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上班5年,感覺自己一事無成,沒有成就感,也不願意再付出了,怎麼辦?

90後小奕


在機關,工作5年,一事無成,可不可以理解為“晉升無望”?你覺得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

1、在機關工作5年沒提拔,是大概率事件,正常情況下都要到5年以上,甚至10年才有提拔機會。當然,不排除有人通過遴選或其他渠道彎道超越;

2、你認為在工作中沒有成就感,其實換一個工作未必就能解決,每個人都是一顆小螺絲釘,必須熬到一定的資歷才能承擔建設性的工作,而如果你前期坐不了“冷板凳”,恐怕熬不到“堪當大任”的時候你就放棄了;

如果你想繼續留在體制內,那麼建議:

1、不要頻繁跳槽,注意“混資歷”

一個普通人想要晉升,最靠譜的辦法就是在一個單位好好排隊。

身邊一個朋友,公務員,他曾經在團區委、組織部等三個單位都掛過職,每次都是快要熬到副科級的時候他自己遇到個機會又調走了,後來兜兜轉轉,他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單位,又華麗麗地錯過了自己單位的提拔。

他現在已經35歲了,大多數勤勤懇懇的公務員在這個年紀應該都有副科級了,可是他還要重新排隊。

但我覺得一個體制內的普通人頻繁地跳槽合適嗎?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體制內最關鍵的就是熬資歷。

其實不只是機關,在企業也是如此,身邊優秀的職場人大多都是在自己的領域深耕了5年以上的。

2、如果你覺得缺少成就感,那麼可以找一個愛好,或者做一個副業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機關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晉升慢、論資排輩,這些都不是我們能改變的,所以不如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比如練習跑步、打羽毛球,既鍛鍊了身體又打發了時間。

現在流行“副業剛需”,我們都知道進入體制,想說離開真的不容易,需要考慮周圍人的眼光,需要承擔不能回頭的壓力。往前看,一眼看到退休,往後撤,又怕失去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常常在糾結中焦慮。

其實可以暫時放一放,工作之外自己做一個感興趣的事情,並且能從這件事中變現,這樣也能補充體制內在工作中缺失的“成就感”。

如果你想辭職,那麼考慮:

1、自己有沒有一技之長

2、自己的積蓄能不能支撐半年以上的開銷

3、自己的另一半同不同意;田姐認為最佳的夫妻組合是一個在體制內,一個在體制外,這樣的話,前期創業也好,轉行也罷,都不用太在乎“錢”的問題。

樊登老師曾說過,他最反對別人“賣房創業”。其實意思是,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把沉沒成本搞得太高。

如果離開體制你的損失非常嚴重,那麼建議你不要離開。

樊登讀書會現在已經是知識付費界的巨頭,但是樊登老師依然說每次團隊要孵化一個新的項目,他只會提供100萬。

這樣的話,一方面設置一個底線,及時止損,一方面,一個好的創意應該一開始就可以盈利,或者有盈利的希望,比如他自己創辦樊登讀書會前期的投入就是建幾個微信群,做一些PPT等等小成本的事情。

樊登老師本人是大學老師,也在體制內,他辭職也面臨著家人的壓力,但是他辭職的前提是副業收入大於主業了。

田姐舉他的例子就是想說,同為體制中人,不能一方面享受體制的穩定,一方面又吐槽體制的無聊和沒有成就感,畢竟這是我們進入體制之前就應該知道的啊。

如果真的有一技之長,副業收入遠大於主業了,那麼辭職也未嘗不可。

如果只是無病呻吟,那麼自己就要想辦法解決自己的職場“倦怠期”。

田姐,體制內資深人士,寫暖心文字,幫助體制新人實現職場進階,歡迎關注。


田姐說公考


根據題主的介紹求問,我實話直說,你犯了職業最大的毛病,即職業急躁症,也可以說是缺乏職業寂寞素質。



你在編制內才幹了5年,沒出人頭地,就灰心了。你在有工作、有飯錢情形下,何必那麼急於登高呢。我在職場吃虧全在急躁引的。後來職務與工資比別人都低幾個檔次。正如人家說我:你是自己急敗的。

我明白了自己打倒自己道理,從中悟出職業成績是熬出來的。我告訴你,有時多熬一個月,結果是大不一樣的。這例子多得很,人家的教訓就是我們廉價的經驗,人家的經驗正是我們要犯的錯誤。如果我們早一天接受別人的教訓或經驗,那明珠就可能降到你頭上。


下面舉三人例子供欣賞,也是供參考:

我有個戰友,在本部隊本來乾得很優,領導很嘗讓他。他看別人的職級都提了,他沉不住氣而鬧情緒。反覆報告退伍。當組織批准他退伍的第二天,有利於他晉升兩級的文件來了。怎麼辦,無能為為,退伍的決定早兩天。他若不急躁,多幹幾天,正團級穩拿的。

