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於2002年成立,18年來深耕南京。專注3-18歲孩子英語教育,英語啟蒙、英文閱讀興趣、考試學習、出國留學來英孚就夠了。我們的運行及管理遵照EF全球統一模式。50年專業英語教育經驗值得信賴,關注英語,關注孩子。


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_


“醫院裡最weixian(危險),醫生們穿著geli(隔離)服,戴著手tao(套)。這些隔離服很re(熱),醫生們冒著汗跟病毒戰dou(鬥)。希望他們(爸爸媽媽)不要(被)chuanran(傳染),能安安心心zhi(治)病人。”


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這一張筆跡稚嫩很多字還用拼音代替的文章,來自只有8歲半的鐘子萱,她的媽媽是武漢兒童醫院遺傳代謝風溼免疫科醫生唐紅霞,爸爸是協和醫院心內科的一位醫生。


夫妻倆本來準備過年去老家和孩子團聚後,再帶孩子出去旅行,補償平時不能陪娃的遺憾。但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襲,兩人都留在武漢堅守,原本的計劃也只好擱淺。


擔心女兒不理解,唐紅霞發去視頻對子萱解釋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知識。她勸慰女兒說,你不用擔心爸爸媽媽,我們是專治病毒的,一定會把病毒打敗,到時就可以接你回家了。


子萱顯得非常乖巧懂事,她還經常問:“爸爸媽媽,你們有沒有戴口罩,防護好了嗎?”唐紅霞告訴女兒:不用擔心,有很多好心人送來了口罩和手套,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護好自己的……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假期顯得格外漫長和非同一般,面對疫情,焦慮和恐慌情緒也在蔓延。


在這樣的環境裡,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身心更容易受到侵擾和影響,尤其在對孩子意義非凡的春節寒假期間。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防護呢?


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_


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_

_

_

_

_

_

_


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面對疫情,家長不用在孩子面前裝作滿不在乎。


焦慮和恐懼都屬於正常反應。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疫情未緩解,戶外還不安全,出門玩耍有傳染風險。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史佔彪建議,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需保持自身情緒的穩定,做好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的推動者。


“孩子們是在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通過一起做家務、一起討論和商量家庭有關安排等方式,也能推動孩子在特定的歷史和環境背景下得到成長。”


科幻作家郝景芳曾經說過:世界確實有危險,但知識讓我們不害怕。


家長應該少用抽象名詞,多用具體比喻。告訴孩子病毒的類型、病毒傳播的途徑、病毒感染細胞的方式,也可以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


同時,家長也可以坦誠地告訴孩子,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不夠深,很多東西都有待進一步探索。這樣循循善誘,能激發孩子對自然、對科學的好奇心。


我們經常說:“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此時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緒穩定,對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禮物。


孩子常常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父母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_

_

_

_

_

_

_


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疫情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因為孩子的活動範圍、社交半徑都縮小了很多,有些小朋友的情緒會感到某種壓抑。


為此,知名主持人楊瀾曾電話連線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彭凱平教授,共同探討如何應對隔離中孩子產生的需要社交、需要溝通的心理需求。


彭凱平教授說:孩子沒有必要必須進行面對面的肢體接觸社交,也可以讓孩子通過微信、打電話、視頻等方式與其他小朋友進行溝通互動。


父母不妨試一試讓孩子自己感受能不能欣賞安寧和安靜。這樣的安寧和安靜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心理力量,讓他們得到幸福的感受。


比如聽音樂、唱歌、讀書、運動帶來的生命的活力,其實一點都不比朋友的喧囂產生的活力差。


這樣的一種安靜的活力,往往比那些熱鬧的活力產生的效應更長久、更平靜、更穩定。


另外,儘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該吃吃該喝喝,要有適當的休息,儘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雖然“疫情”是一個應激事件,但一定不要讓孩子感到“危機重重”。危機事件的發生容易令人手忙腳亂,自亂陣腳,因此讓孩子生活作息維持規律,保持生活的穩定性,是孩子心理穩定的重要內容,也是處理危機的必要條件。


來自八歲半孩子的一封信,疫情面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