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直接下令斬首曹仁會怎樣?按官職權力于禁可以處決曹仁這一級別的將領啊?

包蕊傑


先說于禁斬了曹仁會怎麼樣。

曹仁是曹操的從弟,並且還是個官三代,他的爺爺曹褒擔任過太守,父親曹熾擔任過侍中和長水校尉,家裡賊有錢。曹操陳留起兵前,曹仁就在淮、泗招募了一支隊伍,他投奔曹操屬於帶資入股,連曹操都不能隨便拿他怎麼樣。

相比於曹仁,于禁的出身就很一般了,他最早是濟北相鮑信的部下,擔任百夫長。後來鮑信戰死,他才轉投曹操。雖然他轉投曹操後,憑藉能力一路高升,深受曹操信賴,但是從曹操的一貫用人來看,他對外姓武將做不到絕對信任。而對他本家親戚,也就是姓曹和姓夏侯的則非常信任。

這一點區別從於禁、張遼等五子良將都沒有獨當一面過,而曹仁和夏侯淵卻能一直擔任方面軍司令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不是能力問題,純粹就是有沒有“戶口本”的問題。

PS:曹操對外姓武將做不到絕對信任,這與早年張邈背叛曹操有一定關係。曹操與張邈關係非同好,袁紹讓曹操殺張邈,曹操為了保張邈還與袁紹翻臉了,可是張邈最終卻背叛了曹操,這導致曹操後來一直疑神疑鬼。

所以,一個半路入夥,沒有“戶口本”的于禁要是敢斬殺公司創始股東,有“戶口本”的曹仁,你猜他這屬於什麼行為?




再說于禁和曹仁的職務大小。

這一塊,我們分兩方面看。先拋開“戶口本”不談,就當曹仁也是外姓武將,看看于禁有沒有權力斬曹仁。

樊城之戰前,于禁和曹仁的職務分別是左將軍和徵南將軍,“假節鉞”和“假節”。

我太清楚他們的職務是魏國的官,還是漢朝的官,就當他們都是魏國的官算了。

漢制,四方將軍大於四徵將軍,但是漢末因為戰事的增加,曹操重新設置魏四徵。在曹操的重置下,四徵不再是雜號將軍,擔任四徵者多為地方大員。

那麼在襄樊之戰前,按照魏制,四方和四徵孰高孰低呢?

這個不好說。因為雖然四徵將軍的地位有所提高,而且在曹丕繼位後的黃初年間,四徵將軍的地位反超了四方將軍,但是沒有更多資料能證明公元219年這個檔口,曹仁的徵南將軍高於于禁的左將軍。

我個人覺得,曹仁和于禁當時大概是平級的關係,或許于禁還要略高一點。不過略高一點,左將軍就能斬殺徵南將軍嗎?用腦筋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可能有人會說“假節鉞”可以斬殺“節將”。

“假節鉞”和“假節”,確實前者更牛一點,在西晉時期,前者能斬後者。但在漢末,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過。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的“假節鉞”和兩晉時期的“假節鉞”應該是不一樣的。從漢末時期的實權來說,“假節”和“假節鉞”沒什麼區別。于禁也不可能斬殺曹仁。

所以,即便曹仁不是皇親國戚,就憑他的職務和授權,于禁也不可能動得了他。

如果考慮“戶口本”因素再對比,那結果就更是顯而易見了。

五官中郎將在漢朝不是什麼大官,還不如一般將軍。但曹操讓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給他副丞相權力,五官中郎將就是變成了副丞相。曹操封丞相之前是司空,這在漢朝只不過是管工程的宰相。可曹操擔任,誰敢讓他只管工程?


官位和實權是兩回事,如果考慮“戶口本”因素,于禁的官再大,他和曹仁也不在一個檔次。畢竟他再牛,他也是姓於,曹仁再怎麼著,他也姓曹。


Mer86


曹操有個求賢若渴、唯才是舉的名頭,但是實際上劉備、孫權、曹操三人各自的集團中,曹操對宗室大將是最偏愛的,外姓永遠是外姓,當然這和曹操起家靠的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但是曹操時代的于禁卻是一個特例,他是外姓武將中唯一一個被授予

假節鉞權力的,在戰時狀態就不必請示彙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將士。

但是襄樊之戰中假節鉞的于禁可以斬殺曹仁這一級別的武將嗎?事實是想都別想。

于禁的官職變遷

于禁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在於禁七軍盡沒向關羽投降之前,于禁的官職地位遠在其他五子即張遼、張郃、徐晃、樂進之上的,他是曹操賬下外姓武將中唯一有假節鉞特權的,可以先斬後奏。

