07賽季,易建聯出場66次,上場時間25分鐘,場均得到8.6分,5.2籃板,0.8助攻,高期待之下,易建聯並沒有完全兌現自己的天賦,隨後被雄鹿隊交易至籃網。此時,如果他能夠改變自我定位,從球隊的建隊基石轉變為角色球員,端正心態,磨練球技,並非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然而過高的期望和心態問題讓其被邊緣化,直至淡出NBA。

性格和技術特點

對比姚明的高情商和適應性,易建聯的性格偏內向,因為語言的問題,和隊友缺乏溝通交流,很難打成一片,這對他融入球隊是非常不利。在談到易建聯時,詹姆斯在接受採訪時說:“易建聯是一位很出色的球員,在奧運會上他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麻煩,他是有能力征戰NBA的,只是他太內向了,他需要多和隊友溝通,就像姚明那樣,我們都很喜歡姚明,他特別幽默。”球技方面,只能說易建聯生不逢時,他可三可四、五的打法,在當時是非常尷尬的,防小前鋒不夠快,防內線不夠壯,防守、護框能力差被放大化。可放到當今NBA小球風格中,進攻完全掩蓋了防守的缺點,射程、運動力才是關鍵,此類的球員高階如樂福、博士,低階如火箭隊的安德森、快船隊的哈里斯,那個不是手握千萬肥約。

經濟人團隊的因素

相對姚之隊的成功,易建聯的經濟團隊是名副其實的豬隊友,我堅持的認為這才是易建聯離開NBA的最大原因。從定位選秀前3,拒絕合練、試訓,才有了易建聯和椅子對抗的梗。嫌棄密爾奧基球市小拒絕到球隊報告,讓本來全城期待的新星變成了厭惡的球員,最直接的結果是因為交惡,當易天賦沒有完全兌現的時候,管理層和球迷沒有給予足夠的包容和耐心。當一個經濟人團隊不能助推球員發展,而是拖累時,要立足NBA時萬萬不能的。


東球弟


除了性格以外,整體實力應該是最根本的原因,易建聯在咱們國內當然是領軍人物,但是在NBA這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他就顯得有點平凡了。

說起中國的籃球明星,除了早期的姚明,巴特爾,王治郅,劉玉棟之外,現役的那就要屬易建聯了,易建聯一直以來是中國男籃的一哥,很多人對他寄予很大的厚望,尤其是在姚明,漸漸的退出NBA之後,人們把更多關注的焦點放在了易建聯身上,尤其是在NBA打球時期。

然而過去了這麼多年,人們對易建聯評價貶褒不一,有的說易建聯在NBA打球,不如姚明,有的說易建聯性格不合,在NBA是走不開。但是不管怎麼樣,過去了這麼多年,易建聯始終是中國男籃領軍人物。

首先從易建聯的身體素質來說,無論是彈跳還是自己的對抗性,已經算是黃種人裡面比較高素質的人物了,而在NBA時期,易建聯最次也是一個替補的角色,尤其是在08年到09年賽季,易建聯在NBA也算是打的可以的球員,這期間很多場次都是首發陣容,而易建聯在NBA的高光數據也是30多分,可以說易建聯在NBA也是一個正常的球員,並非邊緣角色。而後來輾轉了幾個球隊之後,易建聯也開始在nba淪為了邊緣人物,這不禁讓很多他的粉絲們感到痛惜!

當年易建聯之所以後來離開NBA,回到CBA發展。一方面很多人說易建聯的個性比較獨。所以易建聯很少有球隊融合相處,這是一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當時易建聯在NBA時期,他的經紀團隊也比較毒辣,在效力雄鹿隊,籃網隊,奇才隊,以及小牛隊的期間,他的經紀團隊報價也比較高,直到後來易建聯被其他球隊選中時,因為報價問題,別的球隊放棄了他。所以導致易建聯在NBA沒球可打。

其實後來易建聯在回到自己CBA之後,被廣東隊以年薪2000萬簽約,之後一直效力於CBA,在一次節目訪談中,他談到:其實自己之所以離開NBA,除了性格方面,不得不承認,還有一方面就是自己的實力問題,原本以為自己的天賦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在NBA就是臥虎藏龍的地方,有的球員個子比你矮,卻能在你頭上扣籃,有的球員個子和你一樣,卻對抗性很強!