某著名部隊男高音歌唱家,一向唱歌可以,就是晉升不了。當他準備離開歌壇時,好心人勸他不要濫動,待機出擊。機會來。全軍歌唱賽賽報名,他奮起參賽了。一舉奪魁一等獎!他當時己50多歲。人家都誇他是大器晚成。


某副縣級醫院副院長,總覺得職務上不去了,準備打報告辭職,就去當純副主任醫醫師算了,還可以晉正高職稱。他愛人勸他啥都不說,好好幹。沒過幾天上級來考核院長候選人。殊不知他已被列入擬提拔院長公示名單,並在黨報上公告。如果他不聽愛人的,一氣之下辭去副院長,又是什麼結果呢。


職場參謀


這個問題我還是有發言權的,體制內上班10年,把我這幾年的一些心得分享一下,希望能幫到你。

說實話,每一個體制內的兄弟都有過這樣一個階段,基本都在上班4年左右的樣子,這是體制內的一段很重要的迷茫時期,當然,破格提拔、平步青雲等自帶政治資源的除外,他們不會迷茫,區長父親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5年,在體制內,可以這麼說,如果你願意無所事事,平平庸庸,現在的你幾乎就是你退休時的樣子,一眼看到人生盡頭,平淡的人生讓你覺得自己就是個廢物。

再說一下成就感的問題,體制內的工作,有些是很機械的,即使是面對面的與人接觸,也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機器。每天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日復一日。成就感很多時候是自身價值的體現,自己通過5年的工作,已經認識到了體制內的一些弊端,但也自知是改變不了的,於是就混不願意再付出了。

但我想越是在這個時候,反而要更加清醒。職業倦怠期的時候,誰能夠先扛過去,誰就是贏家。

這時,首先要審視自己,是不是可以跳出體制,有沒有這個能力和魄力,如果沒有,那先讓自己的心靜一下。

然後,努力的提升自己。在湊合著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多學一些有利於自己工作的技能,這些早晚會用上。 你可以不相信金子在哪裡都發光,你只需要知道,如果不提升自己,無論到哪裡都是個loser。

最後,一定不要恐懼鶴立雞群。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既然不想隨波逐流,就別怕自己被孤立,這同樣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羅曼羅蘭有一句經典:這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能依舊熱愛生活。

你可以不熱愛現在的工作,但一定要熱愛生活。


書生刀


一,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題主是一個追求上進的人。

在工作中,希望能夠做出成效。有上進心,有著美好的理想和願望,但是5年,什麼起色也沒有。也許題主一上班的時候就是雄心勃勃,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幹出個名堂的。不想現實卻給了你一個冰冷的臉色。而現在的有些年輕人,踏入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就是混日子。他們沒想追求上進,他們準備在一個職位上一呆,呆到老。所以題主有這方面的憂慮,說明你是一個上進的人。

二,其次題主應該意識到你這是太急於求成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5年又不長,也許這5年你自認為做的挺好,但在別人看來,在同事和領導看來,你並沒有什麼卓越之處。因此,你在單位裡沒有得到提拔重用,一如既往的平平。這讓你有些心灰意冷,不願再付出,那麼只能說你耐性不夠。欲速則不達。在漫長的人生中,5年是多麼短暫的時間。一個人要想在某個領域做出成就,又豈止是5年就能夠見到成效的。

三,冷靜分析,做出決策,力求改變。

我們應該冷靜的分析,到底是哪些原因致使我們不夠出色,是哪些原因讓我們不被重用?只有找準了問題,才可能得到解決。

1.努力提升自我素質。

一個人的能力,技術水平是立身之本。在一個單位講求的就是實際的工作能力,那麼就要求提出在各方面努力提升自我素質,多積累經驗,多向老同志學習。對工作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做不斷的改進。

2.培養情商,積累人脈。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在職場中光講能力也是不行的。要學會人際交往,學會為人處事。當然也不是要求題主阿諛奉承,是在職場中要學會恰當處理人際。培養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和領導之間的關係。在整個單位中,人人提起你來,都覺得你不錯。那麼輪到提職加薪等等,人家就會往往就會想到你,情商也不是天生的,人脈也不是天生的,就需要不斷的培養和積累。

3.保持上進心,持之以恆。

也許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的回報跟付出不成正比。難免覺得生活欺騙了我們。但是要調整好情緒和心態,不能一口就想吃為一個胖子,一鋤就挖個金娃娃。工作中應該始終保持上進心,持之以恆認真工作的態度。即便結果不讓自己滿意,也要告訴自己:這是暫時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能在這個時候放棄了。也許現在你距成功只差一步。