于禁在公元192年就加入曹魏集團了,為人老成持重,戰功卓著,很得曹操器重,一路不斷升遷。

公元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對部下的任免更加隆重。同年八月,曹操以鍾繇為相國,始置奉常宗正官。于禁也在後來遷為左將軍,假節鉞。于禁的官職達到了頂峰,無論是官位還是假節鉞的特權都是外姓武將第一位的。

曹仁的官職變遷

曹仁是曹魏集團的棟樑,在曹操的宗室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夏侯惇,他是曹操的從祖弟。

曹仁在討伐董卓時期就追隨曹操,一直是心腹大將,功勞自然不用說。曹仁在曹操稱魏王后,被任命為徵南將軍,假節,擔負鎮守曹魏荊州地盤的重任。

曹丕稱帝后,夏侯惇被封為第一任的大將軍,,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夏侯惇病死後,曹仁被拜大將軍、大司馬,執掌軍事大權,一人之萬人之上。

可見在曹魏集團曹仁是數一數二的核心重臣。

曹仁其實比于禁權力大

襄樊之戰,關羽北上曹仁被困在樊城,曹操命令于禁率七軍去救援,在這裡一些人就認為曹魏此時軍事總指揮應該換成了于禁,實則不然。

看官職

襄樊之戰中於禁是左將軍,曹仁是徵南將軍,如果按照漢制的話前後左右的四方將軍肯定是大於東西南北這種四徵將軍的,比如劉備漢中王的時候關羽、馬超、張飛、黃忠就是前左右後的四方將軍位列其他將軍之前。

但是按史料記載《宋書·百官志》有“四徵,魏武帝置”,說明曹操設置的四徵將軍已經不再是漢朝舊時的諸徵。在當時的曹營,沒有左將軍大於四徵將軍的證據。

曹魏時代的四徵將軍不亞於四方將軍。

假節鉞和假節

于禁是假節鉞,曹仁是假節,但是在漢朝及曹魏時代並未規定假節鉞和假節和高下,到了晉朝才規定假節鉞高於假節的。比如曹魏時代假節的辛毗曾經依據皇命而約束著假節鉞的司馬懿。在當時的曹營,沒有假節鉞大於假節的證據。

最後看史料

其實通過史料也可以看出曹仁地位高於于禁,《資治通鑑》記載,曹仁(徵南將軍、假節)曾經命令于禁(左將軍、假節鉞)屯駐在樊北。

所以曹仁的地位高於于禁,襄樊之戰帶領七軍的于禁還是受曹仁節制的,荊州戰場曹軍的最高指揮官是曹仁,按照曹仁命令將部隊乖乖駐紮在樊城北方的于禁,有和權力斬殺曹仁?


我家的貓叫皮蛋


于禁沒有資格殺曹仁。

在曹操的陣營中,有一個特殊的派系,就是曹仁,曹洪和曹真等曹氏親貴。

他們不僅是曹操的同族兄弟,還是和曹操出生入死的戰友。

其中以曹仁最受器重,他早年追隨曹操南征北戰,曾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敗劉備。

曹操在赤壁大戰中損失慘重,採取了保守的策略,派曹仁駐守荊州,後因兵少被周瑜所奪。

曹仁無奈撤回許昌,被任命為襄樊主將,封徵南將軍,假節。

後來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曹仁誓死抵抗,關羽始終沒能佔領襄樊。

襄陽和樊城是許昌的門戶,如果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曹操派于禁和龐德領兵3萬支援曹仁。

而於禁是什麼職位呢?

當時是左將軍,假節鉞,在外姓武將中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而左將軍在漢朝體制中,權力和地位是高於徵南將軍的。

不過,隨著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前,後,左,右將軍成為虛職,權力大小根據掌握兵馬和地盤而定。