其實易建聯的這番話不難發現,在NBA還是有很多非常強悍的實力派球員。自己也只不過是其中的正常水平而已。而這樣的話,讓易建聯就倍感壓力大,也就打球比較吃力。回到CBA之後,易建聯反而沒有那麼累,還比較自在。當然不得不承認,易建聯確實是一名比較出色的球星。


讓足球飛


距離易建聯離開NBA賽場已經快7年時間了,雖然中間曾和湖人隊簽約,可惜最終選擇了放棄。雖然比不上姚明,但阿聯在NBA的表現還是比其他中國球員好上不少。那為何阿聯無法立足於NBA呢?



第一,性格。易建聯的性格太悶了,話少,不像姚明那樣可以妙語連珠。阿聯的性格可以說和美國的文化環境格格不入,再加上NBA本身就有些歧視黃種人,因此阿聯很難融入到球隊當中,跟隊友的溝通極少,場上想要形成默契就更難了。在籃網時連新秀洛佩茲都敢欺壓到阿聯頭上來。如果阿聯的性格是像姚明那般,或許他的NBA生涯會成功許多。


第二,傷病。易建聯在NBA的前四個賽季都受到傷病侵襲。第一個賽季缺席16場,第二個賽季缺席21場,第三個賽季缺席29場,第四個賽季缺席18場。其中最為可惜的就是第三個賽季在籃網時,一打出狀態就受傷,結果回來後重新找狀態,整個賽季斷斷續續的。

第三,定位。阿聯在NBA的前兩個賽季遇到的都是菜鳥教練,他們沒能為阿聯的NBA生涯找準一個定位和打法。然後阿聯選擇增重,也確實有成效,但卻增加了傷病。如果阿聯前兩個賽季能遇到名帥,找準發展方向,或許也會是另一翻風景。



第四、壓力。姚明的成功為阿聯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球迷對於阿聯的要求極高,網絡上各種鋪天蓋地的黑子攻擊阿聯。直到姚明退役,那些人才慢慢發現阿聯的可貴。


第五,技術。阿聯的天賦很好,可惜手給人感覺太硬,很多技術是靠努力練出來的,速率不夠快,在NBA這個級別的較量中容易被防守住。

大姚對於中國男籃而言可能是百年一遇,但阿聯也是五十年一遇的球員。


籃與球


這樣的例子很多,弗雷戴特為什麼在NCAA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完美的得分手,在NBA選秀落出了前三,並且的確表現一落千丈,而到了CBA重新成神。

拋開性格因素和不說,只能說身體素質或技術能力中有一項達不到NBA的巨星准入標準,而自身又從小當慣了核心,技術打法都是球隊核心模式的,到了NBA又沒有及時或者心甘情願轉型角色球員,自然就這樣了。

弗雷戴特擅長的是後場核心後衛打法主要是運球后遠投和突破跑籃,但配角球員需要的是接球后遠投和無球切入。

同樣的易建聯是前場核心打法,但身體離頂級球星差了一個檔次,跳又跳不過,撞又撞不動,被人一擠動作就變形,自然信心受損而且隊友失去信心不輕易給球。在那又幹不了搶籃板和駐守三秒區的髒活累活,自然就尷尬了。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林書豪,尼克核心安東尼傷了,他就是林瘋狂,安東尼一回來或者去了火箭碰到哈登他就傻眼了,你不給我球你讓我怎麼玩,我又不是雷迪克。。。


zhongkai77415211


易建聯2002年在廣東隊開啟職業生涯,那年他十五歲,經過五年CBA的鍛鍊與成長,2007年宣佈參加NBA選秀,在首輪第六位被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當時是繼姚明之後,亞洲球員最高選秀順位,同屆的榜眼是凱文杜蘭特,這也側面體現了阿聯當時的實力

