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海明威。

《老人與海》是本很多人都所知道的小說,故事並不複雜,講述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84天沒有捕到魚了,不少人嘲笑他。但就在第85天,他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馬哈魚,然後經過困難的堅持,成功捕到魚。然而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於是,他用盡一切個人手段來反擊。最終他的頑強意志卻並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這是個看似悲劇的結局,但老漁夫聖地亞哥又用自己的行為來證明了自己與不屈意志,讓那些嘲笑他的人閉上了嘴巴。

而《老人與海》中的“1500磅大馬哈魚”和“鯊魚”更像是象徵著生命中所必須要面對的敵人,都將遇到的磨難,這是要懦弱的退讓還是自我超越呢?

所以,縱讀整本小說下來,我們就會發現老漁夫是選擇自我超越,給人種不服老的感覺,並且是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或是給別人看。

在復讀第二遍《老人與海》後,我更多讀到與讀懂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想要去“證明”命運、自我存在、更高的超越。

那麼,就以“證明命運”的角度,來解讀《老人與海》的背後思考:在證明的命運裡,是戰勝與取悅自己。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01、【證明命運】:命運的形式,是證明裡的渴望以及倔強,成功裡潛伏著虛榮心。

《老人與海》裡的老漁夫聖地亞哥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還是年輕水手時,曾經和個大塊頭黑人掰手腕,持續了一天一夜。抱著必勝的心,在被壓三英寸,也反敗為勝,贏得了比賽。

縱讀小說,我們會發現這是個時刻在證明自己的老人,在他的命運裡證明點什麼。所幸的是他不屈服命運,認為自己不會失敗過,也就去充滿希望去活著。

好吧,就是這種精神感染了很多人,畢竟不去屈服與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人不多了。似乎,命運在他眼裡,就是個證明的過程,證明自身與成長。在《老人與海》裡,老漁夫聖地亞哥不屈不饒的行動,最先的出點是不想被嘲笑,就去證明自己還有著強大的漁夫能力。

細細讀到老漁夫聖地亞哥在命運裡的“證明”自己,那無非是我們內心的渴望:渴望被肯定。就拿老漁夫聖地亞哥在84天沒有捕到魚來說,他雖然不害怕嘲笑,但人性都是一樣的,至少他的內心還是至少不想被嘲笑的,這就是種人性裡的渴望。在《老人與海》裡,我們跟著老漁夫聖地亞哥,一起讀到他帶著1500磅大馬哈魚的骨頭而回岸了。讀到這裡時,我也大多數的讀者一樣,是覺得可惜與悲傷。但是,反轉想想,覺得這就足夠了,因為沒人會去嘲笑了。

“證明能力,不被嘲笑”。我覺得很多人,就會以“證明”的這種特殊形式:(證明)自身的價值,來堵住別人的看法(嘲笑)。

  • 自身的價值:在生活中,證明自己的獨立;在工作中,證明自己的能力;再到婚姻,就要去證明全面的自己。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證明自己,用行動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性。
  • 別人的看法:這種人最為奇怪了,他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看法裡,害怕被嘲笑,也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了。他們的生活已經沒有主心骨了,自己總是被動行為,內心只是想要單純的證明自己的存在感,不想被忽視與排斥。沒有主心骨的他們,一旦認定的事,就難以改變。

這兩種證明的形式,是介於在不屈服與活在別人眼裡的之間,就會給人一種很是“倔強”的感覺。就比如《老人與海》裡的老漁夫聖地亞哥,他的內心是不屈服命運的,但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種倔強,執迷不悟的付出行動,又難以得到結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就會看到這種不斷去突顯自己,有著類似倔強的人,還是會覺得頭痛。或許還會覺得是個食古不化的人,不太願意與其交往。儘管這種倔強,在很多人看來,是種不值得提倡的負能量。但它用在做事上,卻有著無法想象的力量:百折不饒,去戰勝困難。