我的表哥,是縣醫院眼耳喉鼻科一位主任。工作上也相當出色,那一年單位選副院長。表哥覺得自己勝券在握,結果出來讓他很失望。他鬱悶了很久,甚至有些懈怠工作。後來我的表嫂勸她,以你這樣的狀態,也將與永遠與副院長院長無緣。你的人生就此打住或者會向下滑。如果你一如既往的努力,不把這次坎坷放在心裡,那麼同事和領導都會看在眼裡的,以後你就還有機會。表嫂的話,似乎點醒了他。表哥後面的工作更賣力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三年以後,他們老院長退休,他順利的進入了院長候選人,如願晉升了。

4.如果你的一事無成,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這個單位不適合你,沒有你施展才能的空間。請果斷決策,毅然離開。

年輕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如果是這個單位的工作性質自己不適合,或者是這個單位的機制,不利於有上進心的人施展才能。分析清楚了,那就果斷決策,毅然離開。都說“樹挪死人挪活”。也許換個環境,對你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千萬不能在這個崗位上混日子。要麼好好幹,要麼趕緊離開。

如果好好幹,就想想應該怎麼對待,思考一下,如何改變自己,強大自己。如何提高自身素質。

如果離開,就好好分析一下現在這個單位哪些地方不適合你,自己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單位。並且前瞻性的思考一下,以後在新的單位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做,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送給題主幾句話:

保持上進,持之以恆。

調整心態,淡泊名利。

認真工作,全面提高。

好,我的分析簡要到此,希望能對提出有所幫助。

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當公務員會磨掉你很多技能,也會磨掉你很多脾氣。當你還有為理想奮鬥的衝動時,工作的環境,工作的機制,付出和收穫的比例等等都會暗暗阻撓你,讓你沉寂,讓你原地踏步,讓你意志消沉,讓你安於現狀,最後一事無成。

可以說,很多人工作不順,常感嘆時運不濟,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經歷過磨難,沒有“視死如歸”的精神,沒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

5年的體制工作經驗,在行業內是新人。現在招考公務員一般都有5年期限限制。5年之後,提拔一般才能考慮到你。所以說,5年內沒混出什麼名堂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5年的工作成就不能按職位的高低來衡量,因為這5年是你用來打基礎的,是用來提升自己的能力,熟悉各方面工作用的。

5年的工作沒起色,那麼怎麼調整心態呢?

1.首先放平心態,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理。

急躁的心理是禁忌。公務員工作中切忌犯急躁症。放平心態,權當你做的事都是豐富自己的閱歷和增長自己處事的能力。等你時間到了,能力夠了,有機會的時候都會水到渠成。

2.相信付出總有回報。

不付出肯定沒有回報。你現在加的班,動的腦都是以後的資本。

並不是說你職務晉升了,你就有成就感了。你能單獨處理一件別人都處理不好的事情,你也會有成就感。這種處事的能力是日積月累的,是需要你長期付出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3.一如既往的做好你的本職工作。

5年之後,你更加需要兢兢業業的做好你自己的本職工作。至少你要讓單位上的大部分人都認可你,有一個好口碑。如果你現在混日子,那麼以前你的付出都毫無作用。

領導對你的印象變差往往只需要一兩件事情,但是你需要做很多很多才能讓領導對你的差印象有一個改觀。由好變差很容易,由差變好難。這個買賣哪樣划算不需要說吧。

再者,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有利於你能力的繼續增長。態度端正了,能力夠了,機會自然會青睞你。

總之,新進的公務員或者才進裡面的公務員,會有心理落差。自己辛辛苦苦,累死累活,但是收穫並不是很大,也就是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這時候要做的就是穩住,戒驕戒躁,繼續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奮勇直前。


G哼哼哈哈


話少理端,體制內呢5年,對於這個時間段來說不是很長,應該不客氣的說太短了,要想在體制內立足和有所發展,必須耐得住寂寞,有能力也要有情商,體制內是一個充斥著關係網和各種利益的網,還有論資排輩等潛規則,你得慢慢排,有崗你才能上,你才能進。你到了瓶頸期,必然會產生一種不同的想法,你這也屬於正常,但是我勸你,如果你在體制內有一定的關係的話,請繼續在體制內奮鬥,不要胡思亂想再走冤枉路。


記者小李哥


體制內上班五年,沒有取得什麼成績,其實很正常。感覺自己沒有成就感,說明你內心還是渴望進步的。體制內優點突出,缺點也明顯,論資排輩、人際關係、家庭背景各種因素交織。第一年一般試用期,熟悉環境、打打雜;第二年,正式進入工作;第三年、第四年進入狀態、熟悉工作;第五年能夠得到大家對你工作、人品的高度認可就已經很不錯了。