阿聯在雄鹿隊表現不盡如人意,場均8.6分 5.2籃板,與六號秀的身份嚴重不符,造成這種結果的有阿聯自身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提起莫·威廉姆斯相信大家還有印象,作為雄鹿首發控衛,幾乎不給阿聯傳球,人送外號莫不傳,這種種因素當中,我個人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是阿聯當時沒有絕對的自信心,很多美國貧民窯走出來的球星,如果沒有絕對的自信心,他們是走不到NBA的

後來輾轉籃網,奇才,小牛,於2012年迴歸CBA,2016年有機會與湖人隊簽約重返NBA,最終因合同方面沒有談妥,阿聯繼續選擇征戰CBA

現如今阿聯無論是在廣東隊還是國家隊都是領袖級人物,各個方面都很優秀,假想當年阿聯有現如今的成熟度,在NBA必定有一番作為。

阿聯現在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人生已經非常成功,希望阿聯健康的在打幾年籃球,我們還沒有看夠。








最體育的


易建聯於2007年第一輪第6位被雄鹿隊選中。首先,易的起點相對較高,他是自姚明退役NBA之後僅有的中國人,關注度較高,這給予他一定的壓力。其次易建聯還是有一定特點的,但其易受傷的體質也成為他不可跨越的鴻溝。

易建聯身高2米13,體重116公斤,臂展2米24,,站立摸高2米75,原地起跳摸高3米56,跑跳摸高3米67,100米的速度是12.34秒。在NBA的數據為場均7.9分,4.9個籃板,40.4%的投籃命中率,33.3%的三分命中率,78%的罰球命中率。

那我們具體分析下易建聯為什麼沒能在NBA立足:

第一,位置問題。

作為有三分射程且運動能力出色的大個子,3~5號位都可以勝任,平常打得最多的是大前鋒,但其單薄的身體讓他在對抗中十分吃虧,尤其一對一更是經常被打爆。加上其傷病,使得他也不敢隨便衝進籃下造殺傷。

第二,性格問題

由於異國他鄉,加上其內向的性格,使得易跟隊友的化學反應出現極大的問題。反觀姚明,姚能取得如此大成功,跟他開朗的性格離不開的,而易建聯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靦腆的人,處理人際關係也不是特別的嫻熟,因此跟隊友自然有一定的代溝。

第三,運氣問題。

每次在易表現得不錯的時候,傷病總會找上門來,導致他內心也有一定的詛喪。十分可惜。

當然,還有許多外在因素,雖然易建聯沒能在NBA有較大成就,但他追求夢想的勇氣是不可磨滅的,最後希望他能繼續在CBA譜寫他的輝煌,希望一切傷病能遠離他。

以上觀點僅為本人小小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原諒。


怪蜀黍論財經


易建聯從小就有些有同齡人非常不一樣的身高,早在13歲時就被看中進入廣東青訓,2002年就進入cba廣東宏遠,04年就成為廣東主力,同年和球隊奪冠,2006就進入NBA選秀,在6月份被密爾沃基雄鹿以第六順位選中正式征戰NBA,開始打的不錯,也展示了他籃球天賦。

2008年轉會到籃網,2010年轉會奇才,2011又重回廣東,2012簽約達拉斯小牛,同年9月份回廣東宏遠拿了CBA總冠軍,在今年和湖人又有一段故事,但是最後還是選擇迴歸CBA。

看看這一系列的經歷,易建聯其實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但是要想在群雄涿鹿的NBA扎穩腳跟,非常困難,你的有非常吃得來的技術打動教練和贏得隊友的信任,大家都是吃這碗飯,相比較而言,內斂的東方面孔易建聯隨著時間推移並沒有很好地融入NBA這個大party,自身技術特點優缺點也非常明顯。



他的一手漂亮的中投在亞洲可以說無解,但是這種特點在NBA一抓一大把,作為一個大個子,他的背打技術不是很全面,大局觀不夠寬闊,一單被包夾就被困死。外界覺得他沉默寡言,無法像美國球員那種隨性自嗨性格搭配到一起。另外,本身在CBA就是明星,在輾轉多支球隊後希望能有更多出場時間,但是這個要求肯定是不被球隊方面所接受的,這一身的優越感加上背後眾多球迷的支持讓他進退兩難,索性迴歸CBA,在這裡他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能量,畢竟還可以經常和家人在一起,我想這個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