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有效降低企業人力及財稅成本?

企業要做好長期發展的準備,就不能只顧著低頭拉車,一定要抬頭看政策,認真研究政策,享受政策紅利。特殊時期尤其如此。


自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假期一再延長以來,每家企業都面臨著工資社保(人力成本)、稅收繳納(稅收成本)、銀行信貸(金融成本)、經營租金(運營成本)等各方面剛性支出的壓力。本文就人力成本、稅收成本的有效控制問題進行探討。我們認為,短時間內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是——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合法合規又高效地止損、增效。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降低企業人力及財稅成本?


簡單來說,人力成本及財稅成本共有5項。其中,人力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疫情當前我們重點考慮直接成本,即人員工資和社保。而稅收成本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附加稅等。


國家政策分為常態政策和機動政策。常態政策是指不管是否有疫情,各級政府已經執行的政策,比如增值稅獎勵政策、企業所得稅獎勵政策等。機動政策是指針對疫情各級政府最近出臺的扶持政策。


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充分了解政策,通過政策合法合規降低企業相應成本是企業首選。


抓住機動政策,快速控制短期成本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降低企業人力及財稅成本?


截止到2020年2月9日,各地政府充分考慮到了企業因為疫情面臨的各方面的困難,紛紛出臺了扶持政策:

上海市政府2月8日發佈《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人社部2月7日發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全國總工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 全國工商聯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人社部發[2020]8號);


南京市委2月7日發佈《關於促進中小微企業穩定發展的若干措施》(寧委發〔2020〕4號);


深圳市人民政府 2月7日發佈《深圳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

……


接下來,我們將這些機動政策分為社會保險稅收兩類進行解讀。


社會保險方面


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山東、遼寧、深圳、蘇州、南京、合肥等省市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可延緩1-6個月繳納社會保險費。北京、上海、蘇州、青島、南京、合肥等各城市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不同程度地返還失業保險費。蘇州、上海、遼寧、青島、南京、合肥直接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金的50%,重慶返還3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北京可按6個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參保職工人數,返還失業保險費,還有些地區返還一定額度的上年度企業繳納部分社會保險。


此外,寧波實行臨時性下浮社會保險費率,下浮標準相當於企業應繳納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的1-2個月額度;上海下調職工醫保費率0.5%;深圳下調住房公積金比例最低至3%或企業申請緩繳,期限均不超過12個月;北京對在崗人數持平或增長的企業給予30%-50%的社保補貼;上海將推遲調整2020年社保繳費基數等;福州根據核定的“留崗留薪”人員數量,按照人均月最低工資標準的50%予以補助等等。


稅收方面


企業可以延期繳納3個月不等的稅款;減徵或者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其對地方的稅收貢獻額給予補助;


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規定的標準取得的補助和獎金,以及單位發給個人的疫情防護用品,免徵個人所得稅;對生產銷售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藥品、醫療器械企業,在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過程中予以政策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相關藥品、試劑、疫苗研發機構,及時、足額為其辦理採購國產設備退稅。


教育附加稅方面,上海出臺了培訓費補貼政策。對受疫情影響的上海市各類企業,對在停工期間組織職工(含在企業工作的勞務派遣人員)參加各類線上職業培訓的,納入各區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補貼企業職工培訓範圍,按實際培訓費用享受95%的補貼。深圳規定,2020年內根據崗位需要組織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企業,進一步提高培訓補貼標準,適崗培訓補貼由每人最高900元提高至1500元,技能提升培訓補貼由平均每人1400元提高到2000元。


此外,在企業的房租、小微企業貸款、外貿、生產經營所用的水、電、氣、設備等方面均有扶持政策。


利用好常態政策,保穩定長遠發展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降低企業人力及財稅成本?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積極推進減稅降費


一方面,國家或地方政府出臺專項稅收優惠政策。比如,針對地區的,有西部大開發相關政策;針對特定行業或領域的,有高新技術、環保節能、現代服務、農業農村等行業或領域的企業優惠稅收政策;針對特定人群的,如長江學者個稅獎勵、大學生創業扶持、復員軍人轉業創業扶持、殘疾人就業等各項優惠政策;針對特定費用的,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購買符合條件設備稅收優惠政策、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科技成果轉化稅收優惠等。範圍非常廣泛。以上信息在各稅務局官網上都能查到,公開透明。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獎勵政策,包括增值稅獎勵、個稅獎勵、企業所得稅獎勵、附加稅獎勵等。


目前,增值稅獎勵政策比較多,東到上海、浙江、江蘇,中到山東、河南、江西,西到廣西、雲南、重慶、四川,南到福建、廣東、深圳,北到黑龍江、遼寧,獎勵比例為入庫增值稅的5%-45%不等。


企業所得稅獎勵政策相對較少。西部地區,符合條件的企業按15%徵收的企業所得稅,西藏符合條件的企業則可按照9%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徵收。


附加稅的差異更大。比如教育附加稅,有些城市可以返還地方部分,比如上海,其他城市則不一定有。


個稅的獎勵也千差萬別,有的以直接獎勵的方式操作,2%-20%不等;有的採用特殊的徵收方式,稅率從1.7%到3.5%不等。


以上信息屬於各地的政策,不是全部都能通過公開渠道找到,企業可致電所在地負責招商的部門諮詢。


對於企業來說,專項稅收政策容易找到,只要留意並按政策執行就行。這些政策在公信力、執行度、操作性上都比較可靠。而各地的招商政策差異卻比較大,企業在選擇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降低企業人力及財稅成本?


1.政策的可靠性。級別高的政策發文可靠性優於級別低的,有紅頭文件的優於沒有的,有文件的優於沒有文件的。可靠性其實也決定著持續性。可靠性高的政策往往比較穩定,能夠持續執行。

2.獎勵的落地能力。獎勵資金一般來說需要提前做好預算,有確定的資金池。企業在選擇時可以瞭解當地資金的來源,判斷當地是否有財力保障,同時瞭解好獎勵兌現的流程和週期。

3.看清政策基數。很多企業往往先關注比例,恰恰忘記了重要的基數。同樣是10%的增值稅獎勵比例,基數是按實際繳納金額還是地方留存部分,這中間差了一倍。

4.明確開票額度。不少地區或園區的開票額度是受限的,企業最好事先明確並做好計劃。一旦企業在開票環節出現異常,不僅影響業務開展,可能還會導致關聯企業受到稅務抽查。


新冠狀病毒疫情對市場的不利影響,不是一兩個月就能消失的。企業在利用好常態政策的同時,要緊緊抓住新的政策機會,儘可能快速控制短期成本。如果碰到政策有門檻,企業之間可以抱團取暖,也可以藉助第三方機構的平臺享受政策紅利。我們相信,疫情終會過去,市場一定會迎來春天。


眾志成城,柳暗花明!


疫情之下,如何有效降低企業人力及財稅成本?

馬寶雲

AMT事業合夥人

擁有十餘年人力資源諮詢及外包經驗、多年國際合作與交流經驗,擅長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用工風險管理。能夠結合財稅與人事政策,為企業定製薪酬福利解決方案。曾供職於世界500強企業 “任仕達(中國)”(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知名獵頭公司“MRI(人合)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


直面疫情,我們與您同在!

AMT攜手百餘位專家陪伴在您左右

實時為您提供最專業的管理諮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