對於職場中的人來說,能力最重要。感覺一事無成沒有成就感,主要來自於哪裡呢?是能力方面還是工資增長、職務進步方面?如果是工作能力方面,的確應該有恐懼感了,五年時間的工作和歷練,應該在你所在的領域能夠獨當一面了。如果是工資增長方面,建議彆著急,培養一個副業,或者找個自己特長方面的兼職;如果是職位進步方面,要找準機會,主動出擊,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是金子總會發光。



目標是關鍵。每個人從一入職場就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有目標就有動力,每天工作起來也是有勁的,就像一句話說的“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制定目標任何時候都不晚,可以指定一個計劃表,比如通過多久能力達到什麼程度,或者多久看幾本書,努力提升自己各個方面,能力、人際、形象等等,綜合素質高,幹什麼事情,心裡都不慌。

心態很重要。一方面保持努力狀態,一方面也要知足常樂。當你已經很努力的時候,就別給自己太多壓力,人的滿足感來自於很多方面,不單是工資的增長、職位的晉升,什麼是幸福,就是健康、平安、快樂。平時要多結交朋友,廣泛發展愛好,豐富生活、充實人生。



愛朵


有機會真的要去體制外試試,不然等到結婚生子買了房子,就真的沒膽量離開了


芳華不可辜負


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多少人爭先恐後往體制內擠,你卻在體制內心灰意冷了。

還能怎麼辦?自己想辦法調整唄。你一句話的情況描述,別人也沒辦法提供具體的幫助,只能就職場類似問題給你一些建議參考。

1、認識到負面情緒的危害,積極調整心態

人們由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導致情緒變得失控,產生負面消極的變化。

工作中長期沒有良好的結果,或沒有晉升發展的希望,都逐漸產生自我否定的消極狀態。

一旦你的狀態陷入負面情緒的控制中,就會引發很多連鎖的反應。比如注意力集中,煩躁不安,情緒易爆,還會產生抑鬱症、強迫症、恐懼症等症狀。

你當前的狀態對事物不感興趣,否定自己的工作,其實都是負面情緒的表現。

現在應當儘快調整狀態,嘗試多控制情緒,找回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2、發掘與工作相關的樂趣,提高積極性

很多人找工作時糾結是興趣優先?還是機會優先?但最終工作多數還是選擇合適的機會。

能做著既感興趣又是職業的工作,當然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但顯然題主並不在這個隊列中,這就需要在工作中發掘興趣點,找到工作樂趣。如此才能找回驅動力,提高工作積極性,改善現在萎靡不振的狀態。

老話說幹一行愛一行,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3、尋找精神愉悅的目標,並實施行動計劃

我們常常因為某一件事的牽掛,而忽略了其他同樣重要的事物。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你還有很多方面可以與工作相互調劑。比如孩子的培養,興趣愛好的發展,副業的成就等。這些都可以豐富你的精神世界,當它被滿足時,工作上那點煩悶就會疏解很多。

總之,事業和生活都需要用心經營,別讓負面情緒控制你,去做情緒的主人,才能擺脫現狀重新找回激情。


我是子亦,專注職場領域經驗分享。歡迎討論、點贊和關注,謝謝!

子亦不語


你好,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說明你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體制內的生活相對於創業來說比較安逸,時間一久,便會有一種得過且過,慢慢被工作磨滅了激情。那麼該怎麼辦呢?

一、重新定義工作的價值

工作的的意義有2個層次,1是為錢而工作,這份工作的意義對你來說只是謀生,所以幸福感相對來說也會降低,2是即使這份工作薪水很低,但我依然願意做,這是因為你熱愛,找到你的熱愛所在,才能發揮出你工作的最大價值。

可以重新定義自己的這份工作,比如你在農村基層工作,你的工作任務是為百姓解決問題排憂解難,既能幫助別人,又能領到薪水,這樣想就會舒心很多。

二、多去拓展工作之外的發展空間

有句話說的很好:“八小時內求生存,八小時外求發展”,當今的世界發展非常之快,據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2009年的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最需要的10種職業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你不多去嘗試,一直待在舒適區裡很可能就會被淘汰。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堅持下去,時間自然會給你答案,比如寫《三體》的劉慈欣,以前是在電廠上班,業餘寫小說,2015年憑藉《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三、擺正心態,開始行動

開始行動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意識到了自己現在這個狀態,而不去行動,那麼幾年後你還將是這個狀態,就像那句話所說的:“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行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不要和別人相比,多和過去的自己相比,每份工作都很不容易,但是每份工作都有他們的價值所在,比如環衛工人,可以讓我們的城市更乾淨整潔;警察一直在保家衛國,你以為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好好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