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與考研,到底哪個更難?保研生真的比考研生更優秀嗎?

糊塗畘悳


如果單從難度上來說,考研比保研更難。要說誰更優秀,保研的同學總體上比考研的同學更優秀。

考研的難度更大

首先,一般情況下保研的名額和比例是既定的,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這些名額,對於所有同學來說都有平等競爭的機會,而參考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大學前三年的學習成績、綜合素質加分等,標準明確,對所有同學都是公開公平的,而大學三年是一個持續的學習過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學習其實就是一種日常行為,並不會感到特別苦,特別累。

而考研則不同。雖然說考試的範圍,考核的方式對所有人都是公開的,但是考研的過程考查的能力遠不止卷面上所體現的。考研不僅涉及到複習備考,還要收集和分析信息,聯繫導師,準備面試等,所以考研考察的能力包含了考試成績,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甚至團結協作能力,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的水平等都會影響到考研的結果。同時由於考研是自己報名,雙向選擇,在確定學校和專業是就可能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能否進入複試不光是看分數的高低,而是分數的排名,同時要滿足總分和各科分數都達到目標學校的要求;不同學校的報錄比存在非常大的差別,而且每年的情況也可能不一樣,從這一點來說,考研的難度更大,因為在較短時間內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更多。

保研同學的優勢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越是名校,保研的名額越多,接受的推免生也越多;即便是普通院校,能夠推免的也是在學校裡各方面綜合表現非常突出的才有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出臺這樣的規定並非毫無依據。

首先,雖然不能說保研的同學能力一定比其他同學強,但至少在上學期間,保研的同學在學習科研等方面,更受到學校和老師的認可。能夠獲得保研資格,是三年甚至是更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從成績背後反映出來的其實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能還意味著更多的科研經歷和成果。

其次,獲得保研資格的同學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上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大的起伏,考研的同學在一段時間內確實非常刻苦,但是特別容易起伏和反彈。對於保研的同學來說,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進入實驗室,提前開展科研訓練,同時由於學習交流實踐的機會相對更多,個人的視野,科研思維等方面是不一樣的,這為他們研究生階段打下來良好的基礎。

當然,不管保研還是考研,反應的都是一段時間內的成果,不代表個人的完全能力,今後的發展還得看今後各自的努力程度和機遇,所以沒必要去糾結誰更優秀。


象牙塔裡講故事


中國很多知名高校都有研究生保送政策,我自己學校是一個東北的985大學,拿我自己學校自己專業舉例。

大學四年下來,首先不能掛科,然後大四上學期時,前三年所有考試科目大排名。由於自己專業保研人數大概是15名左右,所以排名前15名左右自動擁有保送自己學校自己專業碩士研究生資格。從這個角度說,保研的同學從大學前幾年學習成績的角度考量,是不是要比沒有保研資格,而要去考研的資格更優秀。

當然如果你一定要從別的角度比較,比如很多大學同學去參加大學生競賽,比如數學建模大賽,ACM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挑戰杯大賽。這些同學動手能力很強,在大學裡就親自參與項目開發,他們在就業市場很有競爭力。但是可能長期參加競賽,沒有上自習複習功課,考試時不佔優勢,會導致最後專業考試排名並不考前,而這些學生如果要去考研,這時你比較那些只會學習,上自習做題,考試好的保研的同學和上述這些競賽,動手能力強的同學誰更優秀?當然在大四那一瞬間我只能說,那些競賽的同學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更強。但是優秀只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嗎?從長遠看,誰更優秀,是不是未來變量很多。另外,雖然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缺少了大學競賽的實踐,但是他們能大學幾年如一日的上早自習,晚自習,複習功課,做題,這種自律和堅韌的品質難道就比實踐能力強不優秀嗎?