就像劉備一樣是左將軍,在朝中沒有一兵一卒,根本就是地位高而沒實權的職位。

這也就能理解,于禁去襄樊前線還是要聽命於曹仁的原因了。

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中,也均有記載曹仁命令于禁駐守樊城北部。

所以說,于禁的官職是不如曹仁高的,他也沒有權力命令曹仁。

在個人威望上,曹仁僅次於夏侯惇,在夏侯惇去世後,曹仁官拜大將軍,成為曹魏陣營中,武將第一人。

反觀于禁在襄樊之戰中,被關羽俘虜後囚禁在荊州,後來關羽兵敗,于禁被東吳截獲,兩度成為俘虜是于禁一生的汙點。

最後,我們來分析假節和假節鉞的權力誰大。

假節鉞與假節:晉朝規定假節鉞高於假節。

但在漢、魏時期,假節的辛毗曾經依據皇命而約束著假節鉞的司馬懿。

在當時的曹營,沒有假節鉞大於假節的證據,所以假節和假節鉞無法比較二人權力大小。

綜合以上的事實,于禁沒權力殺曹仁,他也不敢殺曹仁,比較曹仁是曹操的兄弟,于禁不過是曹操的一個小弟。

—End—



冷月鉤沉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發動北伐,圍攻襄樊,駐守襄樊的曹魏大將曹仁不敵,於是曹操派大將於禁馳援曹仁。

我們都知道,曹仁與于禁都是曹魏集團的核心武將,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軍隊出征在外只能有一個統帥,所以曹仁與于禁究竟誰說了算?

其實要想解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瞭解當時兩人的官職就可以了。兩人當時的官職在《三國志》裡已經有了明確的答覆。

曹仁:

復以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于禁:

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

通過《三國志》的記載,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瞭解到曹仁與于禁當時的官位,曹仁是徵南將軍,假節;于禁是左將軍,假節鉞。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繼續探討“徵南將軍”與“左將軍”的大小,以及“假節”與“假節鉞”的區別。

先來看“徵南將軍”與“左將軍”

“將軍”是武將官職,在漢朝,將軍有很多種類,但大部分都是雜號將軍,真正夠得上品級的只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

所以,于禁的“左將軍”在武將裡已經是非常高的了。那麼曹仁的“徵南將軍”呢,真的就是所謂的雜號將軍嗎?

如果延續兩漢的武將舊制,徵南將軍肯定是雜號將軍,徵南將軍屬於四徵將軍之一,早在東漢光武帝年間就有設立。

“徵”,乃征伐之意,因此,四徵將軍初設的目的就是臨時出征某地而特設的官職,出征還師後隨即撤銷。

但是,曹仁身為曹操的族弟,又是曹魏集團的重要武將,核心成員,當時他還肩負著鎮守荊州的重任,如果曹操只授予曹仁這麼一個雜號將軍,似乎並不合理,難道曹操舉賢還避親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四徵將軍雖然在兩漢時期是雜號將軍,但在三國時期已然躋身高級武將的序列。

《宋書·百官志上》記載:

四徵,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漢舊諸徵與偏裨雜號同

通過上面這段記載,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曹操時期,四徵將軍已經成為重要的將軍,到了曹丕時期已經位次三公。

但,即便“徵南將軍”成為高級武將,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們依舊不知道“徵南將軍”與“左將軍”孰大孰小,各位不必著急,請繼續往下看。

關於“徵南將軍”與“左將軍”的大小,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段記載來加以辯證:

建安之初,國家綱紀殆弛,乃使司隸校尉鍾繇、涼州牧韋端和解之。徵騰還屯槐裡,轉拜為前將軍,假節,封槐裡侯......建安七年,乃拜騰徵南將軍,遂徵西將軍,並開府

以上出自三國時期魏國郎中魚豢所著之《典略》

通過《典略》的記載,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馬騰在建安初年被封為前將軍,假節,建安七年被升為徵南將軍,準開府,從前將軍到徵南將軍,馬騰是升職,可見徵南將軍要高於前將軍。

那麼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即“開府”

開府

“開府”在漢朝只有三公及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才有的特權,即可以自行開設府衙,挑選僚屬,協助皇帝處理事務,權力非常的大。

《後漢書·董卓傳》記載:

傕(李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後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並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

《後漢書》的這段記載也非常清楚的表明了,李傕身為車騎將軍才有資格開府,而郭汜身為後將軍,樊稠身為右將軍都沒有資格開府,只能協助李傕。

所以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自曹操執掌朝廷之後,四徵將軍的地位已經高與前,後,左,右四大將軍。因此單以官職論,曹仁要高於于禁。

最後一個問題,“假節鉞”與“假節”的區別

如果按照晉朝的規定,“假節”平時沒有權利處置人,戰時可斬殺犯軍令的人,而“假節鉞”則可殺節將(含假節、持節、使持節),可見“假節鉞”的地位要高於“假節”。

但是朝廷嚴格區分“假節鉞”,“假節”,“持節”,“使持節”始於晉朝,而在晉朝之前,“假節鉞”與“假節”都沒有明顯區別,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這兩者有區別,甚至很多史料的記載也非常的混亂。

所以,單以“假節鉞”與“假節”而論,兩人地位高低無法判別。

因此,若以官職而論,曹仁要高於于禁,另外《資治通鑑》裡記載:

仁使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屯樊北

曹仁令于禁屯兵樊城北,也可以佐證“曹仁地位高於于禁”這個結論。


鹹魚閒聊


我是李躍汗青,我來回答!

