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疫情當下,各種奇葩消息層出不窮。


除了反轉又反轉的新聞,還有一些匪夷所思,堪稱迷惑的謠言散播。

比如2月5日,一則荒誕的傳言在貴州六盤水傳出,傳言稱自家一頭母豬在生下小豬後開口說話了……它說,瘟疫嚴重,只要煮9個雞蛋吃下,就不會得病。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還真有點好奇這頭母豬說的貴州方言還是普通話……

這個一聽就讓人無語凝噎的謠言,搭乘著互聯網傳播速度,利用很多人的恐慌心理,還真有不少人信了,開始煮雞蛋吃。

其中不乏一些年輕人,抱著“甭管真假,吃了總有個心理安慰”的心態,加入吃雞蛋大軍。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這事說起來搞笑,但也並不算無厘頭。

歷史上,重大災情發生之後的眾生相,總少不了謠言的出場。尤其是瘟疫,有隱秘性、複雜性和難以治療等複雜情況,更是成為了謠言的秀場。

對於瘟疫與謠言的研究,早在古希臘時代,,學者修昔底德研究過瘟疫對雅典居民的心理影響。

他認為,謠言是瘟疫期間社會反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瘟疫的社會影響之一。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瘟疫時期的謠言,往往能折射出這個時期民眾的心態。

歷史上出現的大小瘟疫不少,對謠言記錄較為多的是嘉慶二十五年出現的大型瘟疫,此次瘟疫傳染範圍廣,時間長,一直持續到道光年間才結束,所以在社會上引起了大面積的恐慌。

“南自杭以 至閩廣西,自金陵以至江西兩湖北,自山東以至直隸 竟無地不然”

那時候老百姓的恐慌,是真的走投無路的恐慌,沒有發達的交通和便捷的網絡信息,人們所能相信的,大多是一些“道聽途說”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而這些“道聽途說”,就成了謠言的溫床。

就在嘉慶至道光年間這場大瘟疫中,產生了不少荒唐的謠言,比如,西瓜中會切出蟲子,所以不能吃西瓜,茄子中會鑽出毒蟲,所以要扔掉家裡的茄子。

也有傳言雞的肚子裡害蟲,雞要是啄了人的影子,那麼人就會染上這種瘟疫;或說雞的翅膀上長出了爪子,啄人之後,人就會生病……所以很多人將自家的雞全部殺掉掩埋。

-當時人恐懼,訛言四起,千奇百怪,不可備述。然俱得之耳聞,未敢 遽信。惟西瓜中切出蚰蠍,茄中破出毒蟲,則是予所親見,斯以奇矣。

-道光元年辛巳,傳言雞生距,腹有物如蛇蚓,啄人影即疾,民間雞殺殆盡。有不信亦無害。

這些謠言看起來都可笑且莫名其妙,但背後也反應出當時大眾普遍的一個恐慌心理——這個瘟疫到底怎麼來的?我要怎麼避開瘟疫?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在信息閉塞,沒有現代科學指引的古代社會,突發瘟疫對人的各方面認知都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人們無法對這個新的現象做出合理解釋,但又迫於緊急的疫情,心理上急需一個答案。

就是在這種焦慮的心態下,各種荒誕的謠言四起,無助的人們也只能信服於這些謠言。

清代末年(1910-1911)發生了一場鼠疫,這場鼠疫中,各種匪夷所思的留言也是漫天飛。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鼠疫期間,一些地區出現了黃巾教,又名黃天道教,他們到處煽動老百姓入教。但凡入教者發給黃布一幅 , 纏在頭上, 並聲稱這樣可以避免鼠疫侵體。

有人說,半夜會有鬼叫門,你答應就會吐血而亡,必須去買符咒來避鬼。

還有人說,在家門口掛紅布插柳條,可以送走瘟神,全家平安。更有人在疫情期間搭戲臺,給鬼神唱戲表演,以祈求鬼神庇佑,但卻因為人群聚集,加重了疫情擴散。

-辛巳之疫前半年,已有謠言云自龍虎山傳來符咒,將有鬼夜半叫門,應之即吐血而亡,需遵書符咒避之乃免。

-五月朔旦,各家門口掛紅插柳枝,謂之送瘟神,比戶皆然。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電影《送瘟神》宣傳


沒有人知道茹素誦經、掛紅插柳枝能否真的避瘟,但大疫當前總要做點什麼。

無論唸經吃素祈求神佛庇護,或者盲目地斬殺被視為瘟疫元兇的病雞,其實都是他們緩解自身壓力的一些必要的手段。

無論是清朝時期瘟疫期間的流言蜚語,還是現在疫情期間的謠言,本質上是對答案的尋求。

為什麼會有人信吃九個雞蛋能防治冠狀病毒,為什麼沒人信吃九個雞蛋能防感冒?

因為我們不瞭解冠狀病毒,人最大的恐慌就是不瞭解,不瞭解代表著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這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會去相信一些平時聽到會質疑的謠言。

比如前幾天人們哄搶雙黃連口服液,搶的連雙黃蓮月餅都脫銷了。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事後還有很多人嘲諷這些囤貨雙黃連的人,但怎麼說,這些人也不是錢多得心慌才去哄搶雙黃連,都是為了不得病,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寒磣。

最該嘲諷,最可恨的是那些無故散播謠言,引起恐慌,掏百姓錢包的人才對。

除了瘟疫之外,由不瞭解而產生的恐慌,近代還有一個很典型、很有趣的例子——挖眼照相的謠言

當時國門初開,照相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但是以當時人們的知識水平,是怎樣都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一個小小的方盒子,能把人印到紙片上?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在時人眼裡,照相幾乎是不可理解的魔法,甚至有人認為“照相術似乎是妖術”

關於照相機原理的猜測眾說紛紜,最流行的的一種說法,就是照相機是用人的眼珠來照相,而那些拿著照相機的洋人,則千萬不能靠近,因為你的眼睛很可能被挖去做照相機。

魯迅在《論照相之類》一文中,就提到了這個謠言——“在S城,常常旁聽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談論洋鬼子挖眼睛”。

可見當時“挖眼睛”的謠言傳播甚廣,魯迅的文中還提到一則“親見”的證據:

“曾有一個女人,原在洋鬼子家裡傭工, 後來出來了,據說她所以出來的原因,就因為親見一罈鹽漬的眼睛,小鯽魚似的一層一層積疊著,快要和壇沿齊平了。她為遠避危險起見,所以趕緊走。”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溥儀拿照相機和婉容在一起


而且“洋鬼子挖眼睛”的傳言,不僅是民間廣泛流傳,不少人竟然也信了,甚至為了學“照相”,拐賣了小孩來挖眼做藥“照相”,非常的造孽:

“同治甲子春夏間, 聞京都有匪徒,拐取小兒,挖其雙目。供稱取童子雙目,學外國人配合照像藥……後據西人云:照像之藥,系屑金銀及外洋地產之物合成,並無挖取人眼事。”


這些謠言在我們現在看來,當然是十分可笑了,因為我們完全理解照相機的大致構造和成像原理,謠言自然成了無稽之談。


而面對目前關於冠狀病毒的諸多謠言,這些“歷史謠言”也給了我們些許啟示——隨著我們冠狀病毒的深入研究和公開透明的信息傳播,疫情的謠言會越來越少。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文物加上新啦!

臺北故宮《漢宮春曉圖》

宮廷女子的閨閣趣事

可不只有宮鬥


我們不必苛責疫情中相信謠言的人們


進入文物加app

海量文物數字庫等你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