因此,單純比較保研和考研的兩類同學,從大四的那時刻靜態和從遠,或者意志品質這些軟實力方面,不是很好得出結論誰更優秀,只能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堅持學習,不斷精進的習慣。你是否有這種習慣?有了,恭喜你就是優秀的。而不是考研,保研與否。人生山高水長,優秀不在一時一事。


道哥說說


保研和考研,兩件事情根本無法比較。

對於有些985的學生而言,現在成績前百分之五十就可以申請保研(推免)資格,也就是說幾乎一半的學生可以申請保研,自然談不上難。但是當初他們考進985,可是比你考個普通一本二本要難上數倍。

但是,考研至少還是比較辛苦的,戰線比較長,準備一年半載那是很正常的事情,過了初試又要過複試,最後才能夠錄取。考研的過程中,對學校列出來的參考書的閱讀至少是非常仔細的,在這一方面考研的學生還是用了心吃了苦的。

至於問題的後半部分,作了研究生導師這麼多年,我的感覺是保研生總體比考研生優秀。保研學生的基礎知識一般都比較紮實,指導論文要省心很多。而考研的學生,相對而言基礎薄弱,指導論文比較累心。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而是身邊同事共同的感受。


半島外語


不知道你身邊是否有考研的同學,如果你也認識這樣的考研學生,那麼我相信你一定對於考研學生的不易有很清晰的認識,而最深的認識就是考研學生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可是當你同時又認識一位保研的學生,那麼這時你或許會感嘆還是保研的學生輕鬆一些,能夠更早的被更好的高校所錄取,能夠更早的準備自己的畢業論文。

確實,作為大學生,作為考研過來人,當時也真的是這樣認為的,覺得太不公平了,為什麼我們考研的學生就得這樣拼命的複習,而保研的學生卻不用這樣,而且更覺得不公平的是保研的學生好非常的受211高校、985高校的喜愛,所以很是不理解,然而這或許就是一種得不到的抱怨!

保研的學生想獲得保研的名額沒有那麼的容易,因為需要考量申請保研學生大學四年的整體表現,包括日常學習、實踐活動等等方面,而且只有5%到10%的學生才能夠最後拿到保研的名額但這並不意味著就保研成功,再次之前還要參加高校組織的夏令營,而且一般是在暑假暑假,也就說這些學生在害不確定是否拿到保研資格,就已經浪費半個月的實時間去參加夏令營了,之後確定拿到名額後還需要參加高校的複試,只有順利通過複試才能能夠真正的保研成功,只不過可能這個過程幾乎是百分之百能被錄取。

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之所以會認為這些學生比較的辛苦是因為他們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足夠多的複習,包括公共課和專業課的複習,並且課程難度高,知識點繁多,這都給很多考研人造成了很大的複習困難,同時在研究生複試時本科出身不好等現象,也很有可能會被無情的淘汰,於是只能是調劑或者是二戰考研。

所以說,不管是保研的學生還是考研的學生都不容易,都很難,只是兩者努力的方向不同,沒有必要去糾結於誰更難,因為只有考上碩士研究生才是我們的目的,當然能夠爭取到保研名額是最佳的選擇。

同時,保研的學生一般是高校非常優秀的學生,當然更多的是指學習方面,而考研的學生就層次不齊了,因為每年考研成功的學生有很多是本科成績並不好的學生,所以保研的學生在生源上會比考研的學生更有優勢,而至於之後保研學生和考研學生誰會更優秀,這或許只能是用時間去檢驗了。

總之,雖然考研的方式大不相同,但是目標都是為了能夠順利攻讀碩士研究生,不要在意方式,更多的是應該看重考研成功之後,如果才能夠在研究生期間更好的表現自己,更好的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


領略教育魅力


保研是看三年,每學期每門課都不能怠慢,並必須參與科研活動。

考研要有個好的基礎,又要有半年以上時間衝刺,克服重重困難,才能達到目的。

總體看保研應該更優秀,因為綜合素質較高,科研能力較強。

以17年某211學校某學院推免普通指標6人,補嘗指標3人,支教1人,2十3一人。普通指標6人中保北師4人,華東師一人,廈大一人。補嘗指標北師1人,東師2人。

當年考研北師2人,華東師一人,還有其它985,211的。並且考研北師成績一人為第一名。

單說北師7人中(保5,考2),第二年學習,科研成績出來後,保研5人一人國獎,4人一等獎學金,並且一人在國際學術會議發言,一人在全國學術會上發言。而考上的兩名一個二等獎學金,一個三等獎學金。

所以綜合看保研更優秀。


慢半拍190699363


說考研比保研難的人都是妒忌心在做怪,有本事你咋不被學校保研的呀?你以為學校傻啊?學校都是把最優秀的學生保研留校而且學分都是公開化的來不得假,大一大二大三都是不可以掛科而且名列前茅才有資格保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