是的,我們在職場上可以看到一種人,性格很倔強,但做事起來,硬是用那倔強去撐住自己,慢慢戰勝了困難。《老人與海》裡的老漁夫聖地亞哥,在眾人眼裡,或許就是不斷證明的倔強之人。

我想,這類人並不少。用“倔強”去戰勝困難,聽起來難以置信。但是,當我們去分析這種倔強的力量,就會發現他們的出發點之一,很有意思:一開始的證明是為了努力,久而久之因稱讚演變成是要被人肯定,但又與實現自身價值並無太大的關聯。

之所以覺得沒有太大的關聯,是因為“倔強”的背後,更像是證明自己命運,附帶過來的“虛榮心”。有趣的是,我們在證明自己的同時,就會得到稱讚。或許一開始覺得沒什麼,但聽多了稱讚。我們的意識就會產生一種錯覺,是不想被失望,以至於被嘲笑。所以,有些人拼命用行為證明自己的出發點,在經受一次次的期待與稱讚後,變成了是被人肯定與稱讚,這就是種成功時候,都會遇到的“期待式沮喪。”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以前學校裡的一個學霸。他一開始是真的是想要好好學習,但在別人的羨慕與稱讚中,漸漸迷失了自己。以至於他揹負著別人的期待,就要一次次的突破自己。當有一次失敗的時候,就會非常的沮喪,最後竟然有了憂鬱症。

所以,我們在命運裡,證明自己的能力是沒錯的,所獲得成功,就會帶給其潛伏的虛榮心。這是外人給予我們的期待,慢慢的,無形中我們就會揹負起別人的期待,變成一種心理負擔。然後,不斷盲目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到了最後,得到的是身心疲憊與掙扎。

《老人與海》裡的老漁夫聖地亞哥,或許沒有太多的心理負擔,他做到了只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那是證明裡的渴望,才能讓他如此的百折不屈。但是,在外人眼裡,就是個很倔強的老人。

但是,這又如何呢?老漁夫聖地亞哥在追求與證明自己命運時候,是戰勝與取悅自己。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02、【戰勝與取悅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取悅自己的情緒,才能戰勝自己內心的掙扎。

其實,多次讀到《老人與海》時,有個很大的疑問,就算是是為了證明自己,但也不用那麼拼命的,畢竟證明的方法還是有很多種的。

尤其是最後的結局,帶著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還是也覺得有點值得了。後來,想想也就明白了,他是個漁夫,就要會捕魚,在證明能力的同時,更多的是戰勝與取悅自己的過程,所帶來的興奮感。

取悅自己,似乎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是最難的。我們每天都在庸庸碌碌活著,真正能讓自己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人,確實是不多了,有的也是強顏歡笑背後所的帶來的心酸了。儘管困難是很大的阻礙,但我覺得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

2017年,託比·馬奎爾主演的《蜘蛛俠3》,有句臺詞最為經典:“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是的,在困難是很難,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能渡過困難,因為自己過不了自己那關,分為外部影響與自我內心矛盾掙扎。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外部影響是來源於別人的看法與勸說,從而影響到自我的判斷與執行力;而更多的是內心自我,遇事猶豫不決的時,那就是種矛盾,取與舍都是兩難,這時候,內心就會有所掙扎。

有意思的是,大多數的掙扎的人,最終是被動跟著事態去走,或是不了了之。所以,要戰勝困難之前,就是取悅自己內心(情緒)與戰勝自己(掙扎),才有很好的執行力去做好一件事。

側面來看,長期處於“最大敵人是自己的人”的狀態,負面情緒的疊加傷害,就會形成一種很頹廢的過程,讓情緒處於很是敏感與脆弱的環節。慢慢的,大腦裡的理智模塊就會被情緒給壓制,做出有失理智的事。這時候,就會有恐慌,然後就會做出本能的自救反應,因為內心需要得到保護欲。