于禁是腦子短路了嗎?他如果敢動曹仁一根手指頭,除非是不想活了。曹操主要依仗曹氏、夏侯氏鼎力相助才起兵的,他們才是曹營的核心成員。于禁雖然也是曹操的嫡系,但與他們相比畢竟是個外人。即使他們有很大的過錯,也輪不到于禁來殺他們。

于禁的官職比曹仁也未必大。曹操徵張繡時,于禁是平虜校尉,一箇中級武官統領幾百人。曹仁當時擔任議郎並督領騎兵,是曹操的近臣兼騎兵統帥,很明顯比于禁的官職大多了。當時曹操打張繡失利,曹仁後來力戰反擊,終打敗張繡,于禁憑什麼要殺曹仁,請給個理由?

官渡之戰時,于禁守延津、又打前鋒,後來跟曹操與袁軍相持官渡。此時,曹仁正在許都後方打敗劉備,然後燒了一次袁紹的糧草。曹仁跟于禁不在一個戰場上,也沒有過錯啊,就算有錯也輪不到于禁殺啊!論官職於地位,于禁都沒法跟曹仁比。

曹仁鎮守樊城的時候,是徵南將軍,是荊州方面最高統帥。于禁當時是左將軍,負責協助曹仁,是曹仁的部下。水淹七軍時于禁被迫投降,當時如果要追究戰爭失利的責任,也只能是曹仁殺于禁,哪有于禁殺曹仁之理。

最後我說,于禁在曹營的地位、官職完全比不過曹仁,于禁還當過曹仁的部下,他敢亂殺上司,就是腦子進水了。


李躍汗青


你真以為曹仁是三國演義中的曹仁?歷史真實的曹仁打仗治軍都很厲害,穩坐曹操集團的二把手。曹操天生多疑,但對曹仁可以露整個後背放所有軍權,比夏侯惇夏侯淵,典韋許褚的忠心都高一個檔次。


萬先生910


于禁下令斬曹仁?這不是天方夜譚嘛。於公於私于禁都沒有那個權利敢下令斬殺曹仁。曹操雖然是東漢末年那個動亂時期最任人唯賢的諸侯,但畢竟疏不間親嘛。要知道曹仁不僅是第一批投效曹操的人。更重要的是,曹仁還是曹操的族弟。于禁畢竟是個外人,他再有理也沒有權利斬殺曹仁。而且於禁的官職也遠低於曹仁。他又如何斬殺曹仁呢?曹仁殺他還差不多。很多人對於曹仁存在一定的誤解,真實歷史上曹仁的能力遠比于禁要強。于禁號稱“五子良將”之一。但曹仁絲毫不遜色于禁。

于禁自從投效到曹操麾下,屢立戰功。更重要的是于禁軍紀嚴明,這是曹操最欣賞他的一點。歷史上張繡復叛曹操並偷襲曹操後。曹軍大營一團混亂。唯獨于禁所掌握之軍隊絲毫不亂,而且還有能力斬殺自家軍隊中趁火打劫之輩,維護軍紀。也因為這件事,曹操對於禁的欣賞之情與日俱增。所以歷史上曹操每次征伐作戰,于禁不是被任命為先鋒就是被任命為後拒。從這裡就能看出曹操對於禁又多麼重視。在曹操軍中於禁也多以軍法官的形式存在,所以于禁在曹魏陣營中比較孤獨,士兵害怕他,同僚忌諱他。但于禁對於曹操的忠心卻毋庸置疑。歷史上于禁曾為了對曹操的忠心,殺死了自己的摯友昌豨,這也讓曹操十分的感動。但即使如此,于禁不論官位還是親厚都遠不如曹仁的。

