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第92屆奧斯卡落下帷幕,《寄生蟲》再度不負眾望,在砍下金棕櫚,金秋最佳外語片之後,再度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獎的4大大重要獎項。這些成就與獎項也使得奉俊昊的《寄生蟲》創造了韓國電影在國際上得獎的成就歷史,甚至一度被稱之為“亞洲電影之光”。

在《寄生蟲》爆火之後,也迎來了不少的爭議,大部分並不為這部“商業電影”買單,甚至是覺得《寄生蟲》比起《燃燒》要缺少“思想性”,如果真正要獲獎的話,應該是《燃燒》才是。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這兩部電影都屬於韓國優秀的現實主義電影,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韓國生存的窘境與現實的寫照,在《燃燒》中,它是通過“意境”把這些生存的窘境給融合了,而在《寄生蟲》它是把生存的窘境放置到電影中的光影表達和其他“外物”上。

如果說《燃燒》是通過“故事與意境”來傳遞情感的話,那麼《寄生蟲》則是在把“故事簡化”,它試圖通過光影的色彩以及電影語言中的“象徵與暗喻”來折射出電影的主題。這使的《寄生蟲》頗具娛樂性且具備超高水平的製片水準,是韓國現實社會生存的寓言。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即便是剛入高中的孩子,也能夠輕易的理解奉俊昊想要在電影中傳遞的信,但對於電影而言,它還有著大量的“細節”與“藝術”是等待被給觀眾去挖掘的。在這裡我將試圖和大家分析《寄生蟲》標誌性如建築般的敘述結構,看到始終忠於“階級”主題的奉俊昊,到底在他電影中建立了怎麼樣的一種互文關係,以及他的“視覺敘事細節”是如何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奉俊昊在《寄生蟲》中,他使用陽光來映射上層優越的生活,在社會享有更多的資源,在實際層面之上,也更加接近太陽。

所以我們在窮人家的孩子金基宇,踏上了去往上流社會的樸家別墅的臺階的時候,我們才第一次見到了影片的太陽。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為了達到最好的拍攝效果,奉俊昊將樸家的別墅特意根據太陽的運動和方向特別做了設置,這才使得我們觀眾看到這個鏡頭。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奉俊昊擅長的對稱構圖,也成為了《寄生蟲》中構造了周遭世界的最為重要的方式。這種語言構圖是構成《寄生蟲》主題的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瞭解構圖有助於我們瞭解奉俊昊所強調的“階級”感念。

在《寄生蟲》場景中,無疑出現的最多的就是家庭房子的鏡頭。奉俊昊除了特意佈置樸家別墅之外,他在金家居住的半地下室也用了大量的場景佈景。

金家的街道是以CG特效和真實場所合成的,這使得奉俊昊能夠控制自然光進入金家居住的半地下室,同時還能夠消解觀眾們對佈景的人工的痕跡。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每個房子都有一扇主窗。

一個是望向街道的路面。一個是望向修建整齊的草坪。

在樸家別墅的窗戶被刻意設計成接近電影2.39:1畫幅的寬比高。而居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我們需要透過屏幕才能夠看到的更加的清晰。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這兩座房子彷彿就是在面對著彼此。

在大量的場景中,我們可以發現,奉俊昊在金家居住的半地下室中,使用了180度軸線準則。這種180度準則就像是在拍攝兩個人物之間的對話一般。

拍攝金家的窗戶的幾位總是在房間的右側,而拍攝樸家的機位則是在左側。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金家房子是坐左朝右的,而樸家的房子則是坐右朝左。

這種視覺設計有點類似於奉俊昊在《雪國列車》上的設計,把底層階級人物放置列車的末端,位於畫面的左側,而上層階級人物則放置到畫面的右側。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在《寄生蟲》奉俊昊又把這種“左右”之間的互文關係改變成了“垂直上下”的關係。走出貧窮的金家,你必須要登上臺階才能踏上街道,走出富有的樸家,你必須要下一個很長很抖的臺階才能踏上街道。

<strong>電影時刻有著“無形的空間”提醒著不可被逾越的階級鴻溝。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在金家的街道的場景中。

他們的背後的街道也都是傾斜向上的,傳遞出總有看不見的東西凌駕於他們之上。<strong>他們想要去“樸家”就必須上升,而他們要回到自己家就必須“下降”。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樸家外出郊遊,金家暫時性的享受著一切的時候,樸家又意外回來,金家如同蟑螂般的逃跑,在奉俊昊所引導的那些“下降”的鏡頭之下,巨大的垂直落差,全然就像是一場幻覺。

這使得觀眾們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兩個“家”的直接差距。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在《寄生蟲》之中,我們不能夠簡單的把的主題單純的濃縮為“階級的對立”。

”我們表面上是看到了家庭直接的矛盾衝突,金父殺掉樸社長明顯是一種“錯位”。在迫使樸家離開之後,還有新住戶搬了進來,而金家依舊住在半地下室之中。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問題並不出在家庭與人的身上,而是出在這種“階級的鴻溝”造成的矛盾,但在電影中的人物沒一個清醒的認識到這點。

在電影的結尾處,金基宇所想的救出父親的計劃是買下別墅,通過階級的質的飛躍成為以前的樸家,但當鏡頭逐漸下降到金家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不過是一場幻想。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結尾的設計,其實與奉俊昊之前所執導的電影有些相似。在《雪國列車》,兩人走進了茫茫荒野充滿未知的未來,在《玉子》裡面,是美子和她的爺爺一起坐下來吃飯,他們家庭關係在這次事件之後得到修復,而在《寄生蟲》裡面,是金基宇面向著鏡頭嘆氣。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這有點類似於在奉俊昊執導的《殺人回憶》中的一幕。

在《殺人回憶》中,一個依靠眼神和直覺就能夠抓到連環殺人犯的警察,在調查中逐漸開始失去信心,甚至是完全崩潰。

多年以後他重新回到了那個第一犯罪現場,得知真正的兇手最近也可能回到這裡。之後他轉頭,直直的望向鏡頭,留下了世界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一幕。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在《寄生蟲》的最後一幕中,金基宇雖然在給父親的信中他充滿著把父親就出來的希望,但是他嘆氣的鏡頭卻呈現胡他的疲憊與無奈。

我們都很清楚,金基宇會努力與生活抗爭,掙扎捆綁的枷鎖。

最後他能不能夠成功,如同《殺人回憶》中的宋康昊一樣,把答案交給了觀眾。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我們同情金家,並非是他們比樸家要善良。想幹他們也曾和樸家一樣去鄙夷甚至去傷害,那些比他們還要低的人。

我們能夠理解金家,是因為他們是弱者,但們並不支持出他們這樣的改革,摧毀,或者是打破階級的鴻溝,我們只會支持他們不斷通過個人努力,最終攀登頂峰。

《寄生蟲》:光影與場景的魅力,讓它狂攬4項奧斯卡

奉俊昊說明結構的場景設計,似乎並沒有在把“階級固化”的問題放大,更多的是在給觀眾們呈現有關於階級結構的事情。儘管解決問題的時候會面對先天性或者巨大的困難,但始終會有著解決的方案。

我們可以從一頭走到另一頭,<strong>但是這兩頭之間的“直線距離”,才是真正無法被跨越的鴻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