最為簡單來說,最想要被保護,最有效的方法是得到認可,要通過不斷證明自己的手段來獲取存在感。當無法得到存在感的保護,那就很容易走向扭曲與真正的墮落。

所以,取悅自己的情緒,不讓負情緒影響自己的理智,再去戰勝自己的內心掙扎,有著更好的執行力。這也很好解釋了,《老人與海》裡的老漁夫為何如此的執著了。年齡是在他面前,是沒有多大影響,他之所以那麼拼命證明自己能力的背後,並非是為了很看重外人的眼光,是想要取悅了自己,才能去戰勝自己與困難。

所以,我們如何取悅自己的情緒,才能戰勝自己內心的掙扎呢?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03、在證明的命運裡,是戰勝與取悅自己。

《老人與海》是一部經典小說,老漁夫聖地亞哥的不服輸精神讓我們動容。其實,生活之中,這樣子的人也是不少的,不斷在自己的命運裡,行動去證明自己的能力或價值等等。

但,這這樣子的行為,還是讓很多人不解。何必那麼辛苦呢?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或許這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我們不能去貶低。但是,命運裡的不斷證明自己,讓他們走向了成功。

或許這就是取悅自己的結果,然後剩下來的就是交給了時間,那就先不去依賴,去獨立自己。

①、命運裡的證明:不讓依賴成為習慣,相信,是強大的自我安慰力量。

縱讀《老人與海》,老漁夫聖地亞哥的性格還是值得讓人佩服的,他還是有著強大的漁夫能力。或許,他有著獨立行走的“證明自己”的能力。

《千與千尋》的作者宮崎駿曾說:“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獨立行走,它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

依賴是個很強大的助力詞,凡是依賴別人的人,總能順帶有著看似如意的生活。但依賴的背後,是種習慣。

時間久了,我們可以看出依賴是把雙刃劍,當依賴成為習慣的時候,我們的品格就會隨之磨滅掉。每個人都有著一定的優良品格,但是很容易消失:生活、經濟、自我思想與墮落,都會遺失掉這些品格,而依賴中的習慣也是其中之一。

或許覺得習慣是種日常累計下來的,但習慣是個很強大的詞,可以代替所有的一切。當我們去依賴別人,併成為習慣,就是失去自身品格與能力的開始。那句“人到中年不如狗”,在我看來就是種習慣,長期的習慣,慢慢隱形中失去了能力,造成了自己每日庸庸碌碌的樣子,更別提勇氣去爭取。

分析了習慣的後果,再來談談習慣成頹廢的過程:當依賴成為精神支柱,那麼證明自己是很缺乏執行力的,那也就是種空談。再加上時間的腐蝕,那就慢慢自己頹廢自己了。試想,一個失去鬥志且只會依賴別人的人,往往都是悶悶不樂的樣子,是被動、無法改變,也無法就取悅不了自己,一直無法戰勝自己情緒波動著不安。

所以,別讓依賴成為習慣,它是命運證明裡很大的阻礙。依賴的負面情緒,就會內心的不安。但凡有著不安的人,心中總是恐慌未來的,因為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

在我看來,相信是強大的自我安慰精神力量。未來是未知的,大多時候的我們,只能憑著“相信自己能行”的力量,一路上始終安慰與鼓勵自己。然後去磕磕碰碰,摔倒又站起來,摸清未來。

所幸的是,《老人與海》里老漁夫聖地亞哥從未沒有,他一直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一如既往的去勇往直前。

因為他的取悅,是為自己而活著。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②、取悅與戰勝自己:我們只是星空裡的一顆星星,那就去為自己而活。

我很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每個人看小說的角度都不一樣,都可以看到很多書中所給予的精神力量,這就是大師海明威的作品魅力。

細讀老漁夫聖地亞哥,捕魚路上的重重困難(捕殺1500磅大馬哈魚、遇到鯊魚),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太多的悲傷情緒。或許他也是樂在其中,因為他為自己而活著。

泰戈爾的《飛鳥集》中有這樣一段話:“世界很大,就像這星空一樣,它不會因為,一顆星星的存在,而流光溢彩,也不會因為,一顆星星的缺席,就黯然失色。”