曹仁不論是功勞還是忠心都不比于禁差。更重要的是,曹仁和曹操是兄弟。就憑這一點,即使曹仁能力一般,但只要曹仁忠心不改,那于禁都無法直接殺掉曹仁。更別說曹仁能力超群,而且官職還比于禁高呢?《資治通鑑》記載,曹仁為徵南將軍、假節。于禁為左將軍、假節鉞。從這來看,曹仁的官位就是要比于禁高,否則如何命令于禁。《宋書·百官志》記載,“四徵,魏武帝置”,說明曹操設置的四徵將軍已經不再是漢朝舊時的諸徵。而且當時的曹營,沒有左將軍大於四徵將軍的證據。這就證明了曹仁職位高於于禁。再有,晉朝雖然規定假節鉞高於假節。但在漢、魏時期,假節的辛毗曾經依據皇命而約束著假節鉞的司馬懿。這就再次證明了曹仁地位高於于禁。

在《三國志·魏書·曹仁傳》中記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領軍再次攻佔樊城,並且就此佔據了樊城。當時荊州的漢水流域進入雨季後,蜀漢荊州守將關羽乘利而進,進攻呂常據守的襄陽、曹仁據守的樊城。曹操原本打算派曹植救援曹仁。因為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所以,曹操又派于禁又率七軍共3萬人前來救援樊城,此時的樊城,尚未被包圍,並沒有“外內斷絕”,曹仁依舊命令于禁所督的3萬人馬屯駐於樊城北部。從這一點再次證明曹仁地位要高於于禁。以上結論都充分說明了于禁根本無力處置曹仁的依據。哪怕于禁是主管軍法的。但等級地位決定了一切。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樓主指的應該是曹操攻打宛城,張繡降而復叛,曹軍大敗,期間青州兵乘火打劫,被于禁斬殺的事吧?

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禁既至,先立營壘,不時謁太祖。或謂禁:“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辨之。”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且公聰明,譖訴何緣!”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狀。太祖悅,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三國志·于禁傳》

而曹仁是曹操族弟,是特別得到信重的宗族大將。

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少好弓馬弋獵。後豪傑並起,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旅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太祖之破袁術,仁所斬獲頗多。從徵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別攻陶謙將呂由,破之。還與大軍合彭城,大破謙軍。後攻費、華、即墨、開陽,謙遣別將救諸縣,仁以騎擊破之。太祖徵呂布,仁別攻句陽,拔之,生獲布將劉何。太祖平黃巾,迎天子都許。仁數有功,拜廣陽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太祖徵張繡,仁別徇旁縣,虜其男女三千餘人。太祖軍還,為繡所追,軍不利,士卒喪氣,仁率厲將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繡。《三國志·曹仁傳》

沒有明確記載說曹仁是青州兵將領,而且他的地位也高過於禁,于禁憑什麼斬殺長官?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

時夏侯惇所領青州之兵,乘勢下鄉,劫掠民家,平虜校尉于禁,即將本部軍於路剿殺,安撫鄉民。青州兵走回,迎操泣拜於地,言于禁造反,趕殺青州軍馬。操大驚。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這也是夏侯惇的缸,不關曹仁什麼事。而夏侯惇更得曹操信重,地位甚至

更高: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
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徵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復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三國志·夏侯惇傳》

如果說的是建安二十四年,于禁救曹仁的事。曹仁當時雖然兵敗,但還在苦戰堅守,沒什麼大過失,于禁是去救人的,怎麼可能反而殺人?況且於禁很可能沒來得及和曹仁會合,就被關羽擊敗投降,想殺也沒機會啊?


真正鱷魚不哭


妹兒,你是認真的嗎?還是開玩笑的?

領導把表弟放在你手下,是為了鍛鍊鍛鍊,你不好好供著,還敢上K。你這既是在自己作死,也辜負了領導對你的信任。

曹操是特別重視親情的,起兵前期,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曹氏,夏侯氏宗族對曹操的支持就極為重要了。而且,當時是幾百年一遇的人才大爆發期,宗族內曹仁,曹洪,曹真,曹休,以及夏侯惇,夏侯淵等等也都是傑出的人才。這才有了曹魏集團爭霸天下的基礎。

于禁雖然是曹操的嫡系將領,跟隨曹操比較久,但畢竟是親疏有別。


風神翼龍12


曹仁如果犯了謀反或者臨陣脫逃等必殺重罪,于禁當然可以斬殺他,因為換了曹操也會這樣做。。。不過為了避免被說閒話,除非事情緊急到不殺曹仁軍隊就會潰敗,于禁應該會抓住曹仁交給曹丞相自己發落,這樣一來曹操殺曹仁整肅軍紀,于禁也不會因此得罪曹家的人。。。兩全其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