人活著有兩種狀態:為別人或為自己而活。試分析這種心理,很是有趣。來源於總有人覺得舞臺的中心點是自己,所以做什麼與說什麼,就很注重且不斷給自己心理負擔。其實,想想很多人有過這樣子的心理,細細想來是多餘的。因為,每個人都很忙碌。

是的,忙碌的我們總會忘記,只有重要的人或是有所興趣才會去關注。所以,舞臺的中心點並不是在我們這裡,我們也沒必要去自己給增加心理負擔。

活著,更多時候是無需這樣子的負擔。世界就如星空那樣大。每顆星星都是璀璨奪目的,單單我們這一顆星星是不會能影響到星空的。所以,我們活著,只需儘量為自己發出所屬的光芒,而不是想著自己是星空。記得,請好好活著,就為自己。如果真想為別人而活的話,就去為愛人、親人,那些重要的人。

努力為自己活著、活好,這就是最好的取悅自己。

這點是在《老人與海》里老漁夫聖地亞哥給我最大的感悟,為自己而活著,就算是別人的嘲笑也無動於衷。他的活著,是想要在漫長證明自己的歲月裡,為了更好的取悅自己。

同樣,取與舍,才是一種證明與取悅自己裡的智慧。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③、在證明背後,是取與舍,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老人與海》的老漁夫聖地亞哥是勇敢的,他在用行動證明自己還是強大的漁夫。其實,這個結局是很有爭議的。他只帶回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有人說漁夫輸了,沒有帶回活魚;也有人覺得贏了,魚骨就是個證明。但是,這又如何呢?

因為善良的人們是會相信他的強大能力,或許只有少部分會去選擇質疑與不屑。面對相信與質疑的同時,老漁夫聖地亞哥就能去判斷,並做出取捨:去獲取那些肯定,去捨棄那些質疑。因為我們在證明命運裡,活著的人生,就需要去取捨。

眾口難調,是有著一定的道理。就算做的再好,也是有人會去不屑。對此,我們就要懂得對那些活在我們生命外的人,去判斷與做出一定的取捨。其實,我們在命運裡的證明,一路總能帶著質疑,或許我們會因此受到影響。為了不受影響,那就只能適時與適當去捨棄那些不良的質疑聲。

適時與適當的取與舍,在我看來就是種智慧。成年人的我們,很簡單,無非是值與不值得深交之人。這時候,為了不浪費精力與時間,也只能學會去取捨。這與年輕的我們,那種廣交好友是不一樣的概念,更像是精簡自己的社交。從而助力人生,也就能更好的取悅自己,然後去戰勝自己。

關於這點,《老人與海》裡的老漁夫聖地亞哥為我們充分證明了,他依舊看起來我行我素,但心裡已經把那些肯定他的人留住印象,而那些不屑他的人,那就隨風而去了。這就是“取捨”的智慧,我們需要明白的道理。

同樣的,這個道理適用於任何地方,婚姻、愛情、友情,留取重要與適合之人,捨去那些已經不值得的人。或許,這就是人生吧。一路上留取與捨棄著,留下那些值得深交之人。

《老人與海》告訴了我們一個處事道理,只有遠離那些不值得深交的人,才能在證明自己能力與價值的命運裡,走的更遠。不良的人性是很容易被傳染的,長期被質疑,也就會無法相信自己。

所以,就只能去精簡社交,去做取捨,才能更好的證明自己。

《老人與海》:不去忽略當下的生活與許多美好的時光


《老人與海》是本簡單的小說,讀起來卻有著很多的思考。我們的不屈服,只是想要在自己的命運裡,去證明自身的價值性,做到無太多遺憾的人生。

老漁夫聖地亞哥的“1500磅大馬哈魚”和“鯊魚”是象徵著生命中所必須要面對的敵人,都將遇到的磨難,這是要懦弱的退讓還是自我超越呢?

其實,很多人都無法說懂自己的命運,也就不斷去用行動來證明自己,證明命運裡的問心無愧。

在證明自己的命運裡,是戰勝與取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